靜思精舍德禪師父所導讀的《三十七道品》,深入探討了其中的重要法門之一——「四神足」。四神足包括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是修行者在禪定與智慧中前行的四大力量支柱。師父強調,神足不應被誤解為追求超能力的工具,而是修習禪定、定力與願力的基礎。例如,一位修行人因過度執著展示「穿牆」的能力而走火入魔,最終喪命,正是一個警示。 導讀中說明了「欲」的出發點應是為利益眾生的出離心,而非個人的慾望;「勤」則是堅持不懈的精進力,如慈濟人持續數十年的災難援助與發放工作;「心」代表專注與清明,任何一項行動若無專注皆易出錯;「觀」則是智慧的關照,能在苦難中體悟因果,並非干涉他人業報,而是因為對方有緣,才與慈濟人相遇。 師父也引用佛陀過去世的故事,說明即使自己在地獄受苦,仍願幫助他人脫困,這樣的願力與慈悲正是修行的真義。此外,課程也強調日常修行的落實,例如呼吸觀、念佛、持咒的專注訓練,以及在慈濟志業中實踐悲願。最後提醒,修行應以穩固心性為平台,打好基礎,才能在慈濟的路上長久行走,持續精進不懈。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July 28, 2025 at 2:58 AM UTC
- Length28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