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不小你到底要怎Young!?沈春華And Ambi

沈春華(沈姊姊)/ Ambi

跨世代的溝通往往充滿著誤會和碰撞,媽媽總覺得就是該這Yong!小孩不懂到底是怎Young!親子關係,世代不同看法,在這風口浪尖如何跨越代溝比較好?知名主播沈春華特地邀請了一位Z世代的年輕人,這中間又會有什麼樣的交鋒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3 J

    聽父母的?還是聽自己的? 成年子女真的成熟嗎?

    當兒女長大成人,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真的就會輕鬆許多嗎? 其實,許多矛盾與衝突,常常在「成年後」才真正開始呢! 這一集,我們要來聊聊 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最容易發生爭執的四個層面: 要不要繼續同住? 要不要給孝親費? 如果父母不喜歡兒女的交往對象,該怎麼辦? 職涯的選擇,是照父母的期待還是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不聽老人言」,真的吃虧在眼前嗎?時代改變了,生活形態也改變了,更重要的是年輕人成長的環境和思維,也改變了,父母們好像也不得不改變呢! 老大「沈姐姐」和不小「Ambie」,不同世代的兩位主持人,從自身經驗和想法出發,針對幾個關鍵議題暢談尬聊,擦出了不少火花。 本集亮點 • 揭開「父母最在意 vs 子女最想要」之間的鴻溝 • 成年後的親子衝突,為什麼比想像中還要難解? • 父母為何老是強調結婚對象不能只「談情」「說愛」?「爸媽的慧眼」到底看重的是什麼?父母干涉太多,小心傷了親子感情。 • 都說父母該放手,但兒女也要懂得讓父母安心,創造對話的良好氣氛和增加溝通的機會,誰該多努力一些? 成年後的親子關係,妳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困擾你的又是什麼課題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別忘了訂閱我們的節目,打開小鈴鐺才不會錯過我們每集的精彩內容喔! 活動合作聯絡人:崔小姐 tracych50@hot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min
  2. 19 AOÛT

    因為愛,連結永遠都在! 《超高齡社會,如何面對失智症?》(下)

    當醫師診斷成真的那一刻,「失智症」不再只是心中的疑慮,而是要面對的現實。 當事人如何建立健康心態延緩症狀? 家人如何承受長久的照顧壓力? 這一集《老大不小 妳到底要怎Young?!》,主持人沈春華與 Ambie 再次邀請 榮總一般神經內科前主任、失智症研究專家劉秀枝醫師,帶我們進一步探討—— 當失智真正發生時,治療、照護與資源該如何銜接?我們又能怎麼為自己和家人預做準備? 本集亮點 • 失智症治療與新藥研發: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已經引進台灣。對於新藥該如何評估,又有什麼樣的療效? · 非藥物療法,例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甚至打麻將,又能扮演什麼角色?可以如何期待呢? • 照顧現場的挑戰:劉醫師的母親和姊姊都是失智症患者,她如何觀察家屬常犯的錯誤與如何維持患者尊嚴。 • 支持與資源:長照 2.0、失智共照中心、家庭照顧者團體等,家屬應如何善用社會資源。 • 未來準備與健康老化:社會制度還欠缺什麼?年輕人該如何現在就開始預防? 「如果有一天我得了失智症,請你這樣對我……」宋思權醫師在臉書的一篇文章,引發廣大的回響。這不只是照顧的提醒,更是一份愛的告白。 失智症挑戰的不只是醫療,而是我們如何彼此扶持,在高齡社會中活出尊嚴。 希望這兩集節目,能成為你和家人面對未來的力量。 也別忘了將本集分享給朋友們,讓更多人一起學習如何以愛陪伴,並為自己的晚年提早準備。 活動合作聯絡人:崔小姐 tracych50@hot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2 min
  3. 12 AOÛT

