琄蜜莉的異想世界

王琄

《琄蜜莉的異想世界》是由知名藝人王琄與盛德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製作推出, 是一檔深度探索藝術家內心世界的訪談型 Podcast 節目。 節目以王琄獨特的視角,與來自各領域的藝術家對話——從音樂、表演、視覺藝術到文字創作,一起聊聊那些造就他們成為今日模樣的生命片段、創作歷程與心靈轉折。 這裡不是單純的訪談,而是一場場心靈漫遊之旅。無論你是對藝術懷抱憧憬的夢想家、正在創作道路上摸索的創作者,或只是對美與人性感到好奇的你,都能在這裡找到共鳴與啟發。 在琄蜜莉的異想世界裡,讓我們一起聽見藝術家的成長軌跡、創作靈感,以及那些在現實與想像之間綻放的微光。 主視覺設計:曾定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8月19日

    S2EP4 從選角到心境,一窺舞台劇的深刻療癒 feat. 吳定謙、姚坤君

    歡迎再次來到「琄蜜莉的異想世界」! 今天非常開心能與《八月在我家》的導演吳定謙和資深演員姚坤君老師,延續上次的精彩話題,深入聊聊舞台劇的幕後點滴,保證讓您聽得過癮! 大家都很好奇,一齣戲的演員是怎麼選出來的呢?導演吳定謙坦言,這真的是靠緣分哪!他說,光是能配合檔期,就已經是莫大的緣分了。這次的選角大部分都是他親自挑選的,儘管有些遺憾,讓他糾結許久,因為大家之前共同創造的「家」的感覺是無可取代的。不過,也因為加入了許多新演員,帶來了全新的火花,像是鄧雨忱這位之前綠光儲備團員甄選的亮眼新秀,以及她靠著「裙帶關係」被我們「請」進來的父親鄧安寧導演!排練場上看到鄧導對女兒流露的忍!不!住!的!父!愛!放鬆與深刻是怎麼一回事,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現在幾乎可以輕輕地推動台詞就能到位,這種成熟帶來的底層力量,讓《八月在我家》變得更加好看。 最後當然要來為我們的戲打打廣告啦!《八月在我家》是一齣大成本製作,不論演員數量、舞台設計都非常用心,是很難得能看到這麼寫實又美麗的舞台。綠光劇團一直都是一個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劇團,我們提供了讓台灣演員被挑戰、被歷練、被練習的寶貴機會。所以能演到《八月在我家》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對我們演員來說,回到劇場就像回到娘家一樣,它是一個隱密、安全、互相信任的空間,能讓我們慢慢練功、磨練出更深層的情感,找到表演的療癒感。 就像《哈姆雷特》裡說的:「請善待這般戲子伶人,因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我們每一位演員都在體驗和感受這個社會,再將其整合表現出來,這就是表演的魅力。感謝大家的收聽與收看,我們下次見,掰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分鐘
  2. 8月12日

