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世界:二战启示录小说版

暮鼓仙声

在战火与硝烟中,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燃烧的世界》改编自《二战启示录》,融合真实史料与小说叙事,全景还原二战时期的关键战役、人物命运与人性挣扎。从欧洲战场到远东战线,多线并进、沉浸演绎,让你身临其境感受那个撕裂世界的年代。这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段不能遗忘的世界记忆。

  1. EPISODE 2

    002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括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在内的同盟国战败,导致欧洲版图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变。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掌控了当时的俄罗斯,并建立了苏联。一战中,协约国获得了胜利,当中包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希腊,它们在巴黎和会中获得了部分土地作为战后赔偿。而且,随着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瓦解,导致许多新民族国家的成立。 为了阻止战争再次爆发,国际联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集体安全、军事和海军裁军,来预防武装冲突。并通过和平谈判和仲裁,解决国际纠纷。 尽管在一战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的百分之十三的领土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 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称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新罗马帝国”。

    4 min
  2. EPISODE 3

    003二战:希特勒和纳粹党

    在德国,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法西斯极权的一党制国家。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出狱后竞选总统,输给兴登堡。但在1932年,保守右派、前总理帕彭向政敌报仇的策划下,透过右翼国家人民党及德国企业家们的政商合作,身为国会第一大党的纳粹,不仅获得资助、解除濒临破产的危机,更因此得到政商名流联名游说。最终说服兴登堡,任命他于1933年,合法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合作、维持同一阵线之协议,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 为了能够抗衡纳粹德国的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苏联为此也与法国签署《苏法互助条约》。然而,尽管《苏法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时,并未表示反对。

    4 min
  3. EPISODE 4

    004二战:国际联盟

    尽管在1936年3月,阿道夫·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与《罗加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 这时中国发生西安事变,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抵抗日本入侵。 在亚洲,中国的国民党,为了能够清除军阀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蒋中正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北伐。在奉系领袖张学良宣布归顺后,名义上统一中国。然而北伐结束后,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共产党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国共内战中。1931年大日本帝国内,军国主义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 此时,蒋中正以“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以便稳定局势。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在中国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上海、热河、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以建立统一战线对抗日本。

    4 min
  4. EPISODE 5

    005二战:战前事件

    1935年至19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第二次意大利、阿比西尼亚战争是一场十分简短的殖民地战争。1935年10月,意大利王国军队从意属——索马里兰和厄立特里亚发动对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军事入侵。最终于1936年5月成功完成军事占领,并将之并入意属——东非作为殖民地。这次军事冲突也暴露出国际联盟:缺乏维护和平的力量。尽管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都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而意大利也明显违反了国际联盟所订定的第十条规范,但是国际联盟仍无法阻止意大利的作为。直至1941年,盟军在此击败意大利侵略军,埃塞俄比亚才得以复国。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 德国和意大利为西班牙的佛朗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提供军事支持,并且协助打击当时受到苏联支持、而明显朝向左派倾斜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政府。德国和苏联,也借由这次代理人战争作为契机,不断拿这次冲突来测试新型武器和战术。其中1937年4月,德国秃鹰军团因蓄意轰炸格尔尼卡而受到当时社会的关注。这也使国际社会担心未来的重要战争将会把平民居住区也纳入轰炸范围内。1939年4月,国民军赢得内战,佛朗哥接掌政权,并成为独裁者。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同盟国和轴心国都进行了交涉,但没有达成任何重要的协议。不过他仍然派出志愿军前往东线为德国作战,但在总体上仍然保持中立,不允许任何一方借道或进驻西班牙国土。同一时间,葡萄牙由萨拉查推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承认西班牙的佛朗哥法西斯军事独裁政权,并镇压葡萄牙共产党、及其他反对派,签署反共宣言,扩大并巩固海外殖民地。并且建立葡萄牙青年团、与国家军团,仿效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的黑衫队进行军队训练。

    4 min
  5. EPISODE 6

    006二战:日本全面侵华及日苏冲突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七七事变。七月底,日军便攻下:过去曾经几次作为首都、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北平。然而,日本此时也已经把整个中国纳入其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在中国与德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时,中国选择与苏联迅速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也开始提供军需物资以支援中国对日作战。而已经转往支持日本的德国,则在年底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日本攻占北平后,见中国并没有屈服,决定于1937年8月中旬进攻上海。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决定:部署自己辖下素质最佳的部队防卫上海。历经3个月战斗,上海于11月遭到日军占领。日军之后不断逼使中国军队往西方后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成功占领首都南京,并屠杀大量中国平民和缴械军人。 1938年6月,中国军队为了阻止日军继续由河南向前推进至湖北,而故意造成黄河泛滥。同时,中国将拖延下来的时间,用于继续加强武汉市的防御工事。但是到了10月,日军仍成功占领武汉当地。然而日本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如日军希望般瓦解中国政权的抵抗,相反地,中国政府在迁往位于内陆的重庆市后,仍继续坚持作战,并定都当地。 1938年至1939年,日苏冲突。1938年7月29日,日本于张鼓峰事件中,首次入侵苏联领土。苏联部队也随即与日军展开交战。虽然这次战斗是以苏联胜利作为结束,然而,日本也因为这次军事冲突而有了外交谈判的机会。稍后在1939年5月11日,日本决定将武力部队移动到蒙古边境的哈拉哈河附近。尽管日本最初成功击败蒙古红军的防卫,但是在苏联的支援下,最后日本关东军仍然战败。 在几次与苏联的军事冲突后,日本政府深信他们应该尽可能与苏联政府,透过外交手段调解,以避免苏联稍后对日方于中国的战场,有所干预。两年后,世界局势剧变,苏联深深地感到了来自德国的压力,双方便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同时,日本也决定:将之后的军事目标转往由美国和欧洲掌握的南太平洋地区。另一方面,这次作战,也促使数名经验丰富的苏联军事领导人得到提拔,例如,朱可夫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便成了关键性的角色。

