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中國對台的文攻武嚇中,敘事戰扮演何種角色?

主持人林子立邀訪東海大學陸研中心副執行長洪浦釗,一同深入探討中國對台的敘事戰,以及敘事戰與認知作戰的區別與影響。

洪浦釗表示,認知作戰是針對單一事件改變你的看法,但敘事戰則是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建構一個完整的思想框架,讓你認為除了這個故事外,沒有其他可能性,目標是讓你內化中國的觀點,從自我嘲諷走向自我懷疑。他指出,中國利用TikTok、微博等社群平台,將內容轉譯成台灣民眾容易接受的生活化語言,一方面塑造中國好棒棒的形象,另一方面則放大台灣的內部問題,如房價、兵役等,製造戰爭不可避免、抵抗無用的宿命感,導致部分年輕人產生投降心態。

林子立認為,敘事戰的威力在於讓你毫無選擇地相信它。他以烏俄戰爭為例,俄羅斯成功建構解放烏克蘭的敘事,讓國內民眾深信不疑。他分析,中國的敘事戰是讓台灣人自我否定,最終放棄抵抗。然而,他也觀察到台灣社會同時接收到兩極化訊息,一是中國的貶低,二是西方世界對台灣民主自由的讚美,這對年輕世代形成心理拉鋸。林子立強調,台灣應建立自己的敘事防線,並培養人民的思辨能力。

洪浦釗進一步說明,台灣最大的優勢是自由、民主、法治的普世價值,我們應該藉此,創造並向世界講好台灣的故事,而不是演繹別人寫好的劇本。林子立也說,透過電影、文學等多元方式,讓民眾更深入認識自己,理解台灣存在的重要性,是建立自信與抵抗心防的根本之道。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