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早自习

摄影早自习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1. 2 DAYS AGO

    你拍的秋叶稀稀拉拉?试试这五种技巧!-摄影早自习第2395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5天。 北京正值深秋,现在正是拍秋天的最好时候,很多同学就会发现说我拍的秋天它为什么颜色上不是那么好看呢?那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几个小技巧,用来把秋天的黄叶红叶拍的更好看。 长焦树叶显得更密 © 叶梓 首先,第一个小技巧就是使用长焦镜头来拍照。长焦镜头有压缩空间的效果,它在拍秋叶的时候,叶片就会挤在一起,形成更茂密的视觉效果。 广角树叶显得稀疏 © 叶梓 用广角镜头拍照,你必须要走得很近的拍,而走近了一看,所有的树它都是稀稀拉拉的,它不会有那么茂密了。所以我们先退远,再用长焦来拍,可以拍到更浓密的秋色。 逆光拍摄树叶颜色更鲜艳 © 叶梓 第二个技巧就是你可以多多去观察光线。在逆光时候拍照片,每一片树叶它都会被阳光给射透,它的颜色就会被大大的增强,变得更加的鲜艳。而且这种鲜艳往往是非常自然的鲜艳,跟你后期调出来的那种完全不是一码事,有的时候太艳了,我甚至都会给它降低一点饱和度,来让这个画面看上去不那么浓艳,它可能会稍微的淡雅一点。 但是顺光拍照也不是不能用的,只不过顺光拍照时叶片上会有一个蜡质层,它会反映点天空的光,所以看上去可能它的颜色就没有那么艳了,树里面的阴影也会稍微的多一点点,树干可能会稍微明显一点点。 大光圈拍摄 © 叶梓 如果你觉得树叶它可能没有那么浓密,然后树干有点多,小树枝有点杂乱,那么你就要记得用第三个小技巧,我们用人像模式或者是相机里的大光圈来拍照片,让背景稍微的模糊一点,当然我说的这种是前面有个人在拍纪念照的时候。让背景模糊一点点以后,它树叶的大小就会比真实的大小要大一点,因为它往晕外出了一圈,然后树叶和树叶之间就接在了一起,小树枝看不太见了,树叶显得更茂密了。所以背景的虚化模糊,这是一个在秋天非常必备的摄影技巧。如果你不是拍人像,你就拍纯风光,你也可以用这招。比如说你找一个近处的比较好看的树叶,然后对焦在这个树叶上,让它的背景模糊起来也是可以的。 © 叶梓 最后别忘了,你还可以在后期处理中再进一步的去强调这种秋色。最常规的做法就是把色温往暖的这头调,让它偏黄一些,这样秋色就更黄,同时肤色也会显得比较温暖。这个时候你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太黄了,肤色已经不正常了,就要停下来,要调回来一点。我看到有同学在调带人像的照片的时候,经常会把颜色往冷了一段调,就往蓝了一段调。这种调法确实可以让黄皮肤的人显得更皮肤白皙,但是我个人不太喜欢,因为太白了以后就显得这个人肤色惨淡,没有血色。所以我自己一般往蓝了调的话会调的非常的谨慎,往黄那一端调的时候,我觉得会比较放心一些。 © 叶梓 我们在找秋色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担心周末哪哪都人多啊,这个时候如果你多多竖拍会很有惊喜,因为左右两侧都是人,但是你竖着拍的话,其实一般不会拍到太多的人在后边的。你可以试着蹲低一点来拍人,这样的话地面可以拍得更少,后边的景物可以拍得更多,然后游客也会变得更矮、更小,就跟你之间就不会特别的互相打扰。 好吧,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分享这么多,今天给大家大致秀了一下秋景的照片,但如果你想知道某一张照片具体怎么拍的,怎么考虑的,想听我具体分析的话,您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我可以尽力为你解答。

