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是一档由几位穿梭在不同时区的媒体人共同创立的谈话类播客。它以跨文化的视野和女性的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年轻人最关注的公共议题、文化现象与生活方式。

  1. -1 J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事件:层层系统如何“谋杀”一位女性?

    【主播的话】 7 月 8 日,大连工业大学官方网站上,一则因女学生与外国电竞选手交往而将其开除的公告悄然发布。短短两周内,公告演变成为一场全民性质的私德公审,舆论热议她的「不正当交往」,却鲜少有人追问是谁传播了私密视频;校规中模糊的「国格」条款也被反复咀嚼,真正的违法者却隐身在「外籍选手」的标签后。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在不同社会领域持续关注女性议题的嘉宾,就这起事件展开一场多维度的讨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在事件发酵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篇名为《与外国人不当交往被开除,校纪校规的边界在哪儿》的文章,从专业的法律角度阐明了该学校规的违法之处。编剧弦子,在第一时间了解此事后,多方奔走,试图给当事女学生以声援。这一期,我们听到了她们对于各自复杂的情绪的表达,也试图透过对于事件中法律问题、性别文化、民族政治和媒体责任的分析重申: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这是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进行这样的讨论的原因。 *本期节目由《一横一竖》发起制作;由《不合时宜》与《一横一竖》联合发布。也欢迎大家关注播客《一横一竖》 【主播】 若含,独立媒体人 【嘉宾】 赵宏,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弦子,编剧,性骚扰诉讼案当事人,与朋友共同创办了播客「世代女性随想曲」,微博@弦子与她的朋友们。 【本期剧透】 02:51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女学生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06:20 弦子对此事的感受:难以置信,感到与当事女生共同被羞辱 09:26 女性对舆论的「打捞」 13:00 「石器时代的校规」违法在哪? 17:48 在法律上当事女生有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2:23 公众对学校的管理边界认知错误,或许是因为 2020 年后的大学生被「管习惯」了 41:26 「非自愿单身」男性的心理群像 67:57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两性矛盾升级 72:07 媒体应该在这起事件中承担什么责任? 78:51 在与性相关的网络暴力中,对女性支持系统日渐匮乏 88:36 站在当事女生角度,是否应该立刻推动维权? 97:58 一些游戏论坛或许是年轻男性以亚文化为名,彼此连接,宣泄厌女情绪的阵地 101:07 需要更多女性学者加入公共讨论,让法条不再「冷冰冰」 102:21 女性之间间的真情「表白」 【延展阅读】 鲍毓明案2019 年,少女李星星(化名)指控上市公司高管鲍毓明长期性侵,称其以「收养」名义实施控制。鲍毓明否认并出示「恋爱关系」证据。首次将「监护关系性侵」引入公共讨论,后续最高检介入调查,最终因「证据不足」未起诉鲍毓明,但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条款:对 14-16 岁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职责者发生性关系,无论是否「自愿」均视为强奸。