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塞掐邀請到宜蘭中山國小資訊組長林穎俊老師,他將深入分享在小學教育現場,引導學生運用 ChatGPT 進行自學與培養批判性思考的真實經驗。林老師的實踐揭示了 AI 對學習的潛力,同時也挑戰了我們對學生內在學習動機與現行教育體制衡量標準的既有認知。你是否曾好奇,在 AI 無所不能的時代,究竟是什麼才能真正點燃孩子們的學習之火?
林老師也將分享「vibe coding」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程式設計中展現驚人投入,證明從「玩」中激發興趣的重要性。然而,面對學生對 AI 的情感依附及潛在的思考退化,他強調 AI 教育應回歸「倫理與素養」,教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與「檢核資訊」。這集節目將為你帶來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最深刻的實踐與省思,探討AI如何重新定義學習、挑戰傳統教育觀念,絕對不容錯過。
📢 本集來聊:
- AI 如何改變傳統師生教學模式?大語言模型適合教學嗎?
- 引導學生用 ChatGPT 自學,實驗成效如何?
- 什麼是蘇格拉底法?教授批判性思考的挑戰
- 小學程式教育導入「Vibe Coding」:先懂底層邏輯還是玩樂為先?
- 怎麼衡量學生學習的成果?
- 台灣教育對 AI 衝擊適應緩慢,教育現場老師的兩難
- 生生有平板政策的執行現況
- 學生對 ChatGPT 的情感依附與談心現象
- 比起原理,AI 教育應從「倫理與道德」切入
- 教育前線想要做 AI 教學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嘗試?
- 林穎俊老師的休閒娛樂和國外 AI 教育資訊來源
- AI 發展帶來資訊與教育落差的擴大!
--
🎙️Podcast《塞掐 Side Chat》
週一|12:45 深入訪談大人物
週三|12:30 YouTube、Twitch 直播聊新聞
每週聽塞掐 Side Chat 帶你追上最新科技趨勢!
喜歡我們的 Podcast 塞掐 Side Chat 嗎?有什麼想法歡迎來信、來訊跟我們說!
也可以透過 INSIDE 硬塞的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留言給我們。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兩次
- 發佈時間2025年8月4日 上午4:45 [UTC]
- 長度1 小時 10 分鐘
- 集數364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