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2시간 전

    【视频】61个“行走的课堂”!2025年度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出炉

    在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主办的“广东省研学旅游发展交流会暨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推介会”在广交会展馆举办,正式推出61个2025年度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 本次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征集活动旨在丰富广东省优质研学旅游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研学旅游市场需求。 推出的61个特色产品涵盖“文化+”“绿美+”“红色+”“科技+”“智造+”五大主题,深度融合广东省特色资源,将传统文化、革命精神、生态环保、工业智造和科技创新等元素融入研学旅游,有力推动了广东省研学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本次特色产品征集活动,深度挖掘出一批独具广东特色的研学旅游资源。 例如,岭南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之旅,让学生深入了解岭南建筑、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粤北生态保护区的自然探秘之旅,让学生亲近自然,学习生态保护知识;还有珠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研学,让学生感受前沿科技魅力,激发创新思维。 此外,这些特色研学旅游产品还整合了文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了文旅企业与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了研学旅游产品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广东省研学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主办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研学旅游产品的专业化、体系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拓展“行走的课堂”育人功能,助力广大青少年在研学实践中增长见识、锤炼能力,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视频 | 主办方提供

    2분
  2. 2시간 전

    岭南与天山的“相见”:巴燕·塔斯肯《克兰河畔》新书分享会在阿勒泰举办

    9月13日,“阿勒泰·花城文学周”开场首日,“95后”青年作家巴燕·塔斯肯携全新散文集《克兰河畔》回到故乡阿勒泰,在新华书店雪都书城举办“我的家乡 我的亲人——《克兰河畔》新书分享会”。 非虚构散文集《克兰河畔》以哈萨克族少年巴燕·塔斯肯的视角,讲述北疆阿勒泰地区的乡居日常,呈现半农半牧的当代哈萨克族生活。巴燕的家族曾游牧于阿尔泰群山深处,后来定居于克兰河畔的白桦林间,从上游到下游,几代人的根脉,自一条河流溯源。 巴燕·塔斯肯以细腻灵动、淳朴天然的语言,书写本世纪初阿勒泰地区的自然风貌与生活画卷,既道出了少年“我”的种种成长细节,又在日益变化的与永恒不变的事物中了然自愈。 诺改特村、克兰河上游、阿勒泰的冬天、阿尔泰山脚下、克兰河下游,故事由白桦林间小村庄的日常书写而起,自村子及周边的现代化改造而终,展现了阿勒泰市及周边村落的母亲河克兰河与北疆大地的宽广辽阔。 这是一场关于“相见”的主题分享会。 首先是文字与地域的相遇:书中的文字最早创作于岭南广州潮湿的午后,书写的是回忆中的克兰河畔诺改特村乡居日常;而最终在花城社结集出版,又从南国回到了诞生地阿勒泰。 其次是作者巴燕·塔斯肯的双城身份,他1999年出生于阿勒泰市,曾在广州大学求学,毕业后回到了新疆。岭南与天山的渊源早在多年前深种。 最后是《克兰河畔》与真实克兰河的相见。克兰河是阿勒泰市的母亲河,书写这条河流实际上是写故事里的亲人们,书写家乡的文字与被书写的阿勒泰大地相见。 巴燕·塔斯肯分享道,正是写作让他重新发现克兰河畔日常生活中的幸福。 书中爷爷说:“人呐,幸福只看得见别人身上的,自己身上的是一点也看不见。”那些“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牛羊,和伴我缓慢生长的万物”,曾经见证着略显单调的童年生活;“拾捡漂流瓶的爷爷、口耳相传的寻牛记”等场景的细致刻画,这些对个体生活的书写,折射出从游牧到定居的历史转型。 同为哈萨克族作家,且有岭南求学生活经历的主持人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邀请了巴燕的父母在现场作了简短发言。 她说道:“现场来的很多都是老人,他们看着巴燕长大,为他的作品骄傲。这种温馨与属望让我们感到受宠若惊。” 文|记者 梁善茵 通讯员 周思仪 肖玉泉 图|主办方提供

