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棱镜|全球投资资讯

资本棱镜

让全球投资资讯与复杂财报在 10 分钟内变得一清二楚,致力于投资人类的下一次飞跃。 《资本棱镜》 由两位拥有国际投研背景的财经内容创作者联合出品,每日追踪北美、香港及 A 股市场的高 Beta 行业,以快速并深入探讨的内容形式呈现。 •商务合作:+VX「CapitalPrism」回复「合作」 •加入粉丝群即可收到速递资讯,并与我们实时互动交流:+VX「CapitalPrism」回复「粉丝群」 订阅 《资本棱镜》,在碎片时间里透过棱镜看清资本世界的全景! 免责声明 本节目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与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1. 谷歌反垄断案裁决:巨头“渡劫”成功,苹果躺赢,AI搜索挑战几何?深度解读投资启示

    قبل ٤ ساعات

    谷歌反垄断案裁决:巨头“渡劫”成功,苹果躺赢,AI搜索挑战几何?深度解读投资启示

    谷歌反垄断案裁决:主要主题、重要观点与事实2025年9月2日,美国联邦法官阿米特·P·梅塔(Amit P. Mehta)对美国司法部诉谷歌反垄断案作出了裁决。尽管此前谷歌被认定滥用其搜索市场垄断地位,但此次裁决的补救措施相对温和,使得谷歌避免了最严厉的结构性拆分,并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持了其核心业务模式的完整性。 核心裁决与谷歌的“阶段性胜利”法官的裁决被普遍视为谷歌的“阶段性胜利”,因为它成功规避了司法部提出的诸多激进措施。 避免拆分Chrome浏览器和安卓操作系统: 司法部曾要求强制谷歌出售其Chrome浏览器和剥离安卓操作系统,以削弱其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法官梅塔拒绝了这些请求,认为这些资产并非谷歌实施非法限制的工具,且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过度干预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并导致“不当的过度监管要求”。(《谷歌垄断案获“阶段性胜利”,Chrome与安卓暂避拆分,Alphabet盘后涨近7%》,《谷歌市值一夜涨出2个寒武纪!赢下世纪反垄断大案,Chrome和安卓都保住了》) 可继续支付“默认搜索费”: 裁决允许谷歌继续向苹果等设备制造商支付巨额费用(每年约200亿美元给苹果),以确保其搜索引擎在Safari等平台上的默认地位。尽管司法部认为这减少了竞争,但法官认为禁止这些支付可能反而会增强谷歌的实力,使其“免费地接触苹果庞大的用户群”。(《谷歌赢了,苹果笑了》,《关于修正谷歌搜索垄断的裁决对公司的意义原创》) 股价上涨: 裁决公布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超过8%,市值增长约1800亿美元。苹果股价也上涨超过3%,因为它保住了这笔高利润的“现金牛”收入。(《关于修正谷歌搜索垄断的裁决对公司的意义原创》,《谷歌市值一夜涨出2个寒武纪!赢下世纪反垄断大案,Chrome和安卓都保住了 - 智东西》)裁决的有限限制与对竞争对手的影响尽管谷歌避免了大规模拆分,裁决仍包含了一些旨在促进竞争的有限调整: 共享部分搜索数据: 谷歌被要求向竞争对手(如微软、OpenAI、Perplexity等)提供部分搜索结果数据,包括搜索结果同步、合成查询、搜索索引数据(包含文档唯一标识符、URL、抓取时间、垃圾信息评分),以及Glue和RankEmbed数据集。这些数据被称为搜索引擎的“氧气”,旨在帮助竞争对手改善其抓取网站和生成搜索结果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关于修正谷歌搜索垄断的裁决对公司的意义原创》,《谷歌(GOOGL.US)反垄断案逃过“分拆”最严处罚!AI搜索对手获益甚微多家投行上调目标价》) 数据共享影响的局限性: 专家们对数据共享的实际影响持谨慎态度。前宾州州立大学教授吉姆·詹森认为,这些数据在十年前可能更具价值,但现在谷歌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很多数据已成“噪音”。此外,谷歌避免了共享最关键的核心数据,如完整搜索索引数据库和知识图谱数据库。(《关于修正谷歌搜索垄断的裁决对公司的意义原创》) 竞争对手也被禁止使用这些数据训练自身系统或利用算法生成“合成”查询。 设立监督委员会: 谷歌将被要求组建一个由隐私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五人反垄断技术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遵守法院裁决,包括数据共享的合理性和用户隐私保障。此举类似于微软在25年前反垄断案败诉后设立的合规机制。(《关于修正谷歌搜索垄断的裁决对公司的意义原创》) 禁止签订预装搜索引擎的独家协议(但可继续支付费用): 裁决禁止谷歌签订预装搜索引擎的独家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支付预装费用。这意味着竞争对手理论上进入这些设备提供了可能性,但能否支付与谷歌相当的费用是关键。(《谷歌市值一夜涨出2个寒武纪!赢下世纪反垄断大案,Chrome和安卓都保住了 - 澎湃新闻》,《谷歌赢了,苹果笑了》)AI发展对裁决的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快速发展是法官在裁决中保持“谨慎克制”的关键因素。 AI改变搜索格局: 法官指出,GenAI正在改变搜索格局,数千万用户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Perplexity和Claude等生成式AI工具获取信息。尽管这些工具尚未完全取代通用搜索引擎,但未来将成为一大趋势。(《谷歌市值一夜涨出2个寒武纪!赢下世纪反垄断大案,Chrome和安卓都保住了 - 澎湃新闻》) 避免“僵化的十年式结构性改革”: 法官梅塔曾指出,在AI快速演进的背景下,未来或许不会支持“僵化的十年式结构性改革”。这一观点影响了法官拒绝司法部激进拆分方案的决定。(《谷歌垄断案获“阶段性胜利”,Chrome与安卓暂避拆分,Alphabet盘后涨近7%》) AI投资与市场前景: 谷歌在AI领域的投资被视为一项“明智的长期举措”,通过AI增强其在搜索和云计算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带来收入增长。尽管人工智能领域存在泡沫风险,但拥有强大竞争护城河的公司如Alphabet最有可能获利。(《科技巨头的战略转变。谷歌反垄断胜利-> 适时的明智之举》)谷歌面临的持续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此次裁决对谷歌有利,但其面临的监管挑战远未结束: 后续上诉与长期性: 谷歌已表示将对裁决提出上诉,预计上诉程序将持续至2027年。数据共享协议的落地也可能需要数年。(《谷歌垄断案获“阶段性胜利”,Chrome与安卓暂避拆分,Alphabet盘后涨近7%》,《谷歌(GOOGL.US)反垄断案逃过“分拆”最严处罚!AI搜索对手获益甚微多家投行上调目标价》) 其他反垄断诉讼: 谷歌仍面临美国司法部针对其广告技术业务的另一桩反垄断诉讼,将于9月开庭。此外,在全球范围内,谷歌因其垄断地位也屡次遭到反垄断调查和巨额罚款,例如欧盟曾因偏袒自家服务Google Shopping对其处以24亿欧元罚款,韩国也曾因强制智能手机制造商使用其Android系统罚款2074亿韩元。(《对Google的批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谷歌垄断案获“阶段性胜利”,Chrome与安卓暂避拆分,Alphabet盘后涨近7%》) 全球监管效应与对科技巨头的震慑: 此次裁决被认为是“对科技行业影响最深远的法院判决之一”,将为Meta、亚马逊和苹果等面临类似反垄断诉讼的科技巨头提供参考。它确立了“必须开放部分数据和服务,以恢复竞争”的思路,可能成为数字经济中新的监管模板。大型科技公司在扩张和收购潜在竞争对手时,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谷歌市值一夜涨出2个寒武纪!赢下世纪反垄断大案,Chrome和安卓都保住了 - 澎湃新闻》) 美国反垄断历史周期: 美国的反垄断历史经历过几个阶段,其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在贫富差距较大和经济萧条时期,反垄断思想会呈现不同的趋势。当前,美国贫富差距再度达到历史高位,两党对反垄断的意见趋同,预示着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可能面临更严苛的反垄断环境。(《谷歌反垄断案冲击几何?》)总体而言,此次裁决为谷歌在短期内消除了最大的结构性拆分风险,巩固了其在搜索和AI领域的战略优势,但也预示着其在数据开放和合规性方面的长期挑战,以及全球范围内对科技巨头日益严格的监管审查。