    4 min
  2. NOV 14

    拍天空为啥有色彩断层?-摄影早自习第2394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94天。 照片中的蓝天出现断层 © 叶梓 局部放大图 © 叶梓 有一位叫做“打个木楞”的同学在昨天早自习后方留言,问我说为什么有时候拍出照片天空会出现色彩断层,有什么规律,又如何去避免? 我先试着一句话回答你,这可能是你的拍摄的手机或者相机记录色彩时,它的丰富程度不够用,或者是你的显示设备,比如说你的手机屏幕或者是电脑屏幕,它的显示色彩时的丰富程度不够用所导致的一种现象。 这里牵扯到一个叫做“色深”的概念,我也简单给大家做个解释。现在有很多的拍摄设备和显示设备都是8bit色深的,8bit的意思就是2的8次方,也就是红绿蓝各有256种不同的亮度,红绿蓝混在一起,相乘就能得到1670万色。听上去好像很多,对吧?1600万色呢,但是实际上你仔细想一想,它的每一种颜色红绿蓝都只有256种不同亮度而已。 那假设我面前有一个天空,这个天空由明到暗有一个渐变和过渡,用这256种颜色去描这个述天空的过渡或许还是有点不够用的。更何况你面前的天空其实并不是从最深的蓝色渐变到最浅的蓝色,它的跨度没有那么大,它的跨度其实很小,所以这就导致你的256种对蓝色的记录,头尾两端都用不上,或许就能用上中间那20种不同的蓝来记录蓝天变化。一个蓝天的那么细腻的渐变,用肉眼看,里边是藏着无数种不同的蓝的慢慢的过渡,但是现在只剩20种了,会不会看出来有断层呢。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有一个顺滑无比的斜坡,现在看上去像是一个阶梯一样了,它一棱一棱的,从深到浅它有一些分界线。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增加对色彩的记录和显示的能力。就比如说10bit色深,它是2的10次方,也就是红绿蓝各有1024个不同的亮度,三个颜色乘在一起就是10亿色了。那我们如果再用它来拍蓝天的话,最多能有1024种蓝色去描述这个天空,它比刚才的8bit的256种整整多了4倍。还是刚才那块天空的话,刚才我们只能用20种色彩去描述天空渐变,而现在就能用80种不同的蓝去描述天空渐变了,那每相邻的两种蓝色之间的距离就变得很近了,区别变得很小了,肉眼就真的不一定能看出来它有色彩的断层了。这就好像我们刚才说的楼梯,当它的每一阶都变得极小,只有一厘米宽一厘米高,那远远的看它其实就是个坡了,对不对?所以显然10bit色深更好用,更不容易出现色彩的断层。 OPPO相机顶部的10亿色 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的相机甚至是手机都能够拍摄10bit色深的画面,比如说OPPO的旗舰手机就有这个选项,拍照的时候屏幕顶部就会一直显示着一个10亿色的小字,可见OPPO还是挺为自己骄傲的。如果是相机的话,你就查一查自己相机是否支持10bit的照片拍摄或者是视频的拍摄。如果是照片的话,你还要记得尽量用RAW格式来存储照片,避免JPEG格式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压缩,又凸显了这种天空色彩断层的问题。 这里我还要提醒一下,你看到有色彩断层,它也未必是照片里边在拍摄的时候形成的,也可能是显示的时候显示出来了色彩断层。就比如说你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它如果只支持8bit色深,我不管你拍的时候蓝有多少种蓝,在显示的时候它只有256种,它又可能会出现色彩断层。 艺卓显示器 图片来源:艺卓官网 这里我就不得不又提到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一个品牌叫做“艺卓”的显示器,它是在图形显示领域非常专业的显示器。它的大部分型号的显示器都具

