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

蘇育平 Yuping SU

本人曾居住中東與中亞地區服務多年,對中東與中亞相關事務非常熟悉。針對這些一般亞洲人比較少關注的,但又是國際政治的聚焦重點地區,特別開設此一頻道,以講解相關國家背景、歷史、目前國情狀況與國際新聞上牽涉這些地區的新聞說明解釋。 所有各集說法僅代表本人意見,歡迎大家針對有興趣的主題收聽。 歐亞大陸遊牧民族的歷史研究,純粹個人喜好,中國正統朝代的歷史我沒興趣,但這些隱藏在歷史帷幕後的遊牧民族縱橫歐亞大陸東西,少數民族建國圖生存,歷史上沒有提到的東西方交流才是我最有興趣的重點。 此外中國敵情研究、中國太空事業、世界各國太空事業發展等亦為近日研究方向。有興趣者請搜尋臉書公開社團「蘇老師的太空世界與太空知識」,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太空知識。 歡迎介紹給更多想增加知識的朋友一起來聽我講故事。如果有專門想聽的主題,或我哪邊講錯想訂正的,歡迎來信 yupingsu@hotmail.com 也可以在臉書上搜尋【外交官講中東與中亞】的粉絲頁與我交流喔。 截至2024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6. 中國武警與中國海警 7. 蒙古人全史-從東胡到現代蒙古國 8. 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海巡與海上民兵 9. 星際探索-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蘇育平/cat/all Hi, I am a career diplomat used to served i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region for many years. I speaks Hebrew, English and French, some Arabic, Mongolian and Spanish, and of course Chinese Mandarin as mother language. If you have suggestion or opinion, please contact me yupingsu@hot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06/09/2024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024年6月6日是一個無比繁忙的一天,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籌劃已久的「星艦太空船搭配超重級推進火箭(Starship + Superheavy Rocket)」第四次試射順利發射升空,火箭推進段實現重返,星艦太空船也測試重回大氣層之艦體與防熱隔離層是否安全,測試結果成功,為未來星艦火星計畫大規模發射取得綠燈。 圖-星艦四發射前(SpaceX網站) 另外美國波音公司在經歷十年延誤與今年幾次發射前緊急叫停後,終於也在6日以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擎天神5號火箭,將波音開發生產的「星際航線(Starliner)」太空船順利安全送上宇宙,並前往國際太空站對接,將兩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輪班,受到太空站上太空人熱烈歡迎。 這款星際航線太空船因技術問題延宕多年,當年NASA同時出資支持波音與太空探索公司製造飛船,結果太空探索公司的龍飛船在2010年就實現貨運版龍飛船飛行,2020年5月30日實現載人版龍飛船的航行。星際航線太空船到了2024年6月6日也終於成為國際太空站最新一款載人飛船。除此之外還有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獵戶座太空船可載運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再來就是中國自創一格的神舟太空船了。 也同樣是這天6月6日,中國嫦娥-6號登月飛船在月表採集月壤的月球車已將月壤送上重回太空火箭,送回軌道艙,將從月球運回地球研究。 圖-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SpaceX臉書網頁) 一樣在2024年6月6日,中國一家民間的太空公司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的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將三枚衛星打入地球軌道。距離穀神星遙12火箭在5月30日發射打入5枚衛星(極光星座01星、極光星座02星、河北臨西一號衛星、張江高科號衛星、逆水寒2號衛星)也不過一個禮拜時間,代表中國這家民間企業也有不俗的航天實力,可以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 雖然穀神星火箭只是小型固態火箭,酬載只有350公斤,比起星艦的超重型火箭之酬載有上百噸,簡直無法同日而語,但是要上宇宙,所需要的技術要求是所差不多的。 地球的大氣層因此充滿擾動與破口,不斷有太空運載火箭衝破一百公里高之卡門線進入太空,代表人類的宇宙開發前所未有的密集。 尤其SPACEX幾乎每週都發射的星鍊布設火箭,每次都可以打上23顆星鍊衛星到地球近地軌道,很快大家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都可以使用星鍊系統上網路。最近還出現亞瑪遜叢林原始部落開始使用星鍊系統,結果男人都不去狩獵種田,全部在刷小電影視頻,令部落長老搖頭不已的新聞。 此外中國布設的全球定位系統北斗、俄國的格拉諾斯、歐洲的加利略,以及日本的QZSS都是可運用的全球定位系統,美國GPS早已不再是唯一選擇。 在太空開發方面,美國秉持民間為主,政府為輔之態度,政府將太空任務分包下去與民間合作,讓民間太空業者盡管發揮。因為美國在阿波羅計畫順利登月之後,NASA預算就慘遭砍削殆盡,以美國政府領頭來做太空任務,錢是不夠花的,但要是分包給民間承包,那就綽綽有餘。 於是代美國政府發射火箭的ULA、SpaceX、RocketLab等火箭公司紛紛成長起來,代美國政府設計太空站的公司Blue Origin, Sierra Space, Vast, Voyager, Axiom也是別出心裁各種設計,美國政府輕鬆培育出太空巨頭群,未來成長可期。 中國則主要依靠政府力量進行載人航天、用神舟載人太空船與天舟貨運太空船來維持天宮太空站運作、另有嫦娥登月計畫、天問火星計畫、各種超大型射電望遠鏡與小行星礦產開發計畫與小行星隕石防禦計畫等,都顯示出中國幾十年來對太空宇宙開發的認真與重視,還有政府持續的資源投入與人才培訓。 2021年4月,天宮太空站正式發射入地球軌道,接著在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遙12火箭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並成功與天宮太空站天和核心艙對接後,開啟了中國太空人常駐輪值留守天宮太空站的歷史,迄今也將近3年時間。 經過幾次附加艙等之發射組裝,天宮太空站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未來2025年加裝巡天太空望遠鏡艙後,功能將更為加強。值此同時國際太空站之存在卻岌岌可危,如果美俄決定將國際太空站廢棄墜回地球,那麼在太空中的人造太空站就僅剩中國的天宮太空站了。 圖-2024年3月11日SpaceX的龍飛船載送4名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Spaceintel101.com) 中國目前大約是每六個月時間發射一艘新的神舟載人飛船,載運三名新的太空人到天宮太空站輪班,輪值已半年的前一批神舟乘員則在交接幾天後返回地球。 最新神舟18號飛船在2024年4月25日順利發射升空,由長征2號F運載火箭(遙十八)助推,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神舟-18號載人飛行之主要任務為太空人出艙活動、貨物運送出艙任務、太空實驗、技術試驗、科普教育等。 依照慣例,一年發射兩次神舟,神舟-19號應該在2024年下半年年底進行發射。至於為什麼中國的天宮太空站得要一直不斷派人駐守在上面,是不是怕空窗期時美國人偷偷上去搶走,或者是天宮太空站表面是和平用途,內裡其實像蘇聯時期的禮炮太空站一樣偷偷裝有武器,其實是一個違反國際法公約的仿蘇聯阿馬茲(Almaz)軍用武裝太空站? 這個沒人能上去檢查證實,不過所有駐守在天宮太空站的中國太空人都有解放軍軍籍身分,隸屬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這個是真的。 嫦娥-6號探月飛船出發 中國嫦娥-6號探月太空船,已經在2024年5月3日由長征-5號火箭搭載,自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軌道。仍是無人遠端操控的嫦娥-6號探月飛船,目標是飛往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由登陸器降落,收集當地月壤,並對當地地形地貌進行勘查,最後還要自該地重發射升空後,將樣本月壤送回地球。 圖-嫦娥-6號太空船2024年5月3日發射(Spaceintel101.com) 2024年6月4日,嫦娥-6號依照預定計畫飛抵月球並進行登陸,登陸器開始收集月壤順利成功,6月6日返回器自月球升空回轉地球,西方國家也都緊盯這個動作。 圖-嫦娥-6號在組裝工廠中 嫦娥探月工程已計畫並執行多年,目前已經規劃到嫦娥-8號了,中國一步步依照規劃,建造其登月能量,並為最終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居住之「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做準備。 「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計畫」是中國與俄羅斯於2021年3月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由中俄兩國共同合作興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參加這個計畫的國家已有「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非、亞塞拜然、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埃及、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顯然都是與英美歐洲國家阿提米斯登月計畫(ARTEMIS)打對台的獨裁專制國家陣營。 但整個計畫已經是有模有樣,朝向目標前進,中國的嫦娥四號起到嫦娥八號,俄羅斯的Luna-25、Luna-26月球號太空船都是為本計畫進行探測與選址任務服務的。 中國的嫦娥登月計畫已經大致選定未來這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地點,俄羅斯有強大的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與技術資料可支援,只是由中國主導的計畫,俄羅斯是否能夠接受這個現實,或是之後會再自己興建一個專屬俄國的月球科研站,就有待未來觀察了。 中國對登月設基地是堅毅不搖的前進執行,已經引起美方重視,NASA署長已對外質疑,當中國登月設科研站後,將阻止其他國家登月或利用月球資源與空間。其實這種事情必然會發生,任何國家在投注巨大資源完成某項太空計畫,之後別的國家來要免費分一杯羹,誰能接受?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過去開發宇宙任務大家各做各的,除了美蘇冷戰時期競爭激烈外,中國一直算不上一個角色。一直到蘇聯沒了,俄羅斯低盪陷於泥沼,其他印度、日本、歐洲也不算個咖,於是持續不停太空計畫的中國,變成美國最為忌憚的對手。 加上中國在地表的海面也建設大量海軍航母、大型驅逐艦艦隊,更新了大量彈道飛彈潛艦與火箭軍洲際彈道飛彈系統,甚至核彈頭數目也逐年持續增加朝向1000枚的數量前進,雖然比起俄羅斯排名第一的近6千枚核彈頭數量好像還算低,但中國懂得做大外宣,把自己的武力大大吹噓一番好似真的超英趕美了,這下連不懂內裡的人也害怕起來了。 所以中美目前的競爭已經不只在陸地上,也不只在海面上,在近空(20公里到100公里的高空)、在近地軌道、在月球、在火星,甚至在火星外的主小行星帶,中國都有詳盡的開發計畫,這是美國NASA還做不到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min
  2. 2024.04.29 印度移交超高音速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給菲律賓之意涵

