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網路電台

DaaiRadio

手指輕輕一點 全球聽見大愛 慈悲利他的人間美善訊息,啟迪省思的證嚴上人法語,清淨溫暖,就在大愛網路電台。 http://daairadio.tw/

  1. 【真心看世界】福德相傳・慈悲同行0827

    1일 전

    【真心看世界】福德相傳・慈悲同行0827

    一、【20250821人間菩提】 靜思生活營圓緣,實業家們與證嚴上人分享參加營隊的體悟,期許自己知福惜福,也為人間造福。 上人開示,人生雖不平等,但「不見苦,不知福」;唯有自覺幸福,並持續造福,才能讓福德相傳。財富難保長久,唯有德行與善緣,才能使事業與家庭世代興盛。福德雙修,代代相傳,才是正道。 也有實業家發心將志業融入事業,推動蔬食餐飲,讓更多人茹素結緣。上人讚歎這不僅是健康與環保的實踐,更是利濟眾生的福田。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 【從人民保母到慈濟志工——一份使命的延續】 蔡志勇師兄自小受到家族環境影響,立志成為警察,至今已有超過三十年警界資歷。他始終秉持「為民服務、除暴安良」的信念,把警察視為人民保母,不僅盡忠職守,處理案件時更重視同理心與教育功能,將每一次交通事故視為對民眾的生活提醒。他說「天天都有好事上門」,因為做對的事就該盡心盡力完成。雖然警察工作高壓且危險,但他在妻子黃鈺雯的支持下,始終堅守崗位,並以積極態度看待挑戰。黃鈺雯來自警察世家,深知行業辛勞,卻仍選擇與志勇共度人生,並以「督察長」的角色守護家庭,嚴格要求他遠離不良習氣,使他能在職涯中清白自持。夫妻二人攜手同行,生活中彼此理解與扶持,讓志勇能在家庭與工作間保持平衡。因一次因緣進入精舍參訪,他對出家人的印象從此翻轉,也開啟了與慈濟的結緣之路。這段從警察到志工的轉折,既是人生的另一份使命,也成為夫妻倆共同的信仰實踐。 【病苦考驗中的勇氣與慈悲——從癌症低谷到生命奇蹟】 黃鈺雯師姐與慈濟的緣分,源自家庭中腦性麻痺姪子的教育經驗。慈小老師對特殊孩子與一般學生一視同仁的態度,深深感動了她,也讓她體認到慈濟教育的獨特價值。後來因自己罹癌,她透過慈濟醫院及志工的陪伴,逐漸走進慈濟志工的行列。2014年癌症復發,醫生診斷她全身骨頭、肝腎皆被癌細胞侵蝕,僅剩三個月壽命。面對這樣的打擊,她與丈夫選擇默默承受,以「一天當作最後一天」的心情繼續生活。志勇師兄以「狠心的愛」逼迫她術後自己行走、自立,反而促使她快速康復。經過多年堅持與信念支持,她的病情竟逐漸改善,被醫師視為「神奇寶寶」。在病苦中,她不僅完成了志工見習與培訓,還把苦難轉化為力量,陪伴更多病友與需要幫助的人。夫妻倆在生命低谷中展現驚人的耐心與毅力,印證了信念、愛與慈濟文化的力量。他們的故事,不只是戰勝病苦,更是活出「菩薩道」的最佳見證。

