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视频】粤博馆长穿越到了18世纪?“典雅之冠”特展带你走进萨沃伊王朝

广东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肖海明带您一起穿越时空,溯源现代意大利的起点,走进萨沃伊王朝的宫廷文化生活。

7月15日至10月19日,广东省博物馆为大家呈现“典雅之冠:18世纪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特展。

本次展览创下两项“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展出;166件/套萨沃伊王朝的艺术珍品首次离开意大利来到中国。

在此次特展中,巨幅皇家挂毯再现宫廷织造巅峰技艺,由羊毛、真丝与金线编织而成。这张隐藏权力寓言的巨幅挂毯,描绘的是古希腊名将皮洛士的赫赫战功。皮洛士的表亲就是著名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

画面采用金字塔式构图,顶端为威严的雅典娜雕像,雕像的右下方是一位祭司,左侧的皮洛士正指向裸身青年背负的武器袋。

这幅挂毯的画面,再现了公元前277年,皮洛士在战胜安提柯后,于色萨利的雅典娜·伊托尼亚神庙中,将从加拉太人手中缴获的武器献祭的历史场景。

皮洛士是古希腊伊庇鲁斯国王,杰出的军事家。在他仅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即被推翻,全家被迫投奔伊利里亚国王格劳西亚斯王。12岁时,皮洛士带兵归国并夺得王位。

萨沃伊王朝将皮洛士少年得权、流亡复国的经历,暗喻卡洛·埃马努埃莱三世继位合法性,并借其军事扩张故事呼应波兰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胜利。

都灵皇家剧院始建于17世纪,1722年由建筑大师菲利波·尤瓦拉重建,1740年再经贝内代托·阿尔菲耶里全面翻新,成为都灵重要的文化地标。

这幅全景式画作巧妙融合了剧院内景的多重空间,包括舞台表演区、容纳32名乐手的乐团席,以及正在演奏羽管键琴的作曲家,还有神态各异的观众群像。

依照当时习俗,整个大厅灯火通明,包厢里挤满贵族家庭成员,乐手们相对而坐;除记录建筑结构外,画作更以生动细节展现了时代风俗:观众们既专注观剧,又吃喝谈笑、翻阅书册;中央一名武装士兵正在站岗,侍从则端着盛满饮品的托盘穿梭其间。

油画呈现了该剧院在18世纪不仅是演出场所,也是人们聚会、聊天、用餐等社交娱乐活动的场所。

这尊观音像是“中国风”盛行18世纪欧洲的见证。它与基督教圣母子题材的表现手法极其相似,是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学对话。

像这样有趣的展品还有很多,羊城晚报与广东省博物馆一同邀您共赴这场跨越三个世纪的文化之约!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购票打卡特展!

文字 | 朱绍杰 何文涛

视频 | 何文涛 董华海 郑卓琳 陈柱权

策划 | 邓琼 骆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