    04/29/2024

    2024.04.29 印度移交超高音速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給菲律賓之意涵

    蘇育平觀點:印度移交超高音速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給菲律賓之意涵 蘇育平 + 追蹤 2024-04-25 07:10 6110 人氣  贊助本文 筆者提醒,台灣也無須因為菲律賓與中國對抗,就以為菲律賓是我們的盟友了。(示意圖,張曜麟攝) 根據印度媒體2024年4月19日報導,印度空軍C-17全球霸主運輸機運送印度交貨給菲律賓訂購之第一批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飛彈到菲國,這筆交易價值3億7500萬美元,2022年1月印度宣布這筆交易時,可以說是印度第一筆大額軍火出口交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菲律賓訂購3個營的布拉莫斯飛彈,合約也包括訓練操作的菲律賓海軍人員,及必要的零件供應。 布拉莫斯飛彈最高速度2.8馬赫,射程290公里,發射平台為潛艦、水面艦艇、飛機或陸基發射平台。是印度布拉莫斯公司製造生產,為印度與俄羅斯科技合作的產物。 印度之所以加強與菲律賓的國防科技合作,也是為了反制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增加的軍事壓迫。 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恩怨已經很久了,其實越南、馬來西亞、印尼一樣與中國有南海島礁爭端,但菲律賓是最近幾年與中國海警船對峙最緊張的對手。 通常與中國海警船發生衝突的,是菲律賓海巡隊(Philippines Coast Guard, PCG)的船隻。菲律賓海巡隊隸屬於菲律賓運輸通訊部,乃菲國維護海域安全及治安的海上執法機構,它將菲律賓所有大小島嶼及海域分為12個海巡區,並擁有許多西方國家半賣半送的艦艇,如澳洲建造之聖胡安級巡邏艇4艘、北伊羅戈級巡邏艇4艘、日本造44公尺長巡邏艇10艘、原美國海巡隊巡邏艇三艘,飛機、直升機約10架。 為了與中國海警對抗,日本海上保安廳在2013年時就贈送10艘44公尺長的多任務反應艦給菲律賓海巡,提高菲律賓海巡的海上保安能力,價值187億日圓。另外2020年菲律賓也向日本三菱造船公司訂購兩艘94公尺長,排水量1,000噸之多用途反應艦,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現役1,000噸國頭級一樣,將成為菲律賓海巡隊最大執法船。 2020年3月7日,200多艘中國海上民兵船隻組成的集團停靠在菲律賓聲稱有主權的聖靈群島(馬尼拉稱為朱利安費利佩礁Julian Felipe Reef)Whitsun Reef,造成菲律賓國內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中國。 2022年11月,菲律賓海軍艦艇在中業島附近海域與中國海警船發生接觸摩擦,菲律賓船艦發現一塊中國長征五號B型火箭的殘骸,用拖繩綁緊想拖回去,結果在當地巡曳的中國海警5203號海警船及時前往攔截,將殘骸搶回去。 中業島,曾經是中華民國除太平島外另一個駐軍島嶼,1971年4月因為強烈颱風侵襲,駐軍暫撤到太平島,結果菲律賓立刻軍事佔領該島,當時中華民國海軍派出艦隊到週邊準備一舉攻克收復該島,後來因為衡量國際情勢,最後並未開砲,從此中業島為菲律賓所佔。 一直到2023年3月5日,中國海警兩艘大型艦艇(舷號包括5203艦)加上44艘海上民兵船隻共同入據中業島域,造成島上菲律賓人佔據,周邊海域中國海警船佔據的局面,暫時看不出最終結局為何。 由於菲律賓已經成為在南海對抗中國的第一線國家,因此世界各國與中國有戰略矛盾的國家紛紛對菲律賓提出幫助,其中印度在2022年1月與菲律賓簽署協議,銷售三套「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給菲律賓,對中國威脅最大。 每套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系統有雷達車、指揮車、三輛各配有三枚飛彈的發射車,飛彈射程有290公里,但已經足夠覆蓋與中國有爭議的島礁,其飛行速度2.8馬赫,彈頭爆炸部有300公斤,摧毀能力連航母都可能抵擋不住。因此未來中國海警船只要出現在傳統上菲律賓與中國有爭端之仁愛礁、黃岩島、中業島海域,基本上也就處於菲律賓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的射程內,菲律賓的底氣就更足了。 但以中國對外政策向來無賴的作法,未來海警船很可能加裝巡弋飛彈、反艦飛彈、防空飛彈與近迫砲系統等更多殺傷性強大武器以應對威脅。這會造成南中國海的軍備競賽升級。 布拉莫斯反艦飛彈。(取自維基公有領域) 除了菲律賓外,另一個對中國海警船有威脅的國家是越南。 越南曾經與中國在西沙群島爆發衝突,也在兩國陸上邊界交戰多年,在整個冷戰時期,越南都是與蘇聯站同一陣線和中共敵對;一直到蘇聯瓦解,越南共產黨沒有靠山了,才終於改變政策與中國共產黨和緩關係。 此外,越南也積極進佔南沙群島島礁,佈署許多船艦與新武器如基洛級潛艦;也有從以色列購買的 Extrea 多管火箭發射裝置在南海島嶼,因此南海並不是寧靜祥和的海域,而是衝突一觸即發的危險地帶。 2023 年 6 月,中國海警船與越南海軍在南海發生衝突—— 中國海洋局的海洋科考船「向陽紅 10 號」前往萬安灘時,受到越方攔截,雙方對峙將近 30 個小時,且距離不到 100 公尺,隨時可能發生碰撞;最後中國海警船以噸位壓倒性地驅離了越南船隻,並用水砲攻擊越南漁政船,大大激怒越南。 越南因此也向印度緊急採購 3 至 5 個營規模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總計超過一百枚。該型導彈速度約三倍音速,難以攔截, 倘若大量飽和發射,則任何船隻都難免沉沒,這也是越南用以威嚇中國的一個手段。 2023 年 6 月 7 日,中華民國在太平島駐軍進行實彈演習, 越南外交部對此事表示侵犯越南主權、也威脅相關海域海上和平 。 中華民國外交部在當月 11 日公開表示太平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駐軍有權在上從事一切主權行為。由此可見對太平島最大的威脅恐怕還不是中國,而是越南;如果台灣在防衛上不夠充分,讓中國覺得有可能太平島會因此落在越南手上時,中國說不定會先下手為強,強佔太平島,這也是台灣駐軍不得不防備的三角情勢。更別提菲律賓也在旁邊虎視眈眈,之前強佔中華民國駐軍中業島的也是菲律賓人,在這些事情上沒有什麼道德倫理廉恥可言,只要不小心謹慎,別人就來強佔。 因此,我們也無須因為菲律賓與中國對抗,就以為菲律賓是我們的盟友了,覬覦太平島的有越南、中國、菲律賓,誰都不敢先動手,以免成為箭靶,但每一個都可能是威脅我們太平島主權的侵略者,必須要時刻警覺。(相關報導:國際熱議》TikTok真的要Bye了?最快4月底在美全面禁用!為何兩黨議員敢違抗1.7億用戶的民意?|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近期出版之《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與海上民兵》部分章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min
  3. 2024.04.26 中國神舟18號太空飛船發射前往天宮太空站輪班

