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cinema

波长cinema
波长cinema

从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开始,用一种玩耍的方式,寻找值得再被提起的电影。

Episodes

  1. JAN 18

    #10 纪念大卫·林奇(1946-2025)

    欢迎回到波长cinema,在本期播客中,我们来一起聊刚刚逝世的大卫·林奇,和朋友一起重看了《双峰》的第一集,并无剧透地讨论了这部剧和林奇的几部作品,以怀念这位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导演和艺术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分享你和林奇的故事。感谢来和我们一起云观影的大家,之后我们也会带来更多向林奇致敬的节目。 内容大纲: 00:00:00 开场白 00:05:20 重温《双峰》的感受 00:15:33 林奇在《双峰》中的作者性 00:23:16 谈穿帮镜头 00:25:22 洛杉矶的阳光 00:26:35 不同速度和空间的姿态 00:33:03 关于《双峰》中的无名氏 00:34:45 谈片头给人的感受 00:39:05 美国的特质:林奇、班宁、福特 00:42:19 夜晚的世界 00:44:51 路上的人物 00:45:29 劳拉的形象,如何让人们活着 00:53:10 日常仪式与《天气预报》 00:58:41 美国电影的传统 01:00:00 展现人们的差异 01:03:07 暴力、美好和幽默的平衡 01:07:48 解谜与感受的关系 01:11:51 林奇与印度教 01:13:17 林奇与演员 01:17:30 关于神秘学与历史,林奇和弗罗斯特 01:19:47 人们的处境与居所 01:23:37 林奇、里维特与科克托 01:33:06 林奇的词语 01:36:32 对林奇重要的电影,对形象的迷恋 01:43:18 《穆赫兰道》:书写好莱坞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评人,写作者,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 TWY|影迷、写作者和翻译,豆瓣@TWY 幻|林奇粉丝,豆瓣@KID Y OreoOlymLee|普通《双峰》观众,豆瓣@OreoOlymLee提及作品和影人: 大卫·林奇《双峰》 大卫·林奇《双峰:与火同行》 大卫·林奇《穆赫兰道》 大卫·林奇《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大卫·林奇《内陆帝国》 大卫·林奇《天气预报》 维克多·弗莱明《绿野仙踪》 詹姆斯·班宁《美利坚合众国》 比利·怀尔德《日落大道》 查尔斯·维多《吉尔达》 查尔斯·劳顿《猎人之夜》 格雷戈里·拉·卡瓦《摘星梦难圆》 雅克·里维特《Out 1》等 让·科克托《奥菲斯》等 约翰·福特《侠骨柔情》 雅克·特纳《侠骨慈航》 Mary Reber(劳拉·帕尔默家拍摄地的主人)采访音乐: Angelo Badalamenti - Twin Peaks Theme Linda Scott - I've Told Every Little Star(《穆赫兰道》插曲) David Lynch - Weather Report (12/16/22)⚡️🔥⛰️🌲☕️