    ١٦ من الدقائق
  2. 10分钟带你了解Momenta中国自动驾驶公司

    قبل يومين

    10分钟带你了解Momenta中国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公司简报1. 公司概况Momenta成立于2016年9月,是一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由曹旭东创立。公司提供两种主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pilot(量产L2+自动驾驶产品)和MSD(Momenta Self Driving,L4完全无人驾驶产品)。Momenta的愿景是“十年挽救百万生命、十年解放百分百时间、十年物流出行效率翻倍”。 创始人背景: 创始人曹旭东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及商汤科技的研发总监,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在数据驱动算法、高精地图、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拥有深厚背景,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5%,硕博学历占比约55%。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在自动驾驶感知、预测、规划、高精地图方面拥有超过650项专利。 融资情况: Momenta融资进展顺利,获得多家头部整车厂、Tier1及产业资本青睐。截至2021年11月C+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2亿美元,最新估值约40-50亿美元。主要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丰田、博世、淡马锡、云锋基金、梅赛德斯-奔驰、IDG资本、GGV纪源资本、顺为资本、腾讯和凯辉基金等。 战略核心: Momenta奉行“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技术路线,即“数据驱动算法+海量数据回流+闭环自动化工具链”构成“飞轮”,并通过Mpilot(L2+量产辅助驾驶)和MSD(L4完全无人驾驶)“两条腿”产品战略,实现L2+向L4的升维,最终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落地。2. L2+前装量产业务(Mpilot)L2+前装智能驾驶市场正快速进入量产周期,高速领航开始规模放量,城区领航也逐步落地。Momenta在该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市场份额领先。 市场地位与进展:“最不缺量产项目的方案商”,截至2023年8月,已斩获上汽智己、比亚迪腾势/仰望等超10个量产定点和超25款车型。曹旭东在2025年1月表示,公司合作车企已覆盖上汽、比亚迪、广汽、东风日产、长城、广汽丰田、奔驰等数十家,定点车型预计超过100个,其中已量产车型26款。 据佐思汽研数据,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Momenta的市场份额达60.1%,远超华为Hi模式(29.8%)和百度(6.9%)。 Mpilot是Momenta推出的L2+乘用车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包括高速导航辅助(HNP)、泊车导航辅助(PNP)及舱内摄像头感知(ICP)。城区领航辅助(UNP)已开始内测,智己预计2023年10月正式公测。 产品优势:开放性与兼容性强: Mpilot能灵活满足不同主机厂的多样化需求,适配十种以上主流量产计算平台,支持7V3R、11V5R、11V5R1-4L等多种传感器方案。 深度学习与数据驱动: Momenta在感知、预测、建图、定位等核心技术模块均采用数据驱动算法,通过大规模优质数据回流实现算法的自我进化和泛化性提升。 强大的产业合作网络: 公司股东及合作方多为国内外头部传统车企及Tier1(如上汽、通用、戴姆勒、丰田、博世、德赛西威),并通过与吉利路特斯、比亚迪等合资公司深化合作,形成“整车厂+Tier1”的强大朋友圈,获得稳定现金流和海量数据。 商业模式: 主要采取联合开发(收取一次性工程费用NRE)和授权收费(按每台车收取固定金额或订阅模式)两种模式。目前合作车型以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为主,未来有望扩展至2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3. L4 Robotaxi业务(MSD)L4 Robotaxi商业化已迈入“去安全员”2.0阶段,但大规模商业落地仍需3年以上时间。Momenta在该领域积极布局,但与头部玩家仍有差距,正通过L2+业务积累数据反哺L4。 产品与合作:Momenta推出全无人驾驶解决方案MSD,并与上汽旗下享道出行合作Robotaxi服务。 自2020年在苏州推出自运营Robotaxi服务,2021年12月联合享道出行推出享道Robotaxi。 目前在苏州和上海约有100辆Robotaxi进行测试运营,截至2021年累计客单量超25万。 2023年8月,15辆Robotaxi获颁苏州首批示范运营收费牌照(仍需带安全员),车均日单量近30。 2025年5月,与享道出行再次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前装量产的Robotaxi车队,首批车端无人Robotaxi预计2025年底在上海试运营。 挑战与机遇:无人化进程滞后: 相较于小马智行、百度等头部玩家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已获批“主驾无人”甚至“全车无人”的商业化运营或免费试运营许可,Momenta的无人化进程仍需追赶。 数据反哺与技术打通: Momenta致力于打造MSD和Mpilot的统一传感器方案,打通L2+与L4之间的技术流和数据流闭环迭代。通过Mpilot收集的数据能够反哺L4算法,但其赋能程度仍待验证。 股东背景优势: 有望依托以上汽为代表的强大股东背景和产业资源,加速扩展Robotaxi车队规模,具备后发制人的潜力。 硬件成本挑战: L4大规模落地需要大规模高质量数据收集,但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仍是挑战。Momenta的L4方案相比Mpilot仅额外增设1颗激光雷达,有助于降低架构变动成本。4. 技术优势与“飞轮”战略Momenta的核心技术护城河在于其独特的“数据驱动算法+海量数据回流+闭环自动化工具链”构成的“飞轮”技术路线。 数据驱动算法:Momenta在感知、预测、建图、定位等核心技术模块均采用数据驱动算法,能够基于统一框架解决问题,实现低成本、高速的系统迭代。 在深度学习的视觉注意力机制(如SENet和SKNet)领域建树颇丰,这些技术有助于模型更高效地处理视觉信息,提升精度。 海量数据回流:智能驾驶已进入数据驱动3.0阶段,数据成为制胜关键,尤其是在“BEV+Transformer”技术路线下。 Momenta通过率先推进L2+自动驾驶产品的量产落地,实现低成本的海量数据回流,获取高质量的“长尾问题”数据,加速算法迭代,解决corner cases。 闭环自动化工具链:完整的自动化数据闭环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回传、标注、处理、仿真、训练、验证、OTA等多个环节,其运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直接决定模型迭代效率。 Momenta打造了闭环自动化(Closed Loop Automation)工具链,包括M Framework、M Adapter及M Box。 M Framework: 确保Mpilot和MSD在技术架构及数据流上的互通,使量产数据能有效作用于技术框架更新。 M Adapter: 支持解决方案高效适配于不同主机厂、车型及硬件组合。 M Box: 提升内部研发效率,支撑“飞轮”高效运转。 在自动化标注领域拥有多项专利,致力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采用混合云结构构建自动驾驶数据筛选训练平台,数据量已达PB级,并有专利支持测试场景素材库创建、测试软件版本适配等,提升测试效率。5. 行业竞争与挑战自动驾驶行业正面临“大逃杀时刻”,曹旭东预测中国智驾公司最终只会剩下3家。Momenta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挑战。 竞争优势:广阔的“朋友圈”: 与数十家国内外车企(包括自主、合资和跨国车企)合作,拥有大量量产定点项目,市场份额领先。 技术领先性: 致力于实现“一年10倍”的软件性能提升速度,远超行业“两年10倍”的平均水平。 早期量产意识: 曹旭东很早就确立“一个飞轮,两条腿”的量产L4路径,使其在量产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深层次的产业协作: 通过与车企共研,帮助其建立自动驾驶研发能力,形成良好的“卡位”效应,不易被替换。 面临挑战:车企自研趋势: 尽管Momenta与车企深入合作,但部分车企(如小鹏、蔚来、理想、吉利、长城、比亚迪)正在加强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和全栈技术,这可能压缩供应商的市场空间。 L4商业化落地速度: Momenta的Robotaxi业务在无人化进程和车队规模上落后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百度等头部公司。 硬件成本压力: 智驾产品的高阶功能价格区间将下探,需要供应商具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曹旭东预测2026年无图城市NOA的硬件BOM成本需降至4000-5000元。 IPO进展: 虽然Momenta已通过境外上市备案程序,但其上市进程慢于同期成立的黑芝麻智能、地平线、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同行。6. 未来展望Momenta的“飞轮”技术路线和“两条腿”产品战略为其在自动驾驶万亿级赛道中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持续的产业合作和技术迭代,Momenta有望在L2+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并加速L4 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 L2+市场: 预计至2025年,L2/L2+渗透率有望冲刺50%,高速领航突破10%,城区领航迎来1%左右的渗透率拐点。Momenta凭借其在量产定点和技术实力上的优势,有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Robotaxi市场: 高盛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Momenta与享道出行的合作,以及未来车端无人Robotaxi的试运营,将推动其在该领域的商业化发展。 技术迭代: 持续深化数据驱动算法和闭环自动化工具链,提高研发效率,有望在未来2年内将长尾问题自动化解决能力提升至100倍。 全球扩张: 随着C轮融资的注入,公司计划将“两条腿”产品战略从中国推向世界,已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计划2026年初在欧洲投放自动驾驶车辆。Momenta在自动驾驶“大逃杀时刻”中,正努力通过其独特的战略

