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BTBA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1. 季末特輯ーPodcast 幕後故事(上)

    JUL 15

    季末特輯ーPodcast 幕後故事(上)

    《生技來一刻》即將滿五歲了。眼看我們一起走過了五個年頭。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 podcast 故事是怎麼製作的呢?又需要什麼樣的魔法才能讓這些故事完美呈現呢?而,又是誰在施展這樣的魔法呢? 在第五季的尾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生技來一刻》的幕後團隊和 podcast 製作的故事。我們會分享是什麼讓後製疲於奔命,又是什麼讓製作人頭痛欲裂,關掉麥克風後又有什麼秘辛。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生技來一刻團隊的背後故事,認識施展魔法的小精靈們吧! 因為小精靈人數眾多,幕後故事會分成上下集。沒有聽到你心心念念的那個工作人員的心聲嗎?那就千萬不要錯過兩週後的下集。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 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講者 | 陳政儀 Cheng-Yi Chen:https://www.linkedin.com/in/penguinayee/ 🎤 講者 | 紀威佑 Wei-Yu Chi:https://www.linkedin.com/in/wychi/ 🎤 講者 | 李佳怡 Joy Lee:https://www.linkedin.com/in/joy-chiayi-lee/ 🎤 講者 | 劉駿 Chun Liu: 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講者 | 呂方雯 Fang-Wen (Nora) Lu:https://www.linkedin.com/in/fangwen-nora-lu/ 🎤 講者 | 彭郁茹 Yu-Ju (Crystal) Peng:https://www.linkedin.com/in/cpeng12/ (按照姓氏字母排列) 🧑‍💻 後製 |  彭郁茹 Yu-Ju (Crystal) Peng:https://www.linkedin.com/in/cpeng12/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相關資訊: 政儀的書籍推薦: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Nicholas Taleb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Eric Jorgenson 10X is faster than 2X, Benjamin Hardy and Dan Sullivan

    1h 32m
  2. 職場升級指南—領導力降維解析 ft. Margaret 魏嘉英 & Yvonne 孟憲薇

    JUL 1

    職場升級指南—領導力降維解析 ft. Margaret 魏嘉英 & Yvonne 孟憲薇

    你是否曾經想過,從一位專注於實驗的科學家,要如何走到帶領團隊、推動策略的領導者之路?一位好的領導者又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風範和技能呢?在本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兩位在業界深耕多年的生技領導者,同時也是生技來一刻 OG — Yvonne 與 Margaret,帶來她們從個人貢獻者 (individual contributor) 成長為總監 / 資深總監的親身經驗,談談她們如何面對任務委派、跨部門溝通、激勵團隊等挑戰。她們也將分享參與公司內部的領導力發展計畫,從性向測驗、角色扮演到同儕回饋,讓我們一窺企業內培養領導人才的秘密訓練場。 在第二部分,我們進一步解析領導力的七個維度:影響力 (influence)、溝通能力 (communication)、協商能力 (negotiation)、衝突解決 (conflict resolution)、目標設定 (goal setting)、組員指導 (coaching)、團隊成長 (team growth)。透過職場新鮮人 Jerry 的業界冒險旅程,深度訪談化身為 Jerry 主管的 Yvonne 和 Margaret 會如何指導並解決 Jerry 惹出來的麻煩,並給予建設性回饋,一步步引導 Jerry 成為好的團隊成員和未來的領袖。更多精彩內容在節目當中,對職場進階能力主題感興趣的朋友請千萬不要錯過。   🧑‍💼 講者  |  Margaret 魏嘉英:http://linkedin.com/in/margaretwey 🧑‍💼 講者  |  Yvonne 孟憲薇:https://www.linkedin.com/in/hwyvonnemeng/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許書瑀:https://www.linkedin.com/in/shuyu-hsu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   相關訪問: 藥物製程領袖專訪:葉秉陽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ping-yang-yeh/ 不一樣的路 Crossing the River ft. 周慧泉 Judy Cho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judy-chou/ 成為職涯掌舵手:從化工到專案經理 ft. 楊秉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bing_shiou_yang/ 生技新鮮人求職修煉手冊—上卷 ft. Margaret Wey, Yvonne Meng, Phoebe Tsai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生技新鮮人求職修煉手冊—上卷ft-margaret-wey-yvonne/   時間軸 講者自我介紹 (3:40) 從個人工作者到總監的經驗分享,以及角色轉換碰到的挑戰 (4:55)  領導力培訓計劃的訓練形式和內容 (11:57) 身為總監階層的領導者常會用到的領導技能 (25:42) 情境分析:畢業生 Jerry 的煩惱 (33:05) 如何設計行為面試 (Behavior Interview)這個環節?哪些特質或是軟技能是你們希望在這個環節看到的 (35:23) 如何幫助 Jerry 迅速進入狀況, 並幫他設定合理目標 (44:17) 當別的主管跟你抱怨 Jerry, 請問在這種時候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51:44) Jerry 年度表現評量:哪些指標是你們的重點評量和觀察項目 (63:07) 當你希望能再增加一兩位成員讓你有足夠人手能做更大的計劃,請問你會如何爭取資源 (75:13)  兩年後 Jerry 提自己想要升職, 請問你會根據哪些點評估他是否準備好 (81:03) 如何看待 ”Influence without authority”? (87:10) 如果有組員來找你抱怨說工作是他做的,但你在表揚時把功勞歸給另一個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應該如何處理 (94:00) 身為領導者後最大的感觸 (101:00)

