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理所當然的以為,「這是我的性格,這是我的情緒。」事實上,很多情緒不是你的自由選擇。如果有選擇,誰想要陷入抑鬱的心境中走不出來?誰想要焦慮不安,脾氣暴躁,缺乏自信?
「療癒」,簡單而言,解開內心的自我衝突,擺脫惱人情緒,跳出負性心境。
療癒過程中會借用療癒工具,包括自我拆解、眼動、催眠、冥想、放鬆、氣功等。這期視頻再次介紹「眼動」,讓大家理解眼動的作用和重要性。
「眼動」取自於 EMDR,眼動脫敏再處理。美國心理學會(APA)所推薦的心理治療。這裡使用的「眼動」,目的和方式與正規的 EMDR 有些差異。正規的步驟可以詢問心理醫療機構 。
情緒減敏後,你會驚訝地發現,被身體的情緒機制騙了,很多情緒不是你的意願。
眼動的方式非常「反常」,跟正念相反。眼球左右擺動,雨刷一樣,不停地刷,事件記憶和情緒漸漸脫鈎,過程中,要刻意想,努力想,把事件記憶的細節調動出來。畫面越是清晰,情緒感受越是清晰,減敏的效果也就越明顯。
#高敏感 #情緒減敏 #EMDR #眼動 #眼動脫敏再處理 #心理療癒 #療癒 #自我覺察 #自我療癒 #自我成長 #自我覺察 #靈性 #冥想 #心理 #身心靈 #心理創傷 #擺脫負性情緒 #徬徨 #恐懼 #抑鬱 #悲傷 #煩躁 #易怒 #情緒陷落 #情緒管理 #冥想 #放鬆 #正念 #潛意識 #改善睡眠 #催眠 #潛意識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4年2月6日 UTC 08:00
- 长度11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