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episodes

生命在于运动,思想贵在更新。煮茶论人生,聊天话家常;生活的话题可大可小,有年份的思考可深可浅;亮光乍现惊艳了半世春秋,云柱火柱照亮了前行之路。偶然惊喜,时常欢呼,越讨论方向越明确;知天命之年,正是更新、反思、刊谬之时,故谓更年期刊。

更年期刊|Midlife Alliance YueSheng

    • Health & Fitness

生命在于运动,思想贵在更新。煮茶论人生,聊天话家常;生活的话题可大可小,有年份的思考可深可浅;亮光乍现惊艳了半世春秋,云柱火柱照亮了前行之路。偶然惊喜,时常欢呼,越讨论方向越明确;知天命之年,正是更新、反思、刊谬之时,故谓更年期刊。

    056:身边人都不结婚了,你还要结婚吗?

    056:身边人都不结婚了,你还要结婚吗?

    当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愿结婚已成为潮流趋势,做父母的如果还一味地逼婚就太不合时宜了。除了迫于无奈而放下逼婚,父母们也许需要思考:孩子们为何不愿意结婚?想结婚的孩子为何找不到中意的伴侣?孩子们明白婚姻是什么吗?父母们又是否真的明白婚姻的意义呢?
    都是做母亲的,也都有过或正在经历美好、或并不怎么美好的婚姻,四位妈妈对要不要鼓励身边年轻人进入婚姻这个问题,都慎之又慎;但对自己的孩子,就放心大胆地坦露当妈的小心思。有的妈妈很欣赏女儿当下的状态,鼓励女儿好好享受自由、丰富、幸福的单身生活,女儿结不结婚,当妈的都接受;有的妈妈则很心疼女儿为生活打拼的样子,无奈接受女儿不结婚的选择;也有的妈妈为正在拍拖的女儿感到欣慰,跟女儿聊的话题都是关于恋爱婚姻的内容……
    天下的母亲有一个心思或许是一致的:拥有女儿的妈妈们会担心自己心目中的宝贝找了不靠谱的妈宝男,拥有儿子的妈妈们同样会担心自己的心头肉找了不优秀的妈宝女。假如母亲们能换一种思维,都致力培养一个懂得去爱人的孩子,这个世界会不会大大改观?
    年过半百的妈妈们,在面对“假如人生可以重来,还要不要选择进入婚姻?”这个问题,居然答案惊人地一致:“还要!”妈妈们的肺腑之言当然是源自个人的婚姻观以及个人对婚姻的体验,与当下的流行思潮有逆行之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身边人都不结婚了,你还要结婚吗?”这个问题留给年轻的、爱思考的你!

    • 58 min
    055:在一个攀比卷得不像话的时代怎么办?

    055:在一个攀比卷得不像话的时代怎么办?

    人天生都爱比较,比较带来争竟,争竟变成炫耀的表演。生活中的攀比无处不在,内卷时代,各种攀比风潮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比鸡娃、比学历、比美、比富、比吃穿住行……是正向的“高攀比”的话,那比松驰感、比摆烂、比放弃……就是反向的“低攀比”,低攀比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高攀比的副产品。
    有意思的是: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人不会跟动物比较,只会跟人比较;人也不会跟比自己更优秀、更厉害的人比,或跟比自己更卑微、更无存在感的人比较,人只会跟同等水平的人比较;人之与人似乎都无法摆脱比较而存在。
    人的攀比究竟来自哪里?在愈演愈烈的攀比大卷赛中,你会怎么做?

    • 53 min
    054:令人窒息的“危机感”

    054:令人窒息的“危机感”

    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候会让人为眼下的处境发愁,为看不到明天的出路感到忧虑。回顾过往,那些因为危机感而产生的焦虑、因为危机意识而激发的努力拼搏,在人生的岁月里都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是要有危机意识,也就是忧患意识,不能只顾眼前,要懂得为将来做好打算。但适度的危机感、忧患意识能使人产生内在驱动力,可危机感过了头就麻烦了。
    这届年轻人被父母辈灌输了太多的危机意识,却没有被培养建立应对危机的能力。他们从小到大被自己和他人的焦虑情绪包裹,想到明天和未来没有憧憬、没有向往,只有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相对放弃与麻木,故意对抗、享受当下的躺平反而成了一种积极人生。
    就像人类千百年来的生养繁衍本来让小有所养,老有所依,但现在这个规律被人为打破。计划生育是人为,不结婚不生育也是人为,人从一个极端走向更极端,似乎在嘲弄一个时代,却最终玩弄的是自己,苦害的是自己。
    怎样把握好适度的危机感,在危机四伏的日子里尤为重要。

    • 51 min
    053:三观不同可以进入婚姻吗?

