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开始

Jade碎碎念

永远向更宽阔之处去。

Episodes

  1. Vlad Tenev,故事才刚刚开始。

    AUG 21

    Vlad Tenev,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一期想讲一家我很感兴趣的公司,Robinhood。 (抱歉,主播这两天感冒了,嗓子有点哑️) 我把整期分成了四幕,分别是: 第一幕:从斯坦福学霸到“地下室”创业 时代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后,社会对华尔街的愤慨情绪达到顶点。 创始人故事: 介绍Vlad Tenev和Baiju Bhatt两位创始人,他们从高频交易码农到创业者的转变。 “饥饿营销”: 详细讲述Robinhood如何通过“等待名单”吸引50万人排队,证明市场需求。 明星光环: 讨论Snoop Dogg等明星投资人的加入,如何让Robinhood带有“酷炫”的病毒式传播属性。 第二幕:资本的青睐,大佬们的入局 DST Global: 深入介绍神秘的俄裔投资人Yuri Milner。 传奇背景: 从莫斯科的物理学研究者,到沃顿辍学,再到俄罗斯互联网“拓荒者”。 成名之战: 投资Facebook赚25倍的经典案例。 投资哲学: 解释其“敢于下重注,不追求控制权”的风格。 Thrive Capital: 揭秘另一位重仓的投资大佬Joshua Kushner。 豪门背景: 特朗普女婿的弟弟,如何走出家族光环。 投资成绩: 投资Instagram、Spotify、OpenAI等顶级公司。 第三幕:核心商业模式与赚钱的秘密 零佣金的“障眼法”: 拆解Robinhood的核心商业模式——订单流支付(PFOF)。 生活比喻: 将其比作“导游”或“中介”,将用户订单“批发”给做市商。 利益冲突: 解释Robinhood为何因此被SEC罚款6500万美元。 从股票到加密: 讨论Robinhood为何从传统股票交易,转向利润更高的加密货币。 Gamestop事件的教训: 2021年的危机如何迫使Robinhood寻求多元化收入。 收购Bitstamp: 分析Robinhood为何花2亿美元收购一家加密交易所,意在进军机构市场。 “币股模式”: 代币化资产(Tokenized Assets),以及Robinhood如何通过这个新赛道赚取更多的利润。 第四幕:新钱与老钱的理念冲突 新老对比: 对比Vlad Tenev与华尔街老钱代表Ken Griffin。 核心矛盾: Robinhood的商业模式,注定它无法完全摆脱老钱的控制。 创始人对比: 对比Vlad Tenev与Jack Dorsey、马斯克、扎克伯格。 创业路径: 马斯克的“硬科技理想主义”与Vlad的“市场机会主义”。 Vlad Tenev在实现财富自由后,未来的发展方向。 BGM: WAP--Cardi B Happy Man--Jungle 推荐电影: 更多详细Shownotes请关注公众号《格慧子》查看~

    56 min
  2. 在漂泊与系统之间

    JUN 3

    在漂泊与系统之间

    我会聊: 漂泊是一场内在革命 - “幸福未必能找到,后来可能连带自我都一并迷失掉... 人最后还是得学着自己和自己相处。” - “显性的北漂沪飘是人所共见的,那些在家乡的隐形漂泊却较少为人所知。” - � 书籍推荐: >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波西格) - 公路旅行中的哲学沉思 > - 《空谷幽兰》(比尔·波特) - 现代隐士对中国传统漂泊精神的追寻 系统陷阱:当人类成为算法参数 - � 书籍推荐: >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齐格蒙特·鲍曼) - 系统化生存的阶级隐喻 信息革命的双面神:免费知识与认知牢笼 > - 谷歌地图的隐喻:10亿美元成本 vs 用户零元获取(结构性成本转移) > - 短视频作为“维稳利器”:用情绪按摩制造信息茧房 - � 书籍推荐: > - 《免费:商业的未来》(克里斯·安德森) - 零成本经济的颠覆性逻辑 觉醒时刻:在镜中照见极光 > - 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的众生相:“每个人都沉浸在梦幻之中” > - 《暮色将尽》启示录:独处的完整性与衰老的自由 > - 创作反叛:小众Newsletter对抗算法流量霸权 - � 书籍推荐: > - 《暮色将尽》(黛安娜·阿西尔) - 89岁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命手记 终极叩问:在死亡映照下生活** > - 马克·吐温临终顿悟:“生命如此短暂,只有时间去爱” > - 90岁回望视角:当下戏剧化事件终将化为“噪音” > - � 书籍推荐: > - 《最好的告别》(阿图·葛文德) - 关于衰老与死亡的尊严思考 “我们不是在逃避命运的路上与命运相遇,而是在认识世界的途中照见自己。当系统试图将你折叠成参数时,唯有保持凝视镜中深渊的勇气,才能窥见生命极光。” BGM: Nate Growing Up--Labrinth All for us--Labrinth