    【失智症,能預防嗎?從迷思到行動!】 《認識與預防失智症》上集

    當你忘記家中的鑰匙放在哪兒?自己到底吃過藥了沒?也一再重複說過的話時,會不會暗自擔心:我是不是得了失智症? 在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今天,失智症不只是醫學議題,更是影響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挑戰。 這一集《老大不小 妳到底要怎Young?!》,我們邀請到榮總一般神經內科前主任——劉秀枝醫師,她不僅是國內失智症研究專家,母親和姐姐也曾罹患失智症。 劉醫師將帶我們認識: 失智症是什麼?與「正常老化」有何不同?高風險族群如何自我檢測?更重要的是——它真的能預防嗎? 本集亮點 •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為何快速增加? • 正常的老化和失智症是不同的,失智症也不是只有一種,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和額顳葉型失智症等等。 • 誰是高風險群?遺傳與生活型態的影響比例為何? • 五大科學實證的預防策略: -動腦(加強認知功能); -運動(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不必好大喜功); -良好的社交與人際關係; -培養嗜好與新學習; -地中海型飲食與DASH飲食 • 早期警訊與檢測方法,什麼年齡該開始注意? • 打破常見迷思: ~失智症男性患者比較多嗎?No! ~失智症的風險隨著年紀越大會越高?Yes! 但年紀大不代表就會罹患失智症。 ~腦部有病變,比如出現了類澱粉斑塊,就一定會發病嗎?劉醫師分享了「修女現象研究」,給了我們出乎意料的答案! 在未知與恐懼面前,知識與行動是我們最好的防護網。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能為自己與家人種下預防的種子。 歡迎留言分享你對失智症的疑問與預防方法,也別忘了訂閱我們的節目、給我們五星評價,打開小鈴鐺才不會錯過下集——我們將深入探討失智症最新醫療與照護策略! 活動合作聯絡人:崔小姐 tracych50@hot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3 min
  4. 5 AOÛT

    親子旅行是休息,還是修行?

    帶爸媽去旅行是一件貼心又孝順的事情,但是長輩們的喜好和步調顯然跟年輕人有所不同。 如果完全聽父母的,孩子們安排行程時可能覺得傷神又無趣,但是不懂爸媽的「眉角」,親子旅行可能處處地雷,成為災難! 這一集的「老大 ·不小,妳到底要怎樣?!」,老大沈姐姐和不小Ambie從不同世代的觀點,分享了她們的有過的親子旅行。 沈姐姐認為自己的體力不錯,只要孩子願意安排並同行,她就一定要努力跟上腳步,讓自己成為好旅伴,讓兒女們很有成就感。 Ambie也分享了帶老爸旅行時面臨的挑戰,對她來說親子旅行既是休息更是修行啊! 本集亮點: 親子同遊的四要: 1,要周詳規劃,查清楚每個景點的入場方式和營業時間,不要到了知名博物館,發現當天休館! 2,要保持變通,隨時要有Plan B。 例如到東京賞櫻花,但是氣象廳的預告日期失了準頭,這樣就要有立刻改變行程的能力。 3,要讓長輩的身上隨時都帶著下榻地點的地址或名片,才能在分散、迷路的時候可以回到飯店。 4,要查清楚旅遊當地的氣候和溫度變化,讓父母親帶足恰當的衣物。如果到當地再添購,也會成為吵架的導火線。 親子旅行的三不要: 1,不要走太多路,要考慮長輩的體力。規劃行程不要塞太滿,適時地留白才聰明。 2,不要一味安排當地的美食或排隊名店,因為父母親可能不見得會欣賞。 3,不要吵架!雖然有人說旅行是旅伴最容易吵架的時候,但既然是帶爸媽旅行,不能記功變記過。年輕一輩在衝突發生的時候,還是要主動化解不愉快。 Ambie 就分享了帶爸爸在舊金山旅遊時,爸爸想到附近的中餐廳吃飯,但又一路抱怨走太遠。滿是挫折的Ambie,意外讓一個慢跑的路人,給了她一個溫馨的安慰和鼓勵。 親子旅行到底是休息還是修行? 今天的節目,希望提醒了一些關鍵痛點,讓「老大」和「不小」們,在籌劃下一次的親子旅行時,能夠更加懂得彼此的心意,擁有一趟順心如意的美好旅程! 歡迎留言分享你對「人生第二曲線」、「旅遊」、「公益」的看法, 也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給我們五星評價,打開小鈴鐺才不會錯過我們的精彩內容唷! 合作邀約請聯繫:蔡小姐 monica520e@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min
  5. 29 JUIL.

