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上週受到好朋友也是 台灣潛水Taiwan Dive Center 的老闆琦恩號召,來幫一群在海邊長大的孩子跟大人上課。
整班20個人,一半的人沒有戴蛙鏡來XD,水中睜眼做的是那麼自然,果然身體結構跟都市人不一樣~
在潛水訓練用的深水池上課,大家看起來也很愜意,感覺跟在自己家一樣。下次,應該就要去海邊上課才對!
我們現在也有許多深水池、海邊、溪邊課在招生中,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
⚡️ 本週精選內容
▍深水區韻律呼吸的操作技巧
水性好的小朋友,就像這位一樣:透過簡單的踩水,讓自己在踩不到底的地方。
即便累了,用韻律呼吸跳的方式,也可以跳出水面。
不管這個水深跟你的身高差到多多,差就算30公分,只要用力一跳,透過手壓水,就能讓你的人出水面。
這就是一種水性水感好的表現。
你能不能夠在水裡自由自在地享受水,
不緊張、不害怕,非常的重要!
👉 完整影片教學: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videos/1385363436021381
★★★
👨💼 新聞報報
▍11學生相約宜蘭金岳瀑布戲水,1北部高職應屆畢業生傳溺水殞命
北部一行11名學生騎車南下遊玩,其中18歲何姓死者是北部應屆畢業高職生,未著救生衣、疑似不諳水性而發生意外,警消獲報到場,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
據了解,事發地點在金岳瀑布第二層,當時何男未著救生衣,疑似不諳水性而發生意外。地方人士表示,金岳瀑布時有渦旋或暗流,建議應有專業人士陪同前往並身著救生衣,以保障人身安全。
┄┄◇◆☆★◇◆┄┄
又一個熱門到不行的戲水景點發生意外,屏東海神宮、南化千頁層瀑布、南澳金岳瀑布,都是許多遊客就能自助前進的地方。
而上述兩個,已經在意外後封了。
如果金岳瀑布再封,不僅當地業者受到嚴重的影響,也代表我們的政府,食古不化的腦袋一直都沒有打開。
--
根據一位常在此處帶團的教練表示,大部分此戲水地點的意外發生處都是在這邊,也就是 迴流區!
當水性不佳或體力不支,溺者不會有方向感,只會拼命的往前游,就是迴流區的影響。
這也是我們前些時候發文,為什麼說在水較深的地方要會韻律呼吸。因為很多溪邊的深潭,其實真的沒有很深,不會游泳也可以用跳的。
很可惜的是:說自己會游泳的人,絕對超過50%不會做深水韻律呼吸,更不用說不戴蛙鏡做。
溪邊就算意外落水,離岸邊也不會太遠,稍微努力一點奮力游,很快就到岸邊了。
很可惜的是,大家很少做這樣的練習,又不願意穿救生衣,99%的溺水意外穿救生衣都不會發生。
同樣的內容一直在講,講太多被說檢討受害者,推廣商品被說消費受害者,還看到很多以為自己懂,還去亂教錯誤的內容。
有時候真的很無奈。
溪邊的地形比海邊複雜很多,救援上更是困難,網路上講解一大堆知識,現場看還是不會知道危險在哪裡。
因為多數的知識學習,都必須靠足夠的經驗累積,所以請多多走出戶外吧~
在你還不會判斷哪裡安全、哪裡不安全之前,千萬別賭運氣,運氣通常不會站在我們這邊。
★★★
🏊♂ 好文章分享
▍真正的防溺教育從「脫掉蛙鏡」開始
台灣每年大約有400~600起溺水意外。
扣掉那些想要離開世界的人,剩下的這些意外,大多都不是發生在游泳池。
溪邊、海邊、湖邊、河岸步道、岸邊拍照、甚至站在石頭上看浪花。
都是意外最多的地方。
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 你去這些地方的時候,身上有帶蛙鏡嗎?
> 你站在岸邊拍照的時候,眼睛有戴著蛙鏡嗎?
如果答案是沒有,請你接著看下去。
---
一、「沒有蛙鏡就不敢游泳」的人,算是會游泳嗎?
這問題,說穿了很殘酷。
但我們得誠實面對。
台灣的游泳教育,從根本就有一個不說出口的集體妥協。
→ 教育部明明訂了游泳畢業門檻,但有沒有學校真的照做?
→ 有沒有老師真的硬起來執行?
答案你知道的。
家長抗議、學校讓步、老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我們長出了一整代「以為自己會游泳」的人。
25公尺游完,好像過關了。
但過程會不會換氣?
能不能在踩不到底的地方游?
沒有蛙鏡的時候,敢不敢下水?
→ 這些問題,統統沒人在乎。
所以,很多人說自己會游泳,
但你讓他站在海邊、溪流、甚至米深的泳池深水區,蛙鏡拿掉、腳踩不到……
他們會怕。他們下不了水。
→ 更別說沒有蛙鏡了
---
二、為什麼沒有人教我們「不戴蛙鏡游泳」?
現在多數游泳教練的目標是:「教你游得快、游得好看、游得標準。」
→ 而不是教你「怎麼在意外發生時活下來」。
所以所有教學設計,默默有個隱藏前提:「你有戴蛙鏡」。
★ 自由式?蛙鏡戴好。
★ 仰式?蛙鏡戴好。(到底為什麼仰式還要戴蛙鏡啊….)
★ 蛙式?蛙鏡戴好。
★ 蝶式?蛙鏡戴好。
有任何一間泳訓單位,會主動要求學員練「不戴蛙鏡游泳」嗎?
有啦~
但我相信非常非常少。
→ 因為大家根本沒意識到,這件事情很重要!
你去翻新聞、問消防隊、或是海巡署——
> 有看過哪一場溺水意外落水者是戴著蛙鏡的?
沒有。從來沒有。
---
三、有蛙鏡才能自救?那叫做「假自救」
即便今天剛好有帶蛙鏡在身上,
真的落水的那一瞬間,蛙鏡會在嗎?
會穩穩掛在眼睛上嗎?
落水時的衝擊、水壓、甚至被浪打到臉……
蛙鏡掉、蛙鏡歪、蛙鏡進水,機率超級高。
所以,如果你的「水中自救練習」,永遠都戴著蛙鏡,
那說穿了,那只是一種心理安慰劑。
→ 你以為自己準備好了,其實只是多戴了個塑膠框而已。
---
四、在學會游泳之前,先學會「活下來」
傳統游泳教育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迷思:「游泳」等於「有泳姿、有速度、有距離」。
但防溺教育的標準答案是:
→ 不管用什麼方式,先活下來最重要。
√ 可以是漂
√ 可以是踩水
√ 可以是慢慢撥水移動
√ 甚至只是浮著喘氣
重點不是「游得多漂亮」,而是「在那個當下,你能呼吸」。
→ 活著,才有下一步。
*★ *你能撐多久?
★ 你怕不怕水?
★ 水進眼睛、鼻子、嘴巴時,你會不會慌?
★ 現場水流、深度、距離、安全點在哪,你能不能瞬間判斷?
這些能力,跟你在泳池能游幾百公尺,沒有絕對關係。
→ 真正決定你生死的,是「水中判斷」跟「情境反應」。
真正的意外發生時,沒有人有時間先去找蛙鏡。
--
📣本週水安小知識
🦺 為什麼穿著救生衣還會溺水?
🛳️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7月10日 下午11:00 [UTC]
- 長度12 分鐘
- 季數3
- 集數2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