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網路電台

DaaiRadio

手指輕輕一點 全球聽見大愛 慈悲利他的人間美善訊息,啟迪省思的證嚴上人法語,清淨溫暖,就在大愛網路電台。 http://daairadio.tw/

  1. 【真心看世界】修復經書  慧命重現0730

    18 小時前

    【真心看世界】修復經書 慧命重現0730

    一、【202507人間菩提】修復重現 百年法華經 2023年,上人將收藏多年的《法華經》託付給國立臺灣圖書館修復,歷時約2年這部珍貴的經書終於得以重現原貌。 上人感動地說:「這是慧命,等於讓我重見慧命。」 修復團隊不僅投入專業技術,更以虔誠之心處理每一頁紙張。這不只是紙本修復,更是法的延續、慧命的傳承。 上人說:「《法華經》就是今天的「慈濟」的精神。」期待慈濟人實踐佛法入世的精神,身體力行,落實「對的事,做就對了」。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潤餅阿嬤及芳逸的願行》 潤餅阿嬤從受助轉為助人,芳逸從因緣啟發,願生生世世的菩薩道。 *盧春安分享潤餅陳蓉樺阿嬤曾經是我們的照顧戶,但是三個月他就停扶。他說:不要再接受別人的幫助。開始成為慈濟的會員。從50元、100到每個月1000,每天第一筆收入就捐出,20年前圓滿榮董。脊椎原本常化膿,上人摸過後,就沒有手術。現在沒有賣潤餅改做環保,去年歲末捐10萬。 上人:幾個孩子 陳蓉樺::二個孩子,女兒很會賺錢買了10多間房子,兒子沒用。我兒子欠孩子要還完 上人:為你祝福,救全球。 陳蓉樺:兒子在馬祖裝冷氣,賺不夠自己花,請上人讓我好死。 上人:業盡了,下輩子來享福。 *韋芳逸: 1992年出生在廣西南寧,父母務農家境清寒,兄姊大自己10多歲,到上海念大學認識慈濟,參加活動,認識先生。公婆先生都是授證的慈濟人,90年代末到上海經商,他們會分享去甘肅水窖、汶川地震,孩子出生後,較少時間做慈濟。回到台灣後,第一次就和上人溫馨座談,多次回花蓮,現在每天早起薰法香,找到生生世世要走的路,上人是生生世世的師父。 熊士民副執行長:婆婆在做香積 上人: 很好命有好先生和公婆,在慈濟和家庭都要認真,要孝順公婆。 芳逸:跟上海回來的志工在花蓮精進,我聽到上人開示,很不捨昇航快去就來。我願意挑米籮,做上人想做的事,有話不說是很遺憾,願意跟隨生生世世行菩薩道。 王玉清:現在也有土耳其伴讀,在社區都會承擔。我們會好好帶,現在都常住在台灣。大陸還有一些事業,偶而會回去。 上人:要把事業家庭安頓好,可以的時候,大家一起做。 王玉清:兒子也是菩薩家庭,優秀兒童。 上人:好命也要好好培養,不要寵,投入慈濟,陪他長大。 *南投蔡朝金師兄等人獻18年前師嬤來到南投留下的手印陶版。

    1 小時
  2. 【真心看世界】微善成大愛0729

    1 天前

    【真心看世界】微善成大愛0729

    一、【20250人間菩提】 慈濟「五毛錢」的故事蘊藏深遠意義,不僅代表著慈濟的起點,也象徵著每個人微小善行的累積,能成就無量的愛與關懷。 上人期許大家記得這段歷史,珍惜每一分心念與行動的價值。在人生的「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應發揮慈濟精神,讓善的力量不斷延續。 上人以親身務農經驗,提醒我們珍惜飲食、莫忘來處。一碗飯背後含藏著農夫辛勤的汗水與辛勞,「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我們不應視為理所當然,更應反思自己為人群奉獻了多少,要時時以感恩心生活,以知足心面對人生,這就是修行的日常法門。 慈濟已確立宗門,法脈應代代傳承,無論在家或出家,皆能弘法利生。 上人鼓勵眾人多收看大愛臺,善用科技讓正法廣傳。如同靜思語雖字句簡短,卻改變無數人的命運,所以我們應把握因緣,讓佛法為人間社會注入清流與希望。 二、 健康100分 💓「心」不容忽視:從心悸到心房顫動,守護長輩健康的3個關鍵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科醫師謝仁哲,分享心悸與心房顫動的警訊與照護重點。他以汽車引擎與變速箱為比喻,指出心臟的跳動如同引擎運作,當心率異常就像變速箱故障,輕則感到心悸,重則可能引發暈倒甚至猝死。 心悸是多數人可能出現的症狀,尤其在緊張、壓力大、熬夜、喝濃茶或咖啡後最常發生。謝醫師教導三步驟自我檢測:一、找安靜場所測量每分鐘心跳;二、觀察心跳節奏是否規律;三、心悸發作時盡快做心電圖確認,若能即時記錄,對醫師診斷大有幫助。 針對長者常見的「心房顫動」,謝醫師特別提醒:此症會導致心跳極不規律,增加五倍中風風險。雖然聽來可怕,但現今藥物與微創介入治療已相當成熟,能有效降低66%的中風風險。家屬應鼓勵長輩就醫,協助落實治療,避免未來更大的健康與照護負擔。 節目最後,謝醫師以三句口訣總結重點:「心悸不可怕,趕快做心電圖」、「醫生朋友攜手合作,心房顫動可控制」、「藥物與手術都是治療利器」,提醒大家——守住一顆好心,才能走得穩、活得久、愛得久。