    1h 46m
  3. 生醫工程職涯歷程與策略 ft. 張耀銓博士 (2/2)

    JUN 15

    生醫工程職涯歷程與策略 ft. 張耀銓博士 (2/2)

    生醫工程是近年來熱門的專業,由於生醫工程是一個較新的專業,很多人對於生醫工程的職涯和出路並不熟悉。 這一集我們特別邀請到目前在腦機介面領頭羊公司 Synchron 擔任 Principal System Engineer 的張耀銓博士和我們分享他一路以來的職涯:如何從電機/電控學士轉到生醫工程博班,從學界如何透過與業界密切合作的機構進入業界、如何進到醫療器材大廠 Medtronic 和現在的 Synchron,以及在學習和求職上遇到各種挑戰與心得。 張耀銓博士也在上一集中,和我們分享了侵入式腦機介面目前的進展和 Synchron 的獨特優勢,對腦機介面發展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上一集收聽。   🧑‍💻 講者 | 張耀銓 Yao-Chuan Chang :https://www.linkedin.com/in/yaochuanchang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相關訪問: 腦機介面的領頭羊 Synchron ft. 張耀銓博士 (1/2)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yao_chuan_chang_1/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上)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1/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下)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2/ 科技公司裡的神經科學家 ft. 張嘉容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ia_jung_ch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藥廠神經藥物開發的現況觀察與前景 ft. 黃正球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eng_chiu_joe_hu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神經膠質細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的適應與轉換 ft. 蔡蕙歆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hui_hsin_tsai/ 時間軸 進到腦機介面領域的契機 (2:44) 博班遇到的第一個挑戰 (4:50) 腦機介面的起點:博班神經介面/人工電子眼的研究 (7:20) 博班畢業的就業挑戰 (13:30) 先到 The Feinstein Institutes 累積和業界合作的經驗 (15:50) 在 Medtronic 的工作經驗 (18:40) 大小公司的差異 (27:05) 轉職經歷的意想不到的花絮 (29:53) 給生醫工程背景的求職建議 (34:45) 拿到業界入場券的建議 (39:30) Networking 的建議  (44:11) 現在不賺錢的產業不見得未來也不會賺錢 隨時做好準備 (47:56)

    53 min
  4. 腦機介面的領頭羊 Synchron ft. 張耀銓博士 (1/2)

    JUN 1

    腦機介面的領頭羊 Synchron ft. 張耀銓博士 (1/2)