    1h 53m
  2. JAN 13

    #9 关于日常放映的对话

    欢迎回到波长cinema,各位听友们新年快乐!在本期播客中,我们展开了一次对于国内目前艺术电影日常放映的一系列对话。由于对国内影展的现状十分好奇,所以在去年12月,我们采访了两位大家熟悉的日常放映的策展人,中国电影资料馆活动策划沙丹老师,和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策展顾问妖灵妖老师,与此同时,还采访了这两个放映方的常驻观众,陈先抑和Akuniiiiii1🦒(长颈鹿)。与此同时,我们还参考了一位叫vow的影迷对资料馆放映活动的数据统计,以及各放映机构在媒体上的历史报道。非常感谢上述嘉宾与我们对话。做这期播客之前,我们基于自己的视角,对国内的很多影展的策划和执行存在一些偏颇的批评,但是在整理材料、采访、学习,以及综合网友们意见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慢慢完善并改变自己的思路。因此,这一期播客将是一个开始,我们也还没有得出完全的结论,欢迎大家的指正,并希望大家在评论区补充自己对国内艺术电影放映的意见。本期播客因为录制环境问题,部分存在一些声音上的瑕疵,请大家见谅! (采访原素材为稳妥起见,经过受访者授权后有所删减。) 内容大纲: 00:01:11 播客的前情提要第一部分 - 与沙丹老师的对话 00:16:43 资料馆对自己在电影教育中的定位 00:26:00 资料馆对学生审美的影响 00:27:00 三宅唱展和阿克曼展的对比 00:32:00 电影放映中的“日历”,资料馆对国际新片的跟进 00:36:50 为什么不引进《想象之光》? 00:39:45 沙丹老师对海南岛电影节的观察 00:44:00 资料馆和高校的连接 00:49:00 江南分馆能否有一个独立策展团队? 00:52:32 江南分馆和江浙沪电影的关联性 00:56:00 资料馆和其他影展以及版代公司的关系 00:58:00 资料馆对行业生态的考虑 01:03:00 观众意见和资料馆自己的判断 01:04:40 对“不如外国电影资料馆”的辩白 01:07:00 江南分馆对法资馆、纽约林肯中心、BFI的观察和借鉴 01:10:30 以侯麦的小众作品为例,能否对已有片单进行再度探索 01:13:00 “日历”带来的效应和制约 01:17:50 资料馆还会继续放《地下》 01:21:00 如何给先锋电影、外国电影更多关注 01:28:00 如何与出版社的联动 01:29:37 默片配乐展的价值 01:31:00 和法国文化中心合作的“法语电影精粹” 01:32:30 资料馆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01:33:57 沙丹老师最欣赏的国内影展:“沟口健二 x 田中绢代” 01:38:00 沙丹老师对经典国片展的愿景 01:39:00 资料馆放映的审查机制第二部分 - 与妖灵妖老师的对话复盘(上半部分) 01:41:30 上艺联节目对影迷土壤的培养 01:42:26 2021年放映里维特、2023年放映于伊耶-斯特劳布的上座率 01:43:22 2023年阿克曼展的珍贵意义,及北京百老汇的阿克曼尝试 01:46:00 艺海、兰心等剧院的观影体验问题 01:47:10 刘别谦影展,以及“510”和“928” 01:48:41 基于突发事件调整片单 01:49:18 很多地方城市影展无法做出差异性的原因 01:49:59 哪种字幕对电影放映来说最合理? 01:50:51 关于上海最好的字幕员“菊花帮主”,以及字幕员的待遇 01:51:38 为什么上艺联现在的活动经常没有映后? 01:55:26 上艺联与观众的粘合度(以热心观众木译、讲座嘉宾AG为例) 01:56:49 为什么不多做一些场刊? 01:57:55 是否考虑在小红书上展开宣传? 01:58:43 为什么时长越长的电影收费越高? 01:59:45 如何看待AI修复 2:00:07 怎么看待资料馆充分消化《地下》的版权 2:01:05 怎么看待百老汇的“沟口健二 x 田中绢代”展 2:01:50 上影节的巨大片量是怎么形成的? 02:03:20 妖灵妖老师《北影节观察报告》的主要框架 02:03:40 欧盟影展的停办第三部分 - 与陈先抑和长颈鹿的对话 02:04:21 介绍与陈先抑和长颈鹿的讨论 02:05:20 两位嘉宾最早接触日常放映的契机 02:08:50 资料馆选片与在京学生电影教育之间的关系 02:12:40 艺术电影联盟需如何扩展版代片全国放映 02:14:24 上艺联与资料馆近几年印象深刻的策展 02:18:58 东京一电影院和歌手合作策展的案例 02:19:50 默片放映与现场配乐 02:21:09 对一些策展的意见和建议(尤伦斯阿克曼展的糟糕体验) 02:25:00 关于资料馆修复中国电影的问题 02:29:11 关于AI参与电影修复的流程和效果 02:33:45 资料馆修复国片为何难以在各大渠道发行 02:38:06 国片拷贝“散落”在海外为何是件幸福的事 02:39:00 关于资料馆日常放映的放映频率 02:43:30 资料馆江南分馆的观众期待差异化的策展 02:46:05 讨论自己欣赏的港台及海外策展节目 02:56:14 谈上海2015年的亨利·朗格鲁瓦回顾展 02:57:48 影展纳入冷门作品为未来铺路的长远意义 02:58:44 影展如何突破“日历”式的策展思维 03:05:20 影展策划如何和相关文化产业进行联动 03:06:20 好的电影展映也是在书写一份片单 03:11:40 关于法国文化中心放映的相关问题 03:18:20 谈纽约Anthology Film Archives的一些合作策展 