    04/26/2024

    2024.04.26 中國神舟18號太空飛船發射前往天宮太空站輪班

    2024.04.26 中國神舟18號太空飛船發射前往天宮太空站輪班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726984 2024年04月26日 13:02 蘇育平/神舟18號發射成功 台灣別錯失參與太空產業機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未來SpaceX要啟動大規模移民火星行動時,台灣大可以爭取供應商角色,許多商機大有可為,台灣一定不能錯失這個機會了。 ▲ 搭載神舟18號載人太空船的長征二號F遙18運載火箭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圖/視覺中國CFP)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中國航天局於2024年4月25日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中國第七次天宮太空站長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18 號載人飛船。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 本次發射載具依然是神舟飛船專用之長征2F/G號遙18火箭,高度62公尺,預計將與天宮太空站之天和核心艙對接後,將神舟-17號的三名成員替換下來返回地球,神舟-18三名成員上去天宮太空站值班。每次值班時間為半年時間。 ▲ 神舟18號載人飛船。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圖/作者提供) 神舟飛船的由來為何,下方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從1960年代兩彈一星計畫開始,看到蘇聯與美國紛紛將太空人送上軌道甚至登月,自然也有如此想像,可是當時中國科技積累太少,綜合國力也薄弱,加上社會還處在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階段,哪有辦法有剩餘國力用在太空發展呢? 雖然60~70年代曾有發展「714工程」中國載人太空船「曙光一號」之提議,但最後評估後認為做不到,只好不了了之,這與當時中國海軍也想發展大型驅逐艦,但經費、引擎推力、雷達、武器都不到位,因此一直到21世紀,才終於做出055萬噸大驅逐艦是一樣的發展軌跡。 直到改革開放到相當程度,國力恢復,在科學家建議下,中國開始對載人太空工程進行評估。1983年通過「863計畫」,包含高科技的七大領域,排名第二的航天技術獲撥資金50億元,主要發展「大型運載火箭、太空往返運輸系統、載人太空站及其應用」,並進一步於1992年9月21日通過《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啟動代號為「921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畫。 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從1999年首飛一直到今天,用來執行中國載人太空任務的飛船名稱。這名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大眾徵集而來的最受歡迎名稱,當然也有其他騰龍號、華夏號、九州號等不同名稱建議。 ▲ 俄羅斯聯盟號太空飛船Soyuz TMA-7。(圖/公有領域) 神舟飛船主要學習模仿對象是蘇聯的聯盟號(Soyuz)系列太空船,聯盟號太空飛船也與蘇聯R-7火箭一樣,使用了半個世紀以上的老掉牙型號,但是絕對穩定安全強力把你送上太空。 其實神舟飛船的結構是十分簡單的,從最上方往下,分別是軌道艙、返回艙、其他附加艙與最下方的長征2F號專用火箭。老實說空間都不大,也不是想像中電影裡面的銀河聯邦戰艦企業號的威風樣子,甚至連電影中的貨運飛船也稱不上,倒不如說就是幾個大鐵桶一個一個疊在一起的組合。當然也沒那麼簡單,要上太空,要與太空站連接,要容納太空人生活、工作、活動的空間,且要供氧氣,與宇宙的真空要能嚴密的隔絕不能洩漏,這一切都是要仔細再仔細。 ▲ 在地面廠房中進行總裝配的神舟飛船。(圖/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神舟飛船主要載人的「返回艙」像是一口鐘,直徑2.5公尺、空間約6立方公尺,三個座位可容納三名太空人,當然空間還是小得可憐,但也已經是世界上空間第2大的太空船,蘇聯聯盟號飛船加壓艙空間是4立方公尺,今天美國SpaceX的龍飛船則是9.3立方公尺。 這還都是小型圓錐狀太空船之內部體積,如果是SpaceX的星艦(Starship),其內部加壓空間有1,100立方公尺,可以分為40餘個房間,或任何排列組合,將是未來「行星際太空船」的典範,但現在還在測試中。 神舟推進艙外面有展開後面積超過4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在宇宙中調整姿態之電離子推進發動機、防熱板等。推進艙可裝載300公斤的物資發射到太空站,返回地球時也可裝廢棄物垃圾,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這樣處理比直接丟入太空當太空垃圾好,因為在真空狀態下,一桶餿水或人體廢棄物在千萬年太空漂流之後恐怕還是很噁心。 說回來,神舟推進艙下方有四台火箭發動機,使用甲基肼/四氧化二氮(N2O4/MMH)液體燃料這種1970年代就開始使用的燃料,似乎是越古老的越安全,本身動力也很強大,雖然這種燃料有毒,但這款長征2F型號的火箭技術相當成熟,而且從來沒有出過大問題。 ▲ 神舟推進艙下方有四台火箭發動機。(圖/視覺中國CFP)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當我們看美國、蘇聯的太空梭或其他概念中的空天飛機,都已經像是一艘真正的飛機,還可以像飛機一樣自主返回大氣層並降落在機場跑道。但 神舟飛船的返回艙還是最古老的鐵桶狀飛船形式,可返回地球,但是最後要靠降落傘落到地面,看起來似乎很落後,但至少中國以最節省成本的方法解決了有無的問題,而且可以做到每年兩次發射,不間斷地持續到現在已經是神舟18號任務了。 倘若說要設計更高科技的太空梭或空天飛機,其實中國在一開始製造神舟之前就曾經評估過,但太空梭成本太高、中國科技、材料的技術積累也尚不足,但這並不代表中國今天就沒辦法做了。就好比中國海軍的大型驅逐艦與航空母艦,總要先解決無的問題,之後再開始往更新、更強發展。 不包含火箭推進段的神舟飛船前兩段,大概有9公尺長,重8噸。推進火箭專門用新開發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並賦予遙X號之火箭名稱以區別每次發射次序。在2021年天宮太空站正式運作以來,神舟飛船以每年兩次的頻率定期發射,輪換人員並補充物資,為了安全,中國會隨時準備另一艘備便隨時可發射前往太空搶救險情的下一號神舟太空船與火箭,確保人員安全萬無一失。 神舟1號至神舟4號,以及神舟8號是屬無人發射任務,其他的各次神舟任務則都是載人飛行。每一個出發執行任務的太空人航天員都會配戴每一次的任務標章,而且從神舟16號任務起,該標章是公開對外徵求徵集的圖樣,讓國民對此更有參與感。 ▲ 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 。(圖/翻攝 百度) 2003年10月15日發射的神舟-5號飛船載有一名太空人叫楊利偉,他就是中國第一位太空人。就跟蘇聯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一樣,楊利偉的第一次太空任務只有短短一天,就匆匆返回地面,因為不管蘇聯還是中國,都不希望自己第一名太空人因為意外陣亡在太空中,有上去就好了,趕快先下來接受歡呼再說。 中國的航天員,也就是太空人幾乎都是解放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出身,航天項目也都是在軍事航天部隊(過去是總裝備部或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轄下,也就是說太空人幾乎全部都是現役軍人身份,不可能像大明星一樣隨時接受採訪,到處公開上節目等,不過他們每位上去過太空的人都會留下記錄,也都是人類太空發展史上的一份子。 接下來的神舟任務就是到天宮-1號、天宮-2號原始版太空站中去對接拜訪,做一些太空物理實驗、生物實驗,種生菜、養蠶寶寶、與地面小朋友視訊上課講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物理現象等。 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飛船終於與最終版的天宮太空站對接,並開始神舟太空人在天宮太空站輪流值勤駐守的任務。要等到下一架神舟飛船來到後,上一架的神舟飛船船員才可以搭船返回地球。 由於天宮太空站開始有太空人長期駐守,對物資燃料等需求激增,中國也開始發射無人的天舟貨運飛船到天宮對接,為駐守的太空人送上食物、飲水、生活物資等。中國也陸續發射「問天實驗艙」與「夢天實驗艙」並與天宮太空站相連結,這座中國人獨力打造的太空站越來越豐富。 中國航天局表示未來將繼續發射「巡天太空望遠鏡」及「天宮太空站」的擴充艙段,計畫將目前天宮太空站的造型由T字形擴展為十字形,顯然越多艙段的組合,會讓太空站的空間越寬敞,也可以裝載更多氧氣、水、飲食及實驗室設備,甚至是太空人活動的空間等,但每次探空火箭載不了太多酬載,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將太空船與物資發射升空,連接組合,使太空站越來越寬敞。 ▲ 2024年1月23日駐守天宮太空站之中國太空人檢視天舟-7號貨運飛船之運補物資。(圖/CCTV) 目前在天宮太空站上駐守半年等待輪替的,是神舟17號乘員3名太空人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皆不到40歲,已經在電視鏡頭前表演隔空吃牛肉水餃及生吃太空種植的生菜給大家看其生動的一面。也進行過出艙活動,做太空實驗、完成艙內外設備維修等,他們返回地球的日子已到了,接班者4月25日發射起飛。

