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回應問題才是問題《你的問題不是問題 》| 天下文化 書房憲場 Podcast EP50

    -1 H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回應問題才是問題《你的問題不是問題 》| 天下文化 書房憲場 Podcast EP50

    在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憲哥)邀請作家李崇義,分享他的新書《你的問題不是問題》 憲哥開場就分享李崇義老師,在書裡的一段故事,他們初到北京生活,太太因餐廳的衛生、食物的溫度等問題感到不悅,崇義卻認為「有得吃就不錯了」,於是雙方因價值觀的差異產生了爭執。 這個情境看似是餐點不符合期待,其實背後隱藏的是太太對於環境的不安與期待落空,而崇義則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未被認同而產生委屈。 崇義藉由這個故事點出:「你以為的問題,其實可能不是問題」,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面對與理解自己內心的情緒和關係裡的期待。 崇義進一步延伸說明,許多所謂的「問題」其實來自我們內在的感受未被看見。例如他與父親之間的故事,雖然自己在外工作,回家也會請家人吃飯,自認為一點都不小氣,卻仍被父親誤解甚至責備。 這使他意識到,衝突的根源不在於是否「買牛肉」,而是雙方內在的情緒未能被充分表達與理解。他強調:當我們只想解決外在的問題時,往往忽略了真正需要處理的,是我們內心的失落與渴望。 這也是整本書的主旨之一:以表面問題為入口,實際上是帶領讀者進入自我覺察的深層歷程。用日常生活中真實又常見的故事,引導讀者認識到,許多糾紛與痛苦,其實來自我們忽略了自己或他人真正的需求與情緒。 節目也談到李崇義書中的核心模型——“OMIYA” 方法,這五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五種重要的內在歷程與應對策略。憲哥特別提到,他很喜歡書中一張圖一個冰山的示意圖,從巨大難以掌控的冰山,慢慢縮小到可以處理的範圍,象徵著當我們理解自己內在真正的渴望與情緒時,問題也會變得清晰、可解。 在節目後段,兩人聊到另一個觸動人心的案例——電影《Gran Turismo》中的真實改編故事:一位年輕賽車手從虛擬世界走入真實賽場,卻在第一場比賽中發生撞死人事故而陷入自我否定。 他的教練帶他回到事故現場,告訴他:「這場事故不能定義你是誰,但你如何回應它,將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例子再次呼應書中的主軸:事件本身並不定義我們,反應才是關鍵。 節目尾聲,兩人也談到五種愛的語言與「精心時刻」的重要性,並呼籲大家在關係中要多些覺察與連結。李崇義提醒,當我們感到委屈時,不妨先對自己說:「這是我的情緒,不是對方的錯」,唯有先理解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與靠近對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1 min
  2. G7 選擇折腰,國與國關稅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對富豪的課稅,正如何讓全球政治人物頭痛?|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2

    -1 J

    G7 選擇折腰,國與國關稅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對富豪的課稅,正如何讓全球政治人物頭痛?|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2

    隨著大美法案過關,川普的所向披靡越演越明顯,事實上,隨著川普越來越強勢,美國確實重新拿回了國際主導權,這種權力天平的轉向,短期內為美國帶來強勢自主的表象;但從長遠來看,已經讓過去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進入了一個不穩定期。 今天的主題我想放在稅負變化可能引起的各種新壓力。分別聚焦 國與國的企業稅負;還有各國越來越濃的仇富心態對富豪的影響? 一, 6月28日,G7 國家發表聲明表示,各成員國已與美國達成關鍵協議,將建立「並行制度」(side-by-side system),讓美國企業免於遵守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的部分條款,藉此來避免一場全面的稅收戰。 非營利組織Tax Analysts稅務律師戈德說,「這是美國的一大勝利」。但非營利組織「租稅正義聯盟」則把G7方案稱為「草率的讓步」,這將導致「全球最低稅負制」協議的「失效」。這就像象徵全球的船身出現了一個像美國那麼大的破洞,這艘船怎麼可能再次浮得起來。」 看來國與國的關稅博弈即將進入第二回合,我們要怎麼解讀這個議題? 二, 7月1日,西班牙和巴西聯合發起一項全球倡議,呼籲對超級富豪徵收更高稅 率,確保最富裕人群承擔應有的稅收責任,以應對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 這個倡議呼應了去年G20國家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會議上達成的一項共識,即制定首個針對“高淨值個人”的全球聯合稅收議程。 首先,6月23日,據說瑞士將公投決定是否提高富人的遺產稅和贈與稅率至50%,此舉已引發超級富豪的焦慮,當地的律師與銀行家警告,恐掀起出走潮。此外,在西方富豪的聚居地英國倫敦,執政的工黨以「富人加稅」爭取選票,新的稅收政策變動已經讓更多高淨值人士(HNWI)重新評估自己的居住和投資選擇,甚至選擇離開英國。就連亞洲富豪最青睞的新加坡也出手了,剛剛選舉勝利的人民行動黨正試圖透過對富人加稅來縮小貧富差距,這已經獲得了勞動階層的支持。 我們要怎麼看待最近這波全球針對富豪的徵稅行為?各國政府又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4 min
  3. -5 J