03:23:20 资料馆如何在限制中改进策展思路 03:34:07 资料馆保存物料和发放周边的相关问题 03:35:04 应该关注为爱发电的影迷自制文创周边 03:41:50 陈先抑老师介绍自己最希望策的影展 03:46:16 结语播客嘉宾(按出场次序): 石新雨|影评人,写作者,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 铜tt|写作者,“异见者TheDissidents”成员,豆瓣@铜tt TWY|影迷、写作者和翻译,豆瓣@TWY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策展人 妖灵妖|电影101工作室、《数码娱乐DVD导刊》联合创办人,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策展顾问,上海国际电影节策展顾问,《等待电影的日子》作者 陈先抑|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专业研究生,微博@陈先抑 Akuniiiiii1🦒(长颈鹿)|快结束gap的普通影迷,豆瓣@Akuniiiiii1🦒参与采访和策划:石新雨、铜tt、TWY、陈先抑、Akuniiiiii1🦒、黑特-007、desi、夏萝、燃烧、喷嚏狗、emf。 主要提及影展:上海艺术电影联盟 2017年“电影与音乐”大师作品展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影展 2019年罗密·施耐德电影回顾展 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影展 2020年周璇百年诞辰影展 2021年波兰电影大师展 2021年法国电影大师展 2023年阿根廷电影展 2023年法国电影大师展 2023年香特尔·阿克曼回顾展 2023年德国电影大师——恩斯特·刘别谦回顾展 2023年英伦电影大师展 2024年法国电影周 2024年俄罗斯电影大师展 国产艺术电影定时定点放映:《蚀》、《湘女萧萧》、《之子于归》、《红花绿叶》中国电影资料馆 201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回顾展 2014年王家卫电影回顾展 2014年姜文表演回顾展 2015年吴念真经典作品展映 2016年葡萄牙电影回顾展(葡萄牙电影视听总局、葡萄牙电影资料馆共同主办) 2019年维姆·文德斯电影展(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共同主办) 2022年鲍方百年诞辰纪念专题 2023年香特尔· 阿克曼作品回顾展 2023年三宅唱电影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 2023年 走进北大“重探中国电影史” 2024年《盘丝洞》西游与东归(江南分馆) 2024年桑弧逝世20周年专题放映(江南分馆) 2024年“吴天明和他的理想时代”回顾展 2024年《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影展 2024年西川美和电影展(北京站) 2025年韩非逝世40周年纪念(江南分馆) 其他资料馆日常放映提及:《地下》、《乡愁》、《海街日记》、《你的鸟儿会唱歌》、《惠子,凝视》、《偶然与想象》、《夜以继日》、《佩佩》、《劳工之爱情》、《盘丝洞》、《小城之春》、《搜索者》、《太阳鸟》、克劳德·夏布洛尔作品展映、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四季”“喜剧与谶言”系列、阿基·考里斯马基系列放映其它谈及影展 2015年亨利·朗格鲁瓦百年诞辰·上海回顾展 2017年纽约 Metrograph “Gonna Light” 影展 2018年法国电影资料馆 “L’histoire du cinéma vue par André Bazin” 2018年法国电影资料馆 “Autour de Jean Renoir” 2018年法国电影资料馆 埃里克·侯麦回顾展 2018年纽约 Anthology Film Archives 让娜·巴利巴尔回顾展 2019年纽约 Quad Cinema 亨利·詹姆斯改编作品影展 2021年上海电影博物馆成濑巳喜男映画回顾展 2023年香港 Cinefan“永远的戈达尔”回顾展 2023年百老汇“田中绢代 x 沟口健二”回顾展 2024-25年纽约 Metrograph 德菲因·赛里格回顾展 2024年全国艺联“永恒的旋律”电影配乐展参考资料来源:“电影山海经”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影资料馆”微信公众号、播客“电影山海经”、播客“奇爱葛格”、“资料馆 2005-2023 学术放映影片信息”统计表(由vow、Fest-Archive等人整理制作) 片头音乐:Concentus Musicus Wien, Nikolaus Harnoncourt, Gustav Leonhardt - Brandenburg Concerto No. 5 in D Major, BWV 1050:I. Allegro(J.S. Bach)(《安娜·马格达丽娜·巴赫的编年史》)致谢:感谢沙丹和妖灵妖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陈先抑和长颈鹿和我们对话,感谢vow提供的表格,感谢黑特-007等人和我们提供讨论,最后感谢诸多给我们提供观点和批评的网友们。

