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芒格出生于美国奥马哈市,爷爷是联邦法官,父亲是律师,小时候赶上经济萧条,去当地杂货店打过工。
1941年高中毕业后就读密歇根大学,主修数学。二战期间,入伍参军,加入美国军官培养计划,被派往新墨西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因为当时报的是空军,芒格去加州理工大学攻读了热力学和气象学(方便更准确的判断天气情况)。在这个期间和第一任妻子和南希·哈金斯结婚,1946年退役。七年之后(1953年)离婚,三年之后再婚,和第二任妻子(也叫南希)携手直至(2010年)其去世。
二战结束后,查理借“复员军人安置法案”,申请了哈佛法学院。1948年,从法学院毕业。60年代初,和同事成立了新的律所,在这个过程中顺带学会了房地产投资,并且因此而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因为做律师期间口碑特别好,在口碑效应下结识了巴菲特。那年巴菲特29岁,查理35岁,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巴菲特的逻辑让芒格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下决心,第一时间放弃了律师生涯。随后,两人利用电话和书信继续交流。几年后就有了现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只股票170万人民币,是全球股价最高的公司。
以上是关于查理·芒格生平的简单介绍,接下来结合两本书的内容,重点讲他人生的三个心法。
第一、「愚人船」思考VS 「坐等投资法」
「愚人船」问题:
传说中有种船,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在船舱里,但这个船舱是密闭的。把一个人扔进船舱里,里面一团漆黑,他只能一点点摸索,慢慢学。甲板上还有一群人,他们站在甲板上使劲地喊:前面是礁石,别往那边开。但是船舱里这位根本就听不见,他还是在胡乱地往前开。
查理·芒格是职业投资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找到好项目,让钱生钱。面对成千上万的机会,他是如何识别陷阱和机会的,这就涉及到他的总心法了:「坐等投资法」:多观察多思考,只投资好项目,然后长期持有。如果一段时间里没有好项目,就在家看书或是出去旅游,沉得住气,不随便出手,一旦看准了机会就及时下手。
但多数投资人不是这样,他们广撒网,多点同时布局,只要有一个超额回报了,就能摊平甚至拉高整体的回报率。
还有一类价值投资者,做长线不做短线,巴菲特就是这一类的。他们有个共同的精神导师—-格拉汉姆(格雷厄姆)。
「20个打空位」:巴菲特在一次演讲时提到的一个说法:“给你一张只有20个打孔位的卡片,你可以打20个孔,代表着你在这一生中所有可以做的投资。但是一旦打完了卡上所有的孔,你就不能再做任何投资了,你将会真正认真地考虑你的每一次投资,你会被迫三思而后行,这样一来你自然会做得好得多”。
第二、小清单,大作用
在芒格「坐等投资的超级自信」背后,有两份清单「靠谱清单」和「大坑清单」。他们所有的潜在投资对象,都会按照这两个清单的标准过一遍:符合机会清单的就投资,符合大坑清单的就扔掉。一旦遇到两个清单都通过了的,马上把全部资金都投进去,毫不犹豫,不惜血本全部押上。
一、靠谱清单:跨学科思维、lollapalooza效应、终身学习精神
①跨学科思维:多元思维模型,生态系统
芒格认为,首先要学数学,学定量分析法、决策树和排列组合;还要学点会计学,复式记账法。在剩下的所有学科里面,他觉得最重要的是心理学,然后是生物学,再其次是微观经济学。按照查理·芒格的说法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Tần suấtHằng tuần
- Đã xuất bảnlúc 00:19 UTC 29 tháng 11, 2023
- Thời lượng54 phút
- Tập6
- Xếp hạngSạ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