    ٢٣ من الدقائق
  3. 智能驾驶行业分析:L4降维L2+,自动驾驶公司如何赋能传统车企共逐城市NOA新蓝海

    قبل ٣ أيام

    智能驾驶行业分析:L4降维L2+,自动驾驶公司如何赋能传统车企共逐城市NOA新蓝海

    智能驾驶行业简报:L4算法公司赋能传统车厂城市NOA落地核心结论智能驾驶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期,L4级自动驾驶算法公司凭借其在数据驱动和软件架构上的优势,正积极跨界进入L2+辅助驾驶市场,并与传统车厂展开深度合作,助力传统车厂在高阶智驾方面追赶新势力。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提升,高阶智驾选装率持续走高,智驾有望成为购车决定性因素。2023年行业主流方案如“BEV+Transformer”、“Occupancy”和“去高精地图”等逐渐成熟,2024年端到端大模型已开始大规模量产上车,甚至可能逐步替代基于规则的规控算法。 主要发现1. L4算法公司跨界L2+业务的优势 数据驱动和AI技术重视: L4公司(如Momenta, 元戎启行等)早期便高度重视AI技术和数据驱动,在Robotaxi场景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算法能力。 “L4公司在Robotaxi场景积累了大量的算法能力、数据闭环能力等。” 元戎启行自2023年8月起采用端到端系统。Momenta曹旭东指出,L4级自动驾驶长尾问题高达百万量级,无法依赖人工解决,必须使用数据驱动。Momenta在2020年开始使用深度学习AI算法进行规划,并于2023年成熟后逐渐上车。 软件架构兼容性: L4软件架构具备兼容L2场景的能力,通过降低对传感器和算力的需求,使L2+硬件适配L4软件系统,能够提高智驾水平上限。L2和L4业务可以共享技术和数据,相互赋能。 Momenta、轻舟智航、文远知行均明确提出L2和L4业务双线并行战略。 百度Apollo的L2和L4业务采用统一技术架构、视觉感知方案和地图,数据打通、基础设施共享。Robotaxi积累的超过1亿公里的高质量3D数据有效支撑自动驾驶视觉基础大模型的发展和迭代。 工程化能力补足: L4公司通过配套相关车型量产,正在逐渐补足工程化能力(成本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功能安全)短板。Momenta等较早进入L2业务的公司已积累了丰富的量产经验。 成本优势: L4算法公司面向多家主机厂客户,可积累大量量产经验,算法泛化能力提升,研发成本相对较低,相较传统主机厂自研具备一定优势。2. 智驾技术路线的快速演进 2023年主流技术路线:BEV+Transformer: 特斯拉于2021年AI Day首次展示,将多摄像头数据从图像空间转化为俯瞰图(BEV)空间,结合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提升了检测精度并消除了遮挡和重叠问题。 Occupancy感知: 特斯拉于2022年AI Day推出,将三维空间划分为体素(voxel),通过0/1赋值判断物体是否存在、语义信息和速度信息(Occupancy Flow),能够精确预测物体运动状态和道路起伏度,实现弱语义、强几何的感知。 去高精地图: 2023年下半年开始兴起,旨在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泛化速度。技术路径通过直接将连续视频流输入深度学习大模型,只需粗略地图进行车道增强,降低对算力的需求。元戎启行于2023年3月发布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 2024年技术变革:端到端大模型特斯拉FSD v12采用端到端纯AI,取消模块化任务,直接输入视频学习,无需单独编码,更加灵活轻便,能在无网络连接的陌生地形工作。 国产端到端大模型开始量产上车,包括华为ADS 3.0、小鹏、元戎启行、理想和蔚来等。 华为ADS 3.0全系端到端架构升级,决策更准确,通行更高效。 小鹏端到端方案已于5月开始推送,Q3将全量推送全国版XNGP。 元戎启行端到端方案有望年内量产万台,轻舟智航的J5智驾方案已大规模量产。 纯视觉方案成本有望下降,华为ADS SE版本已推出,大疆和鉴智机器人推动高阶智驾成本分别达到7000元和4000元以下,有望下沉至10-15万车型。3. 智驾成为购车关键因素与市场格局 消费者认可度提升: 智能驾驶已成为影响购车的第五大因素,高阶智驾选装率快速提升,2023年12月某头部厂商高阶智驾选装率达48.73%,2024年1-4月国内乘用车L2.9级ADAS功能装配率达6.66%。 新势力及华为的先发优势: 鸿蒙智行城市NCA覆盖最广,绕行能力和博弈能力强;小鹏城市NGP可用路段扩大,车速控制更丝滑;蔚来NOP+可使用范围大,避让能力强;理想高速智驾表现良好。 传统车厂积极布局: 多数传统主机厂已组建大规模智驾自研团队(如比亚迪约4000人、长安约2000人)。同时,积极与L4算法公司合作,加速城市NOA落地。 Momenta: 与智己、比亚迪腾势/仰望、吉利路特斯、广汽昊铂等车企合作。智己无图NOA已落地深圳、广州、苏州、上海,计划年内覆盖全国。与广汽丰田联合打造的端到端L2+智驾系统将搭载于铂智3X,预计明年上市。 文远知行: 与博世合作研发高阶智驾方案,已于星途星纪元ES量产高速NOA功能。 元戎启行: 端到端方案有望年内量产万台,已与东风汽车、曹操出行等合作。 轻舟智航: 为头部新势力研发的J5智驾方案全面量产,与地平线绑定紧密。 小马智行: 搭载其方案的极石01已上市,并在广州投放Robotaxi。 传统车厂推荐与关注:推荐: 长城汽车(发布SEE端到端大模型,蓝山智驾版NOA表现优异)、比亚迪(年内城市NOA有望覆盖全国,多供应商深度合作)、广汽集团(广丰发力端到端,埃安打造领先的星灵架构)。 建议关注: 上汽集团(智己聚焦智能化,年内无图城市NOA开通全国)、长安汽车(自研SDA架构,深蓝搭载华为ADS3.0)、吉利汽车(浩瀚城市NZP有望公测,自研芯片已量产上车)。4. Momenta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玩家 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 Momenta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核心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驾驶决策算法。在2024年1-10月城市NOA第三方智能驾驶市场份额超过60%,位居市场首位。 “飞轮大模型”策略: Momenta首创“飞轮大模型”,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条支路,能够高效验证算法和数据,将智驾大模型的训练成本缩小10到100倍。这一全流程数据驱动的飞轮、模仿学习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提供更流畅、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 坚持L2量产自动驾驶与L4完全无人驾驶并行,通过L2业务积累数据和经验,反哺L4发展。此策略使其能够依靠和车企的技术合作收益覆盖研发投入,穿越融资困难期。 Momenta的杀手锏在于:“30万辆量产车构成的‘数据河流’,以及覆盖130款车型的传感器复用体系。”这让其L4方案不再需要昂贵的定制化硬件,仅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组合就能取代传统Robotaxi的“激光雷达全家桶”。 “Momenta日均获取的实际道路数据是纯Robotaxi公司的430倍。” 丰富的量产合作经验: Momenta从2022年的1款量产车型,到2023年的8款,再到2024年快速跃升至26款,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30款。 商业模式: Mpilot方案主要采取NRE一次性工程费用和授权收费两种模式。已获得超10个量产定点和超25款车型。 国际化布局: 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欧洲部署机器人出租车。在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地建立了本土化团队,提供本土化开发。5. 风险提示 智能汽车发展不及预期:技术进展缓慢、价格高昂可能导致消费者接受度提升不及预期。 技术路线改变风险:端到端等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可能不断涌现新的技术。 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足可能对主机厂产生负面影响。总结L4算法公司正在通过其在AI技术、数据驱动和软件架构上的积累,以及与传统车厂的深度合作,加速城市NOA的落地和普及。端到端大模型作为最新的技术趋势,正引领行业进入新的变革期。Momenta凭借其独特的“飞轮大模型”和“两条腿”战略,在市场份额和量产经验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破局者。然而,行业仍面临技术快速演进、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商业模式挑战等风险,企业需持续创新并巩固自身“护城河”以应对未来挑战。