    6 min
  3. 咖啡厅里怎么拍出故事感?(二)-摄影早自习第2393天

    NOV 14

    咖啡厅里怎么拍出故事感?(二)-摄影早自习第2393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3天。 © 叶梓 © 叶梓 我们今天接着昨天前天的话题聊,还记得那个咖啡厅吗?我们在这里继续拍不一样的照片。昨天的照片分享的是一张彩色的竖着拍的照片,对吧?很温暖的色调,很怀旧、很复古。但是在这里其实我还用了另一种拍法,我拍了一张黑白照片。我现在把两张照片摆在一起,你来投个票吧,在留言区告诉我你更喜欢哪张照片,为什么呢? 经常有同学问我说:老师我什么时候拍彩色照片,什么时候拍黑白的照片?其实呢这个答案特别简单,就是如果一个照片色彩是它的主要优点,就拍彩色照片,如果一个照片的光影是它的主要优点,我就想拍黑白照片。那这张照片里其实色彩并不乱,那种怀旧的、温暖的色调也确实还不错,我可以拍彩色的,但是它的光影效果又非常的好看,所以我也可以拍黑白的。都不丑,那就有关于我自己的个人爱好了,我喜欢黑白的,因为我总觉得黑白照片会感觉更加的安静,更加的抽离现实,更加的怀旧,更加的能够让观众沉下心来品味里面的更加细腻的情绪,所以我还是更喜欢黑白的这一张。 那有人可能会说:老师,现在都是数码年代了,你用彩色的拍,拍完了再调成黑白不就完了吗?这样你想留彩色有彩色,想留黑白有黑白。其实我觉得在现场直接拍摄黑白的照片还是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的: 第一个方面呢,就是当你调到黑白模式去拍照,你在手机或者是相机的屏幕里面就直接看到了一个纯黑白的效果,这非常有助于让我们去学会观察光影关系。要知道平时我们肉眼看世界都是彩色的,所以色彩信息会干扰我们对光影的判断。如果你发现你在摄影的构图光线色彩的这三门学科中,光线是你学的比较不好的,那你就可以试着给自己一段时间都只拍黑白照片,慢慢的你就会对光影有点感觉。 安塞尔·亚当斯 第二个层面上的意义是美国的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提出过“前可视化”概念,意思就是说在拍照之前你心里要有数,这张照片最后洗出来是什么样,经过后期以后它是什么样,拍的时候不能只管拍的事,你要把后边的修图的事情一并想好。那如果你是拍的彩色照片再把它调成黑白,其实听上去好像是合理的,是可以实现的,但实际上拍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它本来就会采取不一样的拍摄手法。 © 叶梓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这张照片,它的光影很好,对吧?如果我想凸显黑与白之间的亮度对比,想凸显窗外的光线的宝贵,想凸显人物的重要性,我觉得一定会横构图,而不是竖构图。因为竖构图我能拍到的左右两侧的深色的、暗色的部分就不够多,而横构图暗色面积大,那光明就更宝贵,它是起到了一个反衬的作用。同样的我站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我采取的拍摄的曝光参数也会不一样,甚至我还要考虑到她衣服上的一些皱褶立体感和质感是不是要更强烈一些,才能够凸显出黑白的那种独特的美来。 所以它并不是说就拿着彩色照片的思路去拍,拍完了再转黑白就一定会好看的。如果一开始你就是奔着黑白的结果在拍的,这跟你拍完彩色再转黑白,那肯定是感觉不同的。 昨天的彩色照片转成黑白以后 © 叶梓 直接用黑白模式拍摄的照片 © 叶梓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把昨天那张照片转了个黑白照片放到这里,你可以对比一下看一看,是不是它不如我直接用黑白的时候采取的那种拍摄方法要来的更加精彩。

