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episodes

台灣新媒體網路廣播放置的是與TWFuture友好的社團製作的廣播節目。

臺灣/台灣 新媒體網路廣‪播‬ 台灣新媒體

    • News
    • 3.0 • 2 Ratings

台灣新媒體網路廣播放置的是與TWFuture友好的社團製作的廣播節目。

    好國好民,特殊認同下的國與民(二):對談與分享

    好國好民,特殊認同下的國與民(二):對談與分享

    這是第二段與第三段的部分。

    • 1 hr
    好國好民,特殊認同下的國與民(一):開場

    好國好民,特殊認同下的國與民(一):開場

    一段特殊的歷史際遇,一場如夢似幻的民主轉移,使得現今的台灣人,對於過去,對於那段特殊的歷史,不曾細究;而過去,因認同錯亂所產生的問題,在隨著「民主化」的到來,與那時光的流逝,似乎,也已不再那麼「重要」......

    紀錄片《好國好民》所拍攝的,便是那群在那認同錯亂的年代下,成長至今的青年們;而藉由每個人在追尋自我認同的回憶中,重新拼湊台灣這片土地上,年輕的世代如何找回屬於自己的根……

    這一集的深音,我們針對「認同」的問題進行思索;究竟,過去的台灣是在什麼樣的認同教育下成長,而今日的台灣,對於自我認同的追求又面臨著什麼樣的困境?這種種的問題,又該如何面對,如何解決?

    歡迎大家一起與導演陳麗貴及作家林世煜共同回顧、討論這數十年來,台灣一直不敢真正面對,卻不得不面對的深層問題!並重新思索,這個世代的我們,能做些什麼......

    • 50 min
    藝文界的吶喊與行動(二):對談

    藝文界的吶喊與行動(二):對談

    這是第二段對談的部分。

    • 1 hr 5 min
    藝文界的吶喊與行動(一):開場

    藝文界的吶喊與行動(一):開場

    最近幾年台灣有一股新的氣氛,從反國光石化、搶救東部海岸線,到中科四期護水圳及反核運動許多藝文界的人士在社會運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似乎也正挑戰著傳統台灣社會習慣將藝文與政治切割的奇特現象。

    這一集的深音由比利時魯文大學哲學博士沈清楷主持,邀請到作家同時也是陽光實務台灣區總監的張鐵志擔任與談人,與我們分享過去、現在、與未來,藝文界人士與社會運動的關係。

    • 30 min
    台灣民主的喜劇元素

    台灣民主的喜劇元素

    越是荒謬的社會越是喜劇的溫床,在世界各國民主化的過程,喜劇不管是作為一種反抗的力量,還是獨裁者荒謬的結果,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台灣也不例外。

    這一集的深音,我們邀請到給我報報主編馮光遠先生擔任與談人,談論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喜劇元素,內容精采有趣,絕對不要錯過。

    • 24 min
    占領華爾街(二):對談

    占領華爾街(二):對談

    這是第二段對談的部分。

    • 1 hr 10 min

Customer Reviews

3.0 out of 5
2 Ratings

2 Ratings

Boomshion ,

永久中立?

民進黨該有美國Menifest Destiny命運宣言 般明白告訴台灣人民方向,難然善於經營突發議題但缺乏作戰主軸,如選前臨時來個台灣共識,想藉此對抗不存在的九二共識。對於執政期的高鐡與雪山隧道成就缺乏著墨,只著重防禦馬泡製的阿扁貪汚。對於國民黨選前判賄款不能入罪,民代與總統選舉掛鈎的小動作不能明察於先,導至敗選殊非意料之外。永久中立說,何不學越南。

歷史向來都會重演,十三州與越南皆狹長濱海,華盛頓與胡志明皆是打游擊戰起家。世界超強的大英帝國與美國雙雙輸在游擊戰。英國在歐州拿破崙戰爭耗費甚劇,無法平衡與清的貿易,故以十九世紀的精銳武器打十七世紀的中國精品, 現在世界需中國商品有如鴉片戰前, 中國的自大膨脹也不下當年,嫦娥也不過是美蘇五十年前水準,這場景與鴉片戰爭前有何不同?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蔣奉麥帥命至台灣及越南受降。 (台灣與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完全無關)。 蔣遣二十萬大軍入越,紀律差又搜括。胡志明曾在廣西坐過牢,深知國民黨狼子野心。發動八月革命,九月二日宣佈獨立,與法簽定三六協定,利用法將蔣軍趕出越南。否則這仿越南銅鼓圖騰的,青天白日光芒, 孫文鎮南關起義地,歷史淵源與中國綿遠延長的越南也就 ‧‧‧

美國以商立國,經營世界有如作帳,靠的是帳面的平衡,與美國自身的利益,談道德也因時地而異。美日自晚清就暨于台灣並非始於韓戰。美國言論界也非全然一面倒,祗是中國遊說團手法比以前細膩罷了。台灣充斥著孫文言"先知,後知,不知"之外的"錯知錯覺"之民。如何喚醒才是要務。三十年前日立移転核子無聲潛艇螺槳技術與俄,日立産品在美被封殺迄今,何不重溫一下。

荷蘭人懼英國搔擾在東亞海上貿易掛美旗,美當時行帝國主義, 應美船商之請,在1854年派培理到江戶遞開港國書,以鴨片戰後的中國恐嚇日本砲轟東京港;在等幕府回應十多天上基隆岸考查,知台灣地緣與金煤富饒,建議美總統將台灣列入版圖,以扼歐洲人在東亞的霸權,然為皮爾斯總統以不易得國會通過為由未准。台灣當時在歷史的轉捩點上。

英國為了扼制沙俄,與日啻結英日同盟。排除了波羅的海蒸汽船艦隊至中國的英領港口靠岸 與蘇伊運河之通過權,沙俄只能在公海行燃煤補給,到東海時己疲憊 美國支援日本潛艇由緬因路海聯運至日本,貨未到戰爭己結束。爲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爭。 羅斯福並親自在美東北岸做東主日俄合約. 孫文好如中國領土內國際球賽的東道主在倫敦發言 "我們亞州人與有榮焉血濃於水"。

Top Podcasts In News

The Daily
The New York Times
The Tucker Carlson Show
Tucker Carlson Network
Up First
NPR
The Megyn Kelly Show
SiriusXM
Pod Save America
Crooked Media
The Ben Shapiro Show
The Daily 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