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這學期組織行為學的最後一課。講解完考試範圍後,我見還有一些時間,便想趁機跟同學們談談關於事業發展的思考。雖然當中有 Year 1、Year 2 和 Year 3 的學生,距離畢業還有一段時間,但我認為有些觀念越早知道越好。
我向他們介紹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概念,叫做 Must-Want-Can 模型。
每個人畢業後都會面對一些「必須要做到」的事情(Must)。例如,有人因為借錢讀書,需要償還貸款;有人要負擔家用;又或者因宗教信仰,不能在週六工作等等。這些就是每個人生活中不能妥協的條件。
接着是 Want,即你「想做」的事。這包括你對什麼有興趣、什麼能讓你產生熱情,甚至你抗拒或完全不想做的事情,這都是你內心的取向。
最後是 Can,指的是你「有能力做」的事。包括你擅長的技能、累積的經驗,以及能夠勝任的工作。
理想的情況,是這三個圓圈之間能有交集。換句話說,當你能從事一份工作,既符合你生活所需(Must),又是你有能力勝任的(Can),同時也是你真正有興趣的(Want),那就不但會帶來內在動力,更可能激發出你持久的熱情(Passion)。
但現實往往不是這樣。對不少人而言,Must、Want 和 Can 三個範疇毫無交集:生活壓力大(Must很多)、能力尚未建立(Can不足)、而興趣則與工作完全無關(Want缺失)。這樣的狀況,自然難以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
於是我問同學們:在 Must 基本無法改變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優先加大 Can 還是 Want?
不少人認為應該先提升自己的 Can。因為當能力增強了,能夠勝任的工作就更多,也許就會慢慢對工作產生成就感和興趣。這樣 Want 也會隨之提升。我認為這樣的邏輯有一定道理。
但在現實應用中,我也提醒大家思考:你是否真的能因為某件原本沒興趣的事情做得出色、賺到錢,從而開始喜歡它?又或者會不會像很多成年人那樣,早已在某份沒興趣的工作中建立了能力和收入,結果被「鎖死」在這個路徑上,難以轉變?
所以我提出另一種可能:與其優先加大 Can,不如先擴大你的 Want。嘗試投入一些你真正有興趣的領域,然後 持之以恆地耕耘,做到出色。當你能夠長時間投入在有熱情的事情上,你的能力(Can)也會自然建立起來,進而創造出價值。而這份價值,不但來自你的專業,更來自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堅持。
不過,說到 Want,我也提醒大家:不要把短暫的快樂當成真正的熱情。例如打機、吃喝玩樂等,可能會帶來短期的開心(short-term happiness),但未必能帶來長遠的人生滿足(long-term fulfillment)。
真正值得追求的,是能帶來長遠意義的事。你要問自己:我對這個世界能有什麼貢獻?我希望留下什麼影響?我如何透過興趣創造出對別人有價值的東西?
當我們能將眼光放遠,不只不會被短期快樂所綑綁,就能更清晰地看見什麼是真正能讓你長遠成長、真正有意義的方向。
而當你找到這樣的方向,並持續努力,想像一下會發生什麼事:你的 Want 變得更清晰,你的 Can 隨之提升,你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大,甚至開始與這個世界產生真正的連結。
المعلومات
- البرنامج
- معدل البثيتم التحديث أسبوعيًا
- تاريخ النشر١٦ أبريل ٢٠٢٥ في ١٢:٥٠ ص UTC
- مدة الحلقة٦ من الدقائق
- التقييمملائ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