    6 min
  4. 咖啡厅里怎么拍出故事感?-摄影早自习第2392天

    NOV 13

    咖啡厅里怎么拍出故事感?-摄影早自习第2392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2天。 © 叶梓 昨天给大家看了一张在咖啡厅的窗外拍的照片,接下来我们就来到窗户的里面,看看里面是什么样。你有没有觉得这张照片跟上次的那张差别很大呢?因为从外面往里拍的时候,整个建筑的外观都是被光线所照亮的,所以整个画面是比较明亮的样子。但是如果你跑到里边来,那一切就都变了,整个画面会变得比较暗、比较浓郁,有一种深咖啡的颜色,对不对?很怀旧、很漂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视觉差异呢?其实如果你跟我一起在咖啡厅内部站着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其实是很明亮的,每一个东西都能看得很清楚。但是,这种明亮的感受只是你的眼睛适应了咖啡厅的房间亮度以后的一个结果,但这种亮度如果跟外边的亮度一比,你就会发现里边其实光线很暗。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如果不是拍的窗口,而就是坐在比如说另一个座椅上,然后背后是一堵墙,你来给人拍照片的话,你就会感觉不出来这种暗。我让人坐在窗口的话,她的脸上就会接收到天空过来的光,对吧?那那边过来的光是非常亮的,它就有了一个明暗的对比,正是这个亮的部分,告诉了我们暗的地方有多暗,也正是这个暗的地方,告诉了我们亮处有多亮。这就是我常跟大家说的,想拍光一定要找到影,让它对比起来才行。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环境下拍照的时候,我们的手机相机它会主动的想把整个环境——包括右边的书柜,左边的留声机都拍得很亮,如果周围环境都很亮的话,是个好事吗?或许是个好事,但你要知道光线是联动的,当周围都很亮,她的脸上、她的衣服上、她的头发顶就会曝光过度,成为一片纯白,那可就糟透了。主角身上最好不要出现曝光过度和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看清她长什么样,看清她的眼神,看清她的衣服,不会有过分刺眼的感觉。 手机通过拉动小太阳调整曝光 © 晏飞 所以在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记得减曝光补。手机的话就是把小太阳往下拉,让画面变暗,变到多暗就是比较讲究的了,你要变到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不会暗到看不清,但是主角又还不会亮到看不清,要恰到好处为止。你仔细看一看,放大看,左下角的留声机、柜子它是模糊的,但是它还是能看得清一些转折结构,它不是完全的一片纯黑,右边的书柜大部分区域也都是能看到细节的。高光、暗部都要保住,你要小心的调整曝光补偿。 当然呢,一张照片好看还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我站的角度就很关键,我是站在哪呢?站在了她的后侧方,对吧?人物把头转向我实际上是有一点点回头的姿势才做得到的,这种姿势就会让这个人物的身体扭动起来,就不会有傻坐着那么呆板。对于背景而言,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物的背景刚好会是一块深色的玻璃,这样的干干净净的深颜色的东西,它就会起到一个衬托作用,能够把人物的轮廓给衬托出来,人物也不会受到过多的干扰。最后就是因为左侧的留声机,我想把它拍进来,也想把右侧的书柜拍进来,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才能把这两个东西全部收入画面中。当然了,椅背也是我很想拍的,很有年代感的东西。 那为什么不横拍呢?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人物她是竖直的坐着的,这种情况下我竖着拍会有一种向上延展的感觉,显得这个人比较高挑苗条。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左右两侧有很多其他的顾客正在那里喝咖啡,我不想把他们也

    6 min
  5. 窗前人像的拍摄思路-摄影早自习第2391天

    NOV 13

    窗前人像的拍摄思路-摄影早自习第2391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1天。 © 叶梓 我们继续来分享一些秋天的拍摄技巧。这张照片是昨天我在一个咖啡厅的窗户前拍摄的,当时我们走进咖啡厅的时候,我就往左瞥了一眼,我觉得这个窗口好漂亮啊,它就像是刻意布置的一样,就像是一个话剧的舞台都给你搭建好了,就缺一个人物在中间带来故事感了。所以我们在里边喝完了东西,在离开之前呢,我就请朋友坐在这个咖啡厅前面,或者让她的动作更加的生活化一点,我就请她带上了她的那杯饮料,这样她的动作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去模仿一个趴在窗前喝饮料往前看的动作。 在构图上,我采用的是叫做中央对称构图,从整个窗户的构图上来看,你可以看到它的左右两侧的距离是差不多的,而且左右两侧的窗户线条基本上是竖直的,对吧?为了得到这种效果,我就必须要做两件事,第一,我要站在窗户的正对面,不能偏左不能偏右,偏10厘米也不行,不然的话它的线条就会歪。第二,是我不能仰拍,不能俯拍,就是我的手机、相机不能往高处拍,也不能往低处拍,只能平视前方。那就把手机相机给限定死了,它那个朝向必须朝向墙面,我怎么构图呢?你可以把手机相机朝向墙面以后平移这个机器,你可以往左右移或者往上下移来调整你的位置,调整你能拍到的整个范围。比如说我这张照片,我是高于了对方的头顶的高度再拍照,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窗户的拱顶的结构——那个关键的线条给它拍进来。当然了,除了拍到上面的拱顶,我也要拍到那上面的树叶,那个树叶对窗户来说就像是它的刘海啊,这就跟姑娘脸上的刘海就形成了一个呼应关系。另外,底部的树——那个灌木,虽然它不是秋天的颜色,但是我也应该把它拍下来,因为只有这样,它才有一个完整的闭环,有一个框架,上下左右全是树叶,只有中间是人物。框架构图也可以让整个画面变得更有故事感,更有仪式感。 这里有个小问题,既然我做了对称式构图,为什么两扇窗户推开的角度不一样呢?其实这是刻意留的。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如果窗户也推得非常的一致,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有点刻意了,它的构图过于工整,一点瑕疵不留反而就远离了生活。第二呢,就是人物现在坐的位置,你仔细看,她是在窗户的偏左一点点,所以右侧的窗户刚好不要打那么开,可以帮我挡一下后边的那些桌子呀、其他的顾客,同时会营造一种视觉效果,就是这个人又坐回中间来了,这样画面也会显得更安静、更均衡。 最后,要注意看一下这个姑娘脸上的光线。你有没有发现她的两腮的光线是比较暗的呀?这种正脸亮、两腮暗的光线会让人显得比较瘦,脸部比较有立体感,那怎么做到的,怎么会出现这种光线效果呢?很简单,因为她所在的位置比起窗户而言是比较低的,换句话说,就是窗户外面的光线,尤其是天空的光线,对于她而言是一个正面偏高的光线,这就是我们在摄影中专业术语中所说的派拉蒙光或者叫蝴蝶光——就是正面偏高45度往上。这种光线其实在任何一个窗口,只要窗户比较大,然后你趴在那拍的时候都会出现,它是自然瘦脸的效果。 最后,这张照片的整体色调,我让它偏向了一个比较灰的不太鲜艳的色调,这是个人的喜好方面的问题了。我呢不太喜欢过度鲜艳的东西,我总觉得它太艳了以后就像是假的,就像是塑料的叶片,它就没有办法像生活一样在蒙了一层灰以