民间联名信获 6 万签名,促成法律修订。 李彦杀夫案2010 年,四川妇女李彦因长期遭受家暴,杀死丈夫并分尸,一审被判死刑,引发舆论哗然。案件暴露对「受暴妇女综合征」的漠视:李彦曾多次报警无果,法院初期未采纳家暴证据。后续二审改判死缓,成为推动中国《反家庭暴力法》( 2016 年出台)的关键案例之一。其中,女性保护组织曾发起「李彦救命小组」,联合法学界推动「家暴可作为量刑情节」的司法实践。 李阳家暴案2011 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美籍妻子 Kim 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遭家暴照片,额头伤口触目惊心。法院认定了李阳的家暴事实,判决离婚并赔偿,但未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中国名人家庭暴力案首次进入公共视野,打破「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直接刺激《反家暴法》立法进程。 #MeToo 运动是一场全球性的反性骚扰与反性侵运动,鼓励受害者公开讲述自己的经历,揭露施害者,并推动社会制度变革。它在 2017 年因 Harvey Weinstein 性侵案起源于美国,后续迅速蔓延至全球,成为世界女性权利觉醒的重要标志。 胖猫事件2024 年, 21 岁游戏代练「胖猫」因网恋纠纷跳江自杀,生前向 27 岁女友谭竹转账 51 万元。「胖猫」姐姐在微博公开聊天记录,指控谭竹「情感诈骗」,引发全网对「捞女」的声讨。后续重庆警方调查后认定双方资金往来属自愿,不存在诈骗,但网络暴力已导致谭竹遭人肉、骚扰,甚至出现「外卖空包奶茶」等极端行为。 战后德国「女性国格罪」1945 年纳粹德国战败后,盟军(尤其是美、法、苏军)占领德国,大量士兵与当地女性发生关系。德国男性将这种关系视为「民族耻辱」,并发动了一场针对女性的道德清洗:包括但不限于污名化女性,暴力惩罚,驱逐出社区,甚至实施私刑。 非自愿单身者(Incel)指渴望亲密关系但无法建立的群体,伴随对女性和社会的极端怨恨。 NGA 玩家社区中国互联网上著名的匿名式游戏论坛,原名「艾泽拉斯国家地理」,后扩展为综合游戏论坛。核心用户群体为 25-35 岁男性,硬核PC游戏玩家。日均活跃用户超 200 万,子版块超 300 个,涵盖游戏、时政、性别等敏感话题。 江山娇2020 年官方推出的「中国女孩」虚拟形象。名字取自「江山如此多娇」 ,外形融合「国风少女」与「二次元」元素,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议,随后迅速下架。 《混沌少年时》(2025)英国导演 Philip Barantini 执导的电视剧,讲述一名少年被控杀人;他的双亲、治疗师和负责此案的侦探都想找到背后的真相的故事。 《酱园弄》(2025)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影片。故事根据民国四大奇案之一改编: 1945 年,上海酱园弄惊现骇人血案,女子詹周氏手刃亲夫「大块头」,碎尸 16 块。一时间人心激荡、众说纷纭,旧时代的车轮徐徐碾过,案件真相层层待揭,众人的命运将被这桩悬案改写。 《金阁寺》(1956)三岛由纪夫创作的小说。以 1950 年,日本京都金阁寺被 21 岁见习僧人林养贤纵火烧毁的事件为蓝本,虚构主角沟口—— 一个口吃、自卑的青年僧侣,因对金阁之美的病态执念,最终将其焚毁。 【剪辑】播客公社,方改则 【编辑】郑皓铭 李心怡 【监制】葛佳男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3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1 h 41 min
  2. 14 JUIL.

