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4 GIỜ TRƯỚC

    2025广东文旅游投融资对接会举办,332个文旅项目寻觅商机

    9月11日至13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的“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在广州举办。 9月12日,广东文旅投融资对接会举办主会场活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红在致辞中介绍,广东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及我国重要的金融高地,积极探索“文旅+金融”新路径。一方面,通过实施文旅投资“三个一百”计划,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业态创新,不断扩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另一方面,着力完善银企对接和招商引资机制,搭建多层次、可持续的投融资平台,促进金融资本与文旅项目的精准对接。文旅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不断释放新动能,为广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主会场活动中,中山市、肇庆市、惠州市政府代表进行了地方文旅产业招商引资专题推介,全面展示三地文旅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优势及重点招商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等行业专家学者围绕文旅产业发展趋势、金融赋能路径等主题作主旨演讲,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本届广东文旅投融资对接会采取“1个主会场+6个专场+6场常态化系列活动”模式,聚焦文旅细分领域展开精准对接。 9月11日,“文化产业园区”专场和“主理人经济”专场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举行;9月13日,招商引资、文旅金融、文旅科技和乡村振兴4个专场活动同期举办。各专场紧扣行业热点,围绕文旅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升级、金融赋能文旅等展开交流与对接。 据统计,本届广东文旅投融资对接会共有332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参加。其中,广东省内249个、省外83个,北京、河南、贵州、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广西、新疆、浙江、湖南、上海12个省积极组织优质项目参会,42个地方政府部门申报招商引资推介。经遴选,共有12个地方政府部门作现场招商引资推介,32个文旅项目作现场路演。 作为文旅产业投融资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广东文旅投融资对接会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九届,累计吸引全国30个省份超3000个文旅项目参与,逐步构建起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常态化对接的投融资服务机制。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廖巧 图 | 主办方提供