    5 min
  6. NOV 4

    在瞬息万变的街头拍摄,怎样随时调整到最佳机位?-摄影早自习第2390天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90天。 今天想分享一张在街头拍的照片,这张是在京都的花见小路拍的,这条路的特色是它的路两侧保留着日本江户时期这种町屋的建筑形式,而且晚上还会有一些艺伎的表演,但是我过来的时间正好是早晨,这个时候几乎就没什么人,而且这些町屋白天看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儿,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光拍这些建筑,其实是不是特别好看的,我就想等一个有特色的路人,然后拍一些他在路上走的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好一点。 © 晏飞 我在这儿等了一会儿,过去了几个路人,但都不太理想,然后就远远的看到有一个打扮还挺时尚的大叔在给他的狗拍照片,我觉得他应该是我一个比较理想的拍摄对象。因为大家如果去过日本应该知道,他们其实是比较注重自己的隐私,不太容易接受陌生人拿着相机对着你拍摄。但这个大叔他自己穿的首先就很时尚,而且给这个小狗也戴了一个墨镜,感觉就是出来要秀秀他的明星小狗的感觉,我觉得应该会让我拍摄。 我在他离得还挺远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想好了我的构图了,我打算站在马路的一侧,然后拍摄马路的另外一边。这样拍摄的好处呢,就是整个马路会呈现一个对角线的构图,而且背景中还能交代一下这些町屋的结构。想好以后我就在这个地方等着,构好图等着这个大叔和小狗走入我的画面中,就拍到了下面这张照片。 主体暗,背静亮 © 晏飞 但是这张照片有个问题,就是因为光线是从这个画面左侧照过来的,它正好能打亮这个画面右侧的这些墙面,但这个时候人物刚好处在左侧建筑的阴影中,这就会造成我画面的主角的人物是暗的,但是背景的墙面是亮的,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对吧? 怎么办呢,所以我就赶紧调整了一个拍摄方案,我就赶紧往前快走了几步,我想去找这么一个路面能被阳光照亮的地方。因为这两边的建筑它本来就是有高有低的,那些低一点的建筑或者比如说有路口的时候,这一段的路面肯定就不在房子阴影下面了,对吧?这样人和狗就能被阳光照亮了,不就解决了吗?你看,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找到的这个地方。这地上有一个亮亮的一条,对吧?我就是想等他们走在这个地方的时候按下快门,然后拍一个像上次一样的构图。 调整后的拍摄机位,路面处在光线中 © 晏飞 但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就是大叔后面突然现了另外一个路人,我如果从侧面拍摄他跟这个小狗,是一定会把这个路人拍进去的,那怎么避开这个路人呢?我就又调整了方案,我就从站在马路的一侧拍摄,就变成了站在马路的正中间拍摄。我的想法是希望利用大叔的身体去挡住后边这个人,因为近大远小嘛,大叔会比较大,这样看上去好像路上就只有他和小狗两个了,对吧?最后就得到了下面这张照片。 最终选出的照片 © 晏飞 当然这样拍摄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拍摄的时候我是连续快速的按了手机的拍摄键,就相当于你相机打开了高速连拍模式。这么多照片里,刚好其中有一张这个大叔是能够完全把后面路人挡住的。但是你看我下面给大家放的这两张照片,这两张分别是上面那张的前一张后一张,这两张就都把路人露出来了一点点,所以高速连拍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连拍照片中,很多张都露出了后面的路人 © 晏飞 你看我整个的拍摄过程中,里面有用到三个技巧,这三个技巧都是为了凸显我们画面中的主体。第一个是利用光线,我们的主体当然是尽量要比背景更亮一些才能凸显出来。