    S2EP3 偷窺慾與安全感:一場關於家庭、愛與「言外之意」的深度解析 feat. 吳定謙、姚坤君(上集)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八月在我家》的導演吳定謙,以及我的摯愛,可愛美麗的姚坤君老師,一起來聊聊我們這齣關係複雜的戲,以及劇場裡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人際關係和邊界感。 剛才大家聽了我們有點「複雜」的開場,是不是也覺得很有趣呢?其實啊,要我們這些劇場人「重新介紹自己」真的不容易,因為我們總是被迫貼上標籤,但又打從心底不喜歡被分類。像我就觀察到,定謙是一個外高內在反差大的「矛盾小孩」,而姚老師呢,雖然看起來張牙舞爪,但其實骨子裡是個超級害羞的小女孩,面對陌生人是會非常緊張的,甚至每年開學都會焦慮到在辦公室來回踱步呢!這簡直是巨蟹座的典型寫照,需要慢慢試探才能從殼裡出來。不過,身為導演的定謙可就沒辦法這麼「害羞」了,他必須扮演好「大家長」的角色,在排練場上平衡每個演員的感受與分量,因為對他來說,每個人都一樣重要,不能因為熟不熟就有所偏重。這也讓我們聊到,劇場這個環境,其實就像一個大家庭,所有人的合作密不可分,就像吃年夜飯一樣,充滿著溫馨與一些小尷尬。特別是姚老師,她會像個資深長輩一樣,目光放亮,照顧那些比較內向、不知所措的演員。 我們也深入探討了「邊界感」這個話題。劇場的排練過程非常密集和集中,能讓我們很快從陌生到熟悉,但影視作品就不一樣了,拍攝時間零散,很難建立像劇場這樣深厚的關係。不過,劇本排練場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空間,不僅環境恆溫舒適,更是讓大家心靈開放、可以「試錯」的寶貴場所。發生在排練場的一切,通常也就會留在排練場,這可不像影像拍攝外景那麼受天氣和環境影響。對姚老師來說,從劇場的舒適圈跨足影像,就像小螃蟹探出頭,人卻跑光了,難免會有挫敗感,但隨著年紀增長,她學會了接受自己,也知道如何調適開關。 提到「家」,就不能不說我們這次力推的年度大戲——《八月在我家》。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美國得獎劇本,講述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在阿公失蹤後,三位女兒返家處理後事,過程中揭露出許多糾結與秘密。這個故事雖然是西方背景,但其對家庭問題、人性的描寫,卻與台灣社會新聞或八點檔中的情節驚人地相似。家,永遠是個難解的習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問題,所以這齣戲絕對能引發大家的共鳴。《八月在我家》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用了13位演員,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戲份,沒有一個是過客,連台詞不多的幫傭,都成為支撐這個家的關鍵人物,就像「大地之母」一樣,接住了所有人。這齣戲探討了「愛」的多元展現形式,血緣與非血緣的愛、說出口與說不出口的秘密,充滿了人性衝突。有趣的是,雖然聽起來很嚴肅,但這齣戲荒謬又好笑,透過日常對話,卻能帶出深層的「言外之意」,這也是戲劇能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因為它是純粹的語言藝術,背後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物性格。我們這群「扛霸子」演員們,包括姚坤君、朱宏章、張丹瑋、梁正群、黃勳、鄧安寧、王之方,當然還有開場就下台但極其重要的吳真先生,都將會用精湛的演技,讓這些「言外之意」躍然舞台之上。最後,就讓老王我來賣個瓜吧!為什麼要來看《八月在我家》呢?因為它將在九月登場,剛好是開學季,大家錢包飽飽!而且這齣戲精彩、好笑又好哭,你不進劇場看絕對會後悔!定謙導演也賣瓜說,這次我們會真正在舞台上蓋一棟「切一半」的房子,讓你彷彿化身鄰居,滿足你的「偷窺慾」!姚老師也打包票,我們在排練時都「爽」到不行,情感堆疊到位,知道這戲絕對「他媽的好看」!這麼棒的戲,你還在等什麼? 希望今天的對談讓大家對劇場和《八月在我家》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下集再見,掰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分鐘
  3. 8月5日

    S2EP2 探尋表演的虛無與豐盛 feat. 蕭東意

    哈囉,各位聽眾朋友,歡迎回到琄蜜莉的異想世界! 今天我們請到的大來賓蕭東意,跟我們聊了好多關於表演的「眉角」,以及人生這趟旅程如何讓我們的表演更有深度。 今天的對談真是充滿火花!我們從劇場表演的「安全距離」聊到影像表演的「近距離」真實感,發現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轉換挑戰。東意提到,舞台上觀眾可能隔了一層,但影像表演卻要求你第一眼就讓觀眾相信你就是那個角色,不能光靠演。我常說,這不是別人信不信你,而是你為角色付出多少、思考了多深。我總是鼓勵自己和學生,要不斷尋找「不舒服」的位置,因為當你覺得「順了」、「合理了」,表演可能就「完了」,真正的表演往往在不合理中發生。 東意在喜劇表演上表現出色,但我們也深入探討了他情感表達的「防衛機制」。很多時候,他會用笑話來掩飾真實情緒。我建議他,如果未來想在影像表演上更進一步,就必須練習不害怕在鏡頭前展現你的「破碎感」,這並不是要你嚎啕大哭,而是要懂得如何「放」與「收」。 另外,我們也聊到了人生。我發現東意可能有點在「心口難開」地抗拒一些對未來發展有幫助的變化。我提到,有了孩子的生命會變得更加豐盛,就像阿迪、主定這些朋友,有了孩子後不僅生活變得不一樣,對生命的理解也更深刻,這對一個演員來說是非常好的養分,因為你的反應會因此不同。這不是用小孩「拯救」婚姻,而是讓你的生命多一個參與者,變得更圓滿。 東意也分享了他作為一個演員的願望,他希望能多拍戲,挑戰更多非喜劇、更深刻的角色。他說自己其實一直想做「正劇」演員,他認為喜劇很多時候是在技術層面,但要演繹一個有故事的角色,則需要對角色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現場我還即興考了他一段屬於他自己的「哈姆雷特」獨白,他真的把那種絕望與虛無感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屬於蕭東意的哈姆雷特! 最後,我也推薦了一本好書《情緒之書》,它讓我想起康德筆下那位推石頭的薛西佛斯,在每一次石頭滾下山時,他走下山重新來過的那段「空白」,或許就是我們創造、呼吸和自由的空間。這對所有從事情緒表達工作的人都非常有啟發。 感謝東意今天帶來這麼精彩又真誠的對談!希望今天的內容,能讓你對表演和生活有更多層次的思考。也別忘了,東意有精彩的演出《別叫我成功》即將在十月份登場,大家一定要去支持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分鐘
  4. 7月29日