    3 phút
  2. 5 GIỜ TRƯỚC

    康养融合、入境升级、惠民创新!旅博会一站get文旅新图景 | 文旅开麦

    银发夫妇在中医养生展台前体验脉诊,00后小美女新奇地体验“耳穴压豆”;外国游客在入境旅游专区了解免签政策,一家老小在旅行社展位排队领取优惠——9月的广州琶洲,一年一度的文旅盛会和9月的天一样火热! 9月12日,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正式开幕,为期三天。 羊城晚报记者“扫馆”发现,作为中国文旅行业的风向标盛会,本届旅博会呈现出三大趋势格外吸睛:康养文旅深度融合,入境旅游迎来体系化重建,文旅惠民政策则呈现创新突破态势。 “医生说我体质偏虚,推荐我去湛江调养,那里有适合的康养线路。”68岁的陈伯在羊城晚报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打造的“岭南养生局”展区做完体质辨识,和老伴儿用手机扫码研究新发布的《广东康养文旅地图》。 旁边的“候诊区”,退休教师刘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和几个老姐妹每年都会一起出游,普通的观光团节奏太快,怕身体吃不消。“这次看到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康养专列,行程轻松还有随队医生,我们马上就预约了明年春季的云南茶旅路线。” 康养+文旅:从概念到实践,银发经济玩出新赛道 本届旅博会设置国际文化旅游馆、文旅融合馆、文旅消费体验馆、老字号博览会四大主题展馆。 一大早记者走进文旅融合馆就发现,“岭南养生局”展区前早已人头攒动。由广东省中医院派出的专家团队现场提供免费健康咨询,结合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现场还可为银发群体推荐个性化的康养旅游线路。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医疗和旅游叠加,而是深度融合。”羊城晚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天首发的《广东康养文旅地图》围绕省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选资源,将岭南道地药材基地、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温泉康养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做到了一图在手,扫码即可导航、预约、听讲解,可作为权威、可靠的老年人出行参考。 市场对康养旅游的反响热烈。铁青文旅推出华南地区首趟适老化舒适型旅游专列,开展首日就收到大量咨询预约;广之旅推出四季度康养旅游,康辉旅游针对银发族偏好的邮轮产品推出专属8折优惠,天天假期提供“康养+摄影+美食”复合型体验产品,周游国旅也推出多条长线康养旅游线路…… 多家旅行社代表表示,银发群体已成为文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他们不仅出行频次高,且更注重体验品质。 正在咨询台前为父母挑选旅游产品的张先生表示:“父母年纪大了,普通的旅游团不放心。有医疗保障的康养旅游产品正好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康养之旅并非只有年长受众。 “居然在旅博会上遇到了‘中医馆’!很多市民和我一起体验了中医理疗,感觉很新奇。”体验了耳穴压豆疗法的00后美女凌小姐告诉记者,她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早地注重“保养”,“之前大家都喜欢特种兵旅游,现在更多人倾向于真正的休闲度假。不想要人挤人、人从众,而是选择去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安静度假,或者去一些小众地方‘休养生息’。” “我会把《广东康养文旅地图》发给小伙伴们留存一份!”凌小姐说。 入境旅游获赞:系统性重建与服务升级 入境旅游展区成为本届旅博会极具创新性的亮点。这个首次设立的专区并非简单展示海外目的地,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入境旅游服务生态系统展示和咨询平台。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展区汇聚了从签证政策咨询、交通接驳、线路设计到体验服务的全产业链机构,清晰勾勒出一个“一站式”的服务闭环蓝图,让海外游客和业界人士能够在此获取全方位的深度解决方案。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如此便捷的入境服务。”来自德国的商务旅客穆勒告诉记者,他通过过境免签政策来到广州,应朋友之邀来到展会参观,中国对于入境游客的便捷服务举措让他印象深刻,“不但能满足外国旅客的多种旅行需求,还有多语种服务,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据悉,入境旅游展区汇集了携程集团、广之旅、白云机场、公交集团客轮公司、如约文旅、南沙邮轮母港等旅行服务商,同时联动了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广州边检总站洲头嘴边检站等政策执行部门,将入境“一站式”服务闭环清晰勾勒出来。 支付便利化则是另一重要突破。展会针对入境游客推出境外银联卡消费券及专属折扣,同时,多家机构提供中英双语服务,消除语言障碍。 国际展商的数量和质量也显著提升。泰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8个国家和地区官方组团亮相,超20家国际航空与邮轮企业组成“国际交通服务商组团”入驻,30余家境外地接社带来全球特色旅游资源展示。这一规模和国际参与度,成为广东入境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和升级的另一佐证。 从简单补贴到创新机制设计:文旅惠民更接地气 “省了整整800元!”在旅行社展台刚刚付完款的市民张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她通过叠加使用“金秋文旅消费券”和旅行社优惠,为全家预订了超值的国庆北京之旅。 据悉,本届旅博会推出的惠民政策呈现显著的系统性和创新性。2000万元消费券通过银联、携程、美团、飞猪等多平台发放,形成“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促销”的多层次惠民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发现,惠民政策的设计更加精准多元:除常规的景区门票优惠外,还特别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特色产品。如针对亲子家庭推出的研学旅游线路,江西安义古村群景区推出历史文化研学之旅;针对年轻人推出的潮玩体验,粤潮生活季“文创奇遇记”汇聚近20家文创品牌,展销生活美学、商务礼品等时尚单品…… “我们不仅提供优惠,更注重体验升级。”广之旅展台负责人表示,该社今年特别推出“广之旅神券”,可与政府消费券叠加使用,同时提供“买贵退差价”安心承诺,“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买贵了。” 以2025广东旅博会为缩影,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康养与文旅、国际与本土、惠民与兴业实现有机统一,勾勒出文旅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据悉,本届旅博会将持续至9月14日,横跨这个周末,市民游客可通过“CITIE广东旅博会”微信公众号继续预约参观,亲自入场,体验这场“即看即买即玩”的沉浸式文旅盛宴。 文 | 记者 刘星彤 图 | 主办方提供

