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報 #208|福隆東興宮海灘全解析/澎湖男在泳圈上漂出海失聯/你以為的「會游泳」其實很危險

救生日常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很開心今年參加親子天下舉辦的 2025教育創新100,像一條魚得獎獲得殊榮!

今年已經是像一條魚創立的第七年。

2019年夏天剛創立的時候,蕉哥還在福隆當救生員。有課就坐火車回台北再轉捷運去教課,上完課再回福隆。


一來一回,
三小時交通就去了。


10月海水浴場關門後,蕉哥就離職回台北,決定隔年好好大展身手推廣。結果2020就遇到疫情,還連續三年!

能夠活到現在,就拜各位鐵粉所賜!

目標將防溺教育推廣到全台,期待大家跟我們一起努力!

👉 浮多力預購連結:https://likeafish.com.tw/floaty

┄┄◇◆☆★◇◆┄┄


⚡️ 本週精選內容

福隆東興宮海灘全解析

上禮拜外國學生在福隆東興宮這邊戲水遭離岸流帶走,造成一人不幸喪生,非常遺憾。

這裡已經是相當熱門的戲水公共海灘,沙灘上也有許多告示,但相信還是有很多人不知其危險在哪。

專業SUP活動品牌 Let's Go Play 毋設限 曾寫過一篇分析文,將這一帶海灘的樣貌非常鉅細靡遺的完整解析,建議每個人都要看過。

以下節錄部分內容。

┄┄◇◆☆★◇◆┄┄


❶ 紅色的箭頭,代表著浪推進的方向 (浪向會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不同),推上來後整個海面上就 多多少少會有離岸流的發生 (藍箭頭)。

❷ 浪與河水的助力下,水流較容易擠到右側堤防端,這就是強勁的離岸流好發的地型與地點。

❸ 海平面下的地型是不規則有深有淺的。每當大浪或大雨過後地型又會變化,不能用記憶的方式評估海水的狀況。當你在戲水又走到水深較深處,突然踩不到地就會跟著水流漂浮往離岸流的方向去了。

此區域同樣也不建議玩較休閒的水上活動,如充氣式SUP、休閒型獨木舟、休閒型軟趴板。這些休閒水上器具通常浮力比較大,若遇到離岸流會更快、更明顯的被帶離近岸流往外海。


👉 完整文章:https://www.tmsa-tw.org.tw/sports/20230902-03/


★★★


👨‍💼 新聞報報

澎湖男玩SUP失聯!靠「仰漂、手機定位」找到人

澎湖一名男子,從台中工作完返家後,和朋友們一起去玩SUP,沒想到卻遇到海流太強勁,讓他無法滑回岸上,只能在海面上不停的仰漂求救。所幸他手機一直保持暢通,讓海巡人員透過定位,晚間終於把他救上岸。

民眾:「現在是漲潮的時間,因為退潮底已經開始漲潮了,所以現在水是由東往西邊走,應該是划不了,因為這個時間在海上保持體力是最重要的。」

┄┄◇◆☆★◇◆┄┄


整個新聞影片都沒看到SUP,到底是為什麼報導會寫到有SUP還可以仰漂,真的很有趣!

最後看到新聞,結果是人在泳圈上。

如蕉哥近期一直在推廣的:泳圈受風面積也大,只要風大就容易被吹走。

因為游泳圈被吹走,自然就會想游過去追,結果游累了停下來休息,才發現水深已經到自己踩不到底的地方。

又或者套著泳圈,因為浪打過來導致人從上面掉下來,又或是因為離岸流跟著游泳圈漂出去…

事情果然就這麼發生了!

--

不是說有買我們的浮多力人就不會漂出去,至少機率低很多、繫在腰上浮標也不會飛走、更不用怕他破。

如果真的還是不小心漂離岸邊,至少顏色鮮明、容易被看到。(事主後來有遇到船,結果船根本沒看到直接撞他…)

海巡通常都會使用空拍機找人,沒有浮具,也記得用仰漂待援,更容易被發現。


★★★


🏊‍♂ 好文章分享

你以為的「會游泳」其實很危險

請大家回想一個生活場景:

一群人去海邊玩水,有人說:「我會游泳啦,放心交給我。」

你會追問:「你在哪裡會游泳?是在泳池?還是海裡?有沒有戴蛙鏡?」

不會。沒人這樣問。因為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會游泳就是「到哪都能游」。

這,正是問題起點。

在台灣,「會游泳」通常代表的是:
在泳池裡、踩得到底、有戴蛙鏡的情況下,可以前進幾公尺。

但大家以為的這套「能力」,放到開放水域(海邊、溪流、湖泊),
幾乎等於零。

---

** 一、我們的游泳教育,從沒教你如何在真正的水域生存**

傳統游泳教育強調泳姿標準、通過測驗,但它沒有告訴你——
→海浪會推你,溪水會拉你,濁水會讓你睜不開眼,底踩不到時會恐慌。

於是,當一個孩子學完蛙式、拿到檢定證書、通過期末考時,
他會以為自己「會游泳」了。


家長也會這麼以為。


但這個錯誤認知,一旦進入開放水域,就是溺水意外的起手式。

**因為你會放鬆戒備,甚至去拯救別人。
**你會覺得自己可以游回來。
**你不會知道,這些你「沒想過」的事,才是最可怕的風險。

---

二、最危險的,不是「不會游泳」的人

不是每個溺水者都不會游泳。事實上,很多人都說:

「我真的會游泳啊!」

他們說這句話的前一秒,還站在浪前自拍。
下一秒,被浪打下去就再也沒上來。

所以才會有一句話叫做:「善泳者溺。」

但這句話常被誤會。

它不是說「會游泳也會溺水」;
→ 它真正的意思是——以為自己會游泳的人,最容易發生意外。

因為他們對水太有信心,但對風險沒概念。
他們會游泳,但只在池裡;他們會游泳,但需戴著蛙鏡。

---

三、水中自救,該是「在哪都會游泳」就會的技能

水中自救的內容是什麼?
水母漂、仰漂、踩水、抽筋解法——這些技巧確實實用。

→ 但前提是:你必須先是一個「在哪都會游泳」的人。

否則這些技巧不過是空談。

你連腳離地都會慌,還怎麼踩水?
你一進海水就看不清,還談什麼漂浮與呼吸?

---

四、台灣的環境,決定了你不能只會「泳池式游泳」

你住在台灣,就不可能一輩子不去溪邊、海邊、湖邊。

原因很簡單:

1. 台灣太小,開車一小時就能到水域旁。
2. 夏天太熱,玩水是最容易的休閒。

你會游泳,就可能被朋友邀請深入水中。
你說你會,就可能要去救人。

而這些時刻,決定你生死的,從來不是泳姿標準,
→ 而是你能不能在沒有底、沒戴蛙鏡、身體濕重時還能冷靜求生。

---

** 結語:與其學「水中自救」,不如練成「真正會游泳的人」**

多數家長送孩子學游泳,是希望他將來可以安心、開心、安全地玩水。
但這個願望要實現,關鍵只有一個:

→ 孩子要在哪都能游泳。

如果他哪裡都游得起來,那「水中自救」只是自然延伸的能力。
反之,若他只會泳池裡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