    3h 48m
  3. 11/27/2024

    #8 邵艺辉《好东西》

    欢迎回到波长cinema,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友邻铜tt来一起讨论《好东西》。《好东西》是当下院线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母系家庭,搭建了三个女性相互养育的结构。本片重建了真实的女性友谊,铁梅、小叶与茉莉之间,发生着最勇敢的故事、最透彻的讨论,以及艺术的创造,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女性朋友,可以替代的男性伴侣”的图景。男人们每天在说女性主义,女人们则是用生活来面对女性主义,这种充满自觉的喜剧,更是惟妙惟肖的当代漫画。当然,这既是一个进步的童话,也是接受现实裹挟的舞台,本片对社会问题始终保持着自知,因此,它一面纳入了当下城市里最直观的议题,一面给人物增添了最理想的可能性。 内容大纲: 00:48 小叶与铁梅的相遇,生活空间的戏剧 05:00 挣脱苦难叙事和女性客体 08:00 如何应对矛盾?母系社会的智慧 12:50 王茉莉,一个理想的小孩 15:30 女同的游戏,用扮演的方式去对话 16:00 女性朋友的不可替代性 21:50 互相养育的电影结构 24:00 非血缘的母系家庭,独特的教育和艺术创造 29:00 生活的价值,年轻人的多边形生态 32:00 玩耍还不够,以及打包问题的必须 35:45 接受外界裹挟的我们 39:00 职业的光芒,小学老师和调查记者 42:00 从男性视角回到女性视角 44:00 回归普通话,更尴尬却也正迭代的语言系统 55:45 冒犯性的动作,女性赢得了回应的权力 58:00 小叶会陷入麻烦,但不会被宿命摆布 01:04:00 以互助为核心的社群 01:06:50 博学而懦弱的男人 01:12:00 觉醒的女性和生活细节里的权力关系 01:14:00 有进步意义的“剩饭” 01:17:55 卡通而冷静的王茉莉 01:19:00 人们工作的时间分布 01:24:39 茉莉的摇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平等 01:29:00 理想的电影角色是生活的依托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评人,写作者,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铜tt|写作者,“异见者TheDissidents”成员,豆瓣@铜tt 提及作品: 邵艺辉《好东西》 邵艺辉《爱情神话》 苏珊·塞德尔曼《神秘约会》 香特尔·阿克曼《让娜·迪尔曼》 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单车少年》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记忆》 古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形影不离》(波伏瓦为挚友扎扎而作的小说) 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我亲爱的甜橙树》 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伍尔夫为女性朋友薇塔而作的小说)

    1h 35m
  4. 10/19/2024

    #7 F.W.茂瑙《日出》

    欢迎回到波长cinema,让我们继续回到好莱坞默片时代,由 新雨 和 发条 来聊聊可能是一九二零年代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德国导演F.W.茂瑙在好莱坞拍摄的首部作品《日出》,由卡尔·梅育编剧, 乔治·奥布莱恩和珍妮·盖诺主演。如果奥逊·威尔斯的断言是正确的,即“绝大多数无声电影都好像来自19世纪”,那么茂瑙则带着属于电影这一发明的所有矛盾,令电影与世人前所未有地感知到了现代性的狂喜与恐惧,而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每次观看影片,也都在重获这种原始的冲击力。《日出》不仅是一部表现主义作品,也是一部世俗喜剧杰作,后者总是在软化着前者。基于恐惧与欣喜这两种最原始的本能,茂瑙的电影从不同方向塑造着故事,推动段落的组织,令其成为了好几种类型片的原型,以及早期影像实验、音乐实验的范例。 内容大纲: 00:40 茂瑙来到好莱坞——《日出》为什么是一个原型 03:45 入侵者电影,《日出》与《群鸟》 06:10 早期电影逻辑的形成 07:20 人物的眼睛和目光的叙事 11:30 运动镜头与视点转换,粗粝的形象 15:00 无法避免的刻板性别设置 17:00 表现主义与世俗风情画的辩证 24:00 世俗喜剧对情境的软化 27:00 《日出》的驱动力,恐惧与欣喜 33:00 男女主角不同的表演方法 38:00 叠化,形象的叠合 46:00 古典好莱坞电影里,配角的实体性 51:00 最早的抠像,将自己暴露在外的电影 57:00 音乐对影像的牵拉 01:03:00 默片里的文字 01:06:00 本能驱动力的交织 01:07:00 茂瑙作品的结局对比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迷、写作者 微博/小红书@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发条|“水朝夕工作室”及“异见者TheDissidents”成员,豆瓣@发条 提及电影: 茂瑙德国时期作品《古堡惊魂》《诺斯费拉图》《最卑贱的人》《浮士德》《禁忌》 茂瑙好莱坞时期作品《日出》《都市女郎》 其他作品《群鸟》(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不可思议》(托德·布朗宁)

    1h 13m
  5. 09/30/2024

    #6 恩斯特·刘别谦《少奶奶的扇子》

    欢迎回到波长cinema,我们决定开启一个新的系列——好莱坞经典时期,我们将以20年代为始,一直至50年代末,讨论其中那些不容忽视的电影与电影人。第一期来谈谈1925年的《少奶奶的扇子》,是刘别谦在默片时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绝妙的双姝电影,不同于王尔德的原作,刘别谦用镜头确立了人物的姿态,用画面将物质与风俗相结合,甚至,把千姿百态的目光放进了空间关系里。《少奶奶的扇子》,也是让-马里·斯特劳布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内容大纲 00:53 刘别谦来到好莱坞 06:50 刘别谦与王尔德的对比,艾琳女士与温夫人的双姝关系 12:22 发光的物件,社会风俗的载体 15:30 社会风俗与行为习惯 17:00 整体的空间与具体的活动 19:50 人们对物件的流连 22:30 千姿百态的目光 28:40 空间的死角与目光的盲区 33:00 门,一种刘别谦笔触 35:00 刘别谦对各阶层的刻画 38:18 艾琳女士对温夫人的拜访和拯救 40:00 场面的挤压,人物姿态的维持 43:34 痛苦或喜剧,双姝的继续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迷、写作者 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 提及电影: 刘别谦的德国时期 《欢乐监狱》《我不想做男人》《牡蛎公主》《安娜·博林》 好莱坞默片时期 《罗西塔》《回转姻缘》《少奶奶的扇子》《笙歌满巴黎》 好莱坞有声片时期 《驸马艳史》《天堂里的烦恼》《爱情无计》《天使》