    ٢٢ من الدقائق
  4. 2025年8月31日市场一周总结:美股科技回调,A股逆势上扬,全球市场分化下,央行独立性与地缘博弈如何重塑投资格局

    قبل ٦ أيام

    2025年8月31日市场一周总结:美股科技回调,A股逆势上扬,全球市场分化下,央行独立性与地缘博弈如何重塑投资格局

    2025年8月25日-8月31日全球市场一周收盘回顾及未来展望简报主要议题速览: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与降息预期:美联储已正式回归2%灵活通胀目标制,并取消“补偿性通胀超调”策略,为9月降息铺平道路。市场普遍预期9月降息25个基点,年内可能再次降息。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与政治干预:特朗普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引发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市场对此事件反应敏感,认为政治干预可能导致政策短期化和政治化。 关税政策变化与全球经济影响:美国终止对低于800美元进口商品的“最低豁免”条款,并对多个国家实施关税调整,预计将对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并推高通胀。 科技股表现分化与AI热潮降温:尽管英伟达财报超预期,但市场对AI热潮可持续性存在分歧,科技股整体高开低走,部分AI相关企业业绩不佳。 美国消费者信心与消费数据: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创5月新低,消费者对短期前景持谨慎态度,但7月消费者支出仍有韧性。 中国市场强势反弹与地缘政治:A股市场8月实现强势反弹,特别是创业板指涨幅超预期。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成为“反美关税联盟”平台,中印关系有望缓和。 全球通胀趋势与各国央行应对:全球通胀趋势复杂,各国央行采取差异化政策应对,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日本央行预计将加息,韩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加密货币与商品市场表现:比特币和以太坊延续技术性调整,黄金因降息预期和避险需求大涨,原油则因经济增长担忧而下跌。 9月市场展望与风险提示:9月被认为是全年“最凶险的月份”,历史数据显示美股下跌概率高。投资者需关注非农报告、通胀数据、美联储决议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一、美联储降息预期与货币政策转向核心观点: 美联储已正式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回归2%的灵活通胀目标制,并取消了“补偿性通胀超调”策略,此举被普遍解读为为9月份的降息铺平了道路。 政策调整: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正式宣布,美联储将回归2%的灵活通胀目标制,同时取消了2020年引入的‘补偿性通胀超调’策略。”(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 降息预期: 美联储理事沃勒明确表态支持9月降息25个基点,并预计未来3到6个月内将继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数据显示,9月降息概率已飙升至85%到94%以上,市场对年内降息总次数的预期也从1.9次升至2.2次。 经济数据: 7月个人消费支出(PCE)指数(美联储偏好的通胀衡量指标)符合市场预期,核心PCE仍高于2%目标。7月美国消费者支出创四个月来最大增幅,表明需求保持韧性。 未来关注: 下周将公布8月非农报告,若劳动力市场数据异常强劲,可能影响美联储的降息决定。美联储还可能讨论逐步停止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量化紧缩。 观点分歧: 多数专家认为PCE数据支持降息,但前堪萨斯城联储主席Tom Honik质疑在3%通胀和4.2%失业率背景下降息的合理性,警示政治压力可能影响美联储独立性。二、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与政治干预核心观点: 特朗普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这一行动打破了白宫尊重央行独立性的长期传统,对美联储独立性和未来货币政策方向构成重大挑战。 诉讼进展: “今天,关于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Lisa Cook)的诉讼案,其紧急听证会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但法庭并未立即做出裁决,预计审理将持续到下周二。”(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特朗普正试图解雇库克,而库克已提起诉讼以阻止。 特朗普意图: 特朗普援引美国宪法和《联邦储备法》,指责库克存在“欺诈性和潜在犯罪性行为”,通过人事重构实现对货币政策的更强控制,推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其经济议程,并传递挑战华盛顿体制的政治信号。 潜在影响: 若库克被成功罢免,特朗普将有机会任命第四名理事,从而在美联储理事会的七名成员中形成多数,这将直接改变永久票委当前鸽派和鹰派势力相对平衡的立场分布,从而长期影响货币政策走向。 市场反应: “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的担忧相对平静,但专家们普遍警告,美联储一旦失去独立性,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包括更高的通胀、公信力下降和长期利率上升。”(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美元因此下跌,风险资产波动加剧,避险资产需求上升。 法律争议: 库克方称指控为“笔误”,解雇是因政策分歧。法律专家指出,指控行为发生在任职前,且“主要住所”界定存在灰色地带,难以构成“渎职”或“不法行为”标准。三、关税政策变化与全球经济影响核心观点: 美国终止“最低豁免”条款,并对多个国家实施关税调整,这将对在线购物者和零售商产生深远影响,预计将推高企业成本和商品价格,并拖累经济增长。 政策实施: “今天,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的‘最低豁免’(De Minimis)条款正式终止,这将对在线购物者和零售商产生深远影响。”(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此前已取消对中国和香港商品的豁免。 企业警告: 卡特彼勒预计关税将对其全年业务造成15亿至18亿美元损失。Gap、百思买、沃尔玛和塔吉特等零售商也提及贸易逆风和成本上升。 宏观影响: 7月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急剧扩大22.1%,达到1036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可能拖累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经济学家警告关税对GDP的拖累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更明显,且关税对中低收入人群打击尤为严重。 国际贸易: 美国已同意将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从27.5%降至15%。欧盟也提出立法提案,旨在取消部分美国工业品关税。 消费者行为: “Bloomberg Economics的Stuart Paul指出,消费者目前表现出‘卓越的价格敏感性’,他们正更加谨慎地支出并积极寻找优惠,因为关税政策带来的价格上涨已让他们感受到压力。”(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四、科技股表现分化与AI热潮降温核心观点: 在英伟达财报公布后,美股科技板块出现深度分化,市场对人工智能(AI)热潮的可持续性开始出现分歧,部分AI相关企业业绩不及预期。 市场分化: 尽管英伟达最新财报营收和盈利超预期,其股价仍下跌约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达1.15%。市场认为“好不足够好”,对AI热潮的可持续性开始出现分歧。 中国动态: 市场传出阿里巴巴将自研AI芯片,不选择台积电代工,改用国内代工厂。此消息导致美股半导体股集体下跌,被解读为中国在向美国暗示将自行制造AI芯片。 个股表现: 戴尔科技财报后股价下跌超过9%,AI服务器销量环比大幅下滑53%。迈威尔科技营收指引不及预期,股价下跌超过15%。Affirm财报亮眼但股价高开低走。Ambarella财报超预期,股价逆势暴涨16.8%。 情绪降温: “科技股普遍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机构持续出货,反映出市场情绪的快速降温。”(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 长期展望: Citi Research的Heath Terry坚信AI营收将在2030年激增至7800亿美元,认为AI周期仍处于早期阶段。Robinhood的Stephanie Guild认为科技股将继续轮动和盘整。五、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及消费数据对市场的影响核心观点: 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创5月新低,消费者对短期前景持谨慎态度,尽管当前消费支出仍具韧性,但未来可能受通胀和关税影响而收紧。 信心下降: 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初值58.6下调至58.2,创5月以来新低。未来预期指数下降,表明消费者对短期前景持谨慎态度。 通胀预期: 一年期通胀预期从4.9%降至4.8%,五到十年期通胀预期从3.9%大幅降至3.5%,创7月以来新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通胀担忧。 价格敏感: “消费者目前表现出‘卓越的价格敏感性’,他们正更加谨慎地支出并积极寻找优惠,因为关税政策带来的价格上涨已让他们感受到压力。”(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 支出韧性: 7月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0.5%,为四个月来最大增幅,表明需求在顽固通胀面前仍有弹性。 未来趋势: 尽管支出数据有韧性,但消费者信心下降以及对未来通胀和关税影响的担忧,可能会促使消费者在未来几个月内进一步收紧开支。六、中国市场强势反弹与地缘政治动态核心观点: 8月中国A股市场实现强势反弹,特别是创业板指表现突出,受益于政策预期推动。地缘政治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成为“反美关税联盟”平台,中印关系有望缓和。 A股表现: “在8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A股市场延续了强势反弹的态势,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上证指数8月累计上涨7.97%… 深证成指累计涨15.32%;而创业板指更是大涨2.23%,月涨幅高达24.13%。”(2025年8月29日全球市场收盘回顾) 板块轮动: 锂电池产业链、小金属、白酒、CRO等板块涨势不俗,市场热点集中在算力和芯片方向。 地缘政治: 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正在进行,与会国可能表达对美国

