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FUN音樂

第二十三集: 孟德爾頌-社會覺察

內容:

【SEL曲目】

芬加爾洞窟序曲,op. 26

孟德爾頌曾造訪蘇格蘭赫布裡底群島的自然景觀,自然的壯麗,啟發了他寫作這首作品。音樂中,藉由旋律描繪波濤洶湧的海浪,與寧靜的海岸,感受大自然的壯美中,也體會人類在其中的渺小。

音樂傳遞了自然景象激發對環境的敬畏,透過音樂,也激發人們對保護自然的意識。

【音樂家的故事】

1 做一件大事-開一所音樂學校

孟德爾頌發現,當時很多人學音樂的機會不多,特別是那些沒有錢的人。他覺得,音樂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的,這樣能讓世界變得更美。

於是,他決定做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建立一所學校,讓更多的年輕人學音樂,學習如何成為優秀的音樂家。這所學校就是萊比錫音樂學院,它位於德國萊比錫這座城市。

孟德爾頌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還是一位很有愛心的老師,他希望音樂教育能幫助更多的孩子發現音樂的美麗,這樣,音樂就能讓更多的人快樂!

2 讓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重現光彩

孟德爾頌發現舒伯特的第八號交響曲的過程,背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背景:舒伯特的第八號交響曲,只有兩個樂章,在舒伯特去世前並未完成,也被稱為《未完成交響曲》。這首交響曲非常美,但由於當時並未演出,所以它長時間沒有被公眾所知。舒伯特死後,這首交響曲也被遺忘在他遺留下來的手稿中。

直到孟德爾頌在一次整理音樂資料時,偶然發現了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的手稿。這份手稿的存在對當時的音樂界來說幾乎是個秘密,因為這首交響曲並未被公開演出過。孟德爾頌被這首交響曲的旋律和情感深深打動,並且認為這是一部不容忽視的作品。於是1849年在萊比錫進行了第一次的公開演出,並且由他自己親自指揮。這次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那時起,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便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原本幾乎被遺忘的偉大作品得以重生並流傳至今。

【EMOJI小劇場:完美日記】

小依每天都記錄自己的表現,發現自己總是要求完美,導致壓力很大。她學會如何欣賞自己的努力,而不只是結果。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14年度廣播節目製播補助

  •    訂閱就送【SEL情緒練習曲】!更多情緒教育、音樂故事與抽獎訊息,都在 IC之音電子報:https://pse.is/gnfm_s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