    23 min
  4. 2024.04.21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解體,航天系統部更名軍事航天部隊

    04/21/2024

    2024.04.21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解體,航天系統部更名軍事航天部隊

    2024.04.21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解體,航天系統部更名軍事航天部隊 中國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遭清洗後之改組 在經過漫長地針對「火箭軍」與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大規模內部清洗後,最新消息,20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撤銷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編制。 原先「戰略支援部隊」下轄之「航天系統部」改名為「軍事航天部隊」,其他部分則因應解放軍實際需求而成立「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中國解放軍自此成為擁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四個「軍種」,以及「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四個「兵種」的新軍兵種結構組成。 火箭軍 中國國防武裝的目標首先要維繫共產黨執政政權永不改變,再來就是要抵禦外來威脅。尤其是1949年建國以後,來自美國與蘇聯的巨大威脅,使中國在常規武力上,很長時間都處於落後與挨打的局面,因此必須儘早發展出兩彈一星的強力嚇阻威懾力量以保護自身政權安全。 1957年蘇聯贈送R-2彈道飛彈給中國,1960年中國仿製出的型號就是「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1962年3月,中國解放軍試射東風-2型彈道飛彈。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引爆第一枚「596工程」設計製造出的原子彈頭,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後的第五個核武大國。接著,中國在1966年,試爆第一枚威力更強大之氫彈;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兩彈一星」計畫至此順利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可以說不再畏懼外來威脅。 圖- 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人民畫報1965年第1期,公有領域) 2023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與安全發展》報告表示,解放軍的火箭軍不斷發展長期戰略嚇阻能力,改善洲際彈道飛彈能力,改進核彈載具重返地球能力與搭載多彈頭重返地球之能力。報告甚至懷疑中國將發展常規彈頭之洲際彈道飛彈,並用以攻擊美國本土與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地。 圖-2015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中壓軸出場的東風-5乙型洲際彈道飛彈(美國之音網站,公有領域) 今日之中國火箭軍約有15萬以上兵員,以約40個導彈旅之編制分布中國各地,每個旅都搭配擁有各款射程長短不一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中國稱巡航導彈)。 圖-解放軍火箭軍人員與裝備(知乎) 據統計中國之陸基短程飛彈有1,150枚(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系列),中程導彈約300枚(東風-21、東風26),遠程與洲際彈道飛彈有200枚(東風-5、東風-31、東風-41家族),以及長劍-100等巡弋飛彈3,000枚。另外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彈道飛彈也是很大威脅。 此外中國海軍彈道飛彈潛艦上的巨浪一型至三型洲際彈道飛彈也已經可裝載多枚核彈頭,巨浪一型裝備在092夏級核動力潛艦上,巨浪二型與三型則部署在6艘094晉級彈道飛彈核潛艦上。是中國的第二擊力量,也是美國較為忌憚的目標。 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在急速擴張核武彈頭庫存,預估中國在2023年5月時擁有500枚核彈頭,2030年前預計將擁有1,000枚核彈頭。 當然中國的敵人很多,除美國之外,日本、東南亞諸國、印度、甚至俄羅斯都是潛在敵人,核彈多儲備一點也許可以讓中央軍委安心一點。但只要不用,這些就是巨大的資源浪費,每年還要花鉅資維護,可能直到退役都永遠用不上,還得花錢將其解體除役,可不是往垃圾堆一丟就行的。因此數量與效益之平衡需加考量。 圖-印度閱兵典禮出現之烈火-3型彈道飛彈(新浪網) 軍事航天部隊 2024年4月19日由原先「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更名後之「軍事航天部隊」,不斷發展往返太空作戰能力,比如發展地面直接升空攻擊衛星飛彈(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missiles),與直射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systems)可用來打擊敵方任何試圖進入太空的飛行器。 目前中國從事航天產業的主體,在官方是「中國航天局」,另一個軍方招牌就是「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幾乎所有的中國太空人都是中國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從中優選出太空人。 圖-神舟-9號太空人進入天宮-1號太空站(CCTV) 而研發生產相關太空裝備如太空飛船、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望遠鏡、彈道飛彈之生產主體,則是公司化的兩家國有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1999年7月,原「中國航天總公司」被拆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之後改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家超大型軍工國企,彼此開始進行競爭關係。 前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是中國國有獨資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產品是「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研發」。它旗下有多家研究院與子公司,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航天檔案館」、「航天通信中心」、「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等,員工總數達17萬人,算是承繼過去號稱火箭之父錢學森領導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一路改制走來最主軸業務的集團。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項目。 2017年,後者改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oration)」,有15萬名員工,旗下公司計有:「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一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第二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第三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動力技術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公司EXPACE)」、「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該集團主要業務一樣是生產「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也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的國有企業。 由於上述兩家航天企業都是兼營航天器與彈道飛彈生產,算是國有軍工廠性質,因此,也都被美國列為科技制裁的對象。不過,這些制裁顯然對其營運與產品開發沒有太大的影響,從中國各型太空火箭發射的頻率來看,是有增無減的。 「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兩者乍看之下分不出區別,在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口中的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訊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還是看不出來意思。但是思考一下,「網路空間部隊」可不就是一般稱為的「網軍」嗎?網軍進可以侵入敵國軍民設施系統主機,埋藏病毒,並在配合實體軍事行動時切斷敵方水電照明供應設施,讓敵國基礎設施與軍事指揮系統電腦主機陷入癱瘓。退可以用來防禦本國的基礎設施與網路空間,與侵入的敵國網軍駭客交戰,迫使對方退出等。 以色列國防軍的8200部隊就是網軍最好範例,以色列高中最聰明的5%學生會被國防軍吸收,在高中畢業服兵役時擔任網軍,破壞敵國網路與實體設施之主機等,配合空軍戰機空襲,達成順利攻擊對方之軍事目的。 至於「信息支援部隊」,簡單說就是軍事情報單位,網軍收集到的資訊,要有單位能夠加以判讀、分析、管理、利用,並立即分享給前線前敵部隊,或者中央指揮單位馬上清楚第一線情況,這就是信息支援部隊的功能,簡單說就是大數據處理單位,尤其現在還有來自太空衛星監控資料、空軍偵察機、雷達站資料、軍艦相控陣雷達系統等等製造之數據多到不行,已經超出人腦可以處理範圍,需有大數據處理能力的單位才能將情報發揮最大功能。 「聯勤保障部隊」就不用說了,後勤補保、糧草燃料、薪資維護費、武器裝備修繕保養等等都要靠聯勤保障部隊負責。尤其目前中國新式武器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怎麼讓農村出身、國高中畢業為主的一般兵能夠瞭解並熟習使用武器裝備,調送零組件更換維修,而且要在各種物資糧食供應保證的情況下,兩百萬解放軍才有戰力可言。 總之這次「戰略支援部隊」解體,分裂成為「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這四個新的「兵種」,雖說是政治鬥爭下,習近平為了剷除前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巨乾生而出現的大變動,乾脆把他掌握的這層單位也一併裁撤掉。 然此作為不但勞師動眾,且製造部