    ٢٥ من الدقائق
  5. 2025英伟达第二季度财报深度解析:数据创新高却股价下跌、增长放缓、中国市场与AI巨头的新挑战

    ٢٨ أغسطس

    2025英伟达第二季度财报深度解析:数据创新高却股价下跌、增长放缓、中国市场与AI巨头的新挑战

    发布日期: 2025年8月28日 概览: 英伟达在2025第二季度取得了创纪录的营收和利润,总营收达到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超出市场预期。非GAAP毛利率为72.7%。然而,由于数据中心业务的环比增速放缓、对华H20芯片销售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对AI资本开支可持续性的担忧,以及部分分析师对第三季度营收指引(540亿美元±2%)的“狂想”落空,英伟达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出现下跌,一度跌超5%,后收窄至3%左右。尽管短期市场反应“不温不火”,但管理层对AI基础设施的长期增长前景持非常乐观态度,并强调了Blackwell、Rubin等新平台以及AI推理和物理AI在未来几年将带来的巨大机遇。 主要财务亮点 总营收创纪录: 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超出市场预期的462.3亿美元和公司自身指引(441亿-459亿美元)。 非GAAP毛利率: 72.7%,包含4000万美元的H20库存准备金释放收益。 净利润与EPS: 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非GAAP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05美元,同比增长54%,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01美元。 库存与回购: 库存从110亿美元增加到150亿美元,以支持Blackwell和Blackwell Ultra的产能提升。公司第二季度通过股票回购和现金股息向股东返还100亿美元,董事会新批准60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加上季度末剩余的147亿美元授权。 第三季度指引: 营收预期为540亿美元±2%,环比增长超过70亿美元,略高于分析师中值534.6亿美元,但不及部分分析师高达600亿美元的乐观预期。GAAP和非GAAP毛利率预计分别为73.3%和73.5%±50个基点。业务线表现 数据中心: 营收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6%,占总营收的88%。但该业务连续两个季度略低于分析师预期,且计算收入环比下降1%,主要受到H20产品收入减少40亿美元的影响。Blackwell平台表现强劲,环比增长17%,正式进入规模化阶段。GB300平台在推理模型上提供10倍性能提升,GV300和DL72 AI工厂在每瓦令牌能效上提升10倍。 网络业务: 营收达到创纪录的73亿美元,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98%。这得益于NVLink计算结构增长、XDR InfiniBand产品的普及,以及云服务商和消费者互联网公司采用以太网AI解决方案。 游戏业务和AI PC: 营收达到创纪录的43亿美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49%。GeForce RTX 5060成为英伟达历史上增长最快的x60级游戏GPU。与OpenAI合作优化开源GPT模型,实现RTX设备上的本地推理,开启“游戏PC同时也能当做本地AI工作站”的AI PC时代。 专业可视化: 营收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2%。 汽车和机器人业务: 营收5.86亿美元,同比增长69%。公司推出THOR机器人计算平台,比AGX Orin提供数量级更高的AI性能和能效。NVIDIA Thor SoC已开始发货。市场与战略方向 中国市场: 数据中心收入占比降至低个位数。第二季度未向中国客户出售任何H20芯片,但释放了之前被中国市场订购的1.8亿美元H20库存。美国政府对华销售H20的许可进行审查,部分中国客户已获得许可。CFO Colette Kress预计,若地缘政治问题得到解决,三季度有望在华实现20亿至50亿美元的H20芯片收入。黄仁勋表示,中国市场今年约有500亿美元机会,预计年增长50%,并正在与政府沟通将Blackwell引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主权AI: 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2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一倍以上。欧洲市场计划投资200亿欧元建立20个AI工厂。 AI基础设施支出: 公司管理层预测,全球正处于工业革命开端,预计到2030年将有3-4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支出。未来五年也将扩展到3-4万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机会。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计算投资今年将达到6000亿美元,两年内几乎翻倍。 产品与技术创新:Blackwell Ultra平台: 本季度产生数百亿美元收入,软件创新使其性能自发布以来提升超过2倍。 Rubin平台芯片: 已进入fab阶段,预计明年量产。采用年度周期以加速成本降低和客户收入最大化。Rubin将带来许多新突破。 Spectrum XGS以太网技术: 将不同数据中心统一为千兆级AI超级工厂,实现跨区域扩展。 全栈DRIVE AV软件平台: 已投入生产,为NVIDIA开辟数十亿美元的新收入机会。 行业趋势: AI推理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推理和代理AI在各行业获得关注。代理AI的引入推动计算需求增长100倍甚至1000倍。物理AI和机器人技术正在取得突破。 生态合作: 与Siemens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AI自动工厂。超过90家公司采用RTX Pro服务器,包括日立、礼来、现代和迪士尼等全球领导者。 竞争: 黄仁勋指出英伟达构建与ASIC完全不同的产品,加速计算是全栈协同设计问题,其平台具有架构演进能力、全球可用性和全流程加速优势,每瓦性能最佳,直接推动客户收入增长。管理层评论与市场观点 CEO黄仁勋: 强调“AI竞赛已拉开帷幕,而Blackwell正是这场竞赛的核心平台”,并表示“AI需求依然非常强劲,旗下所有产品‘已经全部售罄’”。他认为未来AI机遇巨大,“未来五年AI基础设施支出或达4万亿美元”。 CFO Colette Kress: 预计到今年底,主权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并且主权AI业务今年将达到200亿美元。 市场反应与分析师观点:“不温不火”的财报: 尽管营收和EPS超预期,但数据中心业务略低于预期,且三季度指引未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导致股价盘后下跌。 增长放缓担忧: “英伟达现在的增速‘只有’50%-55%,而不是去年的100%以上。这种动能的放缓,也会拖慢股价能量。” (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高级投资组合经理Brian Mulberry) 中国市场不确定性: 对华H20销售的限制和不确定性是市场关注焦点,且“美国政府若要求分取营收比例,可能会使我们陷入诉讼、增加成本、削弱竞争力。” (英伟达公司文件) 长期乐观: 许多分析师认为,AI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需求依然强劲,英伟达的业绩将再次证实我们并不处于人工智能泡沫之中。 (Globalt Investment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Thomas Martin, Raymond James Investment Management咨询解决方案主管Matt Orton)。Aptus Capital Advisors股票主管David Wagner表示:“我实际上认为报告中最好的部分是73.5%的毛利率指引,显示即使在没有任何中国H20营收的情况下,盈利能力仍具有韧性。我想趁这次英伟达的回调进行买入。” 高盛观点: 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200美元,但提醒投资者警惕AI基建支出放缓、竞争加剧、利润率受损及供应链限制等下行风险。其他重要信息 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预计第三季度将进一步加速。 GTC数据中心活动将于10月27日开始,Jensen的主题演讲定于28日举行。总结英伟达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交出了一份强劲的财务报告,营收和利润均创下新高并超出预期。其核心数据中心业务在Blackwell平台的推动下持续增长,网络业务、游戏及汽车/机器人业务也表现突出。然而,受数据中心业务环比增速放缓,特别是对华H20芯片销售受限,以及市场对更高业绩指引的“狂热”期待未被满足等因素影响,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出现短期回调。 尽管如此,英伟达管理层对AI时代的长期前景保持高度乐观,预测未来几年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数万亿美元,代理AI和物理AI将带来爆发式增长。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Blackwell和Rubin等新一代平台以及全栈AI解决方案将是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市场普遍认为,AI热潮远未结束,英伟达作为行业领导者,其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巨大,短期股价波动更多是对市场预期的“校准”。

