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松開麥

張茂松牧師

如果, 你的人生剛好走到十字路口; 你每天對生活感到茫然迷惘, 那麼, 讓「張茂松開麥」, 用神的話和你一起談心, 幫你的生命找到一個「出口」, 把你從一成不變的生命, 給翻轉過來。 如果你: 忙碌到抽不出十分鐘親近神; 不想讓自己心靈再繼續枯竭下去, 不想因為沒有靈修而心生愧疚。 就不妨 讓「張茂松開麥」用十分鐘 用上帝的話滋潤你的心靈! 「張茂松開麥」要成為你 通勤和閒暇時的靈修最佳夥伴! 你可以在哪找到張茂松牧師呢?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osongbaba/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osong88/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tiluSnsVAWBBhmB-m0iQ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22 ИЮЛ.

    平凡,就是你的超能力!(下集) 你想在誰心裡,留下一個溫暖的位置?|一杯咖啡的時間 EP.12《與張茂松牧師的信仰日常對話》

    生命的價值,難道只能用長度來衡量嗎? 我們汲汲營營追求的「成就感」,會不會反而成為最沉重的枷鎖? 在這集深刻的對談中,張茂松牧師坦言, 年輕時的他,也曾深陷在競爭與比較的框架裡,直到年歲漸長, 才領悟到真正的釋放,來自於學會「心裡柔和謙卑」,放下對「成績」的執著。 本集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牧師提出的「墓誌銘」概念。 他說,真正的紀念,不是刻在冰冷的石碑上,而是寫在溫暖的人心裡。 就像影響他一生的「羅伯伯」,一個平凡的微笑、 一句溫暖的問候,其價值,遠勝過世俗的所有功成名就。 如果你也曾在追求成就的路上感到疲憊, 或懷疑自己微小的付出是否真有意義, 這一集的對話,將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安慰與力量。 【本集重點搶先聽】 🤔 生命的「長度」與「價值」,哪個更重要?耶穌與所羅門王給我們的啟示。 😌 為何牧師說,放下對「成績」的執著後,服事反而更喜樂? 🤝 身處競爭的環境,如何與「自己」和解,而非與他人比較? ❤️ 什麼是刻在「心板上」的墓誌銘?它如何定義一個人的永恆價值? 💪 一個平凡的同事,如何能給予比老闆更重要的「心裡力量」? 邀請你一起來聽,學習如何放下世界的重擔, 用最單純的良善,在你我周遭的人心中,留下最溫暖的印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мин.
  2. 8 ИЮЛ.

    平凡,就是你的超能力!(上集)|一杯咖啡的時間 EP.12《與張茂松牧師的信仰日常對話》

    【本集核心】 「每天上班下班、柴米油鹽,這樣的生活真的有意義嗎?」 「我該如何確定,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未來會有人記得我嗎?」 許多人渴望活得精彩,卻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感到迷惘。 本集節目中,牧師透過《創世紀》第五章的靈修筆記,帶領我們思考: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容。」 耶穌只活了33年半,卻影響了整個人類歷史; 而聖經中許多長壽的人,除了生兒育女外,卻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值得被記念的事蹟。 這讓我們不禁反思——我們的生命,究竟該如何活出真正的價值? 【你會聽到】 🔹 「讓人懷念的,從來不是你的成就」 → 開名車、住豪宅、當董事長,這些都不會讓人真正記得你。 → 真正被懷念的,往往是那些微小卻真誠的互動—一個微笑、一次擁抱、一句溫暖的問候。 🔹 「羅伯伯」的故事—平凡中的永恆影響力 → 他沒有講過道、沒有做過大事,只是每週日站在教會門口,熱情歡迎每個人。 → 50年後,所有老會友最懷念的,依然是他那份持續不變的溫暖。 → 價值不在於「做什麼」,而在於「你是誰」。 🔹 「多走一里路」—從「對的事」到「生命的DNA」 → 生命的價值,來自於持續的微小行動,而非一時的壯舉。 → 例如:每天對清潔人員說「謝謝」、在公車上讓座、真誠地鼓勵身邊的人…… → 當這些行動成為你的「生命特質」,就會在別人心中留下印記。 🔹 「職場中的生命價值」—你離開時,同事是惋惜還是慶幸? → 工作前五年,我們可能專注於「自我成就」; → 但五年後,能否開始思考:「我是否成為別人的祝福?」 → 真正的成功,是當你離開一個地方時,有人會真心懷念你。 🔹 「生命的價值,從小就能培養」 → 3歲的孩子,也可能因為一份單純的善良,讓父母一輩子記得。 → 我們不需要等到「功成名就」才開始活出價值,每一天的微小善意,都在累積永恆的影響力。 【適合聽眾】 ✓ 覺得生活平凡,卻渴望活出意義的人 ✓ 在職場中努力,卻不確定自己是否「有價值」的人 ✓ 想成為孩子、家人、朋友生命中「值得懷念」的人 ✓ 任何對生命意義感到好奇的探索者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被多少人記得,而在於你曾真實地溫暖過誰。」 這集節目,將幫助你在日常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永恆意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мин.
  3. 10 ИЮН.