    7 phút
  3. 5 GIỜ TRƯỚC

    已启动!为守卫地球,中国将“动能撞击”小行星 | 晚会·潮人新知

    文/克莉斯汀 近日刚闭幕的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吴伟仁介绍,我国将在不久的将来,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通过观测、撞击及联合监测评估防御效果。 我国科学家还从监测预警、在轨处置、体系应对等方面,提出中国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利用构想,并向国际伙伴发出了合作倡议。 来自小行星的威胁不可小觑 截至2025年7月2日,已被发现的太阳系小天体接近144万颗,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一些近地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交汇,因此存在撞击风险。木星被誉为“地球的守护神”,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小行星会被木星引力捕获而减少了撞击地球的风险。小行星一旦撞击地球,不仅会引发海啸,还会融化地壳物质造成大量粉尘,遮蔽天空并引发大规模酸雨,严重破坏生态。而其撞击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质量的大小。 1980年,诺贝尔奖得主路易斯·阿尔瓦提出“小行星撞击”学说,认为0.65亿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地球上约75%的物种灭绝,其中就包括恐龙。 在观测到一系列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发生后,人们越发意识到,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对地球生命具有毁灭性的威胁,所以必须通过跟踪监测、预测评估和防御应对等措施来保护地球和人类的安全。 1999年,国际小行星联合会为了促进公众对小行星撞击危险的认识和监测,已将小天体撞击危险预测进行了分类:从0-10,表征了可能撞击事件的概率和后果。 共用全球观测资源防御小行星 目前,全球承担着普查直径大于140m以上的近地小行星的地基望远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卡特琳娜巡天望计划、泛星巡天计划和作为补充的小行星陆地撞击持续报警系统。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望远镜也参与其中。目前我们对直径大于1km的近地小行星的观测较为完备,但仍有大量直径小于1km的近地小行星未被观测到,潜在的危险一直存在。 2017年,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曾开展了一场全球行星防御演习,共有14个国家参与。演习目标是使用全球的观测资源,对该小行星进行联合观测、建模和预测,并测试实时协调和交互网络的能力。尽管由于飓风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最后该演习失败,但在实时协调和结果共享上还算成功。 目前,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仍会实时更新与地球近交汇的小行星列表。科学家们对小行星防御任务的思路已达成共识,主要有两类:将小行星推离预测或原本的轨道,使其不能与地球相撞;将小行星分解成在大气层中可以燃烧殆尽的无害碎片。在实施防御的手段中,动能撞击应用于小行星防御任务,已被认为是较为成熟的一种。 2022年9月27日,美国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航天器成功撞击了一颗名为迪莫弗斯的近地小行星。 中国防御任务前序早已开始 我国在2023年4月25日也公布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发展蓝图。 而本次中国公布的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已选好了准备执行撞击任务的动能小行星,编号:2015XF261,其直径约35.5米,大小及形状都最适合开展初步实验。吴伟仕在会议上透露: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即将采用的是"伴飞+撞击+伴飞"的创新模式,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验证。方案包含观测器先期侦察、撞击器精确打击、伴飞器动态评估的三段式设计。 这次撞击任务中,探测器将携带光谱及激光三维探测仪、中视场彩色相机、探测雷达、尘埃与粒子分析仪,奔向2015XF261,准备对小行星本体和撞击过程进行研究。 执行本次任务的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方面强调,中国的小行星撞击任务首先必须满足5个基本条件:撞击后不会对地球产生威胁;目标轨道倾角不大于7°,偏心率不大于0.6;在撞击前,地基望远镜至少有一次观测窗口;撞击时,国内的地基望远镜可见,撞击后,3年间至少有一次观测窗口;目标必须符合在2025年-2045年的任务发射窗口。 目前,该任务的前序研究工作早已经开始:去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成功对一颗进入大气层的小行星2024RW1进行了完整追踪;今年5月29日,天问2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将对2016HO3和311P两颗小天体进行一系列探测任务;现在,天问2号还在去往2016HO3的路上。 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还将进一步激发人类探索宇宙的探险精神,提高人类进入太空的科技水平。 在近日的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我国科学家提出了建设相对完善的近地小行星探测防御体系构想,并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希望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携手守卫我们的地球。