    48 min
  3. 9190万美元的孤单

    MAY 27

    9190万美元的孤单

    �节目概述: 本期播客深入探讨美国最具标志性的艺术家之一——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以描绘城市中的孤独、疏离和内省人物而闻名。聚焦于他鲜为人知的早期巨作《蓝夜》(Soir Bleu,1914),这幅画以一个忧郁的小丑�为中心,以及他最后的作品《两个喜剧演员》(Two Comedians,1966),这是一幅与妻子乔(Jo)共同谢幕的感人告别之作。我还将分析《杂碎》(Chop Suey,1929)创纪录的9190万美元拍卖价格,以及霍珀作品的文化影响力。 �我会聊: 《蓝夜》(1914):探讨霍珀早期雄心之作,法国咖啡馆场景及核心的忧郁小丑形象。� 《夜鹰》与霍珀的崛起:介绍霍珀凭借《夜鹰》的成功以及1933年在MoMA的回顾展。 《两个喜剧演员》(1966):分析霍珀最后的作品,其简洁性及对妻子乔的深情致敬。� 艺术市场动态:对比《杂碎》(9190万美元)和《两个喜剧演员》(1250万美元)的拍卖,探讨市场价值驱动因素。� 霍珀的文化遗产:从戏剧影响至大卫·鲍伊的皮埃罗形象。 反思霍珀捕捉“寂静”的能力及其作品的持久共鸣。�️ �拓展阅读: 书籍: Edward Hopper: A Catalogue Raisonné(Gail Levin,权威传记与作品全集)。《寂静的喧嚣:霍珀画作中的现代性》(The Silence of Hopper,中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爱德华·霍珀的〈蓝夜〉:忧郁的杰作》(Gail Levin,Art Journal,1985年) 纪录片: Edward Hopper and the Blank Canvas(BBC,探讨霍珀的创作心理)。 Hopper: An American Love Story(PBS,聚焦其与乔的关系)。 �补充资料: 乔·霍珀的角色:乔的日记和笔记保存在惠特尼博物馆,为霍珀的创作过程提供了宝贵洞见。她的艺术生涯记录在《爱德华·霍珀:全集》(1995年)。 霍珀的戏剧迷恋:早期作品《剧院中的孤独身影》(1902–1904)和收藏的戏剧票根保存在惠特尼博物馆。 巴尼·埃布斯沃思的遗产:尽管其对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的捐赠承诺引发争议,但其收藏极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地位。见《纽约时报》讣告(2018年4月)。 大卫·鲍伊《尘归尘》音乐视频(1980年) 《夜鹰》 《晨曦》 《两个喜剧演员》 《蓝夜》 《蓝夜(小丑局部)》 《纽约角》 《纽约电影》 《中餐厅》 欢迎留言互动�分享你的想法️:霍珀的画作或鲍伊的皮埃罗形象是否触动您?

    26 min
  4. MAY 24

    一部安静、克制与暴力的宿命诗

    朋友们,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今天我们要聊一部绝对的经典神片——2011年的《亡命驾驶》(Drive)!� 这部由尼古拉斯·温丁·雷芬(Nicolas Winding Refn)执导,瑞安·高斯林(Ryan Gosling)主演的电影,表面是飙车动作片,实则是一部安静、克制又带点浪漫的悲剧故事。 准备好,我们要一起开着车,驶入这片霓虹与暴力的洛杉矶夜景!� 我会聊: 为什么《亡命驾驶》不是传统动作片? 无名车手的宿命轮回与爱情悲剧 构图、色彩与“几何囚笼” 电梯一吻一杀、蝎子寓言与结局的开放式隐喻 复古电子乐如何成为“第二层对白” 高司令的台词、老白的即兴发挥与雷芬的极端风格 雷芬其他作品(如《霓虹恶魔》《罪无可赦》)的成与败 适合谁看?如何欣赏这部“清吧式”电影? � 参考资料 原著小说:Sallis, James. Drive. Poisoned Pen Press, 2005. (电影改编的源头,超值得一读!) 电影:Drive (2011), directed by Nicolas Winding Refn, FilmDistrict. (直接重温电影吧!) 配乐:Driv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Lakeshore Records, 2011. (Kavinsky的《Nightcall》和《A Real Hero》《Under Your Spell》) 幕后访谈:Refn, Nicolas Winding. Interview with The Guardian, “Nicolas Winding Refn: ‘I Don’t Do Action Scenes. I Do Violence’”, 2011. (雷芬聊暴力镜头设计) 影评分析:Ebert, Roger. “Drive Review”, Chicago Sun-Times, September 15, 2011. 视觉风格:“The Cinematography of Drive: Newton Thomas Sigel”,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October 2011. 戛纳电影节:Official Cannes Film Festival Archives, “Drive – Best Director Award 2011”. 导演其他作品:Refn, Nicolas Winding. The Neon Demon (2016) & Too Old to Die Young (2019). 暴力美学:Noé, Gaspar. Interview with Refn, “On Violence in Cinema”, Filmmaker Magazine, 2012. �️ 互动时间 你是不是也被《亡命驾驶》的霓虹美学和神级配乐迷住了?� 最爱哪场戏?是开场追逐、电梯一吻,还是结尾的孤独背影? 快来留言告诉我吧!如果你还想听更多电影聊聊,比如《借刀杀人》,也欢迎告诉我哦!� 感谢收听本期播客,咱们下期再见!�

    27 min

About

永远向更宽阔之处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