    26 min
  5. 2024.04.14 本週國際新聞導覽-伊朗出手打擊以色列報復

    04/14/2024

    2024.04.14 本週國際新聞導覽-伊朗出手打擊以色列報復

    2024.04.14 本週國際新聞導覽-伊朗出手打擊以色列報復 4/13 晚間,伊朗從本土對以色列發射200枚無人機、彈道飛彈與巡曳飛彈。大部分受到英國美國與約旦戰機與防空系統攔截,僅少數攻擊到以色列。 伊朗已經表示到此為止的意思,已經攻擊,伊朗人民也上街慶祝,對之前被以色列攻擊死傷的軍民也有交代了,可以到此為止。 但以色列揚言將再反擊。 以色列總理那唐雅胡也致電美國總統拜登,雖然兩人其實根本很討厭對方,但這是一個政治動作,誰都得要做。 此外對於伊朗什葉派宗教與領袖制度進行一番介紹,內容出自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 蘇育平/教宗在伊拉克宗教大和解關鍵 伊拉克沒內爆全因「他」!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938398 我們想讓你知道…希斯塔尼完全不與伊朗什葉派結盟對抗歐美,對於以遜尼派為主的海灣理事會GCC國家保持距離,不介入遜尼、什葉之爭 ▲ 教宗訪伊拉克,會晤與伊拉克什葉派精神領袖Grand Ayatollah Ali Sistani。(圖/路透)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羅馬天主教教宗聖方濟各於2021年3月5日應伊拉克總統巴勒姆·薩利赫(Barham Salih)邀請首度訪問伊拉克,當天下午降落在巴格達國際機場時,受到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的歡迎,然後教宗前往總統府會見伊拉克總統巴拉姆·薩利赫(Barham Salih)以及其他政府和宗教人物。 ▲ 教宗與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圖/路透) 天主教與什葉派 伊斯蘭的首度相會 年高90歲、多半時間都在隱居但備受尊敬的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大阿亞圖拉「阿里·希斯塔尼」(Grand Ayatollah Ali al-Husayni al-Sistani)在他隱居的什葉派聖城納傑夫(Najaf)的狹窄陋室家中接待教宗。這次會談是加深天主教與什葉派穆斯林友誼聯繫的重要一步。希斯塔尼也承諾,將保護伊拉克境內所有基督徒國民。 伊斯蘭宗教上有著遜尼與什葉兩派千年之爭,在全世界的穆斯林人口中,遜尼派佔90%並自稱是「正統派」,什葉派穆斯林約佔10%,被認為是「反對派」。而世人對什葉派的刻板印象,就是他們十分極端激進、愛好恐怖主義等等,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伊拉克什葉派精神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希斯塔尼」在家裡接待教宗(Grand Ayatollah Ali Sistani)。(圖/路透)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千年之爭 兩個派別的區分,在於「是否承認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與其後裔,才是合法的先知繼承人」? 什葉派認為,只有阿里與他的後裔才是「先知的合法繼承人(哈里發)」,但遜尼派則承認其他非先知後代血脈者也能擔任哈里發。這樣宗派爭執從西元661年阿里被刺殺身亡後就已開始,迄今也有1360年的歷史了,但爭執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 由於什葉派人口佔少數,向來受到遜尼派迫害打壓,起而反抗時又被扣上極端激進的帽子,更無奈的是,全世界竟都這樣相信了。 如果我們舉例,天主教歷史悠久是正統派,宗教革命後的基督新教都是暴力激進的極端分子,應該要被消滅,你能接受這種說法嗎?但佔穆斯林少數的什葉派,就是被扣上這樣的帽子一千多年了,能不無辜? ▲ 教宗出訪伊拉克,受到歡迎接待。(圖/路透) 什葉派體系 「大阿亞圖拉」位階最高 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以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敘利亞、黎巴嫩、巴林等國為主要分布地,遜尼派則全包其他伊斯蘭世界。 什葉派宗教領袖的階層,由上至下為「大阿亞圖拉、阿亞圖拉、霍賈特伊斯蘭」(Grande Ayatolla→Ayatolla→Hujjat-Al-Islam)。 目前全世界什葉派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就是伊朗與伊拉克,而這兩國各擁有一位「大阿亞圖拉」。伊朗大阿亞圖拉叫作「阿里.哈米尼」(Ali Khamenei),伊拉克大阿亞圖拉叫作「阿里.海珊.希斯塔尼」。兩人無隸屬關係,也無上下之別。 ▲ 伊朗的大阿亞圖拉「阿里.哈米尼」(Ali Khamenei)與伊拉克的大阿亞圖拉無上下隸屬關係。(圖/路透) 伊朗什葉派 中東發展民兵武裝 伊朗的大阿亞圖拉「哈米尼」具有一半伊朗、亞塞拜然血統,母親甚至是異端的亞茲德信徒,但他從小研讀伊斯蘭神學並追隨多名偉大導師,包括後來1979年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大阿亞圖拉何梅尼(Grande Ayatolla Ruhollah Musavi Khomeini)。 哈米尼在宗教革命前,曾受到伊朗王朝政府迫害,後來宗教革命成功後,哈米尼在1981年至1989年擔任伊朗總統,輔佐創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大阿亞圖拉「何梅尼」對抗伊拉克海珊政權的8年兩伊戰爭。 他個人宗教立場是保守,且不排除以武力對抗西方歐美國家,及以色列對伊朗的壓制如制裁,甚至在中東各地發展什葉派民兵武裝羽翼,對抗各地遜尼派佔多數之政府與人民。甚至在今日,同為什葉派掌政的伊拉克境內,也存在若干伊朗背後支持的什葉派民兵團體。 ▲ 伊拉克什葉派聖城納傑夫(Najaf)。(圖/路透) 伊拉克什葉派 與獨裁者相安無事 希斯塔尼,則是住在伊拉克的什葉派高級神職人員,一樣從小接受宗教教育,不過他自小聰慧,很快就晉升到高階神職人員。 伊拉克六成以上國民是什葉派穆斯林,但是海珊是以少數遜尼派阿拉伯復興黨為核心,統治伊拉克多數什葉派國民。 1992年,伊拉克前大阿亞圖拉拉霍伊過世,眾人推舉當時最資深的希斯塔尼擔任伊拉克的大阿亞圖拉,他很幸運地沒有與當時掌政的遜尼派海珊總統,有過太多爭執或意見不合,也因為當時政治環境,而導致希斯塔尼從未在政治上發表任何意見,因此與獨裁者兩邊相安無事。 希斯塔尼在政治與宗教事務上開始發表意見、取得話語權,是在2003年海珊倒台之後才逐漸開始的。 希斯塔尼溫和主政 與世界和善交往 希斯塔尼是什葉派(這個給人有極端保守宗教印象教派)在伊拉克的最高宗教領袖,但他對世界的觀點是中性溫和的,與伊朗大阿亞圖拉與全世界宗教對抗,繼而武力對抗的世界觀不同。他非常有智慧的配合美國與西方社會常用的「民主、自由投票、制憲選舉」招數,來應付美國佔領軍。 首先,在海珊倒台的混亂情勢中,他呼籲伊拉克的什葉派教士們加入參與政治,有些教士甚至組織自有的什葉派武裝民兵,但希斯塔尼反對用武力驅逐西方英美佔領軍。 ▲ 伊拉克什葉派領袖「大阿亞圖拉」希斯塔尼(Grand Ayatollah Ali Sistani),反對用武力驅逐英美佔領軍。(圖/路透) 配合美國佔領軍 將伊拉克導向民主 此外,希斯塔尼全力支持、配合美國在伊拉克的佔領軍,舉行制憲會議、舉辦全國性民主投票,並呼籲全國人民踴躍前往投票,為了鼓勵包括最保守宗教不願出門的婦女都必須出來投票,他甚至發布教令(Fatwa)指婦女出門投票是宗教上的義務,即使丈夫阻止她們也必須去投票。因為他知道,什葉派佔了伊拉克65%人口,只要投票率高他怎樣都會贏,根本不必使用暴力方式取得政權。 很快的,伊拉克就建立起以什葉派為核心的民選新政府。什葉派算是在伊朗、敘利亞之後,拿下了第三個中東大國伊拉克的統治權,但由於這個過程是平和的民主投票,伊拉克新政府與美國及國際社會在各方面配合度也高,國際社會其實都沒有警覺到,什葉派已經控制了另一個中東大國也就是伊拉克。 ▲ 什葉派佔伊拉克65%人口,可透過民主程序取得政權。(圖/路透) 幸好兩個什葉派 各自為政不相統屬 但好在伊拉克的什葉派與伊朗的什葉派,是各自當家不相統屬的。截至目前為止,伊拉克的什葉派在希斯塔尼的領導下,一直是採取對內、對外溫和立場,不與歐美對抗,不迫害國內少數遜尼派與信仰其他宗教的國民,如基督徒、雅茲迪人、拜火教等。 對任何攻擊什葉派清真寺等蓄意挑起宗派衝突的行為,給予譴責但不允許報復,並把兇手導引成是外來的瓦哈比教派聖戰士,而非本土的遜尼派鄰居。他也多次調停宗派間的矛盾與衝突,並阻止美國佔領軍與宗派或部落武力間的衝突。 唯一一次較激動的舉動是2014年時,希斯塔尼發布教令,呼籲伊拉克人團結起來支持政府打擊遜尼派極端武裝團體「伊斯蘭國」的威脅,保衛自己的國家。 ▲伊斯蘭國曾佔領伊拉克大半國土。(圖/路透社) 伊斯蘭國在鼎盛時期,曾經佔領敘利亞與伊拉克大半國土,對於同為什葉派的敘利亞、伊拉克及伊朗都是強大的威脅。包括伊拉克政府軍、多支什葉派民兵武裝,如人民動員軍、薩達軍等,甚至伊朗革命衛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敘利亞政府軍等,各勢力都響應號召加入消滅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伊斯蘭國已於2019年滅國,僅剩餘孽四竄。 在對外事務上,希斯塔尼完全不與伊朗什葉派結盟對抗歐美,對於以遜尼派為主的海灣理事會GCC國家保持距離,不介入遜尼、什葉之爭,盼望伊拉克在飽受戰禍後可以休養生息。