    1 小時
  3.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8 五根五力(二)

    2 天前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8 五根五力(二)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著重於「五根」與「五力」的修行重點,並闡述其與修行障礙「五蓋」之間的對應與破除方法。五根即信、進、念、定、慧,是修行基礎,也是「五力」的根本所在,唯有強化五根,才能產生正念與智慧,進而對治修行障礙。 師父以日常比喻說明「五蓋」——貪欲、瞋恚、昏沉、掉舉與疑,猶如鍋蓋蓋住我們的覺性,讓煩惱加劇。例如,貪欲讓人沉溺於享樂,瞋恚源於面子與防衛心理,而昏沉與掉舉使人懈怠、妄動,最終疑心則削弱信心,使修行動力退轉。破除五蓋需借助五根轉為五力,建立穩固的內在力量。 師父強調「修行非一步登天」,從日常腳踏實地做起,像是坐禪時鍛鍊雙腿與專注力;以「蝴蝶腿」鍛鍊開胯、延展筋骨,並提醒打坐時要注意安全,避免受傷或心念偏差導致「走火入魔」。 在信根的培養上,師父指出信心是修行的起點,需透過持續聽法與實踐累積。進一步談到「正念」與「覺照」的力量,如如何觀照日常中噪音、煩惱與情緒的反應,並不被外境牽動。師父也引用例子說明,許多受刑人若能重新建立正信,即使身處困境,仍有改變人生的可能。 最後,談及「慧根」時,師父提及要透過觀照、修正與聞法,逐漸明瞭無常、無我與苦空的實相,方能開啟解脫之門。全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聽眾在生活中體會佛法,建立正見與力量,逐步邁向真正的內在自由與覺醒。

    28 分鐘
  4. 【真心看世界】四無量心菩薩行0728

    2 天前

    【真心看世界】四無量心菩薩行0728

    一、【20250723人間菩提】 「學」與「覺」,是修行的過程與目標。上人勉勵慈濟人以赤子之心學習,在每一次付出中拉近到「覺」的距離。 四大志業的根本皆在「愛」,這是慈濟志業體的核心價值。上人期待透過人文傳播,將善與愛的能量遍灑人間,讓人人保握有限時間,創造生命的價值。 上人也讚歎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在佛陀故鄉的承擔,即使面對氣候酷熱、物資缺乏與思鄉之情,仍以堅定的信念行菩薩道,用愛翻轉佛國,實踐「慈、悲、喜、捨」的精神,讓菩薩種子在困境中萌芽茁壯,延續「弘法利生」的誓願。 二、 心蓮朵朵開~「嘴裡甜,心裡暖」 萬奈奈199甜點的年輕創辦人田鎮維,分享店名來自家中門牌號碼,象徵從家門口開始的夢想。原本靠網路學習製作甜點,經歷無數失敗後,逐步在花蓮慈濟大學周邊建立口碑。從學生間的口耳相傳到參與公益義賣,他的甜點逐漸獲得更多人支持。即使一開始害怕與顧客互動、不擅行銷,他仍堅持用天然、健康食材製作甜點,並不惜成本選用比利時巧克力與純鮮奶油,拒絕人工添加物,展現對品質的執著。 隨著事業漸穩,他更開設烘焙教室,希望推廣親子手作與飲食教育,讓孩子們也能在假日動手做點心,分享溫暖。他也不忘回饋社會,捐贈甜點給弱勢族群,並加入「富有愛心商店」,設置竹筒,響應大愛募心募款行動。

    1 小時

評分與評論

4.4
(滿分 5 顆星)
11 則評分

簡介

手指輕輕一點 全球聽見大愛 慈悲利他的人間美善訊息,啟迪省思的證嚴上人法語,清淨溫暖,就在大愛網路電台。 http://daairadio.tw/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