    KPI訂好了,為什麼團隊還是動不起來?張敏敏告訴你關鍵在「對齊」!|【領導影響力學院✕對話領導力】EP11

    🔥 領導不是寫下目標,而是帶著大家一起走到終點。 透過張敏敏老師多年輔導企業的經驗,提出如何讓組織上下游都能對焦目標、彼此協作、策略得以落地的實戰心法。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一套經得起驗證的領導工具組。 🌟 本集亮點 為何組織「表面目標一致」卻仍各自為政? 你急著帶隊衝刺時,有沒有想過:大家真的跟上了嗎? OGSM四個元素如何串起策略、行動與文化? 從願景到執行,打造真正能動起來的對齊系統! 🎙 主持人:遠見領導影響力學院副執行長 梁曉華 🎙 來賓:策略系統實戰專家 張敏敏老師 👉 想更深入學習張敏敏老師的策略落地心法? 📣【張敏敏|OGSM策略實戰班 — 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 聚焦三大領導核心:策略地圖設計、OGSM架構導入、跨部門整合實踐,讓你學會真正讓組織「聽得懂、願意做、做得到」! 👥 適合對象: 企業主、專業經理人、接班人、部門主管與其團隊 📅 上課時間: 台北班|2025/7/16、7/17、8/6、8/7、9/3、9/4 台中班|2025/7/31、8/1、8/14、8/15、9/30、10/1 📌 現正招生中,立即了解更多詳情與報名資訊: 👉 台北班:https://leaderimpact.cwgv.com.tw/course/1386 👉 台中班:https://leaderimpact.cwgv.com.tw/course/1385 關注《領導影響力學院》更多的社群 🔗領導響力學院:https://leaderimpact.cwgv.com.tw/ 🔗官方LINE:https://page.line.me/261gabt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min
  4. 一輩子都瘦用的增肌減脂飲食法,減重醫師蕭捷健的碳水循環飲食指南《碳水循環》|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49

    2 JUIL.

    一輩子都瘦用的增肌減脂飲食法,減重醫師蕭捷健的碳水循環飲食指南《碳水循環》|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49