    S2EP1 從「匿名者」到舞台劇的破繭之旅 feat. 蕭東意

    嚎哮排演《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 演出日期|𝟐𝟎𝟐𝟓.𝟏𝟎.𝟎𝟑(五)—𝟏𝟎.𝟏𝟐(日) 演出場次|五𝟏𝟗:𝟑𝟎、週六 𝟏𝟒:𝟑𝟎/𝟏𝟗:𝟑𝟎、日𝟏𝟒:𝟑𝟎 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購票連結|https://lihi.cc/vF43v 娟蜜莉的異想世界觀眾專屬9折優惠碼:「WANG09」(優惠期間自8/1至演出結束) 這是一個你我身邊都有的、關於父子的故事。 這不是歷史課本裡的鄭成功,而是父子間的誤解與和解。 國姓廟要被都更拆了,主委鄭萬里決定辦一場大型藝術節來搶救宮廟。一齣國姓爺傳奇大戲就要開演,沒想到——作劇團的兒子鄭馬豪突然回家,說他要當導演?!父子觀念不合,籌備現場天天吵、夜夜鬧,還拉來整村人幫忙,藝術節變成家務事擂台賽?! 哈囉,大家好,這裡是琄蜜莉的異想世界。 今天非常開心能夠邀請到我的好朋友蕭東意來與我們聊聊他的人生與困境。 在我們的節目中,我特別喜歡讓來賓自我介紹,因為那其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透過他們如何描述自己,我們能看見更深層的標籤與符號。東意提到他是彰化人,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在疫情期間因為劇場停擺,才無意間創造了**「匿名者」這個角色。我第一次看到「匿名者」時,就覺得這個人太有意思了!「匿名者」讓我感受到你內心許多的憤怒、不安、害怕與絕望**,這種龐大的**「破碎感」,卻也讓你「破繭而出」。疫情之後,你的「匿名者」在網路上不斷被推播,許多人開始找你合作,雖然這讓你成為網路上被看見的身份,但也讓你本人感到安全,因為你畫上鬍子後在路上幾乎不會被認出來,有種像漫威超級英雄的隱匿感。當初「匿名者」的誕生,其實是源於對生活和未來的擔憂,以及對現狀的不滿,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角色總是帶著諷刺性的謾罵。東意也分享到,他與黃健豪共同創立的劇團「豪哮排演」**,是他們名字的結合,也帶有咆哮和好笑的雙重意義。 我邀請東意來演出「四姊妹」中唯一的男性角色,期望他能展現出**「底層的尊嚴與力量」。在與健豪合作的過程中,我觀察到健豪在台上常常會變成一個旁觀者,就像相聲裡的「捧哏」,他的「鬆」反而讓你的「逗哏」和表演狀態更加集中與聚焦**。這其實是舞台上的默契,需要有人穩住場面,才能讓表演更流暢。然而,東意也分享到,表演帶來的回饋和成就感,有時就像**「毒藥」,當沒有這些回饋時,生活會失去重心,這是一種「上癮症」。他發現自己常常「硬接不暇」地接案子,導致無法真正地體會每一次的演出,反而失去了消化的時間。對我來說,演員的成長並非單純靠多演,而是需要時間去消化與沉澱**。所以,我常常會鼓勵大家,特別是年輕的演員,一定要去體驗一次那種**「昏天暗地、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狀態,才能真正明白自己要什麼。我選擇工作時,會優先考慮有趣、有自我挑戰**,或是**「沒做過」**的案子,而不是單純為了輕鬆或地理位置。對於東意來說,他特別希望能有機會接到長時間磨練的影視角色,因為他覺得目前許多影像表演只要求他的形象,而未能真正觸及他的表演能力。我期待他能「想大一點、想深刻一點」,去承擔更多未曾挑戰過的角色。 今天我們深入探討了東意從「匿名者」角色中爆發出的能量,以及在表演事業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成長。這條道路充滿了機遇,也伴隨著取捨。期待下次再與大家分享,讓大家看見更多藝術家的「異想」世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5 分鐘
  5. 7月22日

