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界100s

肿瘤界100s S1E67:EGFR的猫鼠大战

跟随肿瘤界,听点肿瘤学。大家好,这里是肿瘤界100s,我是主播李静。

上个月底,有则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新药——贝福替尼——审批不顺的传闻,导致股价当天跌去16.8%[1],当然后来被证明这个不过审的传闻是乌龙;不过也有人认为国内的第三代EGFR-TKI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再多一个贝福替尼也算不上雪中送炭。

我们先放下贝福替尼的小道消息,来聊聊EGFR-TKI的发展。

总体上EGFR的发展好像细菌与抗生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2009年易瑞沙被FDA批准,到目前第三代成为主流一线,耐药一直是悬在EGFR TKI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今第四代TKI也在路上,猫鼠大战似乎看不到尽头。

那么这几代药物都有哪些异同?

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

一代、二代EGFR TKI用于EGFR的"经典突变"。

所谓经典突变就是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的L858R点突变。后者类似我们既往节目提到过的BRAF V600E突变,就是EGFR的外显子21区上的858号基因位点上,本该是编码亮氨酸(L)的变成了精氨酸(R),导致了EGFR的异常激活。

一代药物最著名的就是易瑞沙,也就是吉非替尼,第二代区别于第一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改变了结构,可以与EGFR不可逆的结合,所以疗效更强一些,代表药物是阿法替尼。

两代药物用于有EGFR突变的晚期NSCLC的疗效虽然优于化疗,但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而这种耐药的原因中,以继发性EGFR T790M突变最为常见,有数据表明,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NSCLC患者中T790M的突变率为50%-60%[2]。

这就是第三代EGFR TKI要解决的问题。

T790M突变[3],顾名思义,就是EGFR的基因790位本该编码苏氨酸(T)的突变为编码蛋氨酸(M)。

这个突变不同与其他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是个因为治疗突变而引发的突变。

此外,T790M还有个比较文艺的定位,叫做EGFR的"gatekeeper",即守门人突变,或者看门突变。

为什么叫做守门人突变呢,因为这个突变超级关键。

一方面,T790M突变改变了EGFR膜内酪氨酸激酶的构象,使得第一代TKI不能与其结合,此外还增强了EGFR与ATP的结合力,因为EGRF本身就是个酪氨酸激酶,激酶就是干磷酸化这个事的,ATP恰好就是提供磷酸基团的,所以俩人一拍即合,屋漏偏逢连夜雨,给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来了个双保险[4],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文稿看看示意图。所以对付T790M突变势在必行。

实际上,二代EGFR-TKI可以对一代TKI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存在剂量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所以无法增加药物剂量至有效抑制EGFR T790M突变。第三代TKI则可以和有T790M突变的EGFR结合,但对野生型EGFR抑制作用反而有些弱化[5]。

虽然第三代EGFR-TKI解决了T790M的问题,但又冒出来一个C797X的点突变,看来啊耐药问题仍然无法避免。不过,可喜的是,针对EGFR C797X继发突变的第四代TKI已经在研发过程中了,部分药物在临床前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已进入临床阶段。

这场猫鼠大战什么时候到头呢,希望您在留言区写下您的观点。

本期100s就到这里了,我是李静,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见。

参考资料:

[1]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新药——贝福替尼——审批不顺的传闻,导致股价当天跌去16.8%: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med/2023-05-30/doc-imyvpumz4581186.shtml

[2]有数据表明,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NSCLC患者中T790M的突变率为50%-6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73391/

[3]T790M突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790M

[4]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来了个双保险: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56086415309229

[5]但对野生型EGFR抑制作用反而有些弱化: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54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