    在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憲哥)邀請作家蕭捷健醫師,他帶著新書《碳水循環》登場分享「減重迷思與碳水循環」的正確觀念分享,該如何透過正確的營養與運動策略達成健康減脂、有效增肌的目標。 蕭捷健醫師表示,他之所以寫書,是希望幫助更多人跳脫錯誤減重迷思,例如「不吃早餐就能瘦」或「吃得越少體重就會越輕」等觀念。他強調,當人長期攝取太少熱量、甚至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進入「饑荒模式」,反而降低新陳代謝,並提高脂肪儲存率。 這是演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生存策略,讓身體能在食物匱乏時撐得更久。這也就是為什麼「吃很少但瘦不下來」的狀況經常出現。 談到運動與減重的關係,蕭醫師特別指出,許多人誤以為「運動越多越能瘦」,結果反而事與願違。他舉例一位劉小姐的案例,她每天運動半小時、飲食極為清淡,體重卻沒有明顯變化。 原因是身體感受到壓力與能量缺乏,反而開啟防禦系統,減低燃燒效率。他建議運動頻率降至每週三次,一次一小時,並且在運動日大量補充碳水,讓身體解除危機警報,轉而正常運作、啟動代謝。 「碳水循環」這個核心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安排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依照週期做調整。 例如在運動日進行「高碳日」,補充白飯、義大利麵、貝果等精緻碳水;非運動日則安排「低碳日」,限制碳水攝取,選擇以非澱粉類蔬菜為主,如竹筍、紅蘿蔔等;其餘日子則為「中碳日」,以糙米、地瓜、燕麥等為主食來源。 這樣的循環可以有效「騙過」身體,避免進入適應性停滯期,進而持續燃燒脂肪。 蕭醫師從運動生理的角度談到「中速運動(Zone 2)」的概念。他指出,當我們從輕鬆走路、聊天(Zone 1)進入中強度運動,如超慢跑、心率在120~130之間的運動時,身體會同時燃燒脂肪與糖原。 如果這時身體內沒有足夠的碳水來源作為能量,身體就會拆解肌肉轉為葡萄糖燃燒,反而損失寶貴的肌肉量。因此,即便是早晨運動,也建議吃點碳水化合物,如香蕉或麥片,避免進一步消耗肌肉。 《碳水循環》不僅打破大眾對減肥的迷思,更透過醫學與科學實證的角度,教導大家如何聰明吃、有效動。 蕭醫師提出的碳水循環策略,是一種兼顧科學邏輯與實際生活的飲食方式,尤其適合那些「已經很努力但還是瘦不下來」的朋友聆聽、參考與實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8 min
  5. 中東衝突頻仍,為什麼金融市場不動如山?/北約峰會結束,為什麼凸顯了歐洲的悲哀?|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1

    1 JUIL.

    中東衝突頻仍,為什麼金融市場不動如山?/北約峰會結束,為什麼凸顯了歐洲的悲哀?|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1

    摘要 一, 6月13日,以色列和伊朗最新一輪衝突揭開序幕,雙方都發出強硬言論,而美國總統川普也沒有閑著,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加入以色列行動,打擊伊朗的核設施。 這場衝突在以色列對伊朗的核設施與軍事目標發動攻擊後開始,伊朗隨後以瞄准以色列的空襲報復。據伊朗衛生部稱,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20人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以色列方面則稱,伊朗的攻擊已造成24人死亡。 如今,隨著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軍事對抗加劇,攻擊目標範圍不斷擴大,然而,S&P 500指數卻接近了歷史高點,就算市場盛傳美國可能加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戰爭,這個星期的股票指數仍保持堅挺。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上漲,但最後也只來到每桶77美元的水準。難道投資人已經成功脫離現實?全球地緣政治真的和金融市場表現可以各行其是,變成兩條平行線? 二, 4月24日,北約峰會首次在荷蘭海牙登場,包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共45位國家領導人與政要都將出席。 身為前荷蘭總理、同時是北約秘書長的呂特,則出面擔任潤滑劑,將在當地時間25日下午,與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的代表同台致詞,強調印太四國在北約全球布局中的價值。 呂特在被問及如何向歐洲公民解釋提高國防開支時,說道:把蛋糕分成兩半:GDP的3.5%用於核心防御需求,1.5%用於安全相關的投資,比如擴建道路橋梁,以便於重武器運輸,以及網絡安全,防範多樣性進攻,保護平民以及對烏克蘭援助。但關鍵是目前為止,川普仍不願承諾將履行共同防禦的條款。 面對朝令夕改的川普,北約成員國這次真的是使盡了吃奶力氣去討好,但全球更關注的是川普在北約的這場處女秀最後到底會怎麼演繹?我們又該怎麼解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 min
  6. 30 JUIN

    人間佛教的當代實踐:《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天下文化Podcast feat.覺培法師

