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提問:
大聲公你好!冬天到了,這種冷天氣大家都喜歡吃熱騰騰的食物。我最愛吃薑母鴨,薑母鴨吃起來辣辣的麻麻的,身體會溫暖熱起來!不過我有一個問題想請問大聲公,薑母鴨的主角,中文叫作「生薑」,也有人叫它做「老薑」;咱們臺語卻叫做「薑母」。為什麼【薑】是母的?不是公的呢?麻煩大聲公解答,感謝你!
臺語專家游蒼林老師回覆:
若是講到薑母鴨,「薑母kiunn-bó」當然也可以叫做「薑母kiunn- bú」,這是方音差;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講法,發音上會有些微的不同,「薑母kiunn-bó」或是「薑母kiunn- bú」都可以。「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來料理的食材,薑有分嫩和老的分別,嫩薑比較不會辣,通常拿來做菜;老一點的,也就是差不多六個月的薑,我們稱作「粉薑」,吃起來粉粉的,不過就比較辣一點了;再來就是「老薑」,差不多種植一年就是老薑;如果再老一點的就是薑母了,我們說薑母最好是用老薑母,因為薑母是種植超過一年的,第二年薑母會發芽,所以薑母是最老的。那為什麼要用薑母呢?因為薑母比較老,所以它比較辣,人家說辣的東西比較補身體,吃完比較不會覺得冷,所以才會煮薑母鴨。那這個「母」不是說薑一定要分公母,當然薑還是有公母之分,動物如此、植物也是如此,不過薑母這部分並不是說它是公的還是母的,【薑母】的意思大概是生了薑芽的母欉、母薑,所以我們才稱作「薑母」,這與公母無關。薑是無性生殖,不是用種子播種的,是靠母欉來繁殖新芽,像是芋頭也沒有種子,芋頭也是用母欉傳播下一代,叫做「芋母」,種植之後就會繁衍新芽,而薑就跟芋頭的繁殖方式一樣,因此這個「母」不一定是指公母的母,也有「本源」的意思。例如人們生病時,中醫會告訴我們「病母」是什麼,像是發燒,發燒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徵兆、一個現象,那「病母」(病原)可能是因為感冒而發生,所以我們稱作「病母」。也有一種情形是投資有「錢母」,「錢母」會生「錢仔囝」,而「錢母」正是人們口中的「本錢」;因此「薑母」是臺語中通俗的用法,這就是為什麼這會稱作薑母的原因。
主持人旁白:
#一周五分鐘,臺語你嘛通!
#每周六聽阿政先講台灣
#每周日台語大聲公學台語
#喜歡閩南語的朋友,請多多幫我們五星評分鼓勵喔!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做伙學台語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資訊
- 節目
- 頻道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8月16日 下午9:47 [UTC]
- 長度5 分鐘
- 季數5
- 集數103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