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農品格來聊

格外農品

關注台灣農業、商業、創業和社會企業,以輕鬆自然的語調,為聽眾帶來最新的行業趨勢、創業故事和成功案例。探討農業創新、企業經營策略、社會企業的實踐經驗等各個面向,致力提供實用且啟發性的內容。 無論你是正在尋求創業靈感的新手,還是希望提升業務的企業家,「格外農品格來聊」都會是你不可或缺的知識夥伴。 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在創業和農業的道路上成長,發現更多可能性,實現更大的成功。 每週六固定更新。合作洽詢: service@goodwillfoods.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95 海廢的逆襲:從垃圾到黃金,新創與公民的藍海革命

    1D AGO

    EP95 海廢的逆襲:從垃圾到黃金,新創與公民的藍海革命

    📢 彰化優鮮〈玩味潮食代〉市集! 9/4–9/14 板橋大遠百 9F 威尼斯廣場,彰化縣政府以「農味×潮食」打造潮流市集, 消費滿額抽 iPhone 16、購物金等獎項,總價值破 30 萬! 👉 https://sofm.pse.is/83p72g -- 阿Ken來啦!《一銀陪你聊新事》搬進第一銀行總行!8月25日到9月5日在第一銀行總行一樓,一次看懂永續金融、社會共融、地方創生,9月5日還有壓軸Live Podcast,阿Ken陪你聊最有感的永續行動!一起來發現新鮮事吧! ⭐️各大收聽平台搜尋:ㄧ銀陪你聊新事 https://sofm.pse.is/83p72f -- 中秋送禮就選皇樓!超過30款中西式精緻禮盒, 榮獲iTQi最高三星與台灣百大糕點金質獎肯定,深受百大企業指定。 無論送客戶或親友,用尚好的心意,為你送上極致禮遇,立即點選以下連結 https://sofm.pse.is/83p72h ----以上為 SoundOn 動態廣告---- 精華重點: 三大解決方案光譜 1. 全球巨擘:規模化的工程與市場創新 The Ocean Cleanup (公共工程模式):由荷蘭青年創辦的非營利組織,目標在 2040 年前清除全球 90% 的海洋漂浮塑膠 。他們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 海洋清理:利用巨型漂浮柵欄系統直接在太平洋垃圾帶收集現存垃圾 。 源頭攔截:在污染最嚴重的 1,000 條河流部署太陽能「攔截器」,阻止垃圾入海 。 核心洞見:將海廢視為一項全球公共工程,需要透過集體募資與高科技來應對 。 Adidas x Parley for the Oceans (市場經濟模式):環保組織與運動品牌的合作,不將海廢視為垃圾,而是「寶貴原料」 。 升級再造:攔截沿海社區的寶特瓶等塑膠廢棄物,再製成高科技紗線「Parley Ocean Plastic®」 。 商業閉環:用再生紗線製造高單價的鞋子、球衣等商品,銷售利潤再回頭支持更大規模的淨灘與教育計畫 。 核心洞見:為再生材料創造市場需求,能有效驅動並擴大清理行動的規模 。 2. 循環創新者:鎖定特定廢棄物的永續商業模式 Bureo (國際案例):專注處理海洋中殺傷力最強的「幽靈漁網」 。 供應鏈創新:在南美建立漁網回收獎勵機制,向漁民收購廢棄漁網 。 材料再生:將漁網再製成 100% 可追溯的塑膠顆粒「NetPlus®」,並與 Patagonia 等知名品牌合作,製成帽子、服飾等產品 。 核心洞見:策略性地專注於危害最大的廢棄物,能創造不成比例的正面影響 。 FNG 世代設計 (台灣案例):從回收寶特瓶出發,串連社會角落的社會企業 。 社會共益:以高於市價五倍的價格向第一線拾荒者收購寶特瓶,並將再製布料交給「代工媽媽」縫製,創造弱勢就業機會 。 核心洞見:環境解決方案若能同時強化在地社會與經濟結構,將會更具韌性與持續性 。 3. 草根革命:來自公民的創意力量 RE-THINK 台灣:將淨灘「遊戲化」,提升公民參與度 。 海廢圖鑑:發起公民科學計畫,讓淨灘者化身調查員,辨識、記錄垃圾並上傳資料庫,如同真實世界的「抓寶」遊戲 。 數據倡議:將公民收集的數據作為向政府提出源頭減量政策的有力後盾 。 核心洞見:創新的溝通與設計能有效轉變公眾認知,並動員廣泛參與 。 O2 Lab 海漂實驗室 (台灣澎湖):將環保「藝術化」,為在地發聲 。 海廢地景藝術:利用澎湖海灘上大量的漁業浮球、保麗龍等廢棄物,創作巨大的「海廢怪獸」地景藝術 。 文化表達:透過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訴說海洋的傷痛,將環保行動轉化為一種與土地深刻連結的文化實踐 。 核心洞見:反映社群獨特挑戰的超在地化方案,能創造強而有力的真實敘事 。 附錄:本集節目案例總結 表1:海洋廢棄物解決方案光譜 | 組織/計畫 | 國家/地區 | 主要目標廢棄物 | 模式/方法 | 核心洞見 | | The Ocean Cleanup | 國際 | 海洋漂浮塑膠、河流塑膠 | 非營利;大型科技工程(收集系統) | 將問題視為全球公共工程,以高科技、資本密集的方式應對。 | | Adidas x Parley for the Oceans | 國際 | 沿海塑膠廢棄物(主要為寶特瓶) | 企業/非營利組織合作;升級再造為高價值消費品 | 創造再生材料的市場需求,能為清理行動提供資金並擴大規模。 | | Bureo | 國際 | 廢棄漁網(「幽靈漁網」) | 營利性B型企業;結合社區獎勵的循環供應鏈 | 策略性地專注於危害最大的塑膠廢棄物類型,能創造不成比例的正面影響。 | | FNG 世代設計 | 台灣 | 消費後寶特瓶 | 社會企業;結合社會共益的循環經濟模式 | 環境解決方案若能同時強化在地社會與經濟結構,將更具韌性。 | | RE-THINK 台灣 | 台灣 | 各類海灘廢棄物 | 非營利;透過「遊戲化」進行公民科學與環境教育 | 創新的溝通與設計能轉變公眾認知,並動員廣泛參與。 | | O2 Lab 海漂實驗室 | 台灣(澎湖) | 在地海洋廢棄物(如浮球、漁網) | 非營利;環境藝術與在地行動主義 | 反映社群特定挑戰的超在地化解決方案,能創造強而有力的真實敘事。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min
  2. EP94 從廚餘到黃金:AI、App與啤酒如何掀起全球零浪費革命?