    6 min
  7. 自动白平衡什么时候不可靠?-摄影早自习第2389天

    NOV 4

    自动白平衡什么时候不可靠?-摄影早自习第2389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9天。 如果你已经学摄影有一小段时间了,或许你听过一个词、一个功能,叫做“白平衡”。它好像是蛮重要的,对吧?如果白平衡不准确,那么我拍摄的画面就会有些明显的偏色,比如偏蓝或者是偏黄。都2024年了,我们的手机相机还做不到白平衡的准确吗?确实很容易做不到,怎么回事呢?我们得先从色温的概念来开始回顾。 不同时段的天空呈现出不同的色温 © 叶梓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光线它有冷有暖,早上起来的时候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到中午的时候就变成白色的日光了,晚上呢它或许又带有一丝暖色——橙色、红色的火烧云,日落以后,天空中还有一丝幽蓝。汽车的大灯也是有白色的,有偏蓝的,也有黄色的暖色的大灯,我们自己室内的灯泡也是一样的。我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坐火车回家,特别喜欢看窗外的景,路过一些城市乡村,我就看到每家每户的窗户里都透出不同颜色的光,有的是白光,有的偏蓝,有的偏黄,这些就是色温的差异。 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呢,为了应对这种光线本身的色彩差异,想要在任何光线下拍出一个准确的物体的颜色,我们就给相机手机加强了一个叫白平衡的功能。白平衡啊,就是要抵消色温差异所带来的偏蓝或偏黄的这种颜色效果的。如果我们的手机相机精准的知道我这个灯泡它是多少K的色温,那它就可以很精准的用白平衡去校准它,但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 原图 © 叶梓 以叶子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 叶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手机相机很可能是分不清楚这个黄色是由色温带来的还是物体本身的黄。就比如说秋天拍秋叶,一大片的黄色偏一点红,这个感觉和色温偏低带来的暖色调是非常类似的。我们的手机相机如果把它理解为这是光的颜色导致的颜色偏差,那它就会用白平衡去校正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拍出来的这个黄叶红叶它不黄了不红了,它灰灰的,颜色没那么艳了。 原图 Photo by Daniel Schaffer on Unsplash 以墙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Photo by Daniel Schaffer on Unsplash 或者你在面对一堵蓝墙拍照的时候,就比如建筑工地那种蓝墙,它本来很蓝的颜色很漂亮的,结果你的手机相机认为那是色温偏高了,是光线的原因导致的颜色偏差,它就会把它又调回一个灰色,至少是不那么蓝的颜色上来。所以手机相机很多时候都不能精准识别这个颜色它到底是由光线带来的,还是由物体本身的颜色所带来的,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光线的颜色带来的偏差我们或许想要消除,但是物体本身的颜色,我们想留下的,对吧? 那怎么办才好呢?有一种做法,就是给你的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加上个色温的传感器,那个传感器它不负责去看物体的颜色,它只负责去探测周围环境的光的颜色、光的色温,这样一来你的手机相机就能够知道光的颜色的偏差,并只校准它的偏差,不要去动物体本身的颜色。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种色温传感器现在还不是特别的普及。大部分情况下,工程师们都在试图用算法去剥离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之间的差异,对它们进行更准确的处理。那我们作为摄影爱好者能怎么去避免这个问题呢?那你就要记得它的影响,下次再去拍摄那种大面积的偏暖或偏冷的颜色的时候,你要小心一点,它的颜色还准不准。 原图 © 叶梓 以墙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 叶梓 比如说在杭州拍那种黄色的墙的寺院,你