    25 min
  6. 2024.04.13 中國火箭軍建軍史與使用武器配備-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04/13/2024

    2024.04.13 中國火箭軍建軍史與使用武器配備-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2024.04.13 中國火箭軍建軍史與使用武器配備-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解放軍火箭軍是除了陸、海、空三軍外的第四軍種,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命,負責地對地常規彈頭與核彈頭之彈道飛彈發射攻擊任務。 1966年到2015年間,原稱為陸軍二炮(第二炮兵)部隊,於2015年升格為火箭軍,取名借鑑蘇聯時期之「戰略火箭軍」名稱。 1958年,蘇聯贈送的第一枚R-2彈道飛彈抵中國,中國開始仿製生產,做出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1966年,解放軍導彈部隊陸軍「第二炮兵」由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命名並成立,後隨著擁有的彈道飛彈增加而擴大編制。時至今日,火箭軍約有15萬兵員,以約40個導彈旅之編制分布中國各地,擁有各款射程長短不一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中國稱巡航導彈)。 據統計短程飛彈有1,150枚(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系列),中程導彈約300枚(東風-21、東風26),遠程與洲際彈道飛彈有200枚(東風-5、東風-31、東風-41家族),以及長劍-100等巡弋飛彈3,000枚。 美國密切關注中國火箭軍的發展,並以間諜手段打進拉出。2022年10月,美國空軍大學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公布一份研究報告,竟公布中國火箭軍的詳細內部人事指揮鍊、各部隊部署位置、地址、部隊擁有武器與功能、部隊主管姓名、部隊番號等全數資料,對中國政府可謂是一大震撼!美國將中國自以為極度保密的資料完全公開,此番動作的意涵是:中國火箭軍完全赤裸裸在我美國的監控中,中國火箭軍對我來說沒有秘密,等於我要消滅它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據稱最後追查出這個報告係火箭軍前司令官李玉超在美國讀書的兒子將該資料賣給美國,導致李玉超與其副司令劉光斌同時被習近平撤職拔官,連過去歷任火箭軍司令都受牽連,甚至本案也與因美色婚外情而去職的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有關係,其對本案知情不報或處理緩慢,為其下台的罪狀之一。 截止至2023年底,擔任火箭軍司令員為王厚斌上將,政委為徐西盛上將。火箭軍總部在北京,但是下屬各基地與院校等分布各地,比如火箭軍綜合訓練基地在河北張家口,火箭軍研究院在北京、火箭軍指揮學院在湖北武漢、火箭軍工程大學在西安,士官學校在山東青州。 此外,在明面上的飛彈基地有安徽黃山的第61基地,雲南昆明的第62基地,湖南懷化之第63基地,青海第64基地、瀋陽第65基地、洛陽第66基地、陝西寶雞第67基地,河南洛陽第68基地,吉林白山第70基地等。當然,藏在大山裡面的基地是隱而不發的。 火箭軍不像其他軍種,能夠在光天化日下進行戰術操演,它唯一的任務就是發射長中短程各類飛彈。因此,需保證在各種情況下,如中國遭到敵軍入侵,甚至已經遭到核武攻擊時,火箭軍依然能夠反擊,就是火箭軍最重要的使命。 火箭軍的40個導彈旅分布各地,每年都要輪番進行幾十場的「天劍演習」實施跨區機動運輸,在面臨複雜電磁環境、核生化污染條件下,還能維持正常發射導彈的任務,有時甚至是真實地對某些目標發動導彈攻擊,比如對南海島嶼間水域、台海周邊海域進行導彈試射等,目的就是保持火箭旅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完成中央軍委交下的打擊任務。 至於火箭軍把飛彈都發射出去後,還能發揮什麼功能?似乎無人能設想到結果。火箭軍是技術軍種,唯一工作就是保養維護、並有朝一日發射飛彈,倘若真的射發結束,豈不變成赤手空拳的單位? 火箭軍單位並沒有一般陸軍單位該有的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火炮、機槍等,平日人員也未受過相關的軍事訓練,在軍事素養上甚至比不上武警部隊。因此,一旦把飛彈用完了,在得到補充之前,火箭軍旅形同虛設,無法進行任何軍事任務。 如果嚴重發生到所裝備的飛彈全部射出之戰爭情況,中國本土有很大概率已經受到海外來的洲際彈道飛彈的打擊,甚至已經被核武洗地,屆時生產彈道飛彈裝備的兩大航天集團之工廠大概也已不復存在,更無法再補充彈藥給火箭軍。因此,火箭軍的彈藥可被視為是一次性的,發射完難以得到補充的。 因此,有火箭彈藥才成軍,發射完則失去存在意義,是否會使火箭軍在臨戰時吝於發射足量彈藥,甚至拒絕中央軍委命令發射導彈?此外擁有15萬兵員的全體火箭軍人力如何得到更佳之運用,值得中央軍委思考,也許發射完所有導彈後,可轉為輕步兵旅或地方守備部隊? 或者平日也裝備一些一線裝甲部隊汰換下來的坦克與裝甲車,畢竟保養機動車輛也是火箭軍平日的任務,發射火箭後也可以轉為機步旅,還能發揮作用。 此外,火箭軍使用的是大國重器,是可以毀天滅地造成人類滅亡的熱核武器,因此,在管控與發射上是否保證有足夠的安全,不會讓核彈頭或飛彈落入不法份子或恐怖組織手中?畢竟中國軍方貪腐及以錢上位之風是很嚴重的,人性是怎樣都禁不起考驗的,如果出資人以高昂價錢買核彈(比如1億美元買一顆核彈頭,2億美元買一顆東風導彈),不管是東京還是北京都可能成為指定射往的目標。 此外,也必須要防止分散各地的火箭軍單位被地方勢力買通。如果有一天中國地方分裂勢力買通擁有了一個火箭軍旅的效忠,甚至只要是一個發射單位的效忠,那基本上就可以保證他可以分裂獨立建國了。因為擁有核武器就擁有與中央軍委討價還價的本錢,中央軍委不可能冒著北京被核彈洗地的風險妄動,屆時會發生何事還很難說。 最後2023年底中國中央軍委對火箭軍的大清洗,也逐步透露出原因,竟然是許多洲際彈道飛彈的液體燃料都已消失,被人用水來取代,這樣一旦要進行發射,自然就做不到了。此外有許多地表導彈發射井的蓋子無法打開,代表裝備偷工減料情況嚴重。另外甚至有人說過去部隊在吃火鍋時,把固體燃料火箭的固體燃料掰下來做燒火鍋的燃料用,代表火箭軍裝備管理根本是一團爛賬。再加上中央軍委清洗火箭軍時,竟然也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老總級高層也抓了一批起來偵訊,代表整個火箭軍與總裝備部、也就是現在的戰略支援部隊負責軍工裝備的整個集團都已經淪陷在貪腐陰影了。不過在太空事業方面似乎還好,發射太空運載火箭的狀況成功率一直很高,並沒有液體燃料被水替換掉的情況。 美國對中國火箭軍的關切從未停止,除上述報告外,在另外一份「中國2020核武報告」中指出,目前解放軍的火箭軍有40個彈道飛彈旅,但是在2017年只有26個旅,新的彈道飛彈旅仍陸續成立中,以運作新生產的彈道飛彈。通常每個火箭軍的飛彈旅都同時配有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可視任務型態選擇不同的彈種發射。 2023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與安全發展》報告中也說,解放軍的火箭軍不斷發展長期戰略嚇阻能力,改善洲際彈道飛彈能力,改進和但載具重返地球能力與搭載多彈頭重返地球之能力。報告甚至懷疑中國將發展常規彈頭之洲際彈道飛彈,並用以攻擊美國本土與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地。 此外也強調「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即航天部隊,不斷發展往返太空作戰能力,比如發展地面直接升空攻擊衛星飛彈(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missiles),與直射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systems)可用來打擊敵方任何試圖進入太空的飛行器。另外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也是很大威脅。另外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在急速發展核武庫存,預估中國在2023年5月時擁有500枚核彈頭,2030年前預計將擁有1,000枚核彈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min
  7. 2024.04.07 各國宇宙活動檢討-外空非軍事化、利益共享、火箭回收、自由民主陣營發展太空科技-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04/07/2024