    ١٥ من الدقائق
  6. 10分钟带你深入研究寒武纪:“扭亏为盈”43倍暴增,国产AI芯片如何乘风破浪

    ٢٧ أغسطس

    10分钟带你深入研究寒武纪:“扭亏为盈”43倍暴增,国产AI芯片如何乘风破浪

    寒武纪科技公司研究报告一、公司概况与核心竞争力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寒武纪”或“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智能芯片新兴公司,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孵化,于2016年3月由陈云霁和陈天石兄弟合伙创立。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的研发与产品化,旨在成为国产算力的领军者。 1. 创始人与早期发展 “天才”兄弟档:公司创始人陈云霁(哥哥)和陈天石(弟弟,现任CEO)均为“早慧儿童”,14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在中科院计算所深造。陈云霁24岁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25岁成为“龙芯3号”主架构师。兄弟俩性格互补,陈云霁大胆创新,陈天石谨慎务实,这种互补被认为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科院背景:寒武纪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学术团队,中科院计算所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也是寒武纪的重要股东和产学研长期合作伙伴。中科院旗下的中科算源至今仍是寒武纪的第二大股东(15.73%),产学研结合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名称由来:公司取名“寒武纪”,寓意人工智能即将迎来像大约6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样的时代。 早期成就:2015年,寒武纪团队发布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寒武纪”。2016年,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面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IP——寒武纪1A处理器,并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2. 核心技术与产品布局 全栈自研技术:寒武纪全面系统掌握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处理器微架构、智能处理器指令集、SoC芯片设计、处理器芯片功能验证、先进工艺物理设计、芯片封装设计与量产测试、硬件系统设计等。在软件方面,掌握编程框架适配与优化、智能芯片编程语言、编译器、数学库、虚拟化软件、核心驱动、云边端一体化开发环境等关键技术。 云边端一体化产品矩阵:公司围绕云、边、端三种场景,打造AI芯片产品矩阵,提供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服务。 终端产品:以IP授权为主,如寒武纪1A/1H/1M处理器IP,已搭载于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和智能终端设备中。 边缘产品:主要为思元220系列芯片及加速卡,累计销量突破百万片,适用于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零售、智慧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驾驶等领域。 云端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加速卡及训练整机,如思元100、思元270、思元290、思元370、思元590(最新一代,2024年量产出货)系列,覆盖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多模态场景,全面支撑AI训练与推理任务,为云计算及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算力底座。 软硬件协同生态:公司以自主指令集(MLUv)与统一软件平台Cambricon Neuware为核心,已构建“云边端一体化+软硬协同”的技术架构。Cambricon Neuware作为软件开发平台,支持寒武纪全系列云、边、端产品,提供训练软件平台和推理加速引擎MagicMind,旨在打造开放性和易用性的AI开发生态。二、市场表现与商业化挑战1. 营收增长与盈利能力 2025年上半年业绩爆发:寒武纪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显著的业绩突破,营收达28.8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47.82%,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3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尽管业绩大幅改善,公司仍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85%。2024年全年研发费用达到12.16亿元,占总营收的103.5%。高研发投入是AI芯片行业的普遍特征。 云端产品线成核心驱动:2024年,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贡献营收11.66亿元,同比增长1187.78%,占总营收的99.31%,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盈利挑战与扭亏为盈:公司此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2019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上市后至2023年上半年合计亏损达31.5亿元。亏损原因主要是高研发投入和商业化不及预期。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收窄46.69%,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显示出经营杠杆效应开始体现。 毛利率维持高位:公司综合毛利率在56%至69%之间波动,云端产品毛利率56.7%,IP授权及软件业务毛利率高达100%。2. 商业化路径与客户拓展 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为主要营收来源:从财报分析可知,寒武纪收入的核心来源并非AI芯片本身,而是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且该业务主要面向政府客户。2023年该业务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31.85%,占比达85.22%。有投资人评价寒武纪“本质上是一个ToG公司”。 市场拓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已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通过客户严苛环境验证。在互联网领域,产品持续在大模型、多模态等核心应用领域展开规模化应用。 华为合作与“分手”:2017年华为麒麟970芯片集成了寒武纪的NPU,成为公司高光时刻。但此后华为选择自研AI芯片,并于2019年发布搭载自研达芬奇架构NPU的麒麟810,意味着与寒武纪“分手”。这导致寒武纪IP授权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客户集中度高: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上升,2024年达到94.63%,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3. 资本市场表现与股东动态 “AI芯片第一股”:2020年7月,寒武纪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天开盘涨约288%,总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元。 股价波动:2023年初,受ChatGPT引发的生成式AI浪潮影响,寒武纪股价一路上涨,4月份曾达271.47元/股高点。但随后,因创始股东减持、公司亏损等消息,股价大幅下跌,10月13日跌至121.04元/股,市值腰斩。 股东减持:2023年9月,创始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减持739.87万股,套现14.82亿元,减持后持股比例不足0.01%。此前,古生代创投、南京招银、湖北招银、宁波瀚高、智科胜讯等也已清仓。 管理层承诺与回购:针对减持风波,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石自愿承诺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并宣布公司首次回购股份。然而,市场对创始人承诺和回购的信心加持有限。三、行业机遇与挑战1. AI算力需求爆发与国产化替代 AIGC时代来临:Transformer架构的成功和Scaling Laws(尺度定律)支撑了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随着AIGC兴起,算力特别是智算产业将成为AI浪潮中的重要支撑。 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4年达到653亿美元,2029年达到274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3.2%。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也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780亿元。 国产化替代加速:中美科技摩擦加剧,美国不断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使得发展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政府政策频出,推动智算中心加速建设,并要求提高国产化率。 运营商与互联网厂商需求旺盛: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AI服务器采购以国产厂商为主,需求旺盛。互联网厂商也开始积极寻求与国产芯片和服务器厂商合作,例如百度为服务器订购华为昇腾910B芯片。2. 激烈市场竞争与生态建设 竞争加剧:AI芯片领域竞争日益激烈。除英伟达(在全球AI芯片领域占绝对优势)外,国内外大厂(如华为昇腾、阿里巴巴含光、百度昆仑、腾讯、字节跳动等)和初创公司都在加大AI芯片研发投入。 生态短板:除英伟达的CUDA生态系统成熟完备外,其他AI芯片或GPGPU企业都面临生态建设的问题。部署时需要额外的适配工作,大多数中小客户缺乏专业适配资源。 技术追赶:寒武纪云端芯片在国产芯片中处于领先位置,但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在性能和软件生态上仍有差距。然而,公司在性能等方面正不断实现追赶。例如,有接近寒武纪公司的人士表示,寒武纪最新一代产品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70%水平。 从训练转向推理:AI算力需求重心有望逐步由训练向推理转移。预计到2027年,中国数据中心用于推理的工作负载将达到72.6%,这对专注于推理任务的AI芯片提出了新要求和机遇。四、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1. 公司发展策略 持续研发投入:公司计划募集资金39.85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和“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以增强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和产品综合实力,提升软件生态的开放性和易用性。 深化技术合作与应用落地:公司将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 完善公司治理与投资者沟通:公司将继续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健全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权益。 强化激励机制:继续推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以保持核心团队稳定,调动员工积极性。2.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风险:AI技术快速迭代,商业模式仍在探索,若大模型发展放缓,可能导致AI算力需求不及预期。 产能供应不足风险: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被列入“实体清单”

