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下集,若蓝针对孤独患者和空巢青年的孤独感来源做了深入的心理解读,包括如何消除负面的孤独体验,希望带给个人独立生活或者家庭抚养孩子新的视角和帮助。
面对现实我们也许像个战士,内心有着坚固的外壳;但遗憾的是,那里没有柔软的地方安放自己和他人,常常体验到“活得像个孤儿”的悲凉感。
这也是多数人,长期所处的孤独状态。
情感上的“孤儿”是如何被制造出来?
心理理论中,“孤儿感”的形成,例如:
在3岁之前,你在身体上是绝对依赖养育者的;
从6岁开始,女儿更需要爸爸,儿子更需要妈妈……
如果在这些阶段,一个人能够很好地得到父母、同伴的支持、高质量的对话、稳定的陪伴,那么成年后再进入关系,即便遇到挫折,他仍然相信关系带来的好东西>关系带来的焦虑。
但如果依赖失效了,人就很容易被孤独、焦虑、恐惧等等感觉包围住。
经历过被忽略、被比较、被贬低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更容易对“不舒服”感觉“舒服”。
信息
- 节目
-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3日 UTC 17:50
- 长度26 分钟
- 单集7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