    2024.04.07 各國宇宙活動檢討-外空非軍事化、利益共享、火箭回收、自由民主陣營發展太空科技-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2024.04.07 各國宇宙活動檢討-外空非軍事化、利益共享、火箭回收、自由民主陣營發展太空科技-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總結人類太空歷史 人類在太空的活動與日俱增,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美國、中國或少數其他國家的火箭發射到太空。首先是成千上萬的衛星佈滿地球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彼此之間可能造成碰撞。第二,從地球表面以望遠鏡觀測星空時,很可能被天幕中滿滿的人造衛星干擾,因為數量真的不可計數。第三,太多火箭屢次發射會戳破電離層,導致過量太陽輻射或宇宙粒子入侵地表。同時,火箭箭身墜向地球時,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而造成汙染。還有,太過密集的太空活動是否會引來地外文明的注意,並認定人類是一種威脅,進而前來消滅人類文明? 許多事情都是無法回頭的,既然已經選擇投入太空活動,就必須一路堅持到底。只能說在前進的同時也做好最佳的準備,以防禦可能來自地表或系外文明的威脅。 3.1 需投入更多資源並節約浪費 筆者認為太空載具可回收化應是最佳選項,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大部分的太空運載火箭、衛星等都是不可回收的,等到運轉目標完成後就直接墜回大氣層燒毀墜海。這樣做也許是目前最廉價的處理方式,但若能將此作法改變為:將不再運作的火箭、太空船、太空站組件等拖至降落墜毀到月球表面,或者將所有廢棄的火箭部件、衛星等人造物體都集中於某處太空,形成類似回收資源庫的概念。 如此一來,人類文明程度日後達到可在月球建造基地並開辦冶煉場時,就可以利用廢棄的人造物體,回收再利用,不是很好的安排嗎?畢竟要把地球表面的物資送上太空所費不貲,既然已送上太空又讓它們墜回地球燒毀,確實是資源耗費。人類未來要能進一步探索宇宙深空,勢必要能夠在太空、月球、火星等金屬資源足夠,重力低的星體上製造探空太空船,就地生產、補給人類維生物資,並開採星體表面可用金屬或岩石建造太空船。 此外,不論哪個國家,目前都投入太少的財政資源到太空探索,殊不知在未來幾十年,人類真的會運用這些太空科技處理在地球上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或可將若干人類移居到太陽系其他星球,如:月球、火星、穀神星或木衛星等,這是為了人類的永續延續與發展,得將若干人類移居到太陽系其他星球如月球、火星、穀神星或木衛星等大小行星上。 畢竟以人類對待地球這種只顧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的濫用法,海洋已經充滿塑膠微粒,進入所有海洋生物與陸地生物的體內循環。地表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清潔不盡的垃圾,尤其是經久不衰的保麗龍或塑膠垃圾,都是歷經幾百年都不會降解完畢的物質。 加上熱發電廠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有害物質,如:硫、戴奧辛、重鉛,甚至核廢水都能直接排入大海與大氣。因此,人類有一天必定會把地球搞到無法喘息、無法循環的地步,到時候這顆充滿煙、毒、有害物質的星球,可能不再是人類能安居樂業的家園。 人類必須往外找尋新的居住選擇,要抵達別的星球、星系,就像大航海時代的水手一樣,必須在船上航行好久、好遠,才能發現新的大陸或島嶼。2023年12月1日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杜拜舉行,世界領袖的各項呼籲都是沒用的,人類依舊製造出各種工業污染,讓自己最終無法生活在這顆曾經那麼美好的星球上。 面對宇宙浩瀚無邊的空間,以武力爭奪地球上爭議領土或島嶼已經沒有意義。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可以在太空中找到一顆或多顆星球作為生存空間,是不是比搶奪一個福克蘭群島、釣魚台、南中國海島礁、聖地巴勒斯坦、烏東地區、德涅次克河東岸等爭議領土而打生打死要來得有意義? 納粹德國是第一個將火箭射入太空的國家,但希特勒征服歐洲又打蘇聯,為的是拓展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間,卻沒想到偌大的宇宙空間,他其實已經有能力抵達卻因為眼界問題不去開發,偏要用坦克輾入莫斯科,以致後來慘敗,當然那是眼界問題。 美國是超級強國,但就像歷史上各大帝國一樣也已進入帝國晚期。許多徵兆顯示出美國活力不再,二戰時稱霸世界的製造業,養活全世界人口的農業,以及追求勤儉奮鬥美國夢的精神。玩金融靠投資,甚至濫印、濫發美金鈔票輸出通膨,這樣都無法造就或維持強國實力的。就像法國19世紀起,玩金融借貸給全世界,變成高利貸帝國,但是遇到普魯士、德意志到納粹,屢次無法抵擋日耳曼鐵蹄,甚至到幾乎亡國之慘況,就說明國人耽於逸樂與奢侈之風是多麼可怕的亡國之兆。 美國若要在太空事業超越中國,就必須將只佔總預算0.5%的太空預算加倍再加倍,只有砸重金才有可能像當年冷戰時與蘇聯太空競賽,也才能重新拾回那股拚盡一切也要上太空的決心。 過去勇往直前,創造出大航海時代風光的歐洲人,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英國、義大利,都是全世界框殖民地與海外領地的殖民列強。結果,二十世紀打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全都委靡不振了。連一度在全世界插旗,可以在中亞與沙俄帝國較量搶奪阿富汗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現在也萎縮成一個中等國家。