    腦機介面的發展日漸蓬勃,技術也日益成熟,越來越多公司都投入這個領域,包括大家熟知的 Elon Musk 的 Neuralink 和今年初剛通過 FDA 審核的 Precision Neuroscience 等。其中發展最迅速、臨床試驗走在最前面的公司,就是今天要介紹的 Synchron。 這集我們邀請到在 Synchron 擔任 Principal System Engineer 的張耀銓博士,來分享目前腦機介面領域的進展,介紹目前不同公司的專長和發展方向、目前臨床試驗的進度、腦機介面的挑戰、Synchron 產品的特色和優勢,以及人工智慧如何增進腦機介面的加密解密速度。最後也和我們聊到他在 Synchron 的工作內容。 這一集我們會集中在介紹腦機介面的進展和 Synchron 的產品特色。更多張耀銓博士的職涯歷程和轉職經歷,我們會放在下一集和大家分享,敬請期待。   🧑‍💻 講者 | 張耀銓 Yao-Chuan Chang :https://www.linkedin.com/in/yaochuanchang 🎤 主持人 | 何逸雲 Yi-Yun Ho: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相關訪問: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上)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1/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腦機介面的現實與未來(下) ft. 徐聖修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eng_hsiou_hsu_2/ 科技公司裡的神經科學家 ft. 張嘉容博士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ia_jung_ch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藥廠神經藥物開發的現況觀察與前景 ft. 黃正球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cheng_chiu_joe_huang/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神經膠質細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的適應與轉換 ft. 蔡蕙歆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hui_hsin_tsai/ 時間軸 目前各個腦機介面公司的進展 (3:55) Synchron 的產品特色和發展策略 (9:20) Synchron 的使用者介面 (19:50) 目前FDA的審核規範 (35:40) 在 Synchron 擔任 System Engineer 的工作內容 (37:40)

    49 min
  5. 被低估的藥物風險檢測:脫靶試驗 ft. 李君曜博士

    MAY 15

    被低估的藥物風險檢測:脫靶試驗 ft. 李君曜博士

    在《生技來一刻》過去的集數中,我們聊過藥物動力學與臨床設計,這次我們聚焦一項雖非強制但備受重視的試驗:「脫靶效應試驗 (off-target profiling)」。什麼是脫靶效應呢?不論是小分子或是大分子藥物,基本上都至少有一個關鍵作用的標的或是靶點 (target),通常是身體內的某種蛋白質、酵素、或是受體 (receptor),在藥物開發時,一定需要測試開發的藥物和靶點的結合狀況。但是單單藥物能和靶點緊密結合,並產生抑制或活化效果,並不足以讓這個藥物順利通過試驗,同樣重要的,這個藥物還必須具有選擇性,不會大量地去和非目標物結合 (off-target binding),如果不能控制好脫靶效應,可能造成各種副作用,甚至導致病人死亡。 而這也就是脫靶試驗發揮價值的地方了!它能協助藥廠在進入昂貴又耗時的臨床試驗前,先篩出潛在風險,降低開發到後期失敗的機率,進而避免可能因上市後撤回造成的鉅額虧損。這集節目我們很開心收到熱心聽眾 Yentzu 推薦這個有趣的主題給《生技來一刻》,我們有幸邀請到汎球生物科技 (Eurofins Discovery Taiwan) 總經理李君曜博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這個專業主題。節目中,君曜也跟我們分享他的多國職涯經驗,並且從總經理的視角帶我們一窺團隊領導的奧妙。   🧑‍💼 講者 | 李君曜: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yao-lee-81a9a452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林庚民 Geng-Mi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geng-min-lin-7b959a9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新藥研發的第一步 - 標的確認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ian-huey-chiang/ 新藥開發的臨床試驗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margaret-wey/ 時間軸 個人學經歷簡介 (4:20) 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工作背後的驅動力和面臨的挑戰 (10:25) 在各個國家不同的工作習慣和思維方式 (13:20) Eurofins Discovery 這間CRO公司的整體業務和在台灣的業務範圍 (21:23) 什麼是off target test? 一般在藥物開發的哪個階段會選擇做這項測試?這跟毒理測試(toxicology)有什麼區別?(25:09) 在Off-target profiling中, 有大概哪幾類跟生理功能息息相關的molecular target是我們希望重點檢測的 (41:25) 角色轉換背後的故事:從獨立工作者(IC)到需要帶領其他人的經理,再到掌管全公司的總經理 (48:55) 當上總經理後覺得最大的挑戰 (59:50) 最重視的領導力以及如何培養 (65:18) 在業界多年的體悟,以及給20歲的自己一些建言 (73:04)