    3분
  3. 2시간 전

    定下“金秋之约”:粤藏共绘林芝文旅新图景

    以2025广州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为契机,9月14日,2025年西藏林芝文旅暨招商引资宣传推介会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 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彩林之约”以“人间净地·醉美林芝”为主题,聚焦林芝文旅特色及招商引资资源、2025年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亮点及“引客入林”系列优惠政策,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与企业搭建起深度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深化粤林两地文旅融合与经济协作。 粤藏携手协作,共启文旅新篇 林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春祥在活动致辞中表示,今年9月底,林芝市将隆重举办“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届时将推出非遗文化展演、音乐嘉年华等系列特色活动。 此次旅游节旨在持续推动“引客入林”政策走深走实,通过丰富多元的文旅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林芝、了解林芝。他诚挚邀请广东各界朋友莅临林芝,共赴这场集生态观光。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柯显东表示,广东省对口支援林芝30余年,两地民心相系、合作紧密,在文化交流、旅游开发等领域成果丰硕。希望双方以此次宣传推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旅战略互动,进一步推动客源互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两地旅游和文化互惠共赢。 活动特别设置金黄藏式门头、“林芝风景油画绘画”打卡、林芝秋季主题摄影展、非遗拓印、藏文书法等互动体验区,现场,林芝的“秋日氛围感”拉满,观众沉浸式感受到林芝金秋的独特魅力——不仅有高原的纯净空气,更有藏地与江南交融的秋日诗意,成为大湾区游客的秋游首选地。 资源政策齐聚,共赏秋日林芝 推介会以国家级非遗舞蹈《米纳羌姆》拉开帷幕,悠扬的原生态鼓点唤醒藏地古老的记忆,歌曲《南迦巴瓦的守望》勾勒出雪山背后的深情故事,林芝舞蹈《饮酒踏歌》与广州《醒狮》同台演绎,象征粤藏文化的互鉴共生。 活动重点推介了林芝文旅、招商引资资源、2025年西藏林芝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以及“多彩林芝·惠享之行”引客入林政策,进一步强化“人间净地·醉美林芝”品牌影响力,吸引广东游客走进林芝、投资林芝,亲身感受秋季“彩林”盛景与独特生态文化。 林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何伟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推介会以“彩林”为媒,通过非遗展示、资源推介、项目签约、文旅推荐官授牌、两地非遗文艺演出等多样形式,为即将启幕的2025年西藏林芝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旨在吸引广东游客走进林芝、投资林芝,亲身感受秋季“彩林”盛景与独特生态文化。 此次林芝市文旅局以2025广州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为契机,通过林芝代表团参展和举办“‘粤藏共赏 彩林知秋’2025年西藏林芝文旅暨招商引资宣传”推介会,联动线上线下多维度宣传矩阵,全方位展现林芝生态与人文魅力以及优渥的营商环境,可推动粤林两地客源互送与粤林文旅、招商企业合作,为两地文旅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粤藏共赏,彩林知秋。随着雅江节启幕与“引客入林”政策的推进,林芝正以更丰富的体验、更开放的姿态吸引大湾区游客共赴这场金秋之约。林芝方面表示,期待与广州携手,让更多人在“人间净地”感受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共绘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文|记者 刘星彤 图|主办方提供

    4분
  4. 3시간 전

    羊晚携手省中医院:“岭南养生局”成旅博会新焦点,国际旅游大咖体验中医养生

    当岭南中医药遇上广东文旅,迸发出璀璨火花! 在2025广东旅博会3.2馆,由羊城晚报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打造的“岭南养生局”主题展,9月12日至9月14日,连续三天人气爆棚。 闻香识药材、火龙罐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展示、时节药膳体验等互动体验,不仅吸引银发群体,还迎来大量年轻观众体验,观众大排长龙。 目前,已有多家旅游目的地和景区负责人在参观体验“岭南养生局”后,对主办方表达了希望合作引进项目的意愿。 不仅如此,9月14日,火爆出圈的“岭南养生局”主题展区,吸引来自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的旅游行业大咖到场亲身体验。 据悉,“岭南养生局”首次以实景空间形式落地旅博会这一国际化文旅平台,将岭南道地药材、名医技艺与旅游场景深度嫁接,集中呈现“岭南文化大模型+省中医院专业养生+广东旅博会资源赋能”三方协作生态,突出“可感知、可体验、可带走”的融合理念。 国际旅游大咖体验中医养生 在展区现场,俄罗斯国家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Evgenii Burdo与俄罗斯国家旅游发展中心Sergei兴致勃勃地亲自触摸、嗅闻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等8种广东省首批立法保护的中药材。 资深中药师现场带领两位嘉宾辨识药材的外观、气味与功效,并讲解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 据俄罗斯嘉宾介绍,在莫斯科有不少大医院已经开设了针灸科,中医药在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 来自委内瑞拉的参展嘉宾迭戈·卡斯特利亚诺与莱昂内尔·马托斯,对火龙罐、热敏罐等中医疗法体验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示想不到在广东旅博会上分能亲身体验感受一番中医养生的魅力,大赞感觉很棒。 《广东康养文旅地图》旅博会下载破两万份 记者从2025广东旅博会组委会了解到,由羊城晚报携手广东省中医院共同推出,在“岭南养生局”首发的国内首张《广东康养文旅地图》,让边旅游边养生有了全新指引,现场下载量突破两万份。不少入场观众现场表示,已规划了好几条路线。 据悉,这张地图以打造岭南特色中医药旅游产品和康养旅游品牌为纲要,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选资源为经纬,把岭南道地药材基地、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温泉康养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未来地图将接入羊城派-文化通频道,具备导航、预约、听讲解等实用功能。药香随路径蔓延,疗效按图索骥,让“看中医”变成“游中医”,让康养之旅直达岭南山水。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沉浸式、场景化、可带走的养生文旅体验,持续放大岭南中医药文化声量,向全国递出一张“闻得见粤韵药香、记得住岭南疗效”的特色中医药旅游名片。 文、图 | 记者 黎存根