    6 phút
  4. 5 GIỜ TRƯỚC

    粤黔协作新样板:镇宁山水“牵手”广东文旅亮相旅博会

    9月12日,2025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首日,粤黔东西部协作文旅成果成为展会焦点之一——由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与广之旅悦景公司联合打造的粤黔协作文旅体验馆惊艳亮相: 黄果树瀑布的壮阔、高荡布依古寨的千年风情,都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创新的业态展示,政企合作传递出山水为媒、文化为魂的共赢协作理念。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深化市场共建,镇宁特别推出重磅优惠:2025年10月10日至12月31日,高荡古寨、夜郎洞两大4A级景区面向广东籍游客免票,诚意邀约广东游客共赴黔中秘境。 “沉睡资源”变“网红地标”,唤醒千年古寨新生机 粤黔协作近30年,两省正以文旅合作为纽带深化东西部协作新格局。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近期赴黔考察时强调,要推动资源互补、市场共建、发展共赢。 此次镇宁与广之旅悦景公司以旅博会为契机深化合作,既展示了镇宁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成果,又诠释了“安顺资产+广州运营”的协作新模式,共谱粤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镇宁既有‘瀑布之乡’的雄奇,又有‘甜蜜镇宁’的温情,”镇宁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冬在旅博会上热情邀约游客到当地,共享“观瀑布、品好茶、住石屋、赏非遗”的独特旅程。” 据悉,自2023年镇宁与广之旅悦景达成“安顺资产+广州运营”合作模式以来,高荡千年布依古寨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年接待游客不足5万人次的“沉睡村落”,到2024年游客量达18.5万人次、营收突破300万元,并历史性实现盈利。 2025年1月-8月,当地游客量已达15.67万人次,全年数据有望再创新高。 “专业运营与文化挖掘的结合是古寨活化的核心。”广之旅董事长邬琛表示,通过“委托运营”模式,企业将市场渠道、管理经验与当地文化资源精准对接,推动协作从“输血”向“造血”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非遗+民宿+研学,多元业态激活消费新场景 展会上,布依蜡染的靛蓝纹样、波波糖的清甜、《布依族头帕舞》实景演艺,共同构成了镇宁“文旅+”融合发展的立体图景。 据广之旅悦景相关负责人介绍,其构建的“文旅+演艺+研学+农业”多元业态矩阵成效显著:以布依蜡染、铜鼓十二调为核心的非遗工坊研学项目,年接待师生近万人次,让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闲置石屋改造的“千年布依静山石居”民宿旺季入住率达100%,带动村民户均增收近2万元;花海、稻田与布依集市的整合,形成“观光+体验+度假”闭环。 2025年1-7月,镇宁全县旅游收入达36.75亿元,“甜蜜镇宁”IP影响力持续深化。 镇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张雯表示,文旅融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直接拉动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增长,实现“资源端”到“消费端”的高效转化。 区域联动扩圈:从广东走向全国,打造可复制“镇宁经验” 广之旅悦景总经理叶宇介绍,依托全国渠道优势,已设计38条省外组团线路、4条省内常规线路及2条入境游线路,推动客源从“广东为主”向“全国辐射+国际拓展”突破。2024年累计向镇宁导入广东省外游客约2万人次,助力黄果树、龙宫等周边景区形成“联动效应”。 随着粤黔协作机制深化,镇宁与广之旅正以高荡古寨、黄果树观瀑园苗医药康养基地等项目为抓手,总结推广“专业运营+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区域联动”的成功经验,打造可复制的协作标杆,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多“镇宁经验”。 文 | 记者 刘星彤 通讯员 伍帼馨 图 | 主办方提供

    4 phút
  5. 6 GIỜ TRƯỚC

    【视频】老广的“旅游购物节”来了,周末快快去逛广东旅博会!