    1h 21m
  6. GLP-1 腸泌素藥物 ft. 黃峻偉醫師

    MAY 1

    GLP-1 腸泌素藥物 ft. 黃峻偉醫師

    腸泌素藥物如 Semaglutide、Tirzepatide 可以絕佳地控制血糖,更有驚人的減重效果,推出後風靡全球,有長達三年的時間被美國 FDA 認定為供不應求。除了糖尿病、減重效果之外,這些腸泌素藥物亦對大量重要疾病有潛在的治療效果(尚待臨床試驗證實),堪稱當代神藥。Tirzepatide 供應商禮來 (Eli Lilly) 因此躍升世界市值最高藥廠,諾和諾德 (Novo Nordisk) 也因 Semaglutide 一度成為歐洲最有價值的公司。 本集節目邀請到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峻偉醫師,他同時是專欄《糖尿病筆記》作者。黃醫師與我們介紹糖尿病藥物、腸泌素的歷史延革,講解為什麼腸泌素藥物能有絕佳的減重表現,也討論這些藥物的巨大影響力。   🧑‍💻 講者 | 黃峻偉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diabetesnote 🎤 主持人 | 陳乃群 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後製 | 彭郁茹 https://www.linkedin.com/in/yu-ju-crystal-peng-b7bb44206/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Faculty as Entrepreneurs I 學者創業專訪 I - Smart Insulin 聰明的胰島素 ft. Dr. Danny Hung-Chieh Chou 周宏杰博士 https://www.podbean.com/ew/pb-xhw9u-116a1af 相關資料: 《糖尿病筆記》 https://www.dm-note.com/author/huangrh1980/ Novo Nordisk (Ozempic), Acquired https://www.acquired.fm/episodes/novo-nordisk-ozempic 《紐約生》介紹文 https://www.thebiologist.org/blog/240217-glp-1-weight-loss-wegovy-diabetes-ozempic Knudsen LB. Inventing Liraglutide, a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u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and Obesity. ACS Pharmacol Transl Sci. 201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59078/ 時間軸 講者簡介 (2:10) 糖尿病藥物(胰島素)歷史沿革 (4:10) 腸泌素簡介,血糖控制的特性 (8:25) Semaglutide, Tirzepatide (16:35) 腸泌素藥物減重的機制 (21:00) 身為臨床醫師,怎麼使用這些藥物? (27:40) 肥胖是生活習慣,還是慢性病? (32:40) 腸泌素藥物對於各類疾病的影響 (38:40) 撰寫《糖尿病筆記》的心路歷程 (56:35)

    1h 7m
  7. 藥物不是有效就好?高品質穩定產出才是王道 ft. 韓子強博士

    APR 15

    藥物不是有效就好?高品質穩定產出才是王道 ft. 韓子強博士

    在生技藥廠中,研發和臨床試驗部門經常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你知道嗎?即使一款藥物在臨床上證明有效,若無持續且穩定量產高品質藥物的能力,它也難以真正廣泛的造福病患。本集節目帶你走進藥廠中極少被提及,卻舉足輕重的部門——Process & Global Manufacture。 相信大家記憶中,都曾有一間從小吃到大的街角麵攤,韶光荏苒,熟習的味道和帶來的感動卻始終不變。仔細想想,這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當麵店的規模放大千倍萬倍,來到工業規模時,一點點原料的批次差異 (lot-to-lot variation),到製造時冷藏環境的些微變化,每個在上游微不足道的細節差異,在經過重重關卡後都可能被放大成不可忽視的嚴重問題,所有細節都可能影響成敗。 究竟藥廠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在兼顧量及品質的情況下穩定把藥物送到市場上呢?本集我們邀請到目前在 Takeda 製造流程部門擔任經理的韓子強博士,分享他在製造領域的深耕經驗與有趣故事,並與我們探討職涯的更多可能性。   🧑‍💼 講者 | 韓子強:https://www.linkedin.com/in/tzu-chiang-han-b6787454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范庭瑜:https://www.linkedin.com/in/claire-ting-yu-fan-722055117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藥物製程(一)小分子藥物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pd-1-hwhsieh/ 時間軸 講者介紹(3:52) 製造部門與流程科學在藥廠的角色(4:45) 典型一日工作行程 (27:20) 記憶深刻的工作故事(34:15) 化工背景選擇藥廠的背後抉擇(40:07) 從學界進到製造部門面臨的挑戰以及 Cultural shock(43:18) 從 Regeneron 資深經理轉職到 Takeda 經理的背後抉擇(48:54) 經歷公司規模從小變大的切身感受及調適(54:34) 講者一路走來的個人體悟(60:07)