    46 min
  6. 06/22/2024

    #5 我们的阿克曼(下)

    欢迎回到波长cinema,在本期播客中,我们继续上一期对香特尔·阿克曼一系列作品的讨论,也继续邀请到今年三月在杭州策划阿克曼电影放映的,来自水朝夕工作室的朋友发条。除了继续讨论阿克曼在创作电影和写作时的异同,其作品中关于家庭、时间、景观等一系列主题的平衡,我们将视角也延展到了电影史上的其他作品,以及阿克曼自身在电影史的位置之中。 内容大纲 00:20 阿克曼对影像的态度,犹太民族和图像的关系 05:20 影像与平等,当下中的历史 14:00《非家庭电影》中摄影机的曝光,被摄体和镜头的意志 16:56《东京物语》里原节子的目光,以及阿克曼的“不” 25:13《家书》距离和平衡,两个时间流 33:12《我妈笑了》中对母亲和自己的共同想象 38:10 “两台摄影机”,机器的残疾以及时态的交织 49:53 “老成的孩子” 52:24 摄影机的物理 01:05:50 总是一个陌生的空间,房间里的秩序 01:14:00 什么是电影家庭? 01:18:27 摄影机与虚构 01:21:24 非神话的阿克曼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迷、写作者 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TWY|影迷、写作者和翻译 豆瓣@TWY唯唯|@异见者TheDissidents 编辑,豆瓣@唯唯阿崽|一个在日本学电影的女孩,豆瓣@阿崽姚姚|影迷、法语译者 豆瓣@姚姚发条|“水朝夕工作室”阿克曼影展策划,豆瓣@发条 主要提及作品: 香特尔·阿克曼《安娜的旅程》香特尔·阿克曼《家书》香特尔·阿克曼《非家庭电影》香特尔·阿克曼《我你他她》香特尔·阿克曼《让娜·迪尔曼》香特尔·阿克曼《我们明天搬家》香特尔·阿克曼《那里》香特尔·阿克曼《提行李箱的人》香特尔·阿克曼《房间》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小田香《噪音如是说》蔡明亮《不散》詹姆斯·班宁《美利坚合众国》约翰·卡萨维茨《爱的激流》阿列霍·莫吉兰斯基 & 卢西亚娜·阿库纳《中间时代》迈克尔·斯诺《中部地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造梦之家》茹斯汀·特里耶《坠楼的审判》诺亚·鲍姆巴赫《婚姻故事》 香特尔·阿克曼,《我妈笑了》让-吕克·戈达尔 & 香特尔·阿克曼,“关于一个计划的对话”,原载于《Ça cinema》滨口龙介,“《东京物语》的原节子” 片头音乐:香特尔·阿克曼《安娜的旅程》声轨片尾音乐:L’amore perdonera,Gino Lorenzi 致谢:水朝夕工作室、会饮书店、史烨婷老师(《我妈笑了》译者)、纯纯子、长弓

    1h 43m
  7. 06/22/2024

    #4 我们的阿克曼(上)

