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12:46~50节
太12:46 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他说话。47 有人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48 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49 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50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来思想的经文是太12:46~50节,主耶稣论到属灵的家人关系。
「祷告」
关于这一段经文,我想和大家分享四个问题:第一、我们需要家庭和家人;第二、家人关系的特征;第三、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第四、世上的家和属灵的家。
一、我们需要家庭和家人
家庭是比民族和国家更早形成,也更基本的社会单元。上帝常常使用一个家来完成他的使命。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开始信心之旅是以家庭为单位。以色列离开迦南进入埃及也是以家庭为单位。
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一个家庭却可以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家庭是一个人最直接的庇护所和可安歇的港湾,家人也是一个人最具体的帮助者和扶持者。在古代,没有一个人数众多并且团结的家庭,一个人很难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即使在今天,好像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了,但是没有家人的人仍然难以解决所有生活上的困难,更难以化解情感上的孤单。所以,举目无亲、无家可归仍然是令人痛苦和凄凉的景况。
世人离不开家庭和家人的扶持,基督徒其实也是如此。圣经形容教会就是一个家,保罗说【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 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会。(提前3:15)】圣经也用弟兄姊妹来形容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又教导基督徒应当彼此相爱,彼此相顾,彼此相助。
所以,主耶稣在这里首先没有否认家庭和家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圣经没有说神的儿女就不再需要家庭和家人了。圣经没有主张个人主义,呼召离不开属灵家庭的印证,服侍离不开属灵肢体的配搭,成圣也离不开属灵家人的代祷和扶持。
所以,我们在思想属灵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区别,以及属灵关系的特征之前,我们首先要肯定家庭和家人的重要;也要意识到不愿进入属灵的家,不愿和其他神的儿女紧密连接,是不符合神的心意,也是不明智的。
来10:25节说【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这节经文不只是为了神的荣耀。神确实喜悦众人集体齐声的颂扬,但神这样吩咐也是为了我们,因为他知道我们软弱,我们需要他人的扶持和彼此的勉励。
我上大学时信主,但相当长时间属灵生命停滞不前。那时的状态特别痛苦,一方面不能退回到不信的状态,但另一方面也一点儿没有力量活出自己希望活出的样子。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我进入教会,加入属灵的家庭。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聚会时,一看到那么多共同信仰的同路人,一开口和大家一起唱赞美诗,那些孤单孤立以及恐惧不安的感觉瞬间就消失了。进入属灵家庭和拥有属灵的家人是我生命成长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我的生命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我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在属灵家庭里获得的感动和造就,是和我没有同伴独自持守信仰时的状态完全不同的。那时我深切的体会到两点:
第一,神的话都是可信的,都是有道理的,他比我们更了解我们;
第二,基督徒个体是软弱的,我们都需要属灵家人的扶持和帮助。
二、家人关系的特征
1、紧密相连
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这里离开的意思不仅是指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独立,也指空间上的分开。只有一个人和父母拉开距离而开始和另一个人朝夕相处的生活在一起,这才是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和产生。
只有血缘上的关系或者法律意义上的关系,却不实际生活在一起没有实际的紧密相连,那这样的关系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家人的关系。我看过一篇陪读妈妈写的文章,她为了陪孩子在国外读书,和丈夫分开七年。她说开始没有丈夫在身边,一切靠自己真是焦头烂额。但她说最可怕的是她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独自面对一切,已经适应了没有丈夫的生活。我忘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但在现实中我看过太多分开太久习惯了独自生活的夫妻再也回不到从前,甚至关系彻底破裂的例子。
如果说家人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那么如果连相交都没有,又怎么谈得上亲密呢?仅仅靠血缘和法律界定的关系虽然名义上也是家人关系,但在实质上却达不到家人关系本来应该具有的紧密和亲密的特征。
属灵的关系也是如此,虽然理论上所有神的儿女当然都是神家里的人,但是如果没有实际的相交相连,怎么可能达到亲人间应该有的那种亲密关系呢?所以,现实中虽然有很多不合格的家人关系,但是神的心意我们应该清楚,真正的家人应当在一起,应当常常相交,应当紧密相连。
使徒行传记载早期的教会【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徒2:46)】虽然今天教会的弟兄姊妹不一定非得天天见面,但是仅仅一周见一次,难道不是太少了吗?一周一次而且还是点头之交真的能够使彼此成为家人吗?所以咱们教会鼓励大家除了主日聚会也要参加家庭小组,原因正在于此。
此外,仅仅见面多也不等于紧密相连。我们和公司同事见面的时间可能不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少,但是有几个公司同事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家人呢?见面多但除了业务并不谈别的,并不了解彼此的生活也不了解彼此的内心,这也不是神眼中合格的家人关系。
所以,基督徒相交不只是要见面,还应当彼此敞开。我们应当敢于把自己的生活和喜怒哀乐分享出来,这样才可能和他人建立真实的紧密的以致可以称之为家人的关系。带着面具,习惯隐藏的人不可能进入和他人的亲密的生命相交中,而家人的关系本该有这样的真实和亲密。
当然,敞开自己有受伤的风险,但过度的自我保护也必然失去享受亲密关系的可能。所以,不能盲目敞开,敞开要讲智慧也要谨慎,但我们必须敞开,或者说必须要追求透过敞开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家人的关系。
2、爱的责任
家人关系的另一个特征,甚至可以说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爱。而这种爱是必须的,而且是无条件的。如果说有条件的话,那这个条件也仅仅在于我们是一家人。所以,父母爱儿女不应该以儿女聪明、有出息为条件,兄弟姐妹相爱也不应该以谁有钱、谁有用为条件。那没有什么本事,好像不能为家庭做什么贡献的家庭成员也被尊重、也被在乎、也被照顾,这才是家人之间应该有的爱。天父爱他的儿女,主耶稣爱罪人就是这样的爱。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无条件不功利的爱儿女,而效法神的属灵的爱在此就显出是比属世的爱更卓越更美好了。
此外,基督信仰所教导的爱从来都不是口号而已,而应当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好像神爱世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他的儿子实实在在的道成肉身,实实在在的服侍罪人,实实在在的走上十字架。使徒约翰说【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 3:18)】今天的经文也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马太福音还讲了一个比喻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做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太21:28-31)】我们想想自己更像哪个儿子呢?是不是更像看上去很乖却没有行动的小儿子呢?总之,信心也好,爱心也好,顺服也好,都不是嘴上说得好听,而是实际的行动。
另外,爱不仅是无条件的,而且是单方面的,是不以对方一定感谢我和回报我为前提的。主知道被他医治的人并不都来跟随他,甚至有人还反过来出卖他,但是主并没有因此就不出手相助,这才是真正的爱。
还有,爱也是有温度的,不只是行为,还包括怜悯和关心。所以,教会忙忙碌碌的做事容易,但是行动中始终带着对人的关心、怜悯和爱不容易。所以主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
所以,爱是基督徒最当追求的美德,也是神的家最显著的特征。
3、顺服真理
家庭还有一个特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Tần suấtHằng tuần
- Đã xuất bảnlúc 08:39 UTC 2 tháng 8, 2025
- Thời lượng31 phút
- Xếp hạngSạ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