    重新思考五四:“她们”为什么消失了?

    【主播的话】 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期间兴起的启蒙话语,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以降的国家建构、文化认同和社会价值体系。然而,这套启蒙话语并不彻底,它既带来了突破,也制造了新的规训——特别是性别的视角。 1980年代,初到美国留学的王政在准备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她翻阅了大量五四期间的史料之后发现,那时候的报刊杂志上,其实有大量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而且基本都是男性知识分子在写作。她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那时的男性知识分子“一窝蜂地在写妇女问题”?这些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为什么罕为人知?那个时代涌现出的一大群杰出女性,为什么似乎被历史记录者抹去了? 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王政访谈了大量亲历了五四的女性,其中不乏职业上的佼佼者,她们很早就在自觉地追求妇女解放。王政意识到,尽管“启蒙”常被视为一种中性或普世的现代性理想,但“启蒙”本身并不是中性的,而是存在一个性别化的过程。五四的“启蒙”过程本身就内含强烈的性别结构,不同性别获得现代身份的路径、代价与可能性并不对等。男性获得了完整意义上的“公民”地位,女性则常被要求在“贤妻良母”与“自由个体”之间做取舍。 她把这些记录与观察都集结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博士初稿于1995年完成,1999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到英语学术界的关注。2025年,该书的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如今,王政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妇女学和历史学荣休教授,是对中国女权运动史感兴趣的读者必读的学者之一。借由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契机,我们与王政教授聊了聊。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王政: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及历史学荣休教授 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寻找国家中的妇女:社会主义体制中的国家女权主义(1949–1964)》(Finding Women in the State)、《女性的崛起》及《越界》。合作主编《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作英译本)、《女权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历程》以及《毛泽东时代成长的中国妇女》等,并编著多部女权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文集。 王政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女权学术与社会性别学的发展:1999年发起中国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科建设项目并担任顾问;2002年首创由密西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华女子学院三校联合举办的妇女学学位班;2005至2019年期间创办复旦-密西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培养了一群从事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的大学教师和研究生。更多学术著作和活动, 请见:sites.lsa.umich.edu。 【本期剧透】 05:00 赴美学习历史,意外踏入女权研究 美国历史揭露殖民剥削,学术立场由争取富强转向平民尊严 17:38 初到美国,自豪于国内男女比美国更平等 中国男女收入比例更平等,八十年代“我们已经有 56 天的带薪产假” 21:16 第一次被质疑:为什么被性骚扰了,女性却要感到羞耻? 由旁观开始自省,女性主义深深地与“我”有关 28:52 被遮蔽的历史: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女性运动 五四时期“铺天盖地的妇女问题写作”却被学界无视,档案馆里找不到妇女史料 43:30 为何五四男性热衷写妇女问题? 甲午战争创伤下,男性精英将妇女议题作为“改制突破口” 52:50 娜拉出走后就无路可走吗? 鲁迅笔下“新女性走投无路”只是想象,男性写作中的女性无法代表真实女性的境遇 59:49 一位新女性的历史:女校长陆礼华的故事 01:05:07 五四 vs 八十年代:男性从女权盟友变成反对者 历史不总是笔直向前,性别意识退步的警示 01:13:30 五四女权先驱的回响 【相关阅读】 《五四女性:现代中国女权主义先行者》 作者:王政 20世纪初,中国活跃着这样一批如今鲜有人知的职业妇女,她们是校长、律师、主编、教育家、革命家等等,她们倡导妇女自我解放,致力于让妇女融入更广泛的社会领域。通过一系列突破性实践,她们重塑了民国初期社会文化景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遗产中嵌入深刻的社会性别印迹。迥异于男性中心的文化再现中的女人,这些妇女既不是等待拯救的落后对象,也不是反封建与救国的手段,而是主动参与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角色。 本书借由口述与文献对读,记录了五位女性先行者的生命轨迹,并将女性经验纳入历史分析框架,重现在中国被遮蔽的女权主义早期发展史。为了本次中文版的出版,作者根据原始录音重写口述部分,并增补人物自传与新近研究,还原五位妇女的生动表达与鲜活历史印记。这些五四女性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复杂性及其与国族建构之间的张力,更凝为穿透时代的激励——纵使困境反复出现,总有人起身打破。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官网:cup.cuhk.edu.hk(2025年7月31日或之前购买可享8折优惠) 《越界——跨文化女权实践》 作者:王政 本文集以对文化两栖者个人经历的回顾、点评社会文化景观的散文、学术论文、讲座报告等多样体裁,深入浅出地介绍女权主义核心概念,展示女权主义学术在国际学界的发展样貌,也记录了作者为推动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在中国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妇女参政论者 Suffragette(2015) 2015年英国历史剧情电影,由莎拉·加夫隆导演,阿比·摩根编剧。影片讲述一个多世纪前,英国妇女为了争取选举权而不懈斗争的故事。 斯特里普在片中饰演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是一位著名的妇女选举权倡导者。她与几位同盟者发起成立了“妇女议会”,在国会开会时,她们也开会,与议会唱对台戏。由于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措施,潘克赫斯特同她的同盟者们曾多次入狱,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反响。 两江女子篮球队穿著短衣和短裤的运动装|图源网络 1946年3月8日,上海党组织借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个国际妇女节,成立上海妇女联合会,并举办了纪念三八节的集会和游行|图源网络 【本期音乐】Finally See The Light-Bryan TeohKevin MacLeod-Connecting Rainbows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特别鸣谢】蓝书屋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3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1 h 16 min
  3. 5 JUIL.