    AUG 23

    EP94 從廚餘到黃金:AI、App與啤酒如何掀起全球零浪費革命?

    精華重點: 一、驚人的食物浪費現況 全球規模:全球家戶每天浪費超過「十億份餐點」 。食物的損失與浪費,佔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 8% 到 10%,其碳排量比歐盟 27 國的總和還高 。 台灣現況:2023 年台灣生活垃圾總量創下 1158 萬噸新高 。儘管資源回收率高,但在處理食物浪費上仍有極大進步空間 。 二、三大創新解決方案 1.AI 科技進入廚房:從源頭精準管理 痛點:飯店、餐廳等商業廚房平均浪費 5% 至 15% 的食材,但過去難以追蹤與管理 。 解方:英國公司 Winnow 開發出 AI 廚餘追蹤系統 。廚師丟棄廚餘時,攝影機與磅秤會自動辨識品項和重量,並產生數據報告 。 成效:將浪費從模糊的「成本」轉化為可管理的「KPI」 。希爾ton飯店集團一年省下 65,000 美金;IKEA 則成功減少 54% 的食物浪費 。 2.剩食 App 興起:為末端剩食創造新市場 痛點:餐廳、麵包店當天未售完的剩食,因量少、分散且具時效性,難以由傳統食物銀行回收 。 解方:丹麥的 Too Good To Go 和台灣的 Tasteme 等 App ,讓店家將剩食打包成「驚喜包」或「福袋」,消費者能以優惠價格線上預訂後自行取貨 。 成效:創造了店家、消費者與地球的三贏局面 。此模式透過「去中心化」的數位媒合平台,解決了剩食回收的「最後一哩路」物流難題 。 3.食物升級再造 (Upcycling):賦予廢料新價值 痛點:產地的「格外品」(醜蔬果)和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如豆渣)是龐大的浪費來源 。 解方:將廢料轉化為高價值原料,並透過品牌行銷,創造全新的「超級食材」 。 格外品:美國 Full Harvest 建立 B2B 平台,媒合醜蔬果給食品加工廠;格外農品 則將格外水果製成果醬等 B2C 產品 。 副產品:英國 Toast Ale 與台灣蝶釀永續回收剩餘麵包來釀造啤酒 。美國 Renewal Mill 則將製造豆漿、燕麥奶剩下的豆渣與殘渣,再製成高營養的無麩質麵粉或蛋白粉 。 「食物浪費創新者模式一覽表」 | 公司名稱 | 目標環節 | 商業模式 | 關鍵創新 | | Winnow | 商業廚房 | B2B 技術訂閱 | AI 廚餘追蹤 | | Too Good To Go / Tasteme | 零售/餐廳剩食 | B2C 市集 App | 媒合消費者與剩食 | | Full Harvest / 格外農品 | 產地剩食/格外品 | B2B 市集 / B2C 產品 | 為格外品創造價值 | | Toast Ale / 蝶釀永續 | 生產副產品 | B2C 升級再造產品 | 用剩餘麵包釀酒 | | Renewal Mill | 生產副產品 | B2B 升級再造食材 | 用殘渣製造新式麵粉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min
  3. EP93 路殺標本與外來種商機:從生態災難到永續創業

    AUG 16

    EP93 路殺標本與外來種商機:從生態災難到永續創業