    1시간
  2. 【真心看世界】善念相續 健康相護0826

    2일 전

    【真心看世界】善念相續 健康相護0826

    一、【20250820人間菩提】 人人本具清淨善念,只待因緣啟發,就能成為淨化人心的力量。高雄線上讀書會匯聚跨國善緣,以多元方式傳遞法音,如同清水入眾,添甘增味,讓更多人樂於聞法、樂於行善。手機成為新時代的法器,承擔「擔米籮」的使命,點滴好話、善語匯聚,終能成為清淨法水,滋潤群生。 而讀書會延伸出「針線情」團隊,透過一針一線的巧工串連愛心,不僅活絡長者身心,更把作品化為募心募愛的橋樑。就如同善語串成念珠,化小愛為大愛,讓人間更添溫暖。善念相續,法喜充滿,這就是菩薩道的人間實踐。 二、健康100分~認識血癌——從症狀、成因到治療的新契機 血癌雖然常被大眾提起,但其實是一個統稱,包含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及白血病三大類。花蓮慈濟醫院李啟誠醫師指出,這些疾病雖同屬血液系統癌症,但症狀與治療方式各有不同。多發性骨髓瘤常以骨痛、骨折為主要症狀,早期可控制卻難以根治;淋巴瘤常見淋巴腺腫大,晚期可能侵犯骨髓,症狀類似血癌;而最狹義的血癌即白血病,因骨髓被癌細胞佔據,使正常血球無法生成,進而出現感染、貧血及凝血異常等表現。 血癌的成因目前尚無明確答案。少數病毒(如HTLV-1、EB病毒)及環境因素(輻射、污染、農藥等)可能增加風險,但多數病例與遺傳無直接關聯。李醫師強調,血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與身份的人,屬於「全民化」疾病,因此預防上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包括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愉快心情。 治療方面,傳統的化學治療對部分血癌(特別是小兒淋巴性白血病)已能達到高達九成的治癒率。骨髓移植則適用於難治型個案,透過輸入健康造血幹細胞來恢復免疫功能。近年來,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血癌效果顯著,例如「費城染色體」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僅需口服藥物即可長期控制病情。更具突破性的CAR-T細胞療法,利用基因改造T細胞攻擊癌細胞,已在部分患者中帶來根治希望。 李醫師提醒,民眾切勿自行依賴網路偏方或延誤就醫。血癌雖症狀不典型,但若出現反覆高燒、嚴重貧血或容易出血,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台灣的醫療資源與健保制度相當完善,應善加利用並與專科醫師合作,才能獲得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最終,保持健康生活型態與定期健檢,才是防範血癌與其他疾病的根本之道。

    1시간
  3. 【真心看世界】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0825

    3일 전

    【真心看世界】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0825

    一、【20250822人間菩提】 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將愛心落實在每一件小事。慈濟的竹筒歲月源自日常的點滴,如今更延伸為「富有愛心店」,讓愛心「惦」在社區、在人心。這不只是募心募愛,更是真正引導人走入大愛大道,讓善種子代代相傳。 二、 心蓮朵朵開~ 【台灣咖啡香‧愛心滿花蓮】 花蓮慈濟醫院裡有一處特別的空間——「台灣咖啡」,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是結合蔬食簡餐、健康飲食與愛心商店的溫馨角落。這家由董事長張萊恩創辦的品牌,源於他童年對父母在雲林古坑荷苞山辛勤種植咖啡的深刻記憶。當年日治時代引進的咖啡樹,奠定了台灣咖啡的基礎,也讓「台灣咖啡」這塊品牌,承載了土地的故事與家族的情感。 店長葉倩秀分享到,許多人對咖啡的印象還停留在「三合一速溶咖啡」,但如今台灣咖啡講究豆種、日曬水洗方式與烘焙技術,甚至推出玄米咖啡、燕麥奶咖啡等創新飲品,兼顧口感與健康。店內的蔬食簡餐也不斷演進,從蛋奶素逐步推展到全素,提供三明治、漢堡、燉飯等多樣料理,貼近顧客需求。特別的是,餐點還能依病患或家屬的健康需求「客製化」,讓用餐同時兼顧身心。 在醫院經營餐飲,常常要面對挑戰與自我反思,但倩秀認為,這裡正是最好的道場。除了提供健康餐飲,她與團隊也將台灣咖啡加入「慈濟富有愛心店」行列,邀請顧客透過小額捐款參與助人行動。就像主持人所說,「不要小看一塊錢」,竹筒點滴累積,都是對社會的善意回饋。 這段緣分也牽引出志工秀真與台灣咖啡的相遇。因為思念往生的師兄,她在用餐時萌生「加入愛心商店」的念頭,進而與店長結下善緣。她感恩地說:「布施不在多寡,而在於那份心意。」 台灣咖啡在花蓮慈濟醫院從提供香醇咖啡與素食料理,到推廣健康飲食與愛心募款,不僅豐富了醫院的生活氛圍,也讓許多人在這裡找到溫暖與力量。來這裡喝一杯咖啡,不只是品味台灣土地孕育的香氣,更是參與一場愛與善的循環。

    1시간
  4.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9 七覺支(一)