    欢迎来到波长cinema的第四期,首先我们想对之前一段时间的断更表示歉意,也希望之后会为大家带来更稳定的节目更新(戈达尔播客的下篇预计也将在近期放送)。本期播客录制的契机是今年三月,香特尔·阿克曼的非虚构著作《我妈笑了》(Ma mère rit)在国内出版,我们的朋友水朝夕工作室联合杭州的会饮书店,一起策划了一系列阿克曼电影的放映,我们在参与了放映之后,也自然想借这个机会来聊一聊阿克曼这位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作者之一。本期播客也邀请到了此次策划放映的,来自水朝夕的朋友发条,就阿克曼的《安娜的旅程》(1978)、《家书》(1986)和《非家庭电影》(2015)这三部形式截然不同的影片展开讨论。这期播客也将拆分为两期放送,以便大家收听。 内容大纲 01:10 策划阿克曼回顾展 06:48《安娜的旅程》与《1960年代末一个布鲁塞尔少女的肖像》 13:09 关于独白和忍受的电影,以及历史的幽灵 40:39《安娜的旅程》的虚构和步伐,游牧者身份 46:35 没有确切故乡的阿克曼 51:30《非家庭电影》,家的离心力 57:00《安娜的旅程》里拉开窗帘的刹那,“它是跟写作完全无关的一个现象” 58:00 悬停的门槛,“阿克曼A”与“阿克曼B”,分身与浸染 01:02:00 阿克曼的影像与书写的差异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迷、写作者 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TWY|影迷、写作者和翻译 豆瓣@TWY唯唯|@异见者TheDissidents 编辑,豆瓣@唯唯阿崽|一个在日本学电影的女孩,豆瓣@阿崽姚姚|影迷、法语译者 豆瓣@姚姚发条|“水朝夕工作室”阿克曼影展策划,豆瓣@发条 主要提及作品: 香特尔·阿克曼《安娜的旅程》香特尔·阿克曼《家书》香特尔·阿克曼《非家庭电影》香特尔·阿克曼《1960年代末一个布鲁塞尔少女的肖像》香特尔·阿克曼《长夜绵绵》香特尔·阿克曼《我饥肠辘辘,我寒冷难耐》香特尔·阿克曼《家乡的消息》香特尔·阿克曼《美国故事:食物,家庭和哲学》香特尔·阿克曼《让娜·迪尔曼》道格拉斯·瑟克《无情战地有情天》约瑟夫·罗西《克兰先生》乔纳森·格雷泽《利益区域》 香特尔·阿克曼,《我妈笑了》乔纳斯·梅卡斯,“日记电影”(收录于文集《电影与激进的渴望》)让-吕克·戈达尔 & 香特尔·阿克曼,“关于一个计划的对话”,原载于《Ça cinema》 片头音乐:香特尔·阿克曼《我的城市》声轨 片尾音乐:L’amore perdonera,Gino Lorenzi 致谢:水朝夕工作室、会饮书店、史烨婷老师(《我妈笑了》译者)、纯纯子、长弓

    1h 11m
  8. #3 论戈达尔(上)

    02/26/2024

    #3 论戈达尔(上)

    欢迎来到波长cinema的第三期,也是我们筹备已久的,关于戈达尔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短片《电影〈虚假的战争〉的预告片》(Film annonce du film « Drôles de Guerres » (1er tournage), 2023)的一次讨论,也邀请到了“异见者TheDissidents”的前主编Anni和我们聊聊。这部短片在我们六人之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分歧,因此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对戈达尔和他所代表的电影观和世界观做一次尽可能全面的考察,也不免与完全相悖的意见发生碰撞,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听友们还原一个在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化中,永远充满矛盾的戈达尔。 本次论戈达尔的主题播客将以上下两期的方式推送,以此更好地展现我们对这部电影态度上的变化,以及观看它对我们电影观念的一些冲击,也请听友们期待第二部分的放出。 内容大纲: 00:01:04 戈达尔《虚假的战争》的创作缘起 00:05:24 对《〈假战〉预告片》的感受差异,戈达尔的音画抗衡体系 00:20:00 论平滑和潦草:对戈达尔“遗作”发行方式的讨论 00:25:38 戈达尔电影的理想观看形态是什么? 00:32:05 戈达尔手的拼贴,《〈假战〉预告片》的形式是否太平滑 00:44:31 戈达尔电影中的介质与断裂,电影人与他的机器 01:09:38 一部电影的身体是什么? 01:12:47 主流体制内的戈达尔 01:21:01 现代艺术的私有制,以及对图像二次使用的权利 01:26:07 电影作者的权力和“作者政治”的影响 01:29:41 戈达尔、电视、现实世界 01:35:23 戈达尔后期作品的历史观 01:39:16 对《〈假战〉的预告片》的更多理解 01:41:12 朗西埃对戈达尔电影政治观念的解读 01:47:51 《〈假战〉的预告片》中戈达尔展现的愿景 02:05:41 电影四周的白色 02:11:06 对戈达尔辩证法策略的思考 02:17:41 关于“青春”的讨论 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迷、写作者 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 TWY|影迷、写作者和翻译 豆瓣@TWY 唯唯|@异见者TheDissidents 编辑,豆瓣@唯唯 阿崽|一个在日本学电影的女孩,豆瓣@阿崽 姚姚|影迷、法语译者 豆瓣@姚姚 Annihilator|@异见者TheDissidents 创办人及前主编 主要提及影片/书籍: 让-吕克·戈达尔《电影〈虚假的战争〉的预告片》让-吕克·戈达尔《我们的音乐》让-吕克·戈达尔《李尔王》让-吕克·戈达尔《爱的挽歌》让-吕克·戈达尔《影像之书》让-吕克·戈达尔《再见语言》让-吕克·戈达尔《电影社会主义》让-吕克·戈达尔《狂人皮埃罗》让-吕克·戈达尔《新浪潮》让-吕克·戈达尔《德国玖零》让-吕克·戈达尔《各自逃生》让-吕克·戈达尔《自画像》让-吕克·戈达尔 & 安娜-玛丽·米埃维尔《Sang titre》让-吕克·戈达尔 & 安娜-玛丽·米埃维尔《此处与彼处》让-吕克·戈达尔 & 安娜-玛丽·米埃维尔《第二号》让-吕克·戈达尔 & 安娜-玛丽·米埃维尔《六乘二/传播面面观》让-吕克·戈达尔 & 安娜-玛丽·米埃维尔《两少年环法漫游》洪常秀《在水中》罗伯特·克拉莫 & 约翰·道格拉斯《里程碑》霍华德·霍克斯《天使之翼》让-马里·斯特劳布 & 达尼埃尔·于伊耶《西西里岛》贝尔纳·斯蒂格勒,“蒂蕾茜亚与时间的战争”雅克·朗西埃,“友爱的影像”吉尔·德勒兹,“脑即银幕”吉尔·德勒兹,“什么是创造?”(在Le femis的演讲)以上来自李洋主编的选集《要么去爱,要么孤独:法国哲学家论电影续编》吉尔·德勒兹,《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 译亨利·福西永,《形式的生命》,陈平 译Godard, Jean-Luc. Introduction à une véritable histoire du cinéma, tome 1. Albatros, 1980.(中译版又名《電影的七段航程》)Cahiers du cinéma, N. 753Cahiers du cinéma, N. 798 音乐来自《电影社会主义》、《狂人皮埃罗》 致谢:Julia、Gaspard Nectoux、幻 @嗯嗯找片阿