    1. 美國模式:道德標本的商業化 概念: 發展出「道德標本製作」的商業模式,利用路殺等意外死亡的動物製作毛皮服飾(如「和平毛皮」品牌)或標本,強調「不為商品而殺生」的道德理念 。 挑戰: 技術門檻高: 創業者需快速判斷屍體狀況,避免因腐敗導致皮毛脫落(行話稱「滑毛」)而失去商業價值 。 法規複雜: 需應對聯邦與各州不同的法律,例如某些州需要專業執照,而聯邦的《候鳥保護條約法》嚴格限制撿拾與利用多數鳥類屍體 。 文化脈絡: 源於深厚的狩獵傳統,法律側重於「管理」而非「全面禁止」野生動物資源的利用 。 2. 台灣模式:公民科學的非營利路線 途徑: 台灣未走向商業化,而是催生出國際知名的公民科學計畫—「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 。 使命與成就: 以改善道路設計、環境教育、珍愛生命及全民科學參與為願景,而非營利 。 透過公民上傳的數據,成功標示出石虎等動物的路殺熱點,促使政府增設生態廊道 。 最關鍵的貢獻是在2013年,利用庫存的鼬獾屍體檢驗出台灣特有的狂犬病病毒株,為國家防疫提供了關鍵資訊 。 法律限制: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6條明確規範,保育類動物及其產製品(含屍體)不得買賣或持有,其所有權屬於國家,民眾發現後有通報義務 。 3. 核心差異 在美國,路殺動物屍體可被視為具「商業價值」的商品 。 在台灣,則被視為具「科學與資訊價值」的公共財 。 第二部分:入侵種經濟學 — 與其奮戰,不如變現 1. 策略一:吃掉牠們! 日月潭魚虎: 將威脅本土魚種的頂級掠食者「魚虎」,開發成從生魚片到三杯料理的「魚虎全餐」,成為地方特色美食 。 金門藍孔雀: 為解決孔雀偷吃農作物問題,政府以每隻600元收購,催生了法式孔雀料理等商機,但也引發野生動物食安的疑慮 。 2. 策略二:廢物變黃金(循環經濟) 銀合歡: 將有「綠色癌症」之稱的入侵樹種,燒製成高品質的「銀炭」,開發成除濕包、手工皂等文創商品,或作為高檔家具的材料 。 小花蔓澤蘭: 將生長快速的藤蔓,透過蒸餾提煉出「醋液」,其成分被證實是有效的天然防蚊液,並已成功商品化 。 3. 商業化的困境:綠鬣蜥 問題: 綠鬣蜥因棄養而在台灣中南部大量繁殖,不僅破壞農業,更因其挖洞習性可能掏空堤防,威脅公共安全 。 瓶頸: 因其身上帶有寄生蟲與沙門氏菌,專家不建議食用,阻斷了最大宗的商業化途徑 。 小眾市場: 目前有工藝師利用其皮革,開發鑰匙圈、吊飾等利基型文創商品 。 第三部分與結論:道德消費與生態創業的未來 全球性的道德消費趨勢: 從美國的「和平毛皮」,到印度的「和平絲綢」(不殺害蠶蛹取絲)與「道德牛皮」(使用自然死亡的牛皮),全球都在尋求更友善的消費選擇 。 政府與民間的夥伴關係: 政府的角色可從「執行者」轉變為「孵化器」,為民間的解決方案創造有利環境,如銀合歡與小花蔓澤蘭的案例,公私協力模式展現了強大潛力 。 待解的倫理問題: 商業化過程中,需確保動物福利,並避免為領取獎金而私下繁殖入侵種的道德風險 。 消費者的力量: 民眾每一次購買由入侵種製成或強調道德來源的商品,都是在為這種永續經濟模式投票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min
  4. AUG 3