    服事團隊比較、衝突、想走人?聽張茂松牧師怎麼說| 一杯咖啡的時間 EP.10《與張茂松牧師的信仰日常對話》

    您的服事團隊也正經歷「比較心爆炸」的困擾嗎? 同工之間關係緊張、「吵不停」,甚至有人揚言離開? 這些令人頭痛的團隊地雷,正是張茂松牧師要在這集 「衝突處理課」中,為您深入拆解的痛點。 當服事變成比較績效、爭奪資源的戰場,而非同心合一的服事,問題出在哪裡? 張牧師將帶您檢視: 拆解比較心:  為何團隊間的比較心總是揮之不去?如何從破壞性的「比較」心態,轉化為彼此激勵的「學習」動力? 處理團隊衝突:  面對團隊內部的紛爭與不合,領袖該如何智慧介入、有效溝通?當有人因衝突威脅要離開時,該如何應對?張牧師分享實戰經驗與處理原則。 牧者為何需要勇敢:  為何處理衝突需要的不只是技巧,更是「牧者的勇敢」?張牧師坦誠分享,為何牧者必須不怕「正面衝突」,即使可能有人因此離開? 他罕見揭露過往因害怕會友流失而未能盡責的掙扎與錯誤,提醒領袖勇敢承擔的重要性。 會眾的角色:  健康的團隊不只靠領袖。會眾如何「成就牧師」,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軟弱,成為他們在處理團隊問題與壓力時的堅實後盾,而非另一個壓力源? 張牧師也直指許多比較與衝突的根源,常來自服事動機的偏差——是真心「對準神」,還是不自覺地在「SHOW自己」、竊取神的榮耀? 這不只是一堂給傳道人與服事領袖的必修課,更是所有渴望在健康、合一中服事的弟兄姊妹,都該收聽的提醒。 立即收聽,跟著張茂松牧師學習處理團隊比較與衝突的寶貴功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мин.
  4. 3 ИЮН.

    拒當服事「演員」,上帝在乎的是這個!|一杯咖啡的時間 EP.9《與張茂松牧師的信仰日常對話》

    本集焦點:撕下服事的「面具」,找回上帝最在乎的「真心」! 我們常聽到「上帝看重人甚於供物」,但這在實際服事中到底意味著什麼? 亞伯和該隱的故事,給了我們哪些「拒當演員」的線索? 當服事的動機不再單純,開始渴望鎂光燈、計較「C位」, 甚至不自覺地「為己揚名」時,該如何察覺並調整? 今天,張茂松牧師 將從他深刻的讀經筆記與數十年的牧會經驗出發,直指核心,告訴我們: 上帝真正看重的,究竟是我們華麗的「演技」、完美的「供物」,還是那顆看不見卻至關重要的「真心」? 為何上帝先看重「亞伯這個人」,才悅納他的供物?這對我們理解「神人關係優先於事工果效」有何啟示? 張牧師更會坦誠分享,連他也曾走過在講道中不自覺「為己揚名」, 事後被聖靈提醒「竊取神榮耀」的歷程!(哇,這段超真實的!) 我們如何分辨自己是在真心服事,還是不小心成了鎂光燈下的「演員」? 當那份想要求表現的心態出現時,張牧師有什麼實用的建議? 這一集,就是要幫助我們撕下服事的「面具」,回到上帝最在乎的「那個核心」 一顆真誠、愛神、渴望討祂喜悅的心。 張茂松牧師將用他一貫生活化、不說教的風格,以及許多生動的比喻(例如他與女兒的溫馨互動) ,讓我們明白,即使我們的「演出」不完美,但只要「真心」對了,上帝依然會用笑臉看著我們。 👇 如果你也曾在服事中感到迷惘,或渴望更深明白上帝的心意, 想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服事不再只是「演戲」,而是真實生命的流露, 那麼,這一集【拒當服事「演員」,上帝在乎的是這個!】你絕對不能錯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3 мин.
  5. 6 МАЯ

