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TikTok是否侵犯言论自由?——访台湾学者郑宇君

公民论坛

随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宣誓就职,在美国一度被迫停转数小时的短视频即时通信软件Tiktok获得了75天的喘息机会,但仍然面对“不卖就禁”的压力。中美两国当前的战略竞争令这款在美国拥有近一亿七千万用户的软件的命运吸引了更为广泛关注,但这款软件其实在全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世界各地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与制裁。在美国围绕它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的争议之外,欧盟委员会、英国议会等机构都已下令禁止工作人员在工作手机上下载该软件。欧盟2024年底宣布启动调查,怀疑Tiktok在罗马尼亚总统选举中可能充当了政治干预的工具。阿尔巴尼亚则在一起校园斗殴事件之后,宣布自2025年起暂停使用这款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软件。委内瑞拉在去年年底指控Tiktok 对平台上传播内容失察,宣布罚款一千亿美元。印度自2020年起就下达了禁令;尼泊尔则曾以破坏“社会和谐”为由,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间禁止使用该软件……如何理解Tiktok引发的国家安全忧虑?它与言论自由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与其它社交媒体软件相比,Tiktok有何特殊之处?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教授郑宇君女士接受本台电话采访,介绍了她的观察与分析。 

Tiktok在何种程度上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法广:Tiktok在美国被禁,目前禁令暂时延缓75天执行。最高法院1月17日决定维持此前国会的禁令的时候,理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高于言论自由。但是,怎么理解这种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呢?在什么程度上Tiktok构成了一种国家安全意义上的威胁? 

郑宇君:过去二十年以来,随着网际网路跟各种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得以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在公共空间,践行言论表达自由。但是,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这样一个网路的公共领域的空间,它的基础建设都是来自於各个社交平台,而且这些社交平台都属于私人公司。但这些私人公司的维运,就会考量到它的商业利益和其他的目的,并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控制或者是控管。 不管是TiK ToK或Facebook都是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这里虽然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可是你表达的意见不见得能够公平地被其他人所看到,各个平台会用它的演算法去控管有哪些言论可以被看见。如果是在西方民主社会,这些私有平台的公司,比如Facebook或者是X(就是以前的Twitter),它仍然必须要面对比如欧盟或美国的法律要求,譬如说要有一定程度的揭露(公开)演算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有作为某一种国家介入的监督。但Tiktok平台,如果它背后的所有公司,假设今天被一个所谓譬如说是美国的敌对国家所掌握,那我们就不太能够确认,这个演算法是不是在必要的时候会限制、屏蔽某些言论的流通,从而干扰这些资讯(的传播)。所以我觉得,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政府必须要考量的,是这个平台上的言论流通是不是透明,是不是可被监管、可受法律控制,还是说它可能会被其他的势力所干预。 

法广:美国担心这个平台会影响美国的舆论。这种担忧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的受众非常庞大? 

郑宇君:是。不只它的受众非常庞大,而且特别是这些受众过去的使用习惯行为的记录都被这个平台所掌握。一旦它想要刻意地散播某些讯息给特定的人士,这个演算法因为掌握用户的这些使用资料,它确实是可以推送特定讯息给特定的受众。这确实有可能在,譬如国家处于一种敌对状态、或者灾难危害、战争等状态的时候,影响到讯息的发送和限制。 

法广:美国从国会到政府,到最高法院,对美国用户的资讯安全非常重视。但是,面对Tiktok可能会被禁止,很多的美国用户转向了“小红书”。而这个“小红书”其实也完全是中国公司开发的软件。 而且,Tiktok至少有一个海外版和一个国内版。“小红书”只有一款版本。这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政府对于个人资讯安全的重视与民间用户对这个议题的关注之间有落差? 