    EP92 南台灣的淚水,誰來擦乾?從豪雨災情到貿易戰,農漁業的雙重危機。

    精華重點 : 第一部分:脆弱的生命線—山區交通困境 道路的關鍵性:對於山區居民而言,道路是就醫、就學及運輸農產品的生命線 。 先天挑戰:台灣山區地質脆弱,豪雨導致邊坡含水飽和,坍方風險劇增 。目前的道路維護多是「搶通了又斷」,治標不治本 。 農民的雙重打擊:農民不僅要擔心農作物被毀,更害怕道路中斷,導致心血無法運出而爛在產地 。 第二部分:給政府的三道考題 防災準備 (硬體): 根本工程:應投入更多資源進行「邊坡穩定」等長期工程,而非僅止於災後清除落石 。 智慧防災:在易坍方路段建立密集的監測系統,並結合AI進行事前預警與封路 。 國土韌性:推動「海綿城市」概念,廣設滯洪池、雨水回收系統等,學習與水共存 。 防災教育 (軟體): 風險溝通:政府應建立更有效的風險溝通方式,例如提供直觀的「道路風險地圖」 。 提升意識: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農漁民的日常,教導他們如何根據預報調整耕作 。 災後補助與制度: 現況檢討:現行的災損補助被批評流程繁瑣、標準嚴苛且金額不足 。 農業保險:應積極推動「農業天然災害保險」,以保險機制分攤風險,取代單次的政府補助 。 第三部分:氣候變遷與貿易戰的雙重風暴 分散市場: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 提升價值:從原料出口轉向加工增值,如將水果製成果乾、果醬,或將漁獲製成高品質冷凍品,以降低關稅衝擊並創造更高價值 。 強化內需:建立穩定的國內產銷鏈,鼓勵國人多消費在地、當季的農漁產品 。 第四部分:從個人做起,匯聚改變的力量 聰明的消費者: 盡量購買在地、當季的農產品,直接支持本地農漁民 。 理解災後農產品價格波動是生產者承擔風險後的合理成本 。 支持有產銷履歷或永續標章的產品 。 積極的公民: 監督政府在防災建設與農業政策上的作為 。 參與或支持推動環境保護、食農教育的公民團體 。 分享正確觀念,提升整個社會的風險意識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min
  5. JUL 26

    EP91 大罷免時代求生指南:店家該亮出政治傾向嗎?

