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研究聚焦于欧盟在贸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通过 “充足性措施” 来协调两者,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的科普总结:
一、核心问题:生物质过度使用与贸易政策的矛盾
欧盟对生物质(如牲畜产品、饲料作物、生物燃料、木材等)的提取和消费规模,已经超过了地球生物圈的承载极限,威胁到欧盟内外的生物多样性。
- 生物质是指来自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比如牛肉、大豆饲料、木材、棕榈油等,它们是食品、能源和材料的重要来源。
- 欧盟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限制生物质的总使用量(即 “充足性” 原则,确保使用量在地球承载范围内);但另一方面,欧盟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如降低关税、扩大配额)却在刺激这些生物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加剧了生态压力。
二、什么是 “充足性措施”?
“充足性” 不是指 “足够用”,而是指对生物质的提取和消费设置绝对上限,确保总量不超过地球的自然承载能力,同时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
- 例如:减少肉类生产和消费,转向植物蛋白;限制用木材、棕榈油等生物质生产燃料;减少食品浪费和过量 calorie 摄入等。
- 这些措施需要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不仅是消费者,还包括生产者、政策制定者等)共同负责,而不只是让消费者 “少买东西”。
三、欧盟生物质使用已 “超标”,贸易加剧了问题
研究用 “eHANPP”(体现的人类占用净初级生产力)指标衡量生态压力,发现:
- 2017 年,欧盟生物质消费的生态压力是其 “公平份额”(按人口分配的地球承载额度)的 3 倍。
- 最大压力来自肉类等动物产品,而近年来,用于能源和材料的生物质(如木材、生物燃料)成为新的主要驱动因素。
- 即使未来生产效率提升(如单位生物质产出更多),若不减少总使用量,仍无法达标。例如,若效率翻倍,欧盟生物质消费仍会超过承载上限 1.5 倍。
更关键的是,欧盟的国际贸易加剧了这一问题:
- 约 1/4 的生态压力 “转嫁” 到了其他国家,比如从巴西进口大豆饲料、从印尼进口棕榈油等。
- 欧盟的贸易协定(如与日本、南美国家的协议)降低了肉类、生物燃料等商品的关税,直接刺激了这些高生态压力商品的进出口,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背道而驰。
四、欧盟政策的 “漏洞”:忽视 “充足性” 和规模效应
欧盟虽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如 2030 年生物多样性战略),但现有政策存在明显缺陷:
- 贸易政策只关注 “绿色技术交换”,却回避了贸易自由化会增加生物质总使用量的问题。例如,欧盟与日本的贸易协定移除了肉类和乳制品关税,导致欧盟对日本的肉类出口一年内增长 12%。
- 环保政策(如 “无毁林产品” 法规)只要求商品 “不破坏森林”,却不限制这类商品的总贸易量,治标不治本。
五、解决方案:让贸易政策融入 “充足性” 原则
研究建议欧盟通过以下措施协调贸易与生物多样性:
- 短期行动:停止降低肉类、饲料、木材、生物燃料等 “关键商品” 的关税,或扩大其进口配额,直到这些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总量被限制在合理范围内。
- 长期措施:若总量限制未落实,可考虑提高关税、缩减配额,以此减少生物质的过度生产和消费(需避免保护主义,确保公平)。
- 利用国际规则:借助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例外条款,证明这些措施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如 “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可再生资源”)。
- 公平补偿:对受影响的生产者(如出口国的小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转型,避免加剧贫困。
六、结论
欧盟若想真正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在贸易政策中纳入 “充足性” 原则,限制生物质的总使用量。当前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与生物多样性目标存在根本矛盾,这一问题也存在于其他富裕国家 —— 它们通过贸易追求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地球的生态极限。
该音频由“豆包”软件制作。文献来源于,Roux N, Coenen J, Fleischmann B, et al. Integrating sufficiency in the trade and biodiversity agenda of the European Union[J]. One Earth, 2025, 8(7)。 该内容仅限于学术交流,水平所限,如有解读不当还请见谅。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July 21, 2025 at 11:36 PM UTC
- Length5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