    1h 6m
  8. 解鎖衰老密碼的基礎科學家 ft. 陳沛均博士

    APR 1

    解鎖衰老密碼的基礎科學家 ft. 陳沛均博士

    本集節目邀請到活躍於全球頂尖生物科技研究前沿的科學家陳沛均博士(Dr. Jin Chen),帶領聽眾探索生物醫學創新的前線!陳博士的職涯軌跡精彩而多元,他在史丹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進行博士後研究,接著進入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擔任助理教授,近期踏入當前全球矚目的創新研究機構 Altos Labs。陳博士深入分享他在 Altos Labs 致力於「衰老與細胞再生」(aging and cell rejuvenation)的尖端研究,闡明這些基礎研究如何人類健康長壽帶來突破,更剖析從學術界跨入產業界的心路歷程與契機,並探討兩種研究環境在創新自由度、資源配置、團隊合作與研究推進速度上的關鍵差異。透過陳博士生動的經驗分享,探索他如何在職涯關鍵轉折點做出重要決策並面對挑戰,鼓勵年輕科學家擁抱 serendipity,勇敢追尋屬於自己的科學探索之旅!   🧑‍💻 講者 | 陳沛均 Jin Chen :https://www.linkedin.com/in/jinpchen 🎤 主持人 | 吳怡蕙 Michelle I-Hui Wu:https://www.linkedin.com/in/i-hui-michelle-wu 🧑‍💻 後製 | 何逸雲 Yi-Yun Ho: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後製 | 林庚民 Geng-Mi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geng-min-lin-7b959a98/   生技來一刻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ent.in.biotech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網站: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從物理轉到生物領域的講者: 深度學習於醫學影像的實踐 ft. 呂任棠 Jen-Tang Lu https://www.podbean.com/media/share/pb-3jusi-117c45b?utm_campaign=w_share_ep&utm_medium=dlink&utm_source=w_share   基因體學研究: 人工智慧於基因體學的應用 ft. 張碧娟 Dr. Pi-Chuan Chang https://www.podbean.com/media/share/pb-fvf2g-133b568?utm_campaign=w_share_ep&utm_medium=dlink&utm_source=w_share   從學界教授到業界科學家: 腦與神經科學系列:神經膠質細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的適應與轉換 ft. 蔡蕙歆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hui_hsin_tsai/   學者創業系列: 學者創業專訪 - Smart Insulin 聰明的胰島素  周宏杰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faculty-asentrepreneursi-%e5%ad%b8%e8%80%85%e5%89%b5%e6%a5%ad%e5%b0%88%e8%a8%aa-ismart-insulin-%e8%81%b0%e6%98%8e%e7%9a%84/ 學者創業專訪 - empowering clinical diagnostics with Mass Spectrum 徐丞志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faculty-asentrepreneursii-%e5%ad%b8%e8%80%85%e5%89%b5%e6%a5%ad%e5%b0%88%e8%a8%aaii-%e2%80%93empoweringclinicaldiagnostics-with-mass-spectrom/ 學者創業專訪 - empowering clinical diagnostics  曾憲榮博士 (上)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faculty-asentrepreneursiii-part-1%E5%AD%B8%E8%80%85%E5%89%B5%E6%A5%AD%E5%B0%88%E8%A8%AA-iii-%E4%B8%8A%E9%9B%86%E2%80%93empowering-clinicaldiagnosti/ 學者創業專訪- empowering clinical diagnostics   曾憲榮博士 (下)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faculty-asentrepreneursiii-part-2%e5%ad%b8%e8%80%85%e5%89%b5%e6%a5%ad%e5%b0%88%e8%a8%aa-iii-%e4%b8%8b%e9%9b%86%e2%80%93-empowering-clinical-diagnost/   📖 延伸閱讀: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也投資的公司 Billionaires are betting on anti-ageing research, but can ageing really be cured? Amazon founder Jeff Bezos has reportedly invested in Altos Labs, a new anti-ageing start-up that hopes to prolong human life. https://www.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features/billionaires-anti-ageing-research/?cf-view 友台三腳貓訪問BTBA創辦人陳昇宏講解細胞凋亡,和如何應用數理在生醫研究《第 044 號實驗:看死亡如漣漪般向外擴散!一個跨越半世紀的追尋!- 昇宏》 https://player.soundon.fm/p/df6f251d-919d-4262-8211-533a4d3836ef/episodes/a17fa317-c2f0-4988-a734-de8edd2a93dc   時間軸   講者背景與職涯亮點 (1:31) Altos Labs 的前沿角色及產學轉型經驗 (2:32) 在 UTSW 的學術發展與轉職契機 (25:37) UCSF 博士後與史丹佛博士階段的重要收穫 (32:20) 快速問答 (40:21) 給新世代科學家的建議 (43:21)

    49 min
4.9
out of 5
55 Ratings

About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