    053:三观不同可以进入婚姻吗?

    相信遇到任何问题,大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看法。但有意思的是,当对一个问题特别设定了正方与反方的时候,不同的观点不仅清楚明确,还更加地旗帜鲜明,并且还大大激发了正反两方都极力表达各自观点的欲望。
    这或许说明:当人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某个立场、某个角色,会叫人因此朝着相应立场和角色的方向去思考和表达。如果大家的立场一致,表达的观点大体上也会一致;一旦立场对立了,哪怕双方的观点其实有相同的地方,在表达的时候,语气、态度、用词都可能是对立的。如此说来,好争辩的人也许一开始就将对方置于了自己的对立面,因此对方说什么都不对,自己先否定了对方的观点再说,可说到后来有可能发现——原来自己的观点跟对方差不多,也并无什么新意!
    本期节目事先设定唐漫、红雨持正方观点:“三观不同可以进入婚姻”;清心、杨立持反方观点:“三观不同不可以进入婚姻”。不能不说,正反两方都极力做到了坚决捍卫各自的观点,为了维护自家的立场,哪怕跑题、举证错误,哪怕将本该踢给对方的球踢反了方向,大家都能认真地圆回来。
    对任何问题一定是自己看到的才正确吗?讨论问题一定要辩个对错输赢吗?如果是你,你会对本期节目的问题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 51 min
    052:富养女应该“富”什么?

    052:富养女应该“富”什么?

    “穷养儿,富养女”作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被人津津乐道,但富养是指什么呢?是在养女儿这件事上一定要真金白银地投资一大笔钱才叫富养吗?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没有缺乏吗?
    如果是在精神上培养孩子的富足感,那什么样的父母才能给予和帮助孩子拥有这样的富足呢?
    身为女儿的母亲们,回顾自己养女儿的经历,分享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富养女”这个命题有了新的理解认知。
    不知你“富”养过孩子或者被“富”养过吗?

    • 1 hr 8 min
    051:谁的人生没有套路与被套路?

    051:谁的人生没有套路与被套路?

    “套路”一词原指武术运动的招式,后来扩展到用来形容精心策划的一套方案计划,或应对某种情况的处理方式,再到后来演变成带有诙谐、幽默、贬意甚至有欺诈意味的网络用语,使用起来可正可邪,用意可深可浅,可谓是具有多功能用途。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套路梗总能叫人在无奈中哑然失笑,或被骗之后达到自我解嘲的效果。
    当被问及“你被套路过吗?”大家都不由想到曾经被欺骗的经历,或者被带着某种目的性的诱导。然而并非所有的套路都令人生厌,就有人明知是套路,但就愿意被套,因为相信,因为真诚换真诚;当套路里有满满的诚意,被套路者也心甘情愿地沦陷进去。
    如果从中性的角度来看套路,无论好坏都有目的性。但好的套路一定是基于善的目的,即最终的结果是利人利已;而不好的套路则基于恶的目的,最终的结果是损人利已,甚至损人也不利已。不过,套路的标签既然是非正偏邪,那些以真诚善意为目的的套路,就让人觉得不该再冠以套路。
    人都希望“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但人要么在套路中,要么被套路,要么反套路,谁的人生没有试过、尝过套路与被套路?只不过也许没有套路就是最高级的套路。
    你说呢?

    • 54 min

Top Podcasts In Health & Fitness

Huberman Lab
Scicomm Media
The School of Greatness
Lewis Howes
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iHeartPodcasts
Nothing much happens: bedtime stories to help you sleep
iHeartPodcasts
Ten Percent Happier with Dan Harris
Ten Percent Happier
The Doctor's Farmacy with Mark Hyman, M.D.
Dr. Mark Hyma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