    9月12日,为期三天的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正式开幕。 本届旅博会聚焦“文旅+”跨领域协同创新,吸引了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机构、超100个优质旅游目的地及500余家文旅企业共同参与,成为集国际交流、行业对接与惠民消费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记者观察发现,从参展规模和资源整合力度来看,旅博会体现了当前文旅消费呈现“规划前置、优惠多元、体验深化”的明显趋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产品,高性价比与差异化并重的旅行方式明显受到青睐——“爱玩的老广”更会玩了! “惠”游全球,一站安排!逛一次享受全年 借助一年一度自带流量的的旅博会,各大旅企通过延长预订周期、强化优惠保障等,积极响应消费者对“提前囤货”和安心决策的需求。 作为本地龙头企业,岭南集团旗下广之旅在本届旅博会搭建显眼展位,推出覆盖出境、跨省、粤港澳的海量优惠产品,包括团队游、自由行、签证、邮轮等,出发期最长覆盖至2026年6月,并提供多档“广之旅神券”及政府消费券叠加优惠。 记者现场看到,抽奖、集章等福利吸引不少游客参与互动。旅行社表示,将提供“买贵退差价”承诺,让市民真正实现“一展逛遍全球,一次排好计划,优惠贯穿全年”。 出境游:最高降价上万元,提前“囤货”正当时 当前出境游客群不仅追求优惠,更注重错峰体验和主题深度,反映出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与个性化的趋势。 从旅行社此次推出的出境产品不难发现,不仅覆盖众多国家和地区,排期更涵盖中秋国庆至明年春节,同时推出高额直降、多人优惠和神券抵扣。如南极线路最高降11000元,欧洲、中东非等长线还可叠加三重优惠。南半球“反季春游”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线路也因错峰优惠和抽奖礼包备受关注。 短线方面,日本赏秋线路价格低至6999元,东南亚推出“第二位半价”,邮轮航次则实行“买一送三”。 国内游:双节热度延续,金秋文旅消费券叠加让利 国内游方面,中秋国庆、赏秋及年终假期产品咨询热度持续。结合多地节庆文化推出的专题线路,如北京“海上明月”专场、云南彝族风情体验等,多款产品可享“买一送一”“第二位半价”。 使用政府发放的“金秋文旅消费券”可叠加企业优惠,适用产品覆盖省内乡村、非遗、跨省短线等。如湖南梯田5天线路叠加券后低至799元,福建线路享多地补贴后仅899元起。 近期,广之旅推出“跟着醒狮去旅行”主题线路,行程包括观赏遂溪龙狮锦标赛、夜狮表演、品尝龙狮宴及狮头DIY等,现场报名26日出发的首团产品可享遂溪政府补贴300元,叠加“金秋文旅消费券”再减200元,仅需799元/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旅博会现场还推出“我在湾区看全运”观赛旅游产品——基于官方首批推出的赛事项目,精选游泳、体操、篮球、曲棍球和跆拳道五大项目,打造了十余款“赛事观赛+城市体验”特色产品,覆盖广州、佛山、云浮、惠州及香港等多个赛事举办地,这体现了文旅融合、“在地深度化”正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多项战略合作现场签约,推动文旅融合创新 当前,广东文旅消费展现出规划性、融合性与主题性三大特点,游客既重优惠也重体验和可持续性,“提前规划、深度体验、多元融合”已成为消费主流,驱动文旅产业向高品质和全球竞争力持续迈进。 旅博会首日,广之旅以“链全球·启新程”为主题,与多家国内外机构签署协议并启动推广计划,包括与泰国旅游局、南航合作推出“焕新泰好玩”项目并赠送国内段机票;联合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和南航推出布里斯班直飞礼包;携手凯恩斯资源方发起环保家庭度假计划;并与广东广电交通之声签署旅游推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与乌干达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签署旅游推广备忘录。 这一系列动作显示,资源整合、主题共创和跨业协同正成为旅企提升产品力与品牌影响的核心路径,推动“旅游+”生态圈持续扩容。 “2025广东旅博会不仅是一场惠民消费的盛会,更是一个推动国际交流、行业创新与区域合作的高能级平台。”广之旅董事长、总裁邬琛表示,随着更多跨界资源的涌入与文旅融合的深化,广东正加速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文 | 记者 刘星彤 通讯员 詹小澜 图 | 李志强 视频 | 记者 刘星彤 实习生 李岑 王申昊

    5 phút
  6. 6 GIỜ TRƯỚC

    共启出海新篇!海外侨领“走进荔湾”非遗考察交流活动圆满举行

    为深化中英文化交流,共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湾出海”,9月11日至12日,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主席孙伟博士伉俪等受邀观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归来的海外侨领嘉宾一行,深入广州荔湾开展非遗考察交流活动。 本次交流活动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李黎女士以及荔湾区侨联牵头促成,为荔湾区侨联、广州市龙狮协会、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荔湾区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会与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合作共同推动广州与剑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溯源商都文脉,欣赏非遗精粹 9月11日下午,考察团首站探访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九三阅兵观礼归来的海外侨领们流连于记录清代广州辉煌对外贸易史的珍贵文物之间,在“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的画卷中,深刻感知千年商都开放包容的基因,了解了广府非遗诞生的历史土壤。 在李黎女士的生动讲解下,仿佛穿越回那个“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黄金时代。展柜里精致的广彩瓷盘、华美刺绣、中西合璧的西关小姐图像,还有商用船模型与泛黄的广东水师驻防图,每一件都诉说着十三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传奇。这里不仅是当年全球奢侈品的“顶流工厂”,更是中外文化碰撞的前沿。 随后,“观礼九三阅兵侨领座谈会”举行。英国剑桥大学孙伟博士及荔湾区侨联荣誉主席张仕根、招益华、毕志健等嘉宾们畅叙观礼感悟,更围绕如何以侨为桥,创新文化的国际表达与传播路径展开热烈讨论,既为祖国的强盛自豪,更深刻感受到身为侨胞的使命——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中外交流合作、为家乡建设贡献宝贵力量。 对话匠心传承,共启出海新篇 9月12日上午,考察团来到了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陈家祠。这座清代宗祠建筑以宏大规模、华丽装饰,展现了广东清末民间建筑的精湛技艺,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是非遗技艺的巅峰呈现。 随后,考察团走进充满活力的永庆坊非遗街区及粤剧艺术博物馆。漫步于修旧如旧的街巷,嘉宾们沉浸式体验了粤剧的悠扬唱腔、广彩的华美绘制、广绣的精妙针法,以及珐琅、饼印等多项非遗项目,切身感受西关生活美学在当代的创新演绎与城市更新的文化脉动。 在赵家狮非遗生活馆,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主席孙伟博士与广州市龙狮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共同为龙狮文化传承交流基地揭牌。 在众多嘉宾见证下,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荔湾区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会与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负责人就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传承基地”签约并互赠牌匾。这也是剑桥华人社区的第一个非遗传承基地,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剑桥华人社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醒狮早在1983年就已走出国门。40多年来,我们的足迹已遍及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广州市龙狮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向记者介绍,起初,醒狮在海外的传播大多面向华人社区,但后来,越来越多外国朋友也逐渐喜爱上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在英国剑桥设立的非遗传承基地,对推动这项国家级非遗走向世界意义重大。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这门独具岭南特色的舞狮艺术传播得更远,更深。” 去年8月,同样在永庆坊“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这片热土上,由孙伟博士、李黎参事、荔湾区侨联牵头搭台,促成广州市龙狮协会与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英中商旅文化交流协会首次牵手,三方签订《关于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舞龙在英国交流与传承的合作框架协议》,种下了非遗跨洋出海的种子,也许下了让广府文化在英国剑桥扎根的约定。一年来,荔湾区侨联始终牢记“以侨为桥、融湾出海”的使命,持续推动这份约定落地生根。 仪式现场,荔湾区侨联与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互赠了象征深厚情谊的联谊锦旗,让这场跨越山海、延续一年的“文化之约”又再一次结出硕果。 凝聚侨界力量,赋能文化远航 醒狮的铿锵锣鼓,奏响了非遗出海的新乐章。此次活动汇聚海内外侨界领袖、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及政府机构的共同力量,不仅加深了海外侨胞对祖国文化根脉的理解与认同,更成功搭建起荔湾与英国剑桥之间文化交流与项目合作的坚实桥梁。剑桥华人社区第一个非遗传承基地的揭牌及相关协议的签署,也标志着“非遗出海”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次活动还得到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侨联、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以及荔湾区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文|记者 周欣怡 图|主办方提供