    100 年前,一位华人女性的离散与回归

    【主播的话】 💕首先感谢只在微信小程序能买到的新朋友「营养工厂 UndoAge」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下单抽免单,下滑还有更多惊喜福利等着你 在本期节目当中,我们邀请到荷兰资深历史学家包乐史(Leonard Blusse)和她的学生孙蕴琦来到我们的节目。邀请他们分别谈论了研究荷兰华人的历史,以及从包乐史教授所书写的一位印尼华人女性一生流动的故事出发,谈论移民和时代背景如何紧密交织在一起,我们又能如何从历史中获得对当下处境的理解和思考。 陈安尼的一生的故事带有多方面的含义,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她勇敢坚韧的一生是亚洲女性觉醒的一个缩影,作为在那个时代远赴荷兰留学的学生,她又是个体对时代抗争的体现,但作为同时体验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生活经验的个体,加上华人在当时的历史语境和身份,她的故事又是研究二十世纪历史发展变迁的资料。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包乐史(Leonard Blusse) 荷兰莱顿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著名的汉学家和华侨史研究专家。主要研究涉及东南亚和东亚史、海外华侨史、印尼华人史、华侨贸易和殖民地时代贸易与文化等。 孙蕴琦: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专门史专业,《回归厦门》一书译者。2008 年至 2010 年参加莱顿大学人文学院 ENCOMPASS 项目,师从包乐史,并获得莱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本期剧透】 01:18 上世纪 70 年代来中国学习汉学的荷兰人 10:30 华人在荷兰的移民历史 13:30 第一个来到荷兰的华人的故事 17:18 被忽视的中国海洋文明史 23:53 从印尼、荷兰到中国,华人女性陈安尼的故事 27:31 译者孙蕴琦从福建到荷兰的求学经历 30:26 百年前的印尼女性意识觉醒 34:50 被殖民与被侵略,多元流动的身份认同 40:45 蕴琦的印尼华人家族的故事 《回归厦门:陈安尼,一位女性在印尼、荷兰和中国的生活》Retour Amoy:Anny Tan-Een vrouwenleven in Indonesië,Nederland en China 营养工厂目前所有产品累计已售超 3400 万粒,累高超过 76 座珠峰! 1️⃣定价透明,品质保障 营养工厂绝大多数产品价格都在两位数一个月,不仅性价比超高,他们还敢直接把成本写出来,产品检测报告也会在小程序里公开展示!高配低价,极致透明,所以营养工厂也被用户成为行业里的“小米”和“胖东来”! 2️⃣如何选择产品? 营养工厂微信小程序,参考首页“健康需求”板块,超过 40 种产品选择,帮你一键直达适合自己的产品。3️⃣如何购买? 🌍微信小程序,海内外可购,限时全球包邮; 下单备注暗号 “不合时宜” 得双倍积分,积分可换优惠券及周边(如防蓝光眼镜、补剂盒); 评论区发订单号,抽 2 位免单任意产品 1 瓶。 *本产品为普通食品,不提供任何保健功能,不适用疾病治疗。 【本期音乐】Finally See The Light-Bryan TeohCoy Koi-Kevin MacLeodPainting Room-Kevin MacLeodRiver Meditation-Jason Shaw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3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48 min
  4. 1 JUIL.

    频发的洪灾与流量时代的救援:谁被看见、谁被遗忘?

    【主播的话】 最近,贵州省黔东南州遭遇了被气象部门称为“三十年一遇”甚至是“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汹涌的洪水冲毁了房屋、道路和农田,成千上万的居民被迫转移。一个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得很广:一座大桥被冲断了,一辆红色的大卡车,开到断桥的边缘,车头已经悬在空中,车尾还在桥上,而司机还坐在车间驾驶室里,身下是悬崖谷地。 许多人关注这次水灾,是因为以“村超”闻名的网红县城榕江也遭遇了冲击。受灾视频中显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水位迅速上涨,村超球场被淹。而对我个人来说,这并不只是一则新闻——我就来自于贵州,我的家人就生活在黔东南,他们也亲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洪峰过境的时候被迫转移。而我当时正好从欧洲回到国内,正在去往贵州探亲的路上。洪灾突然发生,公路多处塌方,大桥限行,所以我也被迫中止了回家的路。 作为一个出生在沿江谷地的人,洪灾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每年到了夏季的时候,城里的人们都要准备汛期。学校里流传着一些黑暗笑话:“你是从哪儿来的?”“我爸妈说,我是涨大水的时候被他们捡来的”。虽说是笑话,但也并非脱离现实。因为出生在那里的我们大多都看过,大水退去之后,城里一片狼藉,草物四散的模样。 该如何看待这一次的黔东南洪灾?它成因和影响是什么?在防洪减灾的思路上,是应该建设更多的大坝、水库,还是反其道而行,恢复更多自然河道和湿地系统?过去几年,我们似乎越来越频繁地听到“几十年一遇”的洪水、“百年不遇”的暴雨。这只是信息传播更快了?还是洪涝灾害真的变得越来越常见? 我们邀请到了灾难人道援助专家郝南,一起聊聊近期贵州洪灾的现状、灾害背后的气候与地理机制、防治体系的挑战,以及如何在一个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的世界中,建立更具韧性的社区和未来。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郝南:“卓明信援”负责人,长期从事灾害人道援助。 【本期剧透】 01:55 贵州洪灾为何如此严重 08:01 磬分享身在贵州的家人的情况 13:30 在灾害前预先多抢出 2 小时,结果也会大不同 17:06 中国的洪灾在越变越多吗? 26:29 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坝,还是更少的大坝? 37:05 法国波尔多与西班牙瓦伦西亚洪灾 42:14 另一场“洪水”:想获得更多的救灾资源,先得出圈 47:45 我们不再关心灾害 【本期音乐】 Bleu-Komiku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3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1 h 2 min
  5. 27 JUIN