    2h 29m
  9. 01/10/2024

    #2 年末回顾——我们与电影的现实主义

    听友们新年快乐!欢迎来到波长cinema的第二期,很高兴上期的播客获得了大家热烈的反响,感谢所有听众和同行朋友的转发和评论。本期播客录制于去年12月30日晚上,本意是想为去年大家各自看的电影做一次发散性的总结,但最终话题来到了一个我们都十分想要讨论的,也就是“电影的现实主义是什么?“这个话题上面。这是一期谈论较为发散的节目,涉及内容较杂,如果希望我们对特定作者或作品进行单独讨论,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内容大纲: 00:06 介绍新朋友 00:37 TWY爱听的一台播客 01:59 香特尔·阿克曼和她的电影 12:17 塞尔日·达内的“反自然主义”,谈《让娜·迪尔曼》 16:43 迈克尔·斯诺的电影:《波长》、《中部地区》、《》等 24:50 谈现实主义:“抛弃外表的装饰” 26:16 身体的状态:阿尔伯特·塞拉和“桑丘的赘肉” 27:31 蔡明亮的电影、身体、隐喻、拍摄一首歌的时间 31:09 罗伯特·克拉莫的电影:《美国一号公路》、《里程碑》 37:44 克拉莫的《路一直走》、翻译字幕、口音与异乡人、德勒兹-加塔利 44:38 建立每个人自己的现实主义 46:07 约翰·卡萨维蒂的电影:《受影响的女人》、《谋杀地下老板》 51:16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电影:《大西洋人》、《卡车》、《印度之歌》 56:04 阿克曼的《家乡的消息》 59:11 电影与童年:韦斯顿·拉祖利《火之谜》、萨弗迪兄弟《去采点迷迭香》 1:02:28 遥远又恰当的距离:阿克曼的《非家庭电影》、乔纳斯·梅卡斯《回忆立陶宛之旅》…… 1:08:07 雅克·罗齐耶《不欢乐的假期》 1:10:23 侯孝贤《童年往事》的局限性 1:11:15 关于相信的电影:刘伽茵《不虚此行》、茹斯汀·特里耶《坠落的审判》等 1:20:46 再谈杜拉斯、生活的变化 1:26:59 猫咪与孩子的现实主义、文森特·明奈利《相逢在圣路易斯》 1:31:31 我们的身体:让·谷克多、柯南伯格、社会与世界的不同定义…… 1:35:09 下期展望 播客嘉宾: 石新雨|影迷、写作者 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 TWY|影迷、写作者和翻译 豆瓣@TWY 唯唯|@异见者TheDissidents 编辑,豆瓣@唯唯 阿崽|一个在日本学电影的女孩,豆瓣@阿崽 姚姚|影迷、法语译者 豆瓣@. 主要提及影片/书籍: 香特尔·阿克曼《我你他她》香特尔·阿克曼《让娜·迪尔曼》香特尔·阿克曼《家乡的消息》香特尔·阿克曼《安娜的旅程》香特尔·阿克曼《长夜绵绵》香特尔·阿克曼 等《洋槐旅馆》香特尔·阿克曼《持行李箱的人》香特尔·阿克曼《来自东方》香特尔·阿克曼《非家庭电影》迈克尔·斯诺《中部地区》迈克尔·斯诺《波长》迈克尔·斯诺《》迈克尔·斯诺《胼胝体》罗伯特·克拉莫 / 约翰·道格拉斯《里程碑》罗伯特·克拉莫《医生的王国》罗伯特·克拉莫《美国一号公路》罗伯特·克拉莫《路一直走》阿尔伯特·塞拉《堂吉柯德》蔡明亮《河流》蔡明亮《天桥不见了》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记忆》约翰·卡萨维蒂《醉酒的女人》(《受影响的女人》)约翰·卡萨维蒂《谋杀地下老板》玛格丽特·杜拉斯《大西洋人》玛格丽特·杜拉斯《卡车》玛格丽特·杜拉斯《印度之歌》让-吕克·戈达尔《各自逃生》阿伦·雷乃《广岛之恋》韦斯顿·拉祖利《火之谜》约书亚·萨弗迪 / 本·萨弗迪《去采点迷迭香》乔纳斯·梅卡斯《回忆立陶宛之旅》雅克·罗齐耶《不快乐的假期》侯孝贤《童年往事》刘伽茵《不虚此行》M·奈特·沙马兰《拜访小屋》茹斯汀·特里耶《坠落的审判》爱丽丝·迪奥普《圣奥梅尔》玛格丽特·杜拉斯《她在威尼斯时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玛格丽特·杜拉斯《否决之手》雅克·里维特《塞琳和朱莉出航记》雅克·里维特《北方的桥》文森特·明奈利《相逢在圣路易斯》(《火树银花》)弗兰克·鲍沙其《深夜制造历史》大卫·柯南伯格《欲望号快车》让·谷克多的电影达尼埃尔·于伊耶和让-马里·斯特劳布的电影 迈克尔·斯诺《克诺克-祖特国际实验电影节上关于影片〈波长〉的声明》吉尔·德勒兹 & 菲利克斯·加塔利《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沃尔特·惠特曼《大路之歌》让·热内《小偷日记》玛格丽特·杜拉斯《战时笔记和其他》"阿尔伯特·塞拉都说了点啥"(来自豆瓣@KID Y)Daney, Serge. The Cinema House & The World - 1. The Cahiers du cinéma Years 1962-1981. Semiotext(e). “The Last Thing I Saw”(播客) 歌曲: Gino Lorenzi - L'amore perdonera(来自阿克曼《长夜绵绵》❤)

