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9163
〈玉觀音〉成為閱讀探戈的出道作,感謝評審的青睞,能獲得首獎我還是難以置信,老實說我起初不太有信心。
這是好的開始,我也會努力朝更多元的長篇類型小說創作。
這是我第一次投稿,也是第一次針對投稿的創作,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訪問中,被問及為什麼會想作這篇故事?
我說:「我發現很多年輕朋友對上個世代的台灣記憶已經非常模糊了。」
日治時期或是清代可能因為較多影視作品的緣故,年輕人較為熟悉,但8.90年代的台灣樣貌呢?真的好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了。
我認為文學是可以作為一個時代記憶的保存與呈現。
我曾與朋友說過一句話:「台灣的歷史過往就是一部犯罪文學,台灣不斷帶著傷痕前進。」
回到〈玉觀音〉,這是什麼樣的故事?
「十五年來,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失蹤的女兒在哪裡……」
這是由李茉莉失蹤案為開頭的故事,我書寫的是一個特定時代的台灣。
先分享導讀中,陳木青先生如此寫道:
「小說的構想、成形,常來自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或社會事件,並蘊含寄寓和反思。五篇作品中,〈玉觀音〉、〈一念瞬間〉的作者──閱讀探戈、四弄一號便直截地在感言中指出故事發想來自『王迎先條款』跟『鍾正芳命案』。
前者源於1982年警方刑求被誤以為搶奪銀行的王迎先,但釐清案情後,發現實際搶匪為李師科,此案導致立法院通過《刑事訴訟法》第27條修正案,被告得以隨時選任辯護人以避免逼供情況;後者又稱美和中學殺人案,發生時間為1977年,失聯九天的女學生鍾正芳疑似因遭受性侵後被殺害,震驚風氣保守的高屏地區。這些背景可說是賦予創作者靈感,將之轉化與現時相應,展現敘事虛∕實交織的多重樣貌。」
#王迎先條款 政是我故事中警察的靈感來源,而事實上李師科搶案才是我原先要創作的作品靈感,但我想將故事背景放置於當代並重塑時,發現這必須要是長篇才能完整表達因而作罷。
故事中不單是「王迎先條款」,我將許多台灣過去所發生的刑案重新組合而成,因此每個人物的動機與行為不僅確實存在,也是上個時代的記憶。
【從婚姻女神赫拉,到玉觀音的女子們/提子墨】
看到墨哥的評審講評標題就感動萬分,雖然我還沒拿到書當然也不知道內文會是什麼,但以標題就能感受到墨哥看到我故事中所探討的核心價值。
這部作品書寫的其一元素是婚姻中的女性與家庭暴力,或許會讓很多人不舒服且人物極為不討喜,但其中人物確實都是取材真實案件而來。
也先為朋友打個於防針,故事風格很明確,我以作好被批評的準備。
序中以此形容我的作品:
「性別角色矛盾對立的男性暴力社會議題〈玉觀音〉。」
大前輩余心樂在推薦序寫道:
「在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及《詭秘客》揭櫫以結合犯罪、懸疑和推理相融互通為主旨的新理念下,提筆上陣參與盛舉的創作愛好者逐屆踴躍投入,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從本屆五篇,包括首獎作品〈玉觀音〉在內及其他四篇登榜佳品的作者來看,其年齡層有四位是屬於青壯代(介於30~40歲之間),另一位是50歲的「資深中壯代」,他/她們的人生業已走出青澀,踏過某些歷程段落,且都從事各自的專行職業;性別比例則為三男二女,足以代表不同的人文視角來作書寫上的展現。」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February 15, 2025 at 7:32 PM UTC
- Length18 min
- Season6
- Episode1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