    7 min
  8. 拍摄思路复盘:停车场里拍秋天-摄影早自习第2388天

    OCT 31

    拍摄思路复盘:停车场里拍秋天-摄影早自习第2388天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8天。 © 叶梓 秋天来了,至少北京的秋天已经来了。今天早上散步的时候,我在停车场里看到了两棵非常好看的树,是秋天的颜色就决定要把它们拍下来。我们先看看最后的拍摄结果,好看吗?那我们就讲讲这个照片背后的我的思考。 首先啊,这棵树如果单独拍它,它并没有那么茂密,但如果把两棵树叠加在一起,它的茂密程度就够了。所以其实我站这个角度是把一棵树后面叠加了另一棵树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棵树的情况,下面两张带有场景的照片就是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它们自己的样貌。 © 叶梓 © 叶梓 明显会觉得第二棵树更茂密,那为什么我会去拍第一棵树呢?因为我不只要它茂密,还要有非常漂亮的树干的形态。如果光是为了拍树叶的话,一大片的黄黄红红的它也不会那么好看。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如果我为了第一棵树的树干去拍它的话,它又不够茂密,这该怎么办呢?所以我就站在了这个角度,把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叠加在一起来拍。 最后的成片 © 叶梓 你可以仔细看一下我这张最后的照片的右下角那个区域,你发现了吗?那个区域实际上是远处的第二棵树的树叶,并不是前面的树叶了。其实啊,在这个画面中很多地方都是填充的第二棵树的树叶,它填充了树叶之间的空隙位置,从而让这个画面变得更饱满一些,这样我就有了第一棵树的树干和第二棵树的树冠。 竖拍的照片 © 叶梓 接下来我就要决定另一件事情了,我到底是竖着拍还是横着拍呢?我试着竖拍了一张,你会发现这个画面的顶上部分是露着天空的,有点稀稀拉拉的感觉了哈,并不是那么的茂密,没有连成片的树叶,所以我就决定横拍。拍的时候我还要特别小心,不要露出这个树冠的边界。如果我不拍到边界,那么这棵树的大小尺寸就是大家作为看照片的人来说所不会知道的,所以他的想象里面他就可以把这棵树想得很大很大,非常壮观,所谓的无边无际,就这个意思。但如果我把它的边际给拍下来,那么它就只是一棵好看的树,这照片本身的冲击力是不够的,想象空间不够。而且呢,因为你要拍全它的树冠,所以你还不得不拍下周围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马路啊、停车场的收费牌子呀、电线杆啊,都很难躲掉,对吧? 用5倍焦距拍摄 © 叶梓 用10倍焦距拍摄 © 叶梓 最后我还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我用120mm的长焦镜头拍摄,也就是手机里的5倍镜头,或者我用240倍也就是10倍镜头来拍摄,这两个倍数谁会更好呢?给你们看一看。我更喜欢10倍的这张,为什么呢?因为在5倍的镜头里,它依然会有上方的露出天空的树枝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子啊?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用5倍拍的时候,为了不拍到树的边界,我必须站近一点拍,而我站得越近就越是仰拍,我越是仰拍,就越是无法把远处的树垫在近处这个树的身后,顶上那个部分——就是没垫到的部分它就漏空了。而如果我能用10倍240mm来拍,我就可以站得很远去拍,对不对?我站得越远,我对树的拍摄角度就越不是仰拍的,越是平视的,这样我就可以把远处的树垫在第一棵树的后方,再加上长焦镜头本来就有空间压缩的能力,所以树木最后拍下的感觉就是非常茂密的样子。 怎么样?停车场那两棵树,其实我们也是可以拍一拍的,对不对?拍出来发个朋友圈,我看大家还是挺喜欢的,所以你也可以把我今天分享给你的这些小技巧用到生活中去

    5 min

Ratings & Reviews

4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More From 喜马拉雅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