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羊晚等代表揭示文化产业园区升级密码,广东对接会专场活动举办

9月11日,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一场以园区为枢纽,串联政策、资本与创新力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对话,开启了“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首场活动——“文化产业园区”专场。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主理人经济”专场。来自主办单位、投资机构、文旅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及媒体等代表共约300人参加活动。

本届广东对接会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协办。

据悉,大会共有332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参加,其中广东省内249个、省外83个,42个地方政府部门申报推介。经遴选,共有12个项目进行现场招商推介,32个文旅项目做现场路演。

“文化产业园区”专场中,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韶关南雄产业园区和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带来了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最新探索案例,包括“岭南文化大模型”和文化大数据资产化运营新模式等。

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励弘文创旗舰园等8个产业园区分别进行路演,集中展示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在科技赋能、生态升级、区域协同方面的创新成果,现场发布引资需求约1.8亿元。

从资源集聚到生态共荣

文化产业园区,既是政策推广落地的“枢纽”,也是高端产业要素集聚的“黄金平台”,更是构建从“孵化”到“腾飞”的产业生态链的载体。羊城创意产业园是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绕不开的成功案例,更是“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注脚。

作为第一位分享嘉宾,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会长、羊城创意产业园董事兼总经理、广东岭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华作“从资源集聚到生态共荣:数创热带雨林的升级密码”主题分享。

他透露,当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蓝图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文化产业的资源集聚效应,真正转化为产业生态的‘热带雨林’。如今正以竖起来的创意产业园为时代答卷。这里既有延续了羊城创意产业园210家数字文化企业构建的产业群落,480亿元年产值的坚实根基,更有岭南数字创意大厦,12万平方米垂直空间正在野蛮生长,共同构筑出‘传统工业记忆+传统数字文明’的独特产业地标。”

今年,羊城创意产业园园区在天河区的纳税有望突破12亿元,同时拥有4块“国字号”牌匾与13项省级荣誉,这印证着羊城创意产业园已然成为国内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标杆。

丁华介绍,作为园区升级的核心载体,岭南数字创意大厦以主流媒体变革的“试验田”、“竖起来”的文化创意园、“年轻态”的人才汇聚地、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实验室四大战略定位,为企业绘制从孵化到领航的全周期成长图谱;同时,深知企业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的全方位滋养,围绕产业需求打造“文化基因赋能创新、跨界融合的生态雨林、百亿集群成熟沃土、湾区的枢纽黄金区位、生态智慧办公范本、全维服务合规护航”六大核心优势,为入驻企业解锁发展新机遇。

丁华进一步透露,今年9月,羊城创意产业园将成功落地“广州市天河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同时,推进“Young创设计谷”建设,打造以设计师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新高地;“广东省大模型服务中心”也将在羊城创意产业园落户。

用数字化转型破局产业园区增长困境

当下,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专业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的核心载体。但是受困于传统运营模式和传统的信息化底座,产业园区普遍面临增长困境和“招商困局,政策之困、服务之困、数据之困”等共同瓶颈。

“破局的关键是从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化运营管理转变,从传统的物理空间提供商,向产业生态服务商去转变,那么这个转变过程中,数字化的转型就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高级行业咨询师李明翔以韶关南雄产业园区为例,通过打造数字化招商门户,破解好资源无人知的困局;部署政策AI助手,让红利精准直达,破解好政策传不远的问题;建立一体化的服务链条,让诉求高效闭环,破解服务响应慢。这些措施,让南雄产业园区成为了粤北地区数字化招商和服务的标杆。

近年来,传统文博文旅产业提升,新文博新文旅的发展与科技赋能紧密结合,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正逐步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阵地。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监袁梦源以“数据价值挖掘赋能文化产业”为主题分享,认为文化行业不缺资源,缺的是将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赋能和传播的现代产业思维和技术手段。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廖巧 实习生 李岑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