    我们不了解的1700万人:一场属于视障者的旅行实验

    【主播的话】 出门旅行,正成为都市人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但这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并不总是对每一个人平等敞开。 比如,视障人士。 最近我们看到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特别的旅行团:一群盲人的海岛旅行。去年夏天,一位名叫项栋梁的博主发起了一次活动,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视障者和16位视力健全者,一起前往福建平潭岛,开启了一场共行旅程。这趟旅程被拍成了一部迷你纪录片:《你不了解的100种人——沉浸海岛游的盲人旅行团》。 项栋梁坦言,自从组织盲人出游以来,他经常被问到:“盲人看不见,旅行还有什么意义?”“带着一群盲人出行,不会很危险吗?”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疑问,其实反映出的是,视障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偏见与误解。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数据),中国目前约有1700万视力残疾人,是仅次于肢体残疾的第二大残疾类型。这不是一个小群体。他们同样渴望走出家门、拥抱世界,但现实却充满了重重障碍——不仅是环境的限制,也包括观念的壁垒。 那么,视障者能不能“玩”?他们是怎样感知这个世界的?出行时会遇到哪些实际困难?我们社会对于视障群体还存在哪些常见的误解与刻板印象?他们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为什么在中国,很多视障者都从事推拿工作?这是一条现实的“出路”,还是被默许的“标签化”?在今天的中国,视障人群究竟面临哪些最迫切的挑战? 或许,这场“看不见风景”的旅行,能带我们看到一些原本忽视的现实。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陈天湉:视障人士,现在是一名推拿医生 项栋梁:公众号「基本常识」主理人 【本期剧透】 03:46 视障者只能做针灸推拿吗? 11:24 视力健全者与视障者的融合旅行 18:24 非视觉优先的旅行设计 22:42 过度保护“为你好”,也在限制视障者生命体验 29:25 视障者父母与视力健全的孩子 36:39 我们如何与视障朋友相处? 40:23 1700万人的制度困境 49:11 立场不同但却可认同的基本常识,为何重要? 57:07 在创作红线内拉满表达张力 59:14 对抗虚无感的一种方法,是去帮助具体的人 【本期音乐】 Kevin MacLeod - BeBop for Joey Kevin MacLeod - Connecting Rainbows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3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1 h 5 min
  6. 19 MAI

    对话《奇遇人生》团队:从纪录片到抖音真人秀,真实的价值是什么?

    【主播的话】 本期节目是我们久违的创作者系列,我们请来了创作者——纪录片导演赵琦与朱明。相信大家对他们二人共同合作的综艺节目《奇遇人生》的作品都不陌生,赵琦也从一名严肃的纪录片导演跨界综艺。 最近,两位继续尝试突破,与抖音合作,制作了首档创作者互动纪实真人秀《我也想过我刷到的人生啊》。节目用“探访+体验”的形式,每期由 1 位探访者与 1 位/组 抖音创作者共同完成一次令人向往的“刷到的人生”。他们也试图在其中回应当下大家关注的时代问题:告别了城市内卷后,人是否能在田园生活中获得心安?如何把小众的爱好变成毕生的追求?原生家庭与母亲的关系等等。在本期节目里,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与我们一起探讨他们不断突破创作媒介限制背后的思考;从纪录片到综艺、到短视频创作背后的变与不变。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赵琦:奇遇工作室创始人,知名纪录片制作人,导演,第一位同时获得艾美奖、伊文思奖、金马奖、圣丹斯大奖和亚太电影大奖的中国人,作品《殇城》《中国市长》《奇遇人生》等。 朱明:奇遇工作室制片人、导演。代表作《奇遇人生》第一二季、《很高兴认识你》第一季总监制。 【本期剧透】 03:28 纪录长片与短视频创作也许是相同的 17:05 纪录创作中,何为真实? 24:27 如果不关注真实,我们还能关注什么? 32:00 矿脉猎人与恐惧症患者仁科的故事 37:15 万妮达、李雯雯与小鹿的故事 43:00 我们如何「制造」感动? 56:00 克制留白是高级的,情绪直给是低级的...吗? 01:17:00 草原情侣「草推车」的故事 01:30:25 你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本期音乐】Kevin MacLeod - A Good Bass for Gambling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1 h 40 min
  7. 17 MAI