    退休不是熄火,是另一場圓夢的開始

    《她的故事 我們的相遇》系列 (1) 當你聽到「退休」,會想到什麼?養老?放空?還是人生的緩慢下坡? 但今天的來賓——大寶,會用她的人生經歷告訴你:「真正自由的靈魂,從來沒有被年齡綁住。」 這一集《老大·不小,妳到底要怎Young?》,邀請到年輕時走過40多國,如今熱衷於公益的大寶姐! 她是IE工程師,理性卻也浪漫。曾在希臘遺失護照後,乾脆帶著三歲女兒在美麗的「聖托里尼島」long stay了兩個多月! 她曾經在飛機上邂逅一對美國老夫妻,就這樣被邀請到家裡住下,還被安排了一場「美式相親」。 而現在,她將人生的熱情投注在公益上,在「麥當勞叔叔之家」擔任志工十多年,現在更當上了主廚志工,將手中握著的滑鼠換上鍋鏟,因為她認為「退而不休,是要為世界留下溫暖的腳印。」 本集亮點: • 為什麼理工背景的大寶,卻愛上隨緣自由的旅行與異國人生? • 希臘護照遺失事件,為何變成一次「意外Long Stay」?也重新感受了婚姻的真諦? • 最瘋狂的旅途插曲:在飛機上被老夫妻邀請住家裡,還被安排相親!? • 大寶為什麼選擇「麥當勞叔叔之家」當志工十多年?背後藏著一杯熱咖啡的暖心回憶 • 公益不是「有空才做的事」!她怎麼安排時間、找到意義,讓自己做得長久又快樂? • 偏鄉病童和家屬如何申請「麥當勞叔叔之家」的住宿服務?你知道高雄也有分館了嗎?要服務更多的病童和需要的家屬。 • 大寶心中理想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最驕傲的選擇又是哪一個? • 「志工人生」的下一站,她還想去哪裡圓夢? 在人生的後半場,選擇依然重要。 這不是一集教你怎麼過退休生活的節目,而是一場關於自由、選擇、責任與愛的真誠對話。 你會發現:勇敢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真正活得漂亮,從來不分年齡。 大寶的故事,是否也有妳人生的影子? 歡迎留言分享你對「人生第二曲線」、「旅遊」、「公益」的看法, 也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給我們五星評價,打開小鈴鐺才不會錯過我們的精彩內容唷! 合作邀約請聯繫:蔡小姐 monica520e@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min
  6. 15 JUIL.

    遺囑這件事,越早寫越安心!?