    精華重點: 一、店家表態面臨的三層風險光譜 社群風險:此為最表層的網路輿論壓力 。例如,路易莎咖啡埔里門市試圖保持中立,貼出「謝絕所有黨派政治活動」的公告,卻因支持方認為罷免是「公民活動」而非黨派活動,引發爭議,凸顯在高度政治化的社會中,「中立」的空間正被壓縮 。 商業風險:當社群風險升級,會直接衝擊商業利益 。例如,永康街的「深深永康制作所」因貼出「不同意罷免」的文宣,其 Google Map 頁面立即遭到大量一星負評攻擊,直接傷害店家聲譽與潛在客源 。 政治風險:這是最讓經營者忌憚的深層風險,可能涉及公權力的介入 。例如,花蓮「鳳林碳烤玉米」老闆表態支持罷免後,短時間內就遭到國稅局、衛生局、消防局的「聯合稽查」。這種「查水表」式的壓力對中小型業者而言,幾乎是場不對等的戰爭 。 二、從歷史教訓到消費心理的轉變 歷史教訓:「一芳水果茶」事件是品牌政治表態的經典公關災難 。當年因香港「反送中」運動,一芳在微博發表「維護一國兩制」的聲明,引爆台灣消費者抵制,甚至造成內部加盟主立場分裂的「一芳各表」現象 。此案例成為品牌在進行跨市場經營時,處理「地緣政治風險」的震撼教育 。 消費心理轉變:現今品牌被期待表態,源於一種「價值表達型消費」的興起 。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世代,購買的不只是產品功能,更是一種「身分認同」 。當品牌價值觀與消費者契合時,能建立比折扣更穩固的情感連結,將顧客轉化為品牌的「擁護者」 。但經營者也需判斷其核心客群是「激昂的少數」還是「沉默的大多數」 。 三、表態的藝術:五個不同等級的光譜 政治表態並非非黑即白,而是一個光譜,店家可選擇不同程度的表態方式 : 等級零(絕對沉默):對所有議題完全不提,風險最低,但也最沒記憶點 。 等級一(價值觀表述):不針對特定事件,而是發表如「支持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言論,相對安全 。 等級二(周邊支持):不直接表態,而是支持相關團體,如捐款給事實查核中心,或為公民活動參與者提供優惠 。 等級三(創辦人個人表態):品牌官方不發聲,由經營者以個人名義表態,但對小品牌來說,老闆幾乎等於品牌,區隔效果有限 。 等級四(品牌公開表態):在官方管道明確表達立場,風險最高,但若成功,與支持者建立的連結也最強 。 四、給經營者的三道策略思考題 在做出決定前,經營者應進行深度的自我剖析與策略模擬 : 審視品牌核心與使命:思考企業的根本目標是否帶有社會性。若企業使命與社會議題相關(如環保品牌),表態即是實踐使命 。 進行「真實性」壓力測試:確保品牌從內部文化、供應鏈到勞工權益,都與其宣稱的價值觀「從裡到外保持一致」,避免被揭穿為「漂綠」或「社會漂洗」 。 風險評估與應對劇本規劃:分析主要客群輪廓,評估可能承受的損失,並針對網路輿論、媒體危機、官方壓力等不同情況,預先規劃應對策略與法律支援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min
  6. JUL 19

