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对联及相关片段朗读

一声之遥

女声演绎《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及片段,并加以简明解说 参考书目:红楼梦诗词全鉴/(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译

  1. 出自第一百二十回|结红楼梦偈

    10/05/2021

    出自第一百二十回|结红楼梦偈

    【原文】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①。由来同一梦②,休笑世人痴!【注解】①此句借“荒唐言”来写“辛酸泪”。②由来:从来,自古以来。【背景】那空空道人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原来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传奇,亦曾题过四句偈语,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进一竿。【赏析】此诗是全书的结束语。所谓“更进一竿”,是“百尺竿头,更一步”的简语,本禅宗比喻宗教修养从较高的水平再提高一步的话,后用以泛说“更上一层楼”。偈语的前两句,“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意思是说,书中所写辛酸之处,因其用荒唐之言而显得更加可悲,极好地呼应了曹雪芹《自题一绝》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意境。偈语的后两句,“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生同样地都像是一场大梦,谁也不要笑话谁更加执迷不悟。这里,将曹雪芹的“痴梦”与世人之“痴梦”等同起来,是极其错误的。在自题诗中,“都云作者痴”的“痴”,绝不是《好了歌》中“世人”追求功名富贵、娇宠妻妾儿孙的“痴”,世人之“痴”正是曹雪芹所要批判的。由此可见,续作者意图在原作思想之上“更进一竿”,也只能是“痴人说梦”而已。

    3 min
  2. 出自第八十七回|惜春悟禅偈

    10/04/2021

    出自第八十七回|惜春悟禅偈

    大造本无方①,云何是应住②?既从空中来③,应向空中去。【注解】①大造:佛教鼓吹佛法无边,能造大千世界,故称大造。②云:说。③空:虚无。【背景】一日,惜春正坐着,彩屏忽然进来,回道:“姑娘知道妙玉师父的事吗?”惜春道:“他有什么事?”彩屏道:“我昨日听见邢姑娘和大奶奶在那里说呢,他自从那日和姑娘下棋回去,夜间忽然中了邪,嘴里乱嚷,说强盗来抢他来了,到如今还没好呢。姑娘,你说这不是奇事吗?”惜春听了,默默无语。因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我若出了家时,那有邪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想到这里,蓦与神会,若有所得,便口占一偈。【赏析】“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意思是说:神力创造万物本无迹可寻,什么是应该留恋的呢?“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意思是说:人生来既是从空到有,那么她也应向空门去寻求归宿。此偈寓意惜春有厌世嫉俗之念,企图逃避现实。偈中说妙玉欲念未尽,所以内虚外乘,先中邪魔,后迫劫持,说惜春能领悟万境归空的禅理,暗示她与佛门结有夙缘等,都是离开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离开了当时大家庭的衰败背景,孤立地来描绘她们的思想、遭遇和生活道路的。这样,它就违背了现实生活的逻辑,宣扬了理学和宗教所共同鼓吹的那种“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思想。

    3 min
  3. 出自第八十七回|黛玉琴曲四章

    10/04/2021

    出自第八十七回|黛玉琴曲四章

    其一风萧萧兮秋气深①,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其二山迢超兮水长②,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其三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③,思古人兮俾无尤④。其四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⑤。感夙因兮不可惙⑥,素心如何天上月⑦。【注解】①萧萧:寒风之声。②迢超:高远。③之子:这个人,那个人。④俾(bǐ):使。无尤:没有过失;不加谴罪。⑤夙因:旧缘。迷信宣扬恩怨聚散、生死祸福皆前世因缘所定。⑥惙:通“辍”,停止,断绝。⑦素心:本心;素愿;纯洁的心地。【背景】黛玉得宝钗书、诗后,也赋四章,翻入琴谱,以当和作。妙玉与宝玉走近潇湘馆,听得叮咚之声,便在馆外石上坐下,听黛玉边弹边唱此曲。【赏析】前八十回,黛玉之作多写环境的严酷无情,如春花遭风雨摧残之类,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扣得比较紧。这里所写秋思闺怨,如家乡路遥、罗衫怯寒等,多不出古人诗词的旧套,在风格上也与宝钗所作雷同。这些都反映了原作和续作在思想基础和艺术修养上的差别。四章诗明显是楚辞风格。前两章都是借景抒情,心情低落,说自己远离故土,千里迢迢来到荣国府,在深秋里独自怀念故乡,冷气袭人,难以入睡。后两章明说宝钗,暗指宝玉,但以宝钗与宝玉二人作表里未必恰当,因为两人所代表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同用“不自由”、“必相投”之类的话,就容易模糊原作的思想倾向。第四章感叹人生变幻,一切都是前世命定。妙玉听琴,如果只限于写她深通乐理,知曲调过悲关系到人的气质,倒是合情理的。现在写她先听“变徴之声”哑然失色,又听“君弦”崩断,起身就走。宝玉问她怎么了,她只回答说:“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这就过于神秘化了。旧小说中多有“屈指一算,大惊失色”或“天机不可泄漏”之类的俗套。妙玉的形象本来是刻划得很现实的,而续书者却未能免俗,在这位世俗的道姑头上也画上了这道光环,显得有些故弄玄虚。

    5 min
  4. 出自第八十七回|薛宝钗与黛玉书并诗四章

    10/04/2021

    出自第八十七回|薛宝钗与黛玉书并诗四章

    【原文】妺生辰不偶①,家运多艰,姊妺伶仃,萱亲衰迈②。兼之猇声狺语③,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④,能不为之愍恻乎⑤?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句,未尝不叹冷节余芳⑥,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无故呻吟⑦,亦长歌当哭之意耳⑧。【注解】①不偶:不吉利。②萱亲:母亲。③猇(xiāo)生狺(yín)语:虎吼狗叫。比喻令人不得安宁的坏消息。猇:指猛虎怒吼声。狺:狗叫的声音。④属在同心:凡与自己要好的朋友。⑤愍(mǐn)恻:同情。愍:同“悯”。⑥冷节余芳:冷若冰霜的节守,春光已过的芳香。⑦匪:同“非”。无故呻吟:犹言无病呻吟。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⑧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形容借歌抒情。【原文】其一悲时序之递嬗兮①,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②,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③!其二云凭凭兮秋风酸④,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⑤?其三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⑥。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⑦!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⑧?其四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⑨。忧心炳炳兮⑩,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注解】①递嬗(shàn):依次更替,逐步演变。②不造:不幸。③咻咻:本为嘘气声,引申为不安宁。④凭凭:亦作“冯冯”,盛多的样子。酸:“冷”的修辞说法。⑤言:语助词,无义。恻肺肝:相当于说“痛彻肺肝”“撕心裂肺”。⑥此句意思是说:鲔、鹤本应有安居之处。鲔(wěi):鲟鱼和鳇鱼的古称,春日用以荐祭寝庙(先王之墓),是贵重的鱼。梁:屋梁。⑦鳞甲:指蛟龙。羽毛:指凡鸟。喻所谓君子失意,小人得势。⑧永伤,无尽的愁思。⑨玉漏沉:计时的漏壶快要水尽声歇了。即夜将尽的意思。⑩炳炳:忧心的样子。形容忧思不减。【背景】薛蟠酒店行凶,打死张三,经贿赂官场得以翻案灭罪。薛家人虚惊一场。宝钗的书和诗就是在等待结案期间所写。黛玉看了,不胜伤感,又想:“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与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

    5 min

About

女声演绎《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及片段,并加以简明解说 参考书目:红楼梦诗词全鉴/(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