    寫遺囑不再是禁忌的議題,而是把愛延續下去的方式,是你離開世間時,仍能守護所愛的先見之明! 別等人生風雨來了,才驚覺還沒寫遺囑。 真正懂得照顧自己與家人的人,會提前做好安排,把未來留給安心而不是遺憾! 這一集《老大·不小,你到底要怎Young?》,我們邀請到大律師~《第一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余淑杏律師,來為大家揭開「遺囑」背後那些最容易被忽略、但卻會直接影響法律效力的關鍵細節! 從張榮發的遺囑風波到沈殿霞的信託基金,從自書遺囑的陷阱,到「特留分」、「剝奪繼承權」和「遺囑執行人」…這些法律用語和相關人士到底指的是什麼? 就讓我們一一來抽絲剝繭,觸及遺囑的核心細節,並說明大家必須懂得的法律用詞! 「老大」沈姐姐和「不小」Z世代主持人Ambie, 不同世代在「遺囑」這個敏感議題上,交鋒出火花和不同觀點,氣氛熱烈。 本集亮點: • 什麼是「自書遺囑」?要手寫還是打字? • 寫遺囑最常犯的錯誤是什麼? • 張國煒為什麼告四位遺囑執行人?執行人到底能不能「不執行」或「選擇性執行」? • 「特留分」能不能剝奪?什麼情況下親生子女連分遺產的資格都沒有? • 什麼是「意定監護人」?當事人老了、失智了,還能補救嗎? • 港星沈殿霞是怎麼為女兒設計「遺囑信託基金」的? • 最令人佩服的生前規劃案是什麼?余律師親揭真實案例!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天降橫禍,誰來照顧你?誰來分配你留下的資產與責任?這不是冷冰的法律問題,是你最實在的後盾。 歡迎留言分享你對遺囑與人生規劃的疑問與觀察,也記得訂閱我們的節目、給我們五星評價,並打開小鈴鐺才不會錯過我們的精彩內容喔! 合作聯絡人:蔡小姐 monica520e@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6 min
  7. 8 JUIL.

    拉布布炫風~商業密碼大揭秘!

    潮玩「拉布布」為何這麼「拉風」?! 從怪萌的北歐森林精靈到全球粉絲的追捧,拉布布背後的商業密碼是什麼? 這股爆紅的潮流可以持續多久呢? 一隻小小的精靈娃娃,竟能拍出天價、搶購熱潮、全球瘋迷,這到底是什麼魔力? 這一集《老大·不小,你到底要怎Young?》沈姐姐和Ambie就來聊聊——「拉布布」到底是什麼來頭?潮玩設計製作公司「泡泡瑪特」市值超過3000億港幣又是如何辦到的? 拉布布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個「受喜愛的角色」, 他的創作者——來自香港的藝術家龍家昇,坦言自己起初覺得拉布布長得「怪怪的、難親近」, 後來才意識到,那是當時內心壓抑、孤獨、不信任人所投射出來的模樣。 直到他的心境轉變了,也因此才讓後期的拉布布設計,越來越柔和、越來越毛茸茸、也越來越有「溫度」。 本集亮點: • 作者心境影響角色風格?從兇巴巴到毛茸茸的內在變化旅程 • 拉布布為何這麼紅?去故事化的角色設定,反而讓人更投入? • 「泡泡瑪特」是什麼樣的潮玩公司?創辦人王寧經營有一套,躍升河南首富。 • 「泡泡瑪特」賺的不是角色,是「期待感」?揭開盲盒經濟的心理邏輯 • 是商業天才還是潮流賭徒?「泡泡馬特」靠什麼撐起IP神話? • 拉布布≠泡泡馬特,藝術家與商業平台之間的角色與分工。 當世界越來越焦慮,人們就越來越需要情感上的心理投射,這樣一個「看起來凶,其實很溫柔」的小東西,就成了療癒自己的小夥伴了。 無論你是喜歡拉布布,還是覺得這玩意兒很快就會退燒,都不能錯過這一集——因為這不只是關於一隻爆紅的潮玩,更是關於這個時代的情緒出口、文化轉向與商業腦袋! 歡迎訂閱、按讚、開啟小鈴鐺,也請幫我們把節目分享給好朋友喔! 活動合作聯絡人:蔡小姐 monica520e@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in

Notes et avis

5
sur 5
3 notes

À propos

跨世代的溝通往往充滿著誤會和碰撞,媽媽總覺得就是該這Yong!小孩不懂到底是怎Young!親子關係,世代不同看法,在這風口浪尖如何跨越代溝比較好?知名主播沈春華特地邀請了一位Z世代的年輕人,這中間又會有什麼樣的交鋒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Vous aimeriez peut‑être au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