    EP90 解碼ESG報告書!我們如何用「狙擊手策略」為中小微企業找到無限商機?Feat.社團法人台灣食農創生發展協會

    精華重點: 一、節目介紹與核心主題 《格外農品格來聊》本次節目為特別企劃,由主持人子昂(格外農品執行長、台灣食農創生發展協會理事長)和雅文共同主持,討論商業主題 。 核心主題是如何從上市櫃公司的ESG報告書中,為在地中小企業和小農找到合作機會與商機,並將此策略稱為「解碼ESG報告書!我們如何用『狙擊手策略』為中小微企業找到無限商機?」 。 節目將分享協會實戰策略,包含如何精準挑選客戶和低成本維繫關係的方法 。 二、協會的初心與ESG藍海 台灣食農創生發展協會的理念是「農為國本,培力賦能」,旨在為台灣食農產業找尋出路 。 協會注意到金管會政策,即2025年起資本額20億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需編制永續報告書,這開啟了巨大的「企業需求」市場 。 企業執行ESG最怕「為做而做」,缺乏實質內容 。 大公司需要實質、在地、有故事的專案來填充ESG報告書中的「S」(社會責任)和「E」(環境保護)篇章,但痛點是不知道去哪裡找好專案 。 協會將自身定位為「非營利的在地公關公司」,提供優質農友、深度產地走訪、食農教育講座及在地農產特色禮盒等「ESG解方」 。 這些解決方案能同時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例如目標12「責任消費與生產」和目標13「氣候行動」 。 三、獨家策略:「狙擊手策略」與「保溫瓶方案」 狙擊手策略: 第一步:分類鎖定與財報分析:將公司依「股票代號的產業類別」分類,並分析財報,找出最賺錢、資源最豐沛的公司作為「首要目標」 。 理由:獲利能力最強的公司通常擁有最完整、預算最充足的ESG部門,積極尋找高影響力專案 。 保溫瓶方案: 針對同類別的次要目標,提供「簡單、費用便宜的講座方案」,例如90分鐘的食農教育講座或小型產品體驗會 。 目的:不在於賺錢,而是「維繫客戶關係」,作為低門檻的「敲門磚」,建立初步合作關係與信任感,以便未來有預算或需求時能優先想到協會 。 AI工具應用:利用AI工具交叉比對公司近三年ESG報告書與協會服務資料庫(合作農場資料、四季物產表),以提高提案效率和精準度 。 四、雙重身分協力:NPO與社會企業的完美協奏 子昂同時身兼協會理事長與格外農品執行長,兩者角色互補不衝突 。 協會(NPO):扮演『平台』與『先鋒』角色,負責農友盤點、建立產地資料庫、開發食農教育課程,並執行教育和社會服務導向的活動,建立信任 。 格外農品(社會企業):扮演『產品引擎』與『市場部隊』,具備專業的產品開發、品管、行銷和銷售能力,能將協會對接到的需求商品化 。 實際案例:協會為A公司規劃屏東「企業家庭日」產地走訪活動,格外農品則負責開發製作活動中使用的鳳梨果醬 。 這種模式分工清晰、價值共享,將企業資源有效導入產地,實現農友、協會、社會企業和企業四方共贏 。 五、總結與對中小微企業的建議 重要的不僅是「如何做」,更是「如何思考」 。 建議中小微企業:「先從分析開始,再談努力。」與其盲目發送開發信,不如花時間分析一家公司的財報和ESG報告書,了解其獲利模式和社會痛點,提出的方案才能成為雙方互利的「價值交換」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min
  7. JUL 12

    EP89 風雨過後,我們牽手再起:丹娜絲風災農友求生全指南

    精華重點: 第一部分:風災前的防範措施 為降低颱風帶來的損失,事前的準備至關重要 。 硬體設施:加固溫網室、拉緊壓網線,並確保排水系統通暢 。同時,應將肥料、農藥及抽水馬達等重要資材移至安全處所 。 作物管理: 果樹:以支柱加強支撐,並適度修剪以減少受風面積 。 蔬菜瓜果:對於已成熟的作物應盡速搶收 。 水稻:可加深田間水位,以減少稻株搖擺倒伏 。 風險管理:考慮投保農業保險,部分保單在氣象數據達標後可直接理賠,無需繁瑣的勘災程序 。 第二部分:風災後的復原與補助申請 風災過後的行動,是與時間賽跑的挑戰 。 災後第一步:拍照存證 在清理前,務必從遠、中、近景拍攝農田、設施及作物的受損情況 。 可利用農業部開發的「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上傳照片,作為申請補助的關鍵證據 田間緊急處理 盡速排除田間積水 。 將倒伏的作物扶正,並用清水清洗植株,使其恢復光合作用能力 。 政府補助與支援 現金救助: 對象:針對災情最嚴重的臺南市、嘉義縣及嘉義市,啟動「農產業全品項」現金救助 。 申請時間:7月8日至7月21日 。 申請地點:土地所在地的鄉鎮市區公所 。 必備文件:身分證、印章、農會或郵局存款簿、土地所有權狀或租賃契約 。 免現勘加速措施: 針對台南市的文旦柚、酪梨,以及嘉義縣市的酪梨,只要有客觀種植證明,即可免除現場勘查,加速審核撥款 。 低利貸款: 若需大筆資金重建,可申請年利率約1.415%的低利貸款,政府並提供前期利息補貼 。 其他資源: 各地農業改良場提供災後復耕的技術指導 。 若人力不足,可透過公所向國防部申請國軍協助 。 第三部分:心理健康重建 災後心理復原與農田復原同等重要 。 自我調適:允許自己有失落、焦慮等負面情緒,並試著與家人、朋友或農友夥伴傾訴 。 尋求專業協助:若無法自行走出情緒低谷,可尋求專業協助 。 安心專線:衛福部提供24小時免付費的「1925」專線 。 其他專線:生命線1995、張老師1980也是24小時服務 。 地方資源:各縣市衛生局和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 第四部分:評估未來與轉身的勇氣 在極端情況下,理性評估是否放棄,也是一種止損的智慧 。 理性評估:誠實評估自身財務狀況、身體健康、家庭支持及作物的市場前景 。 轉型可能:若決定放手,可思考轉型。例如,年滿65歲的農友可考慮「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將土地出租並領取「離農獎勵」安心退休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5 min
  8. JUN 27