    讓上帝當你的「關係PM」!創世記婚姻管理術(下集)| 一杯咖啡的時間 EP.7《與張茂松牧師的信仰日常對話》

    —78歲老牧師的「婚姻求生指南」:老公必學技能:「婆媳神救援」+「肋骨守護學」 🌟這集你會聽到: 1️⃣ 「離開父母」的實戰拆彈術 聖經「骨中骨」V.S.華人「家本位」:為何「孝道」可能成為婚姻的隱形炸彈? 牧師的「婆媳拆彈手冊」: 從「洗碗政治學」到「紅包神操作」——讓妻子在婆家自動加分的3個設計 2️⃣ 樂谷經濟學:婚姻裡的供需法則 破解「丈夫要尊榮,妻子要疼愛」的千年迷思: 男性「被仰慕需求」的腦科學證據:為何掌聲比洗碗更能激發丈夫行動力? 妻子「安全感補給站」:從每月孝親費到睡前擁抱的「愛意量化表」 ** 實戰演練**: 「逆向操作溝通法」—當衝突發生時,先問「你覺得我該怎麼尊榮你?」 3️⃣ 三文治時代的突圍戰 高張力情境處方箋: 父母「逆向成長」照護指南:從80歲的「老小孩」到百歲「繈褓期」的過渡策略 啟動「三明治溝通術」:用「感謝+立場+祝福」化解節慶返鄉的核爆級壓力 ☕️ 適合這些人聽: ▫️ 在「聖經營婚姻」與「華人孝道」間撕裂的夾心族 ▫️ 被長輩期待壓垮的「五好媳婦/女婿」候選人 ▫️ 想用信仰智慧處理「逆向育兒」(照顧高齡父母)的戰備夫妻 本集精華-- 一、中西婚姻觀的衝突與融合 在華人社會中,「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這一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尤其對女性而言,「媳婦」角色常伴隨沉重責任。 聖經《創世記》卻強調「離開父母,二人成為一體」,此教導與華人「孝道優先」的文化形成張力。 矛盾的核心:長輩需學習放手,避免過度介入子女婚姻;子女則需平衡「獨立」與「孝敬」,尤其父母年老後依賴性漸增,需以智慧兼顧責任與界限。 二、聖經中的夫妻角色定位 1. 丈夫:保護者與橋樑 肋骨比喻的深:妻子是丈夫「骨中的骨」,需被擁抱、疼愛與保護,而非置於長輩權威之下。 實務行動: 主動分擔家務(如飯後洗碗),避免母親單獨要求妻子承擔。 擔任婆媳間的緩衝者,以「孫子需作息」「工作安排」等理由適時劃定探親時間。 2. 妻子:幫助者與尊榮者 透過經濟分配(如孝親費由妻子決定金額並親手遞交)、節慶紅包發放等細節,為妻子在婆家「加分」。 實踐「尊榮丈夫」:避免公開指責,給予仰慕與掌聲,滿足男性對「被肯定」的核心需求。 三、三文治時代互動的智慧實踐 - 孝敬的動態平衡: - 父母需體認「子女婚姻自主權」,不以「不孝」綁架子女選擇。 子女理解父母「逆向成長」特質:80歲後身心狀態逐漸退化,需從「供養者」轉為「照顧者」,但需避免情感勒索。 - 經濟與情感的界線管理: 孝親費由夫妻共同商定,妻子出面執行以強化家庭凝聚力。 節慶禮儀分工(如紅包由丈夫準備、妻子發放),兼顧傳統與夫妻同盟。 四、夫妻相處的關鍵行動 1. 愛的表達不可取代 男性需突破「行動即愛」的思維,每日以言語明確傳遞「我愛你」。 案例:牧師夫妻每日早晚擁抱並告白,子女甚至主動促成父母互動,顯見家庭氛圍的感染力。 2. 接納差異的藝術 男性重「解決問題」,女性重「情感共鳴」,摩擦多源於此差異。 實踐「幫助者」與「保護者」的互補角色,將衝突轉化為深度理解的契機。 五、家庭作為「人間樂園」的終極意義 聖經將婚姻置於伊甸園的脈絡,寓意家庭本應是愛的堡壘: - 外在成就 vs. 內在歸屬:事業輝煌若無家庭支持,成就將成孤獨的重擔;反之,家人共享的喜樂能倍增生命價值。 - 樂園的實踐:透過每日微小行動(如一句讚美、一次擁抱),將家庭經營成「接納脆弱」與「孕育盼望」的所在。 結語:信仰與文化的對話之路 華人基督徒婚姻的挑戰,實為「聖經真理」與「文化慣性」的持續對話。 唯有丈夫堅守保護之責、妻子活出尊榮智慧,並以「離開父母」的勇氣建立新同盟, 方能突破傳統框架,實現「二人成為一體」的應許— 這不僅是信仰的實踐,更是對華人家庭倫理的創新詮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мин.

Оценки и отзывы

4,8
из 5
Оценок: 16

Об этом подкасте

如果, 你的人生剛好走到十字路口; 你每天對生活感到茫然迷惘, 那麼, 讓「張茂松開麥」, 用神的話和你一起談心, 幫你的生命找到一個「出口」, 把你從一成不變的生命, 給翻轉過來。 如果你: 忙碌到抽不出十分鐘親近神; 不想讓自己心靈再繼續枯竭下去, 不想因為沒有靈修而心生愧疚。 就不妨 讓「張茂松開麥」用十分鐘 用上帝的話滋潤你的心靈! 「張茂松開麥」要成為你 通勤和閒暇時的靈修最佳夥伴! 你可以在哪找到張茂松牧師呢?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osongbaba/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osong88/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ntiluSnsVAWBBhmB-m0iQ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Вам может также понравитьс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