    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節目由王力行發行人主持,邀請到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談論她甫出版的新書《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帶領聽眾進入星雲大師親近弟子覺培法師之間深厚的師徒情誼,以及人間佛教的實踐與傳承。 覺培法師曾在阿根廷學建築,後來選擇出家,投入佛教弘法事業。她的修行轉折點是在法國與星雲大師的相遇。當大師開口問她「你心中有什麼疑問,就儘管問吧」的那一刻,她流下感動的眼淚。從未有一位出家人這麼直接地邀請她袒露心中困惑,這也成為她決定跟隨大師、並回到台灣求學、出家的重要契機。她加入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後,第二年正式出家,踏入佛光山體系。 覺培法師提到,選擇投身人間佛教,是因為認知到自己需要面對恐懼與脆弱,挑戰自我成長。她提到,與其逃避人群與社會的變動,不如正視這些挑戰,並透過佛法找到穩定與安頓人心的方法。她說,若她的出家有一點點意義,那就是走進現實、面向眾生、傳遞佛法的智慧。 《浩浩師恩》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個人經歷與故事,記錄她與大師同行的點滴與感動;另一則是對當代佛教發展的深入探討,尤其關注在變動不安的社會中,佛教如何保持核心精神,同時因應世代挑戰。 她點出,台灣佛教正面臨傳承斷層的問題,許多寺廟找不到接班人,因此教育與人才培育至關重要。這也是她在書中花大篇幅論述的主題。 訪談中也觸及覺培法師在佛學院的嚴格修行經歷,以及後來接下佛光會、讀書會等組織重任的種種挑戰。她坦言自己曾邊做邊哭,但這些考驗反而成為磨練僧格的歷程。特別是在經歷南亞海嘯、汶川地震、八八風災等救援行動時,她才體會到「苦行」不只是形式,而是在繁重現實中持續維繫慈悲與堅定信念的實踐。 她也分享了幾段令人動容的師徒互動細節。例如星雲大師每次見她總會說「你太累了,去睡覺吧」,這樣的溫柔與體貼,讓她感受到一位師父深沉無聲的關懷。即使在晚餐後,大師也會藉故說自己肚子餓,只為讓弟子能安心吃點東西。 今天這集節目讓我們理解一位修行者的內在轉變,也讓我們看見人間佛教如何從個人修持走向社會關懷。透過覺培法師的生命經驗與深刻反思,我們得以理解星雲大師的人格魅力與弘法智慧,也能從中感受到佛教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活潑而深遠的力量。 《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 天下文化 https://bookzone.cwgv.com.tw/book/BGB597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4443?sloc=main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3054268293059900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50 min
  7. 松下幸之助,一代巨擘企業家的經營沉思與人生問答《松下幸之助的實踐經營哲學》|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45

    26 JUIN

    松下幸之助,一代巨擘企業家的經營沉思與人生問答《松下幸之助的實踐經營哲學》|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45

    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中,郝旭烈,郝哥介紹了《松下幸之助的實踐經營哲學》這本書集結了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長達六十年的經營智慧。 一開始,郝哥點出松下幸之助與另一位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之間深厚的影響關係。事實上,稻盛和夫在其書中也提及,松下幸之助是他心目中極為重要的導師之一。兩人理念相通,例如松下幸之助提出的「水庫式經營」理論,也深深影響了稻盛和夫對企業永續的看法。 這本書共分二十篇章,內容雖環繞經營哲學,卻絕非冷冰冰的商業操作手冊,而是將經營放入人生與人性的宏觀脈絡之中來思考。 郝哥細細讀完後,歸納出四個核心價值:敬天、愛人、彈性、自主。這四個詞彙不僅貫穿了書中各篇章,也呼應了郝哥曾經分享過的《稻盛和夫思考之道》中的核心理念。 第一個「敬天」,是順應天地與自然法則的意思,講的是企業經營必須與大自然、社會環境、人性法則和諧共存。松下認為企業存在的首要條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 郝哥強調,這與黃金圈理論所說的「先問Why」不謀而合。進一步來說,敬天也是對「永續發展」的最好詮釋——不能殺雞取卵,要讓所有資源可以生生不息。松下提倡「沒有祕訣,只有順應自然法則」,舉例來說,一個產品的成本如果是一百元,那售價就必須高於一百,這不是貪婪,而是基本的可持續經營原則。當企業破壞市場規律或自然環境,其實是害人害己。 第二個「愛人」,郝哥用八個字概括:利人利己,利他共好。松下深刻洞察人性,認為經營者要用慈愛與公正的態度看待員工與消費者。他反對「對事不對人」的說法,強調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 企業要考慮每一個決策是否會對公眾生活產生正面影響,而不是只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這一點呼應了稻盛和夫在面對員工罷工時修改企業宗旨、強調照顧員工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決定。 此外,松下相信企業最重要的產出不是產品,而是人才。人才的成長才能帶動產品與企業的整體發展。他也主張集眾人智慧,避免孤立思考,認為像神經元一樣的基層員工其實扮演著極其重要的感知與反應角色。 第三個核心價值是「彈性」。松下指出,一間企業若要歷久彌新,必須與時俱進,否則會被過去的成功經驗綁架。他強調企業獲利並非目的,而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報酬。這裡提出「水庫式經營」的概念,也就是企業在資金、人力、技術、庫存等方面都要預留餘裕,才具備抗風險的能力。這不僅是經營策略,更是生存之道。 松下認為經營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變動中求平衡,才能真正「活下來」。 第四的部分「自主」,這雖然篇幅稍短,但意義不容小覷。自主不是盲從,也不是倔強,而是要主動積極、堅守價值,擁有選擇的能力。 這和前述的彈性形成對比與補充,代表經營者既要能隨環境調整腳步,又不能失去方向與初心。郝哥指出,企業若沒有自主性,就很容易隨波逐流,最終失去定位。唯有內外兼顧,才能讓企業在巨變的環境中持續發光發熱。 不論你是否是企業主,這集內容都能提供豐富的啟發,讓人重新思考什麼是「好好經營人生」的關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 min
  8. 當媽媽,也別忘了當我,全職媽媽的人生轉換《工作媽媽學會的事》|天下文化 Podcast 書房憲場 EP48