    3일 전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9 七覺支(一)

    德禪師父以生活中熟悉的「水」為譬喻,引導大眾理解修行過程中「七覺支」的重要性。他指出,噴泉因壓力而美麗,瀑布因力量而壯觀,但若無節制便可能帶來災難;水能洗滌污垢、滴水能穿石,象徵堅毅與柔軟的相輔相成。修行亦然,須在壓力與柔和間取得平衡,才能成長與覺悟。 德禪師父強調,《三十七道品》是佛法修行的重要指引,其中「七覺支」又稱「七菩提分」,是引領行者達到覺悟的核心方法。七覺支分別為: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首先,念覺支提醒修行人活在當下,不被過去或幻想所困;擇法覺支則教導人分辨正法與偏邪,避免假慈悲或欲望的陷阱;精進覺支強調持續努力、不懈怠退轉,保持「純而不雜」的力量。 進一步,喜覺支提醒修行應懷抱歡喜心,而非在痛苦中勉強修持;輕安覺支則讓身心得以鬆柔自在,脫離粗重煩惱;定覺支象徵專注而不僵硬,既能安住自心又能助人,不執著於形式;最後的捨覺支,強調平等心與捨離心,不貪著、不依戀,才能真正解脫。 師父並以琴弦的比喻提醒修行須「不鬆不緊」,如同音律才能和諧;又以故事說明過度執著,即使修行境界再高,也會成為障礙。最終目的,是在日常中調伏身心,避免偏頗與執著,讓七覺支成為修行的助力,步步引導至智慧與覺悟。 透過德禪師父的開示,七覺支不僅是佛典中的理論,而是能落實於生活的修行方法。它提醒我們以念念分明、擇法正確、精進持續、歡喜輕安、定而不執、捨而自在,來調和身心,真正走向佛陀所指引的覺悟之道。

    27분
  5. 【真心看世界】積累功德 轉習成善0820

    8월 20일

    【真心看世界】積累功德 轉習成善0820

    一、【20250818人間菩提】積累功德造福緣 人間善惡並存,關鍵在於一念心;就像毒藥也能救命,只看如何運用。從慈濟「菜市場的五毛錢」開始,到如今街頭巷尾「富有愛心店」募愛,每一次銅板落下,都是善心的回響,也是慈濟人的起點。將善念化為行動,擴展至國際救援與醫療拔苦,這正是慈濟的源頭與價值。福慧雙修,善種子才能持續遍灑人間。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習性可轉,正念養成──從八正道到四念處的生活修行 慈濟志工全球總督導黃思賢師兄分享,如何將佛法落實於生活,從習性轉化到正念的養成,進而實踐人間佛教。他指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說法並不正確,本性是清淨的真如,真正難改的是「習性」。習性源自慣性與習慣,例如貪戀、嗜好、脾氣,長久累積就成為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甚至影響生命延續。然而,好的習慣如早睡早起、日行一善,則能培養清淨與善念。 進一步談到「八正道」,開示以生活化的方式帶領聽者記憶——正念、正思維、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正念是起點,透過正思維引導,形成正確的見解與言語,再落實於行為與職業。最後以精進與禪定,使修行不退轉。這一連串的修道過程,實際上就是生活的指南。 佛陀教導「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提醒修行人面對身體的無常與不淨,不執著於快樂與痛苦,體會一切法無常無我。正因如此,我們不應固執己見或執著於對錯,而要以平等心對待人事,隨順因緣、守善不偏。 以生命故事來印證佛法的力量,例如陪伴病人與家屬的安慰,強調即使生命有限,也能在當下發揮價值。這樣的「守善」與「正念」,讓人不因外境的無常而絕望,而是把握當下,創造生命的意義。 最後呼應佛陀在《金剛經》中的智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頭難免起伏,但不必執著。人人本具佛性,修行的目的在於覺醒與實踐。當我們將八正道、四念處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就能養成良善習性,轉化煩惱,落實人間佛教於生活之中。

    1시간

평가 및 리뷰

4.4
최고 5점
11개의 평가

소개

手指輕輕一點 全球聽見大愛 慈悲利他的人間美善訊息,啟迪省思的證嚴上人法語,清淨溫暖,就在大愛網路電台。 http://daairadio.tw/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