郑宇君:我觉得,民间用户比较会考量他个人的,譬如说他过去的使用习惯,或者是他透过TiKToK可以产生自己的营收被看见,然后可以转换为实际的金钱的利益,或者是其他方式。我们看到有(用户)在短暂的时间转移到“小红书”这样的一个潮流,但是(这个潮流)长远看是不是稳定,我觉得仍然有待观察。因为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忽然间大量涌入的美国用户会对中国的“小红书”(用户)或者说所谓的中国墙内的言论产生一些冲击。 过去,中国一直使用网路长城,就是要区隔国内跟国外的舆论。现在突然有很多国外的用户涌进,对于中国“小红书”可能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跟冲突,这个影响我觉得仍然需要观察。长久来说,我觉得,如果这个平台没有在(美国)境内落户的话,它对用户来说并不会是一个很方便的体验。所以我会觉得这是短暂的现象,不会是长久稳定的所有用户都能无痛转移到小红书,因为小红书里面很大部分都是中国用户。我相信,过不久就会有小红书的中国境内与境外版本的区隔。 

法广:中国国内的抖音和海外版的抖音彼此在何种程度上它可以相通呢? 

郑宇君:在技术上是(彼此)隔绝的。他们后台的资讯掌握可能相通,但对一般用户来说是隔绝的,普通的用户基本上不会看到(另一个平台上的内容)。但是,平台上有一种被称作搬运工的用户,他们可能把一个平台的内容搬到另外一个平台去。 

TikTok和其它社群媒体有何不同?

法广:TiK ToK和其他同类的社交平台相比具体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款软件发展非常迅速,短短几年间已经世界各地都拥有无数用户。但它同时也越来越多地遇到麻烦,或是需要赔偿,或是受到批评。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最新的一例是(2024年底)罗马尼亚总统选举,Tiktok被怀疑有政治干预行为。还有一些指责是来自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怀,尤其是网络上一些暴力内容视频,还有一些展示危险尝试的视频的传播。有人提出,这些视频对一些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怎么看这款社交媒体?它为什么会集中了这么多的批评? 

郑宇君:其他的社群媒体比如Facebook(脸书),主要是以社交网络,也就是所谓的朋友圈为主。但是TiK ToK相对来说并不是以朋友圈为主。它基本上完全按照演算法,也就是用户停留的时间越久,它就会给你推送越多类似的内容,所以它会让用户沉浸在其中,或者说上瘾的程度会越高。特别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自己不加节制地使用,确实会一直看到重复类型的内容,没有办法停止。这是我觉得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个比较大的担忧。

第二点在于内容。我们会看到抖音上有很多challenge(挑战游戏),譬如说一些极端危险的动作的影片,就会吸引更多青少年观看。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鼓励更多青少年去做这些危险的动作。所以,我觉得Tiktok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确实是蛮大。关键在于它让青少年沉浸在其中而没有办法离开,而这种短语音方式又缺乏反思性。所以我觉得,青少年观看这些确实比较危险。

另外一点,正是因为是短语音方式,所以基本上让人很难区分其中讯息的真假程度。特别是在AI(人工智能)介入影像生成之后,那些短时间内容,其实很多可能都是AI生成的影像。而青少年更缺乏区别能力,很容易误以为里面的内容是真实的,那就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效果。 

禁止TikTok是否破坏言论自由?

法广:回到言论自由问题。支持和反对Tiktok的人,理由之一都是言论自由。Tiktok,还有其他同类社交媒体如今是不是也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言论自由的边界的问题呢? 

郑宇君:我觉得,在所有社交媒体上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言论自由,没问题。但是,平台能不能让你的意见被看见,这是一个问题。在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人们当然希望自己表达的意见被看见。如果这个平台有权力透过演算法或其他各种机制,让你的表达其实没有被看见,你的言论自由其实是被平台所控制的,它并不保证你表达的意见被看见。所以我觉得,最大的矛盾点在于,言论自由表意的空间却是被私人公司所掌控。怎么样透过法律或是其他公民团体的倡议,让每一个人的言论表意都可以被公平地看见,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私有平台决定一个意见能不能被看见时,当然很多时候是受限于譬如商业利益:你的言论被看见,可以为平台带来更多的利益。比如,要争取更多人观看(某些内容),你可以投放广告,让你的

Bạn cần đăng nhập để nghe các tập có chứa nội dung thô tục.

Luôn cập nhật thông tin về chương trình này

Đăng nhập hoặc đăng ký để theo dõi các chương trình, lưu các tập và nhận những thông tin cập nhật mới nhất.

Chọn quốc gia hoặc vùng

Châu Phi, Trung Đông và Ấn Độ

Châu Á Thái Bình Dương

Châu Âu

Châu Mỹ Latinh và Caribê

Hoa Kỳ và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