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日常

新聞報報 #211|踩水立泳一直沉下去怎麼救/男戲水遭浪捲離抱消波塊喊救命/溺水的人其實比你想像中安靜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上周末帶學生來海邊上防溺自救課,浪高不高、水溫有點熱,有一些水母。

在海邊上課還是比較有趣,可以讓大家直接感受風浪流對於水域安全的影響。

▍海邊上課兩個重點

1、怎麼感受流:有沒有離岸流、沿岸流、或是其他各種流,學會怎麼判斷跟應對方式。
2、有浪怎麼仰漂:讓學生去感受在有浪的情況下,要如何仰漂、仰漂的方式、仰漂的位置。

以上兩點,如果沒有親自下海上課,其實很難感受這兩件事。

┄┄◇◆☆★◇◆┄┄


⚡️ 本週精選內容

踩水立泳一直沉下去怎麼救

很多人跟我反應說,踩水的時候腳會一直沉、頭浮不起來。

這次我們會分三個階段,教你從零開始,練到不用輔具也能穩定踩水!

┄┄◇◆☆★◇◆┄┄


第一階段:趴在岸邊做

一開始,我們先找一個水深剛好能踩到底的泳池,不需要太深。

建議水深與你身高差不要超過 30 公分,例如你身高 170 公分,就找 150 公分的水深練習就好。

這階段動作如下:
- 胸口貼著岸邊,手趴在岸上
- 下半身在水中開始練踩水腳

你可以選擇自己習慣的方式,重點是要讓腳的動作穩定、有節奏,保持身體不晃動。

手扶著岸邊會提供支撐,讓頭部浮在水面上比較輕鬆。

---

第二階段:手扶著岸邊

當你在第一階段穩定後,可以進入第二階段:

手還是扶著牆,但身體略為離開牆面。這時支撐減少,腳要更用力踢水來維持身體穩定。

這階段的關鍵是:
- 手只輕輕扶牆
- 腳持續用力穩定地踩水
- 身體像坐著一樣浮在水中

如果身體晃動很大,代表踢水力量還不夠穩,要回到第一階段加強。

--

第三階段:抱著浮具做

使用浮具(例如小浮板、浮球等)來取代牆面支撐。

練習方式:
- 找一個水稍深但不會淹過頭的區域
- 雙手抱著浮具進行踩水動作

隨著你練習越熟練,可以改成抱更小的浮具,甚至完全不使用浮具練習。

當你能夠靠雙腳的力量穩定踩水,讓頭部浮出水面,表示你已經成功掌握技巧。


👉 完整影片教學:https://likeafish.com.tw/youtube26


★★★


👨‍💼 新聞報報

男戲水遭浪捲離,抱消波塊喊救命

這起戲水驚魂發生在台南黃金海岸,20歲男子與友人相約戲水時不慎遭大浪捲離岸際,距離岸邊約110公尺處,他情急下緊抱消波塊並大聲呼救。

海巡人員接獲通報趕赴現場,拋出救生圈與繩索嘗試救援,但因地勢複雜,加上男子體力耗盡。海巡人員決定直接穿戴裝備躍入海中,頂著強浪前進,順利將男子拖離危險區域。

┄┄◇◆☆★◇◆┄┄


這禮拜類似被浪跟流捲出去的意外真的多,畢竟有些地方因為之前沒形成的颱風帶來的環流影響,還是造成不小的浪況。

沙崙海水浴場也有發生法籍民眾遭海浪捲走的意外,這陣子玩水真的不得不注意。

開放水域玩水有兩大原則:

溪邊:不要在白泡區
海邊:不要靠進消波塊
湖邊:算了根本都沒開放


不懂水的民眾根本不懂得該如何判斷風險,就算講了100次,沒有概念的就沒有概念。很多經驗都需要大量的玩水時間堆疊,才會對開放水域環境有敏感度。

確保安全的方式就兩種:加強自己的游泳能力、攜帶相對應的裝備下水。

只要這兩項有做足,95%的意外都不會發生。


★★★


🏊‍♂ 好文章分享

溺水的人其實比你想像中安靜

近期溺水意外頻傳,要特別提醒大家溺水者的樣貌。

當溺水發生時,溺者會因為緊張而發生喉頭痙攣,導致咽喉關閉無法呼吸。

我們的呼吸系統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我們「呼吸」,而不是說話。所以當我們連呼吸都有困難時,多數時候是發不出聲音的。

根據蕉哥自己在海邊觀察及救援的經驗,95%的人是喊不出聲音的,能夠求援揮手的溺者比例也很低。

很多時候溺水意外都是在我們眼前發生,只是我們通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直到溺者放棄掙扎後才發現意外已經產生。

沒有人希望意外發生,適時地多關心一下身邊的人。

如果有孩童在你身旁玩水但突然變得很安靜,不管是不是你的小孩,都試著跟他講話、觀察對方有沒有回應。

問問他「你還好嗎?」,或許就能多挽救一條性命。

如果想更確保孩子玩水的安全,建議就穿上助浮衣、或是帶上我們的充氣浮標浮多力,那也會安全許多。


--

📣本週水安小知識

🦺 圖解台灣溪流3大隱形殺手及自救小招

🛶 泛舟活動與教練證的研究與探討

🐡 被水母咬要怎麼處理消腫?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