    百日风暴:破碎的美国梦—特朗普时代的移民命运

    【主播的话】 特朗普的第二次总统任期,刚刚超过一百天。这一百天并不太平:总统行政令接连颁布,人事大洗牌,移民政策大调整,针对DEI的大清洗,还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关税大战。与第一任期相比,本次任期里特朗普的权力更大、顾忌更少,带来的风暴也更猛烈。就在我们这期节目发布的当下,中美刚刚在日内瓦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关税争端似乎阶段性收尾,但背后的博弈远未结束。我们特此推出系列节目,带大家走进这场百日风暴的中心,采访那些亲历其中的人,他们的所见所闻,该如何看待特朗普治下的美国?这场风暴会走向何方?美国和世界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今天是本系列节目的最后一期。数据显示,特朗普在就职后一百天里共签署了 142 道总统令,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指向移民管理与边境执法,在节目发布前一天,目前已有 8000 多名美军驻扎在边境附近,财政支出高达 5.25 亿美元。我们与长期关注采访美墨边境移民议题的作者孟渝一起,聚焦特朗普任期内的移民政策如何打破了长久以来政府与移民间的“默契”,通过真实的移民的故事深入了解政策到底如何影响个体的命运。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孟渝:斯坦福奈特-汉尼斯学者,长期关注美墨边境以及移民相关议题 【本期剧透】 03:15 美墨边境移民史与政策演变 边境地理复杂;911事件后边境执法趋严,移民从短期务工转向长期定居 09:08 特朗普政策如何颠覆移民群体与政府间的“默契”? 右翼政府放大移民极端案件,美国整体社会对移民看法发生改变 14:34 美国庇护制度的历史根源 1939年犹太难民船被拒事件,催生二战后美国人道主义移民框架 17:19 一位特朗普移民政策支持者的故事 美墨边境土地所有者所面对的具体困境 21:00 移民政策收紧并非特朗普首创 奥巴马任内共遣返240万移民,拜登延续部分强硬措施,但为何特朗普备受争议? 22:27 一个阿富汗难民家庭穿越雨林抵美的故事 特朗普政府强硬停止难民入境后,难民将会遇到些什么? 28:13 遣返国际留学生与公民的混乱现状 美国移民政策执行呈现“无规则驱逐”情况 32:46 中国走线潮的政治符号化与路线消亡 特朗普将中国走线客构建为“军事年龄男性入侵” 37:17 走线客内部的经济阶级分层 富裕移民支付“全包套餐”,底层移民被迫打工迁徙 43:14 一个委内瑞拉家庭登上“死亡列车”的故事 所谓的全球移民体系在允许什么样的人迁徙? 48:39 排华法案的现代投影 1882年排华判例仍为当代美国边境执法提供法理依据 【特别鸣谢】蓝书屋基金会(Blaues Haus Stiftung) 【本期音乐】Screen Saver-Kevin MacLeod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53 min
4,1
sur 5
255 notes

À propos

《不合时宜》是一档由几位穿梭在不同时区的媒体人共同创立的谈话类播客。它以跨文化的视野和女性的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年轻人最关注的公共议题、文化现象与生活方式。

Plus de contenus par JustPod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

Pour écouter des épisodes au contenu explicite, connectez‑vous.

Recevez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sur cette émission

Connectez‑vous ou inscrivez‑vous pour suivre des émissions, enregistrer des épisodes et recevoir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Choisissez un pays ou une région

Afrique, Moyen‑Orient et Inde

Asie‑Pacifique

Europe

Amérique latine et Caraïbes

États‑Unis et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