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慢解:闲话红楼

荣捷和雷
经典·慢解:闲话红楼

邻家姐姐说红楼

  1. 01/02/2020

    第七十八回 《芙蓉女儿诔》赏析

    《芙蓉女儿诔》赏析「原创」 荣捷和雷 2020-01-05 诔文是挽辞的一种文体,怀念逝者生平,寄托生者的哀思。这种文体自古有之,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文体的本身也有了很多的变化。西周时,王公贵族死后,在祖庙之前实行祭奠之仪,会有史官宣读诔文。这时的诔文不但要褒奖死者的功绩,还要为他确定一个死后的谥号。到了春秋,诔文便不再是王公贵族、卿大夫阶层专有的了。非贵族出身的士也可以有诔文了,只不过没有谥号罢了。再后来民间也逐渐开始用诔文来悼念死者,而且文学气息日渐加强。在形式上也从单纯的应用文体逐渐发展成为文学文体,形成前序后歌、前散后韵、韵散结合的文体。这其中的变化说来话长,但是像《芙蓉女儿诔》这样专为悼念一个身份卑微的丫鬟而做的诔文却实在罕见。今天,荣捷试着跟大家一起来细细品读这一篇长文。 《芙蓉女儿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 既然是诔文,一开头便要写明时间,年、月、日。只是《红楼梦》打从一开篇便说是无朝代年纪可考,故意混淆年代纪元,以免遭文字之祸,又怎会实打实的写出时间来呢?所以作者特地用了这些模糊的字眼来替代,却又不着痕迹地语带讽刺,又满含无奈的感慨。 在这千秋不变的太平之年,芙蓉桂花竞相开放的月份,无可奈何的日子里。 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在这里,宝玉以“浊玉”自称。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如今他自称浊玉,便是以责人之心责己,深觉自己身为男子实不如女儿清爽呀。现在他更是郑重地以群花的花蕊、冰鲛縠这样的薄纱、沁芳泉的泉水和枫露茶来祭奠晴雯。 他说,这四样东西虽然微薄,但聊以表达我的一番诚心。就让我将它们献在白帝宫中司掌秋花的芙蓉女儿面前并献上祭文。 白帝是按五行之说,秋天属金,其色为白,司掌秋时的神就被称作白帝。而对晴雯,宝玉以“女儿”呼之,恰与“浊玉”的自称相对。在宝玉心中,唯这干干净净的女儿二字,方可配得上干干净净的晴雯啊!接着,宝玉便追忆了晴雯生前之事,他念道: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作为诔文,通常是要记述一下逝者的生平的。而晴雯不过是一个奴才的奴才,是赖家买了来使唤的丫鬟,又孝敬给了贾母,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生平。宝玉便写道: 我自己想着呀,姑娘你自打降生在这红尘浊世,到现在不过十六年,你祖先的乡籍姓氏早已没人知晓。而我能和姑娘在日常起居、宴饮游玩之时,亲密相处的日子也不过短短的五年八个月多一点啊。 宝玉当真是记得清楚,他与晴雯相处虽不到六年,却日日在一处。如今一朝离别,天人永隔,岂能不倍感伤心。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宝玉这是在继续回忆,在他的心目中,晴雯从前活着的时候是最最美好的女儿模样。她的品质,金玉都不足以比喻其高贵;她的品性,冰雪都不足以比喻其纯洁;她的神采,星日都不足以比喻其光芒;她的容貌,花月都不足以比喻其美丽。宝玉说,姐妹们都爱慕你美好文雅,连老妇人们都敬慕你贤惠的品德。 可是这话不过是宝玉的自说自话罢了。因为宝玉单纯地希望美好的人物就应该大家都喜爱,却不知道人心里有种毒药叫嫉妒。如果晴雯果如宝玉所言的被众人欣赏,又怎会遭此横祸?正是晴雯的死让宝玉心痛之余,更看清了世道人心。于是他写道: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 谁能想到因为鸠鸩忌恨飞翔高空的鸟儿,雄鹰鸷鸟反被捕鸟的网困住。因为薋葹这样的恶草嫉妒香草的芬芳,香草兰花反而被割掉、铲除。 鸠就是鸠占鹊巢的鸠,鸩便是饮鸩止渴的鸩。一个强占别的鸟的鸟巢,一个是传说中的毒鸟,羽毛泡酒是剧毒,这两个都是恶鸟。而鹰鸷都是翱翔长空的猛禽,鸷就是像鹰啊、雕啊这类的凶猛的鸟。古人常用鹰鸷来比喻卓尔不群的人。屈原在《离骚》中就写道,“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就是,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如此,方和圆又怎能互相贴合?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的人又怎会相安共处?所以鸠鸩这样的恶鸟,又怎能理解雄鹰高远的志向、卓然的品质?它们只能在仰望的同时心怀忌恨。其实在《芙蓉女儿诔》当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借用楚辞、《离骚》中的词句和词意,不独此句中的“鹰鸷”,下一句当中的“薋葹”、“茝兰”,再后面的“招尤”、“攘诟”、“直烈”、“羽野”,乃至后歌中的“玉虬”、“瑶象”、“丰隆”、“望舒”等等,皆可以从《离骚》中寻得源头。