    S1EP12 當聲音遇見麥克風,從流行樂到身心平衡的「聲」命啟示 feat. 魏世芬

    今天非常開心,能夠再次邀請到聲音魔法師——魏世芬老師,和我們繼續探索聲音與生命的奧秘,這絕對是一場不容錯過的聽覺饗宴喔! 小芬老師今天帶我們走入一個奇妙的聲音旅程,從她當年對流行歌手「飄」的聲音感到困惑開始,到後來深入研究麥克風如何形塑流行音樂的表達。原來,流行歌手的「不準」或聲音細膩,並非唱功不好,而是他們必須精準駕馭麥克風的遠近、耳機的音場,甚至連「憂愁」這兩個字的發音,都要放慢、拉長,去雕塑出那種「勾魂」的氛圍。老師提到,以前的德法藝術歌曲,其實就是那個年代的流行樂,而現在華語流行樂的字詞處理,更是像畫畫一樣,字的頭、肚子、尾巴都要細細勾勒。這讓我想到,其實聲音是我們靈魂的印記和密碼,它不只是傳達文字,更承載著深層的情緒和故事。 老師也分享了非常實用的建議:請大家多多錄下自己的聲音! 這樣你才能成為自己說話的第一個聽眾,發現自己語氣的尾音、口音,甚至是思考跟聲音不同步的問題。她也特別提醒,口齒清楚固然重要,但更深層的是文字背後的情緒。我們身體的慣性,像是皺眉、憂慮,其實會影響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甚至透過肌肉記憶,建構出我們的世界觀。所以,透過「開闊的身體和聲音」來改變說話方式,甚至去踩踩草地,都能平衡身心能量,讓自己變得開闊。小芬老師更透過實際案例,例如掐著嗓子說話可能反映自我價值感不足,鼻音重可能代表不夠踏實,甚至走路方式都藏著一個人的生命故事。這些都說明了,聲音不只是技巧,更是我們內在狀態和與世界互動的真實寫照。 聽了小芬老師的分享,我感覺我們都在這輩子努力尋找「最是自己的聲音」,因為當你找到它,真正的幸福、快樂與平靜就會隨之而來。所以,別想太多,與自己的聲音和當下同在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分鐘
  6. 7月15日

    S1EP11 聲之所繫,從身體記憶到情緒釋放的聲音旅程 feat. 魏世芬

    歡迎來到琄蜜莉的異想世界!今天我們邀請到重量級來賓——小芬老師,帶我們一同潛入聲音的奧秘,探索藝術家們如何透過聲音展現自我,並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與考驗。 在我眼中,小芬老師幽默風趣,專業度百分百,雖然感覺上親和,卻又有一點點不容易靠近,像個笑咪咪的神秘人物。我上過老師的歌唱課,那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在我唱到高音會緊張時,老師能準確地「接住」我,讓我覺得內心的脆弱可以被看見。小芬老師觀察到我舌根緊繃,提醒我可能有許多壓抑的情緒。那時我才想起,原來是過去演出喜劇時,一邊要照顧生病的媽媽,一邊又要壓抑情緒,那些未曾哭過的事情竟還藏在身體裡。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做了許多舌根練習,甚至還去上了吐舌頭的課,真的幫助很大,讓那些情緒得到了釋放。小芬老師說,她發現自己的天賦,是能聽到人們內心真正的聲音,即使他們口說無事,她也能感受到那背後的意涵,甚至能透過她的聲音,讓大家產生一種被「觸碰」到靈魂的感覺。她把自己比喻成一隻狗,即使被踢走也還是會回去,因為她相信善良。 談到聲音,現在音樂劇這麼盛行,學習唱歌和聲音發展的人也越來越多。小芬老師特別分享了不同表演型態對聲音特質的要求:劇場演員需要將聲音投射出去,強調丹田和橫膈膜的力量,發音要咬字清晰,避免噴麥。影視演員則因麥克風貼身,聲音表現更為細膩。而音樂劇演員,尤其是在國外,麥克風甚至會戴在頭頂,聲音的位置需要拉高、更為明亮,兼顧說話時的自然感與歌唱時的穿透力,那是一種像刀子般有力、有穿透力卻不刺耳的「金屬聲」,透過聲帶的張力(belting)來呈現。老師也提醒,無論哪種表演,保護聲帶都非常重要。特別是高強度的情緒戲,雖然情緒會讓喉嚨緊繃,但聲帶其實需要保持延展,所以專業的演員在罵人或生氣時,其實都是假裝的,需要先放鬆喉嚨、打開聲道,再進行表演,這才能有效保護聲帶。這也讓我聯想到,當心口不一、情緒壓抑時,身體也會出現反應,像是下巴緊繃、顳顎關節疼痛,這在許多高成就者身上特別常見。 聲音真的是太有趣了!它不僅是我們表達的工具,更是記錄我們人生故事的磁帶。期待下一集,我們將更深入探索聲音如何記憶我們的生命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2 分鐘
  7. 7月8日

