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報 #212|要怎麼在水裡面把蛙鏡戴上/基隆外木山海域1人溺水/學會防溺不是上完幾堂課這麼簡單

救生日常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不好意思~原定6/28號要出貨浮多力給大家,但沒注意到剛好卡到周末…​

我們會於這周幫大家陸續出貨,謝謝。

┄┄◇◆☆★◇◆┄┄


⚡️ 本週精選內容

要怎麼在水裡面把蛙鏡戴上

在我們舉辦的防溺教育工作坊上,我們都會問學員一個問題:「請問你有聽過任何溺水意外,溺水者有戴蛙鏡的嗎?」

沒有~問10次得到的答案都會是"沒有"!


再請問:你有學過在踩不到底的水裡,要怎麼把蛙鏡戴回眼睛上嗎?

沒有~因為你的游泳教練不會教、也沒有想到要教、甚至他也不會,因為沒玩水的教練根本不會想到這個問題。

┄┄◇◆☆★◇◆┄┄


假設你真的很幸運,落水的時候有蛙鏡,但剛好戴在額頭上。

如果你沒辦法將蛙鏡戴回眼睛上,那你很有可能會成為那個有蛙鏡卻溺水的人。

很瞎。


至於怎麼操作,就請大家看影片囉!
(不要跟我說邊踩水邊戴,會踩水戴蛙鏡的人是會溺水喔!)


👉 完整影片教學: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videos/1065924998807184


★★★


👨‍💼 新聞報報

疑似游到外海體力不支,基隆外木山海域1人溺水

基隆外木山外海,傳出有一名男子溺水。海巡人員將人救起時,發現患者已經無呼吸、心跳,送醫搶救仍無力回天。

警方事後在海岸邊發現死者遺留的包包,查出其為20多歲的謝姓男子,疑似從海興游泳池外圍游出外海,因體力不支最終溺斃身亡。

┄┄◇◆☆★◇◆┄┄


在一般游泳池跟海邊游泳最大的差別,就是對於距離感的迷失。

沒有在開放水域常態游泳的人,是抓不出自己可以游多遠的,因為他對距離沒有概念。

除此之外,還會用游泳池的游泳續航力來判斷自己的游泳能力,那真的是大錯特錯。

隨便一個看起來很近的距離,可能都是500公尺起跳,還要會在海邊定位方向,不然實際距離可能更遠。

另外,流況感受度差也是一般沒有海泳經驗的人容易判斷失誤的地方。

如果是這種定點只是要游出去在游回來的人,在去程的時候,就應該要能感受到流對於自己游泳的影響,做出返程的相對性調整。

--

舉例來說:

蕉哥上周末被水母咬爆的那天,其實是回程才被咬爆的。

去程時是迎風浪面,抬頭換氣要比平常高 (指的是要比一般的抬頭捷更高)。因為蕉哥平常只游抬頭捷,所以就會更耗體力。

原本是想游的一艘觀光船的旁邊,但評估到風浪、流況、水母量等因素,在差10分鐘就可以抵達的距離提前折返。

如果我當初硬是游過去,結果體力消耗更多的情況下又被水母咬爆,很難保證不會有其他狀況發生。

因此,學會判斷自己的能力到哪,遠比你有多少能力來的重要許多。

不會游泳從來不是問題,以為自己很會游才是問題。


★★★


🏊‍♂ 好文章分享

真正學會防溺不是上完幾堂課這麼簡單

學游泳、學自救,大家都懂要教。
但你有沒有想過——要在水裡自在、在各種水域都有信心不溺水。

這樣的狀態,光靠課堂學不來。
它來自一件更根本的事:家長,願不願意陪孩子親水

親水的頻率是防溺教育真正的底層變數

---

一、小孩不是不愛游泳,是只想玩

很多小孩學游泳學到一半就放棄,理由很簡單:

「好無聊喔」
「我不想練了」
「我只想玩水」

這些話,大人常常聽了會皺眉,但你如果換個角度想,會發現:
→ 孩子沒有不喜歡水,他只是還沒找到好玩的方式

因為他要的不是「動作標準」,而是「開心」。
游泳跟其他運動一樣,需要時間、肌肉記憶與感覺經驗。
這些東西,只有一個方法能讓他主動願意做下去:

→ 就是好玩!


只要你讓孩子有機會常常泡在水裡、跑進海邊、跳進溪流,
他自然會熟悉水感、自然會對水產生信心。
學習從來不是靠指令,是靠熟悉。

所以別急著教技巧,先讓他愛上水。

---

二、喜歡,是最強的學習動力

很多家長不解:為什麼我家小孩打電動可以研究得超深入,但學游泳三天就喊累?

答案其實顯而易見:
→ 遊戲有挑戰、有回饋、有進步的快感。

而我們的游泳課,往往只有指令、標準、練習。

如果我們也能讓孩子在親水中獲得成就感、循序漸進、每一階都有新挑戰,他是不是也能像破關一樣愛上學水?

所以關鍵不是「有沒有報名上游泳課」,而是:
→ 家長能不能當那個一直陪孩子玩水、鼓勵他的人。

當孩子的水上經驗變多,他會自然好奇不同水域是什麼樣子,
會想挑戰更多活動、會自己去問:「我能學這個嗎?」

這時候,再找信任的教練,把他交給專業。

---

三、台灣的冬天,沒有想像中那麼冷

大部分泳池都是室內溫水,寒流來水溫也有28度。
→ 事實上,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學游泳的季節。

但常見的情況是:
X 稍微咳嗽就停課
X 覺得天冷就請假
X 擔心危險就不讓下水

這些選擇看似合理,但一點一滴,都是在拉長孩子跟水的距離。

→ 最適合學水感的黃金期,就是學齡前後。

這個階段,孩子感覺敏銳、身體柔軟、模仿力強,
更重要的是——溺水風險也高。

越早親水,越早培養水性,才是對他真正的保護。

---

結語:親水,是每個家庭都做得到的防溺練習

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報名課程,
但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在假日,帶孩子去玩水。

那是一種不用教練,就能自然建立水感的旅程。

只要陪他泡在水裡,看著他笑著跑進浪花、撲通一聲跳進溪水。
那就是學會防溺自救最好的起點。


--

📣本週水安小知識

🏊‍♂️ 台東活水湖要開放囉!

🏝️ 大型充氣泳圈的使用風險

🎯 浮多力的多功能用途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Bạn cần đăng nhập để nghe các tập có chứa nội dung thô tục.

Luôn cập nhật thông tin về chương trình này

Đăng nhập hoặc đăng ký để theo dõi các chương trình, lưu các tập và nhận những thông tin cập nhật mới nhất.

Chọn quốc gia hoặc vùng

Châu Phi, Trung Đông và Ấn Độ

Châu Á Thái Bình Dương

Châu Âu

Châu Mỹ Latinh và Caribê

Hoa Kỳ và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