若非美軍在背後撐腰,英國海軍連航母艦載機都生產不出來了,航母也只剩一艘,另一艘成為拆零件的備用艦。這還是當年意氣風發,米字旗插滿全世界,擁有印度、加拿大、澳洲、南非等帝國明珠的英國人嗎?英國現在除了開設大學賺外國學生學費,炒炒倫敦房地產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具價值的工業或產業。 法國人倒還是保有大量海外領土,因為自立自強不與美國為伍的骨氣,讓法國還能維持一定的強大。其汽車、造船、化工、航太工業仍十分強盛,而且根據筆者在加勒比海看到許多法國人敢於駕駛小小帆船就勇闖全世界的精神,可知法國還是有未來的、有文化、能思考、重人權的優質國家。法國的亞利安空間公司算是在太空產業上佔有一席之地的發射公司,但還是要努力。在全世界努力進步的時候,歐洲人的榮光卻日益衰退,起步太早的歐洲反而全面停滯,加上歐洲染上所有進步社會產生的病症――不婚、少子、老齡化、勞動力不足、消費力道不足、經濟衰退等,使歐洲看起來如垂暮老人,前景堪憂。 現在已開啟太空的大航海時代,能夠競逐的國家屈指可數。如果真要說形成勢力,大概就只有中國與美國兩強而已。再以國家投注的資源與堅定的承諾來看,中國已經遠勝於美國了。因此,中國即使在地球表面有諸多的困難,但依靠太空事業的成就,應該還是可以位居強國地位不墜。 3.2 外層空間是否軍事化之檢討 外層空間,也就是太空是否可以軍事化,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議題,聯合國對此下了外層空間非軍事化之基調,但基本上所有有能力進入太空的強國都嘗試將外層空間軍事化。前蘇聯、美國、中國、日本等都沒有例外。但是不是將外層空間軍事化就真的是十惡不赦之事?也是有爭議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開始發明彈道飛彈與太空運載火箭,以及人造衛星及載人太空飛行的時代,聯合國就已經對和平使用外層空間下了定調: 「要和平使用,對外空與星體不得主張主權。」 公約第一條說「外空之探測及使用應為全體人類之福祉與利益而進行之」,什麼是「為人類的福祉與利益」?人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福祉與利益行事,就算到今天,有高情操為全體人類的福祉與利益行事都還很難做到。沒有利益的事情,是無法驅動人去做的,唯有利益才能驅動人去做事,但做了就要與全人類分享?恐怕不會再有人去做,所以這條公約徒具形式,是反人性的。 第二條「外空及天體可任由各國在平等基礎上並依國際法規定探測及使用之」與第三條「外空及天體不得由各國以主張主權,藉使用或佔領,或以任何其他方法,而據為本國所專有」其實要進行太空活動是有障礙的,就算本書出版時已經是21世紀的2024年,距離1944年人類第一次把彈道飛彈火箭射入太空已經過了80年,但現在地球上有能力進入太空的國家仍是屈指可數。 因此,外層空間的星體開採利益屬誰?自然是有能力前往開採的國家。這些國家開採後,是否願意將利益分享給其他國家?自然是不會,有如此善心的國家哪能夠強大?就算是秉持國際主義的前蘇聯,上太空的成就也是歸榮耀於蘇聯而非全人類。因此,一旦未來某星體被某個國家優先佔據,比如說:月球、火星、木衛星、穀神星與其他小行星,不論是中國人或美國人先上去佔領,先佔領者是否願意與其他人分享?就很難說了,這個原則與傳統國際法「無主地先佔」原則也是相違背的。 在大航海時代,只要航海家發現一個島,無人居住或有人居住但未加以墾殖,或者不歸屬於當時哪個強大的國家時,發現者與其

    36 min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4 Ratings

About

本人曾居住中東與中亞地區服務多年,對中東與中亞相關事務非常熟悉。針對這些一般亞洲人比較少關注的,但又是國際政治的聚焦重點地區,特別開設此一頻道,以講解相關國家背景、歷史、目前國情狀況與國際新聞上牽涉這些地區的新聞說明解釋。 所有各集說法僅代表本人意見,歡迎大家針對有興趣的主題收聽。 歐亞大陸遊牧民族的歷史研究,純粹個人喜好,中國正統朝代的歷史我沒興趣,但這些隱藏在歷史帷幕後的遊牧民族縱橫歐亞大陸東西,少數民族建國圖生存,歷史上沒有提到的東西方交流才是我最有興趣的重點。 此外中國敵情研究、中國太空事業、世界各國太空事業發展等亦為近日研究方向。有興趣者請搜尋臉書公開社團「蘇老師的太空世界與太空知識」,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太空知識。 歡迎介紹給更多想增加知識的朋友一起來聽我講故事。如果有專門想聽的主題,或我哪邊講錯想訂正的,歡迎來信 yupingsu@hotmail.com 也可以在臉書上搜尋【外交官講中東與中亞】的粉絲頁與我交流喔。 截至2024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6. 中國武警與中國海警 7. 蒙古人全史-從東胡到現代蒙古國 8. 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海巡與海上民兵 9. 星際探索-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蘇育平/cat/all Hi, I am a career diplomat used to served i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region for many years. I speaks Hebrew, English and French, some Arabic, Mongolian and Spanish, and of course Chinese Mandarin as mother language. If you have suggestion or opinion, please contact me yupingsu@hot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