    ١٩ من الدقائق
  7. 稳定币重塑金融:美元霸权、全球竞争与未来投资组合的变革机遇与风险

    ٢٦ أغسطس

    稳定币重塑金融:美元霸权、全球竞争与未来投资组合的变革机遇与风险

    这是一份关于稳定币的主要主题、重要思想和事实的详细文件。 稳定币的崛起及影响 摘要稳定币作为一种与传统资产挂钩的数字加密代币,正迅速成为全球金融格局中的颠覆性力量。它们有望显著降低国际交易成本,促进更快的支付,并推动新的软件应用。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认识到稳定币的潜力,但也对其对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表示担忧,这导致了在监管框架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开发方面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美国最近通过了《GENIUS法案》,为美元稳定币建立了一个联邦监管框架,旨在巩固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促进行业增长。 主要主题和重要思想1. 稳定币作为“货币的WhatsApp时刻”:效率和成本节约稳定币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彻底改变全球支付系统的能力,使其变得“几乎免费和即时”。 降低交易成本:正如a16z crypto指出的那样,“稳定币已经成为发送美元最便宜的方式之一(从美国发送200美元到哥伦比亚的成本不到0.01美元)。”目前,国际汇款的费用可能高达10%,而企业对企业(B2B)支付的清算时间可能需要3到7天,每1,000美元的交易成本从14美元到150美元不等。稳定币通过绕过SWIFT网络等传统系统,可以“使这些交易几乎免费和即时”。 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定币的广泛采用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利润。a16z crypto指出,如果支付处理费降低到0.1%,沃尔玛的盈利能力可以增加60%以上,奇波特拉可以增加12%,而利润率低于2%的克罗格甚至可能“利润翻倍”。对于利润敏感的“中小型企业——餐馆、咖啡店、街角商店和其他实体零售商——从接受稳定币中获益更多。” 市场采纳的证据:a16z crypto强调,“2024年,稳定币交易额达到15.6万亿美元,有效地与Visa的交易量持平。”像SpaceX这样的公司正在利用稳定币管理其公司资金,而ScaleAI则利用它们向全球员工进行“更快、更便宜的支付”。Stripe等支付处理商已经开始接受稳定币支付,费用比信用卡支付低50%以上,这表明行业正在向更低的费用过渡。2. 稳定币的类型和分类理解稳定币的格局对于评估其风险和潜力至关重要。a16z crypto根据银行历史提出了一个框架: 法币支持的稳定币:这些稳定币的运作原理与美国国家银行时代的银行券相同,用户可以直接将其代币兑换为受信任的法币。它们占据了“稳定币总供应量的90%以上”。它们的价值与标的货币挂钩,但信任依赖于发行人的声誉和兑换的便利性。 资产支持的稳定币:这些稳定币是通过链上贷款(CDP)产生的,类似于银行通过贷款创造新货币的方式。它们以链上代币作为贷款抵押品,类似于部分准备金银行。 策略支持的合成美元(SBSD):这些代币被a16z crypto明确地“不是真正的稳定币”,因为它们是“开放式对冲基金的美元份额”,难以审计,并可能使用户面临集中式交易所(CEX)风险和资产价格波动。3. 稳定币超越支付:作为公共产品和新软件类别稳定币的潜力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支付。a16z crypto将它们描述为可以“创造新软件类别”的“公共产品”。 开放货币基础设施:区块链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原生金融层”,而稳定币则提供了“开放的货币基础设施”。这类似于公共高速公路系统,私营公司可以在其上构建服务,但道路本身是中立和开放的。 新软件应用:稳定币支持“机器之间的程序化支付”(例如,由AI代理驱动的市场)、“媒体、音乐和AI贡献的微支付”、“具有完整审计跟踪的透明支付”(例如,政府支出)以及“没有不必要中间商的全球商业”。4. 去中心化稳定币和数字原生货币去中心化稳定币被视为“数字原生货币的基础”,解决了传统金融系统中的一些限制。 增强弹性:通过将发行分散到去中心化网络中,去中心化稳定币“减少了单点故障,降低了系统风险”。 提高透明度:链上储备的实时可见性允许“系统设计者、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更好地进行监督”。 提高效率:DeFi固有的模块化和可编程性“实现了资本效率和专业化的提高”。 面向未来:它们“比过时的银行API更适合无缝开发和推出消费者金融应用程序”。5. 稳定币的地缘政治竞争和美元霸权稳定币的崛起已成为一场“地缘政治竞争”的核心,各国都在争夺未来数字支付领域的优势。 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大西洋理事会指出,超过2000亿美元的稳定币由美国公司发行,并且“绝大多数都与美元挂钩”,这“有效地提高了当前全球支付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美国通过支持私人发行的美元稳定币,旨在“确保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对美元化的担忧:这种增长“令主要中央银行感到担忧”,他们“担心美元稳定币使用量的增加将引发货币替代效应并推动数字美元化”。欧洲央行认为数字欧元“对于增强欧洲主权至关重要”。 CBDC的竞争:中国(e-CNY)和欧盟(数字欧元)正在积极开发CBDC,以应对私人稳定币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然而,这些CBDC面临“需求不旺”等挑战,例如e-CNY的公众接受度较低,以及欧洲数字欧元“立法倡议陷入僵局”。 监管竞争:美国《GENIUS法案》的通过,旨在巩固美元稳定币的市场地位,这促使中国和欧洲等国家考虑自己的稳定币发行和监管框架。大西洋理事会指出,许多国家可能会“加快其CBDC项目并实施稳定币监管条例,以应对美国的稳定币政策倡议”。6. 《GENIUS法案》:美国稳定币监管框架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的《GENIUS法案》(2025年《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建立了首个联邦稳定币监管框架。 联邦监管:根据Arnold & Porter的说法,《GENIUS法案》“为支付稳定币的发行和监管创建了一个制度”。它将允许由受保储蓄机构的子公司、货币监理署(OCC)批准的其他实体以及在符合条件的州制度下授权的实体发行支付稳定币。 储备要求:该法案规定了“至少1比1的储备标准”,使用短期国债和存款等安全资产。发行人需要发布月度储备报告,并由独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禁止付息:《GENIUS法案》“将禁止稳定币发行人向持有支付稳定币的个人支付‘利息或收益’”。这一条款旨在区分支付稳定币和银行存款,并可能为代币化存款提供优势。 反洗钱和制裁:支付稳定币发行人将被视为《银行保密法》(BSA)下的金融机构,并受反洗钱(AML)、客户识别和经济制裁等法律的约束。 破产保护:该法案为支付稳定币持有者在发行人破产时提供了“实质性保护”,包括优先索赔权和自动中止条款的修订。 与现有法律的相互作用:《GENIUS法案》明确将支付稳定币排除在现有证券法的范围之外,从而为这一资产类别提供了监管清晰度。它与《数字资产市场透明度法案》互补,旨在为非稳定币加密资产提供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结论稳定币代表着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飞跃,有望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彻底改变全球支付。美国通过《GENIUS法案》为美元稳定币建立了联邦监管框架,这标志着朝着数字资产监管迈出了关键一步,并巩固了美元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然而,这并非没有地缘政治影响,促使其他国家探索自己的CBDC和监管策略,以保护其货币主权。虽然稳定币的未来前景广阔,但监管机构在平衡创新、金融稳定和国家利益方面仍面临挑战。