    4 min
  6. EPISODE 7

    007二战:欧洲局势

    歐洲局勢及協定 在歐洲,德國和意大利的舉動更加變得大膽,1938年3月,德國併吞了奧地利,然而,這件事只从其他歐洲各强国中得到一點反應。 這鼓舞希特勒希望能夠將過去作為索賠的蘇台德地區重新納為德國領土,並且,以該塊土地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內作為少數民族的德意志族群主要生活地區而要求合併。法國和英國在不詢問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情形下,很快就在慕尼黑協定中承認:蘇台德地區應該歸德國所有,在種種壓力之下,使得捷克斯洛伐克只能接受領土移交的要求。但是不久之後,德國和意大利仍繼續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讓更多領土,這也使得鄰近的匈牙利和波蘭也開始備受威脅。到了1939年3月,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尚未統一的部分,隨後在德國安排之下,將捷克斯洛伐克分成德國管轄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和親近德國的附屬國斯洛伐克共和國。 英國和法國對於德國的舉動感到震驚,但是希特勒仍進一步要求但澤自由市與其合併,這促使法國和英國向波蘭保證支持其獨立。而當意大利在1939年4月,攻佔阿爾巴尼亞後,英國和法國同樣保證會支持羅馬尼亞和希臘。稍後不久,英法與波蘭陸陸續續結為同盟,而德國也與意大利正式簽署了交互合作的《鋼鐵條約》。希特勒控诉英国和波兰试图“包围”德国,并宣布废除《英德海军协定》和《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德国外交部長里宾特洛甫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他身后的是莫洛托夫和史達林。 1939年8月,德國和蘇聯秘密簽署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同時,雙方也秘密於條約簽署時分配各方之後在「領土與政治重新安排」中所獲得的利益,也對之後如何處理波蘭問題上達成了協議。雙方約定由德國佔領波蘭和立陶宛西部地區,而蘇聯則是佔領波蘭東部領土、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比薩拉比亞等地。这一协议对希特勒来说相当重要,因为它保证了德国在击败波兰之后不必如在一战中一样两面作战。

    4 min
  7. EPISODE 8

    008二战:全面危机

    1939年8月末,德国继续向波兰边境进行动员,局面逐渐演化为全面危机。在与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伯爵的私人会谈中,希特勒表示波兰是一个“不稳健的中立国”,必须服从德国的要求,否则就应当予以“清算”以免日后在同西方国家的战争中消耗德国的兵源。同时,他不认为英国和法国会介入这一冲突。8月23日,希特勒下令于8月26日进攻波兰,但在听说英国与波兰达成了正式的互助协定以及意大利将保持中立之后,决定延迟进攻。作为对英国希望直接谈判的回应,德国于8月29日要求波兰派出代表来到柏林,商讨关于割让但泽和波兰走廊以及保护波兰境内德意志族裔的事宜。波兰拒绝了这一要求,于是在8月31日晚间,德国宣布谈判破裂。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1939年至1945年爆发的全球军事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所有的大国,并最终分成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动员1亿多名军人参与这次军事冲突。主要的参战国纷纷宣布进入总体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全部经济、工业、科学技术用于战争之上,同时将民用和军用的资源合并以便规划。包括有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肃清大屠杀、卡廷大屠杀、马尼拉大屠杀、战争中日军对中国军民进行细菌战、以及最终美国对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弹等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有纪录以来最多大规模民众死亡的军事冲突,总死亡人数达7000万,是人类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局势,英国、法国等欧洲殖民帝国衰落,美国、苏联则取代欧洲殖民帝国的地位成了新的超级大国,并在战后形成两强格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4 min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在战火与硝烟中,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燃烧的世界》改编自《二战启示录》,融合真实史料与小说叙事,全景还原二战时期的关键战役、人物命运与人性挣扎。从欧洲战场到远东战线,多线并进、沉浸演绎,让你身临其境感受那个撕裂世界的年代。这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段不能遗忘的世界记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