    S1EP10 表演與生活的「修羅場」修煉記 feat. 丁寧

    歡迎來到《琄蜜莉的異想世界》!今天我們再度邀請到光芒四射的丁寧,她不僅是位屢獲殊榮的藝術家,更是一位在生活中不斷自我探索與修行的鬥士。 丁寧總是說,她的生活,特別是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根本是個充滿挑戰的「修羅場」。但她也分享了一個表演者獨有的好習慣:就是能夠跳出來,像是看著戲裡的角色一樣,觀察當下的自己。一開始我還覺得這是不是「解離」啊?但丁寧說,我們最終還是會「黏回去」的!這種自我觀照的能力,讓她在生活中,像是面對孩子快「爆炸」的時候,能提醒自己踩剎車,不至於變成瘋狂母親。她還提到,孩子們的能量就像撐開了她的「含容量」,讓她對情緒的承受度變寬廣了。她說,演員最珍貴的就是如何處理情緒的走向,當演員能夠從個人的愛恨情仇、來不及說的話語中提煉出複雜多層次的情緒,那表演就會非常有「延展性」,戲劇也會更好看。這也意味著演員必須願意去感受生命中的痛苦,不能逃避或「關機」。 丁寧也分享了幾次讓她印象深刻的拍戲經驗。特別是兩次在劇組第一天,就得拍全劇「最濃烈」的痛苦戲。其中一次,她當時才剛拿到金馬獎,卻突然**「斷片」、腦袋「放空」,連台詞都記不住!她當時壓力爆棚,很怕大家覺得她是虛有其名。但在導演輕輕一拍肩後,淚水和情感瞬間到位,奇蹟般地完成了那場戲。事後她反省,這才發現自己犯了錯:她還像以前一樣,硬是把情緒往身體裡「塞爆」,卻忘了自己其實已經「轉化」了、能量更強了,不需要再過度用力!就像以前要吃三個漢堡才飽,現在一個就夠了。這讓我想到,有時候「少即是多」,我們不能再用舊有的容器去裝舊有的方式,因為我們本身已經「升級」了。丁寧特別強調,演員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各種狀況,做好功課就好,不要過度強求。她也提醒我們,演員在工作時「抗性超強」,有時會感覺不到壓力,這讓她曾賠上自己。此外,丁寧作為一個充滿社會意識的藝術家,雖然有時會想說出很多事情,但她會不斷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考慮是否會傷害到他人,不要製造更大的仇恨。她相信「意識的力量」遠超語言,它是一種能量,一種對事情的專注與態度,而且它不會傷害到別人。她認為演員就是要能創造更多可能性給導演選擇,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讓導演不用替她擔心,就像一個「超級市場」**應有盡有。 丁寧的人生經驗,無論是表演上的修煉,還是面對社會的關懷,都讓我們看見一位藝術家如何不斷超越自己。她提醒我們,即使社會紛亂,我們也能在意識上選擇光明,為這個世界貢獻一份正向的能量。謝謝丁寧,今天為我們帶來如此深刻又充滿力量的對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分鐘

簡介

《琄蜜莉的異想世界》是由知名藝人王琄與盛德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製作推出, 是一檔深度探索藝術家內心世界的訪談型 Podcast 節目。 節目以王琄獨特的視角,與來自各領域的藝術家對話——從音樂、表演、視覺藝術到文字創作,一起聊聊那些造就他們成為今日模樣的生命片段、創作歷程與心靈轉折。 這裡不是單純的訪談,而是一場場心靈漫遊之旅。無論你是對藝術懷抱憧憬的夢想家、正在創作道路上摸索的創作者,或只是對美與人性感到好奇的你,都能在這裡找到共鳴與啟發。 在琄蜜莉的異想世界裡,讓我們一起聽見藝術家的成長軌跡、創作靈感,以及那些在現實與想像之間綻放的微光。 主視覺設計:曾定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