    EP88 老闆就是招牌!你的「人設」怎麼幫品牌加分?

    精華重點: 1. 什麼是創業者人設? 創業者人設是品牌創辦人向大眾展現的形象、特質與價值觀,並且需要與品牌精神相符 。這不僅僅是言辭,更重要的是實際的行動與給人的整體感覺 。例如,「格外農品」的創辦人會被外界觀察是否在生活中真正實踐環保與永續,像是自備環保餐具等,以證明品牌精神的真實性 。 2. 創辦人與品牌的緊密關係 創業初期密不可分:在創業初期,創辦人幾乎等同於公司,兩者是百分之百綁定的 。品牌的溫度與深度,往往來自於創辦人的夢想、熱情與故事 。 從人際關係開始:創業初期的支持者多為親友,他們先認識創辦人,才進而認識品牌 。 長期影響:即使公司規模擴大後,創辦人與品牌的形象會逐漸脫鉤,但其最初建立的基礎和文化仍會持續影響公司發展 。 3. 人設為品牌帶來的正面效益 一個清晰且有魅力的創業者人設,能幫助品牌快速被記住,吸引目標客群,甚至成為品牌最寶貴的資產 。 特斯拉 (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瘋狂、創新、敢於挑戰」的形象,為特斯拉帶來了極高的關注度,顛覆了傳統汽車品牌的想像 。 蘋果公司 (Apple):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發表會上總是穿著黑色上衣和牛仔褲,其注重細節、追求簡潔直觀的形象,會讓消費者直接聯想到其開發的產品 。 4. 人設崩壞的風險與危機處理 創業者人設是一把雙面刃,一旦崩壞,將重創品牌信任度,可能導致銷量下滑、員工離職,甚至影響投資者信心 。若不幸發生危機,應對方式如下: 承認錯誤並負責: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必須公開道歉,展現負責任的態度,切忌推卸責任 。 公開透明地溝通:在能力範圍內清楚說明事件經過,避免隱瞞或說謊 。 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必須提出可行的補救措施,以彌補造成的損害 。 長期修復關係:重建信任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需要持續用行動證明。有時創辦人甚至需要退居幕後或與品牌切割,讓新的領導者帶領公司走出困境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4 min

About

關注台灣農業、商業、創業和社會企業,以輕鬆自然的語調,為聽眾帶來最新的行業趨勢、創業故事和成功案例。探討農業創新、企業經營策略、社會企業的實踐經驗等各個面向,致力提供實用且啟發性的內容。 無論你是正在尋求創業靈感的新手,還是希望提升業務的企業家,「格外農品格來聊」都會是你不可或缺的知識夥伴。 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在創業和農業的道路上成長,發現更多可能性,實現更大的成功。 每週六固定更新。合作洽詢: service@goodwillfoods.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