    25 JUIN

    當媽媽,也別忘了當我,全職媽媽的人生轉換《工作媽媽學會的事》|天下文化 Podcast 書房憲場 EP48

    在這一集《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主持人謝文憲(憲哥)邀請作家丘美珍對談她的新書《工作媽媽學會的事》深入探討現代女性、特別是工作媽媽,在家庭與職場間的取捨與自我價值認同。 開場時,憲哥分享了他與太太結婚 30 年的歷程,並談到太太自 2010 年離開職場、全心投入照顧家庭與孩子的決定。他坦言,自己曾問太太是否後悔,是否覺得這樣的人生安排有損失。閱讀美珍的書後,他對太太所做的犧牲與付出有了更多的理解與反思,也啟發了夫妻兩人之間更深層的對話。 美珍回應說,家庭其實是一個團隊,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隊員。對於所謂「犧牲」,重點不在是否放棄工作,而在於伴侶是否以尊重的態度對待這段選擇。她強調,只要另一半給予充分的尊重與信任,那麼即使選擇留在家庭,也不一定會被感覺成犧牲。 在家用的分配與金錢的自主性。憲哥提到自己固定轉帳、不干涉太太用錢,美珍也分享她的丈夫是「給錢不過問」的類型,這種信任的氛圍讓她感到自在。美珍也用「雞腿與雞湯」的比喻說明,家庭支出不僅是成本,也包含隱形的價值。 節目前提到書中一個特別讓人反思的故事:美珍懷第三胎時仍堅守職場崗位,甚至在出刊的壓力下熬夜到最後一天才衝回家,卻遭到照顧孩子的家人責罵,自己一邊吃米粉湯一邊落淚的畫面。職場女性在家庭與工作之間的複雜問題。 美珍也分享,她自 12 歲起便立志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並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不論是作為記者、編劇還是母親。她也曾為了補足人生經驗,從總編輯職位辭職下來,親自去當業務,體驗第一線的磨練,鍛鍊自己的人格與人際同理心。 憲哥對此深有共鳴,認為自己在講課、寫作或廣播時,故事便是最具說服力與差異化的資產。兩人談到,無論故事來自順遂或挫敗,能夠誠實地記錄並分享,就是一種人生深度的表現。 最後,他們討論到「幸福」這件事。對美珍來說,幸福是「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能善用資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肯定自我價值。她也指出,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雖然是終身的,但教養的任務只到孩子成年為止,之後應該尊重彼此的界線,不再以控制或過度干預的方式介入。 這集節目不只分享一位母親的犧牲與掙扎,更試圖從兩性、家庭、職涯與個人理想等多角度,去理解現代人如何平衡各種角色、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9 min
4,7
sur 5
36 notes

À propos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

Pour écouter des épisodes au contenu explicite, connectez‑vous.

Recevez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sur cette émission

Connectez‑vous ou inscrivez‑vous pour suivre des émissions, enregistrer des épisodes et recevoir les dernières actualités.

Choisissez un pays ou une région

Afrique, Moyen‑Orient et Inde

Asie‑Pacifique

Europe

Amérique latine et Caraïbes

États‑Unis et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