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歌礼制药:破茧新生(一)

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2021至2024年,申万医药指数连续四年下跌,跑输A股整体;港股医药板块表现更为低迷,陷入估值与流动性的双重压力。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此前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速胜论”已渐失效。然而,在悲观情绪中蔓延的“速败论”,同样有失偏颇。

2025年,创新药板块迎来远超预期的强势反弹。密集发布的阶段性临床数据成为行情核心催化剂,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商业化与BD(业务拓展)双线得以验证,中国创新药连续达成重磅对外授权的消息进一步刺激资金大量涌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国产减重药物纷纷进军欧美市场,黑马频出。成功实现战略反攻的歌礼,正是其中之一。

从2024年8月0.78港元/股的历史低点,至2025年8月的18.75港元/股,歌礼股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高达23倍的飙升,其背后反映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对歌礼战略转型、管线布局及研发能力的高度认可。 

破茧重生的密码,是时间淬炼出的定力。而真正重建信念的,唯有企业自身。

十年间,歌礼走过了一条曲折之路:从肝病核心市场的整体萎缩,到战略判断的偏差;从多次转型尝试,到迟迟未见曙光。过去几年,歌礼大刀阔斧地对内改革:果断剥离了商业化团队、叫停了缺乏竞争力的管线,全面聚焦差异化研发,步履并不算轻松,但每一步都很扎实。

如今,歌礼却被视为“幸运者”——凭借资源聚焦、差异化研发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用实际行动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歌礼”。

然而这份“幸运”,实则建立在果断自我革新的勇气与能力之上。所有以实力回击“速胜论”与“速败论”的创新药企,无不是经历了这样一段艰难而坚定的蜕变历程。

率先看到未来的人,才能在反思与对决中抢占先机。投资者看到,这一波活跃的创新药涨幅行情,主要围绕“下一代免疫疗法、GLP-1与减肥药、潜在BD、中小市值爆款”演绎。而歌礼正是中小市值药企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创新药企业之一。

目前,歌礼手握5款创新项目,覆盖“减重、自免、消费医疗”三大赛道,对应产品均为小分子药物,数据靓丽,具备较强的市场稀缺性。

在减重领域,歌礼开发出了全球首款既支持每日一次口服、也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其口服剂型的体内暴露量为礼来奥格列隆的2-3倍,Ib期临床数据显示4周最高减重6.5%,疗效、安全性具有全球BIC竞争力;注射剂型半衰期达36天,是安进长效肽抗体偶联物的2倍以上。

目前,ASC30口服剂型美国IIa期已完成入组,长效皮下注射剂型IIa美国试验也在推进中。

歌礼的另一款产品ASC47,是每月皮下给药一次、脂肪靶向的小分子减重不减肌候选产品。临床前DIO小鼠模型数据显示,ASC47单药减脂效果与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相当,但可增加肌肉总量;与司美格鲁肽联用则显著缓解后者的肌肉流失问题。

在澳大利亚完成I期临床后,歌礼于今年5月在美国启动了ASC47联合司美格鲁肽联用临床,目前已完成全部受试者给药。


想了解歌礼制药如何历经蜕变,破茧而生的,请您明天接着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