而《离骚》恰是屈原遭小人谗言陷害,理想抱负不得实现之时所作。屈原在他的诗中怒斥小人当道的黑暗现实,为君的善恶不辨,荒唐糊涂;为臣的贪婪嫉妒,朋比为奸。而诗人品行高洁,忧国忧民,虽遭种种诽谤迫害,却依然坚守理想与信念,宁死也绝不同流合污。可以说《离骚》通篇都饱含了诗人伟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充满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懑。诗人高尚的品格与情操,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为历代所推崇。鲁迅先生就曾经赞誉《离骚》是“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那回到红楼之中,宝玉此时为了被冤死的丫鬟晴雯作诔祭奠,实则是作者在借宝玉之口,仿效屈原之《离骚》,一抒胸臆。虽然作者在让宝玉写这诔文之前多有铺垫,说什么这不过是“以文为戏”,但这沉甸甸的词句又岂是戏言。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让宝玉做的这篇诔文诔的又何止晴雯?作者满怀心痛与愤懑,实在是为所有像晴雯一样被人嫉妒、陷害的人鸣不平。小人的诽谤谗言历来便是风刀霜剑,自古遭人忌恨,含冤而亡的,又岂独在闺阁。 宝玉继续念道: 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 花朵原就娇弱,怎能受得了狂风?柳枝本已多愁,又怎禁得住骤雨。 像晴雯这样花朵般的少女,娇嫩的像刚抽出嫩箭的兰花,又怎经受得住这般摧残?所以她, 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 蛊,爱读武侠小说的朋友们肯定不陌生。传说是把很多毒虫养在一处,却不喂食。那毒虫饿了就互相撕咬,弱肉强食,最后活下来的最毒的那只就是蛊。虿,古书上说的是一种蝎子一类的毒虫。蛊虿之谗也就是说那谗言诽谤就像害人的毒虫一样凶狠恶毒。晴雯正是遭受了这些谗言诽谤才病入膏肓。 故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 于是她的樱唇不再红润,口中全是痛苦的呻吟。她的杏脸也不再芬芳,面色枯槁憔悴。 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见替,实攘诟而终。 那些伤害她的造谣中伤、嘲讽辱骂就出自这家中的屏风帷幕之间,就像荆棘毒草一般爬满了门窗。晴雯哪里是因自己的过错而遭撵逐,她明明是蒙受屈辱而死的呀! 因为晴雯的爆炭脾气,眼里不揉沙子,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总有人会觉得晴雯被撵夭亡,全都是她自作孽,遭报应。但是宝玉在这里为晴雯大声辩护,不!不是这样的。晴雯虽有脾气,但她没有害过人。她虽生得好,却从不曾勾引宝玉。“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晴雯是被莫须有的罪名冤死的。宝玉说,晴雯临终时, 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 也就是心中怀着不尽的忧愤,含着无穷的冤屈啊。而这般忧愤与冤屈又到了何种程度,是怎样的不尽与无穷呢?宝玉在此用了两个人来打比方,他念道: 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意思就是,高尚的品格被人妒忌,闺中女儿的愤恨堪比贾谊贾长沙。正直刚烈的人遭受危难,巾帼女子的悲惨尤甚于被杀死在羽山荒野之中的鲧。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贾长沙 这里提到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西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咱们中学课本里的《过秦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贾谊年少才高,见地不凡,二十出头就担任了朝廷的要职,为文帝出谋划策,却被当时的权贵大臣妒忌、排挤,诽谤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他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居长沙,所以后人也常称他为贾长沙。虽然他后来还是被召回京城,但是文帝再也没有委他以重任。他郁郁而终之时,不过年仅33岁。他的遭际可以说是典型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了。只因太过优秀,便被小人

    55 min

About

邻家姐姐说红楼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