    6 phút
  7. 6 GIỜ TRƯỚC

    小天地成大我:梁醒生人物画展开幕

    9月12日,“小天地——梁醒生人物画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76幅作品,以“童蒙之态”“旧雨新知”“主题叙事”和“浮生世相”四个单元,集中呈现了梁醒生最近五年的艺术创作成果。 “小天地”取自于梁醒生近年创作的一幅儿童主题的绘画作品。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策展人赖志强认为,“小天地”不仅体现了梁醒生的艺术趣味,也反映了其希望通过艺术创作实现由小我而成大我的艺术观。 梁醒生长期耕耘于中国画人物画科,其作品7次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其中《玫红色的回忆》入选2024年第14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玫红色的回忆》用笔墨刻画了一群躲在幕后的少年,他们蹲下或站立,揭开幕布,透过缝隙向里探望。红色幕布的另一头引发观众遐想,观众也和这些少年一道好奇着舞台发生的一切。 近年来,梁醒生创作了一批以孩童为主题的人物画。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延伸到日常生活所见各式儿童的生活状态,这些人类生命初期未被规训的感人样态被细致地观察、描摹与定格。 在梁醒生的画作中,有相当一批作品是描绘师友及个人肖像的。这些作品以现场写生的头像居多,也有群像。梁醒生很早就展现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敏感性,建筑工人、历史名人、地方历史故事等也成为其笔下的题材。通过他的人物画,能够感知当代社会生活的片影与众生百相。 梁醒生系统深入地研究与传承了岭南中国画艺术,并将人物画科的继承与当代转化作为长期的探索研究方向。他的人物画创作,建立在积极借鉴自关山月以来形成的艺术传统之上,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科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面貌。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胡斌指出,梁醒生始终执着于对描绘对象的深刻捕捉,笔墨和色彩也愈加丰富,其对物象的把握早已超越外形的描摹,注重内在意趣与神态气质的体悟。因而作品中偶尔可见的形与色之间的错落参差,反而成就了意态上的融洽与妥帖,甚至有时呈现出一种近乎漫画式的生动情趣。“正是这种对形态与神韵的独到体察,使他的艺术实践突破了我们所习见的所谓学院派的藩篱。”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樊林认为,梁醒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仅是面对国画如何在当代转化的问题,更包含对水墨本身的理解和对当代生活的判断。 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承办,将持续至9月14日。 文|记者 李娇娇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3 phút

Giới Thiệu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Nội Dung Khác Của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