    ٢٦ من الدقائق
  8. 2025年8月24日市场一周总结:美联储鸽派提振市场,A股慢牛加速,科技股分化下的谷歌机遇与AI淘金热的隐忧

    ٢٤ أغسطس

    2025年8月24日市场一周总结:美联储鸽派提振市场,A股慢牛加速,科技股分化下的谷歌机遇与AI淘金热的隐忧

    2025年8月18日-8月24日:全球投资过去一周深度解析简报引言 欢迎收听资本棱镜播客,专注于全球投资的优质播客内容。本期节目将为您深度解析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热点,包括美联储政策转向、AI科技巨头财报、中国A股市场动态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等关键议题。我们将通过权威机构的视角,为您揭示市场背后的逻辑,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预测。 核心主题与重要观点本期简报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主题展开: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与市场影响: 美联储的“鸽派”转向及其对美元、黄金、美股的影响。 AI科技巨头财报与AI产业前景: 英伟达、微软、Alphabet等AI相关公司的最新业绩,以及市场对AI估值和商业回报的担忧。 中国A股市场“慢牛”行情: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背后的驱动因素、市场特征及未来投资主线。 国际贸易关系与关税影响: 美国对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及企业盈利的冲击。 港股市场表现与IPO复苏: 港交所创历史新高业绩,以及IPO市场回暖。详细内容回顾与分析一、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与市场影响:鲍威尔“放鸽”引爆市场1. 美联储政策转向: 本周(8月18日-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鸽派”言论,超预期暗示9月降息的可能性。他提到,受美国5月至6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下修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压力的影响,美联储的政策立场可能需要调整,以应对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引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超预期‘转鸽’,美债利率和美元下行,美股大涨。市场对美联储9月的降息预期从会前的75%攀升至90%附近。" (【环球财经】一周前瞻:英伟达财报揭晓,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公布港美股资讯 - 华盛通) 引用: "鲍威尔意外发表明显鸽派的言论,强化市场对9月降息的希望。" (周评:鲍威尔释降息重大信号!美元突然暴跌、金价飙升特朗普关税传大消息 - 黄金网)2. 市场反应: 美元: 美元指数周五(8月22日)暴跌0.98%,收于97.71,逆转本周前四个交易日的升势,周线收跌0.14%。 黄金: 现货黄金周五收盘大涨33.05美元,报3371.51美元/盎司,本周累计上涨约1.1%,因美元走弱和降息预期提振。 美股: 美股全线收涨,道指创历史新高,上涨1.89%至45631.74点;标普500指数上涨1.52%至6466.91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88%至21496.53点。科技巨头如英伟达、Meta、Alphabet和亚马逊均大幅上涨。 原油: 美国WTI原油小幅上扬,本周收涨1.4%,因俄罗斯与乌克兰和平协议希望转淡导致供应担忧。3. 通胀与降息的审慎态度: 尽管市场降息预期升温,但经济学家警告通胀“第二波”担忧正在积聚。花旗银行预测,PCE价格指数在2025年第四季度可能达到3.2%,高于预期。美联储内部对通胀和就业风险存在分歧,多数官员仍认为过早降息并不合适。 引用: "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公布,显示决策者们对就业市场与通胀前景均存担忧,但大多数官员仍认为过早降息并不合适。" (周评:鲍威尔释降息重大信号!美元突然暴跌、金价飙升特朗普关税传大消息 - 黄金网)二、AI科技巨头财报与AI产业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1. 微软(MSFT):业绩超预期,AI投资见效 微软第四财季财报所有关键指标均超出华尔街预期,股价飙升8%。每股收益3.65美元,营收7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智能云部门收入298.8亿美元,增长26%;Azure增长39%。 引用: "微软(MSFT)股价飙升 8%,因为这家科技巨头发布了第四财季财报,所有关键指标均超出华尔街预期。" (微软(MSFT) 股价大涨8%,科技巨头第四财季业绩超预期 - TIKR.com) 引用: "微软的人工智能投资显然正在产生效益,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透露,Copilot 产品的月活跃用户已达 1 亿。" (微软(MSFT) 股价大涨8%,科技巨头第四财季业绩超预期 - TIKR.com) 微软正通过AI功能成功货币化,预计下一季度Azure增长率为37%。公司资本支出预计超过1200亿美元,显示对AI需求的信心,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2. 英伟达(NVDA):财报临近,市场聚焦AI芯片需求 英伟达将于8月27日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市场普遍预计营收将达到458亿美元,同比增长52.4%,但增速放缓。数据中心业务仍是核心,预计营收达420-430亿美元。 引用: "人工智能(AI)芯片制造巨头英伟达的业绩将成为影响美股走势的关键。" (【环球财经】一周前瞻:英伟达财报揭晓,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公布港美股资讯 - 华盛通) 市场关注Blackwell芯片产能爬坡和中国市场前景。KeyBanc Capital Markets预测,英伟达可能暂时排除中国市场的直接收入,因出口限制带来不确定性,但基本面依然强劲。 引用: "英伟达对下一财季的指引中可能会暂时排除来自中国市场的直接收入,因为在美国出口限制下,半导体出口许可证获批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下周重磅日程:“全市场最重要的财报”来了 - 华尔街见闻)3. Alphabet(GOOGL/GOOG):被低估的AI巨头 Alphabet第二季度业绩亮眼,总营收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Google Cloud营收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运营利润率首次突破20%。AI Overviews月活跃用户突破20亿,Gemini模型深度整合。 引用: "谷歌目前拥有最大的算力和数据优势,因此最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军人。" (美股最强50 | 马斯克都称赞的竞争对手:处于估值洼地的AI巨头Alphabet - 财联社) 尽管业绩强劲,Alphabet的动态市盈率19.9倍远低于其他科技巨头,分析认为其估值被低估,未来有30%-40%的上涨空间。4. AI板块调整与担忧: 美股科技股近期遭遇猛烈抛售,纳指跌破21000点。投资者对AI炒作过度、估值过高开始担忧。Meta考虑全面缩减人工智能部门规模的消息,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报告指出“95%的公司迄今并未能获得商业回报”,加剧了市场避险情绪。 引用: "美股市场风云突变,科技股全线重挫,纳指跌破21000点...芯片股集体跳水,费城半导体指数一度暴跌超3%,英伟达一度大跌近4%。" (美股市场风云突变,科技股全线重挫发生了什么? - 金融财经BackChina Network) 引用: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近日接受采访时直言,AI板块正处于泡沫中。" (美股市场风云突变,科技股全线重挫发生了什么? - 金融财经BackChina Network)三、中国A股市场“慢牛”行情:突破3800点,科技股领涨1. 沪指表现: 本周五(8月22日),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创出十年新高。在过去96个交易日,沪指从3040.69点反弹近800点,展现出“慢牛”特征,即很少大涨,但沿着趋势线上行,关键节点出现中阳线。 引用: "本周五,8月22日,沪指站上 3800 点;...这就是最近4个半月,96个交易日,沪指的‘来时路’。" (数据复盘| 96天,沪指涨近800点!这波“慢牛”其实比你想得更“快” - 新浪财经)2. 市场特征: 上涨速度加快: 随着指数走高,突破整数关口消耗的时间越来越短。 情绪降温机制: 个股涨跌家数不稳定,市场情绪过热后常有退潮期,体现为“无形大手”给市场降温。 大小盘风格轮动: 早期微盘股、小盘股表现突出,近期转向有科技属性的权重股,例如寒武纪股价大涨。 科技牛: 本轮牛市被认为是“科技牛”,业绩兑现成为科技股估值重估的核心逻辑。3. 未来投资主线: 高弹性成长科技: AI、算力、机器人、军工等兼具事件催化和业绩支撑。 景气硬支撑或业绩超预期领域: 稀土永磁、贵金属、工程机械、摩托车、农化制品等。 房地产: 宽松政策预期下,有望延续估值修复。 引用: "当下 牛市已成共识,指数点位的每一次突破都将带来交投情绪的猛烈涌动。在 市场上涨的环境中,成长科技天然弹性更大。" (数据复盘| 96天,沪指涨近800点!这波“慢牛”其实比你想得更“快” - 新浪财经)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愈发乐观,尤其看好中国在科技研发上的竞争优势,如AI、高端制造和半导体。四、国际贸易关系与关税影响: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1. 对印度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总关税税率将达到50%,原因是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此举导致印度企业盈利预测大幅下调。 引用: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签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对印度总体关税税率将达到50%。" (下周重磅日程:“全市场最重要的财报”来了 - 华尔街见闻)2. 扩大金属与家具关税: 特朗普政府扩大了钢铁和铝关税范围,将摩托车和餐具等400多种含有这些金属的消费品纳入其中,并宣布对进口家具展开调查,可能征收新关税,引发美国物流行业和相关企业股价震荡。 引用: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扩大了钢铁和铝关税范围,将摩托车和餐具等400多种含有这些金属的消费品纳入其中,此举震惊了美国的物流行业。" (周评:鲍威尔释降息重大信号!美元突然

    ٢٠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让全球投资资讯与复杂财报在 10 分钟内变得一清二楚,致力于投资人类的下一次飞跃。 《资本棱镜》 由两位拥有国际投研背景的财经内容创作者联合出品,每日追踪北美、香港及 A 股市场的高 Beta 行业,以快速并深入探讨的内容形式呈现。 •商务合作:+VX「CapitalPrism」回复「合作」 •加入粉丝群即可收到速递资讯,并与我们实时互动交流:+VX「CapitalPrism」回复「粉丝群」 订阅 《资本棱镜》,在碎片时间里透过棱镜看清资本世界的全景! 免责声明 本节目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与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قد يعجبك أيضً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