    3분
  5. 6시간 전

    战火中的童心之美,抗战题材儿童小说《芥园花铺》研讨会在京举办

    近日,“战火中的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抗战题材儿童小说《芥园花铺》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接力出版社主办。 《芥园花铺》是儿童文学作家马三枣的最新作品。 这个故事讲述了芦花镇上,罗友梅家开有一间名叫“芥园”的花铺。日军侵占芦花镇,爸爸被抓走,妈妈带着友梅和二哥去山里避难。爸爸被日本兵害死后,罗家人回到芦花镇,芥园花铺重新开张,但这一次,花铺成了接送抗日情报的秘密站点。 抗战胜利后,罗家母女在芦花街遇到一对可怜的“哑巴”姐弟,好心收留了他们。可后来发现,这对姐弟是“开拓团”移民丢下的日本孤儿,罗妈妈对他们的态度变得冷淡。但罗家母女最终还是选择以爱和宽容,接纳了他们……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关于战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一个全球性共识:避免过早展示战争中的血腥暴力元素,以免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但回顾战争、反思战争又离不开战争场景。如何书写战争的惨烈,同时以美好的文字进行表达是一大挑战。 “《芥园花铺》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尺度,揭示了在历史进程中,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人性的光辉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基。”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认为,《芥园花铺》分别呈现中国儿童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创伤,以及日本普通家庭被卷入战争后的遭遇,揭露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 “这种跨文化、双视角的叙事结构在儿童文学领域很独特,拓宽了作品的国际视野。马三枣的语言细腻真切,情节设置自然,贴合儿童心理。比如汉奸给孩子一支笔,孩子一开始舍不得扔,挣扎之后才丢掉。这是从孩子视角出发的书写方式。”郭义强说。 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李忠看来,《芥园花铺》用孩子的眼睛看战争,贴近儿童生活的细节,让宏大的抗战历史变成了可触摸的成长故事。 “充满童真的语言、花与孩子相互映照的诗意表达,更让孩子愿意读、读得懂。除了视角创新、形象创新,马三枣还将花的意象用到了极致,这种以美载道的写法,拓展了抗战题材儿童小说的艺术空间。”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高洪波表示,马三枣曾以文化韵味浓郁的儿童小说名世。文化小说需要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力,作家将这一优势转化到《芥园花铺》中,创作了一部以抗战为背景,从中日两国的两个女孩友梅与千鹤的视角进行叙事的优秀作品。 高洪波说:“两个不同的家庭,却同样受到战争的伤害。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使《芥园花铺》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感人力量。” 文字|记者 何晶 图片|主办方提供

    3분
  6. 6시간 전

    “一签多行,畅游澳琴”受关注,横琴升级亮相广东旅博会

    在2025广东旅博会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次以“旅游目的地合作伙伴”独家冠名身份亮相,“一签多行,畅游澳琴”全新主题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焦点。 本次参展,合作区提出全新文旅推广口号——“一签多行,畅游澳琴”,集中展示了横琴丰富的文旅资源及琴澳融合的最新成果。 通过澳琴沉浸式展区、澳琴文旅推介会、商贸配对会等主题活动,积极推广“一程多站”跨境旅游新体验,进一步提升澳琴联游的国际吸引力。 在旅博会1.2号国际馆,澳琴两地联手打造“沉浸式澳琴体验区”。 横琴展馆首次通过虚实结合的3D裸眼动态场景技术,立体呈现澳门塔、大三巴牌坊、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天沐琴台等澳琴地标建筑,葡挞、横琴蚝等美食碰撞以及格林披治大赛车、横琴网球赛等赛事特色内容,吸引了不少参展客商和观众的关注。 旅博会期间,合作区与澳门旅游局联合举办了澳琴“一程多站”文旅推介会,重点围绕全运会、亲子、康养、研学、海岛等主题,结合“团进团出”“一签多行”等便利通关政策,推介澳琴“一程多站”旅游线路产品和政策,全面呈现琴澳联游的特色产品和文旅资源。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吴创伟表示,当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紧紧围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战略部署,以“服务澳门、联动湾区、面向世界”为主线,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近年来,合作区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协作,推动“一会展两地”“团进团出”“一签多行”等创新机制和政策相继落地。截至目前,“团进团出”政策已带动超7万人次跨境游览,55家旅行社获得资质认定。 同期举办的澳琴企业商贸配对会吸引了近100家海内外采购商、买家团与25家澳门横琴参展企业开展精准对接。会议现场洽谈踊跃,有效推进了跨境旅游资源整合与项目合作,为“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商业合作契机。 文 | 记者 黎存根 图 | 主办方提供

    3분

소개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羊城晚报의 콘텐츠 더 보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