    1h 37m
  10. 12/15/2023

    #1 神经的精灵,霍克斯的神经喜剧

    欢迎来到波长cinema的第一期,本期播客我们四位主播将围绕霍华德·霍克斯的几部神经喜剧,从《二十世纪快车》、《育婴奇谭》到《女友礼拜五》,来谈谈我们心目中属于梦想家的电影。之所以选择霍克斯来启动我们的播客,或许正是因为他在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轻快而清晰的玩耍时刻,不断地解放着我们的观看和运动;我们四人恰巧都经由法国新浪潮和这位美国导演相遇,而在这几段电影史的连接中,霍克斯一直能够激起我们作为影迷的讨论热情。时长1小时30分,恰好是一部黄金时代好莱坞电影的时间。 内容大纲: * 从法国新浪潮和霍克斯的相遇说起 * 没有“视听逻辑”的霍克斯 * 流动的身体:凯瑟琳·赫本与加里·格兰特 * 场面调度:世界运转的法则 * 混乱而无尽的运动 * 中景与平视:霍克斯的场面调度 * 障碍的乐趣 * 团结的必要 * 为什么是喜剧? * 《育婴奇谭》的结尾 * 非神话的霍克斯 * 凯瑟琳·赫本的声音 * 霍克斯的后继者 播客嘉宾: 石新雨|微博@黑火车Cinema、豆瓣@石新雨 TWY|影迷、写作者和翻译 唯唯|@异见者TheDissidents 编辑 阿崽|一个在日本学电影的女孩,豆瓣@阿崽 主要提及影片/书籍: * 弗兰克·卡普拉《一夜风流》(1934)* 霍华德·霍克斯《二十世纪快车》(1934)* 霍华德·霍克斯《育婴奇谭》(1938)* 乔治·库克《休假日》(1938)* 霍华德·霍克斯《女友礼拜五》(1940)* 普莱斯顿·斯特奇斯《淑女伊芙》(1941)* 霍华德·霍克斯《妙药春情》(1952)* 霍华德·霍克斯《赤胆屠龙》(1959)* 香特尔·阿克曼《提行李箱的人》(1983)* 埃里克·侯麦《秋天的故事》(1998) * 雅克·里维特,“霍华德·霍克斯的天才”* 塞尔日·达内,“成年的艺术:论《赤胆屠龙》”*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论木偶戏”* 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 吉尔·德勒兹,《电影II:时间-影像》

    1h 31m

About

从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开始,用一种玩耍的方式,寻找值得再被提起的电影。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