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episodes

古人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在如今的时代下,不读书还是可以生活的下来
但不得不承认,人平时缺少了学习成长,自然在生活的很多地方不免还是会吃点亏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前提是:你也要知道树种在哪呀……

读书笔记分享【一生伏首王阳明‪】‬ 周夏亘

    • History

古人言: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在如今的时代下,不读书还是可以生活的下来
但不得不承认,人平时缺少了学习成长,自然在生活的很多地方不免还是会吃点亏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前提是:你也要知道树种在哪呀……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平静与和谐的内心】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平静与和谐的内心】

    弟子陆澄问:「清静的时候,便感觉自己心境泰然,想法清晰,可是一旦遇到事情,感觉就不一样了,那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答:「这是只知道静养,却不知道做克除私杂念功夫的缘故。这样来对待事情,心境便会反反覆覆。人必须在做事上去磨练,这样才能清静时能安定,变动时也安定。]
    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被打败,而是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这些情绪一起发作,扰乱心灵原本的宁静,甚至还在错误的方向上埋头苦干,始终无法把力量用在该用地方,忙碌不止无法得到满意结果。
    结果越是不令人满意,人们的内心就会越浮躁,越难安静,也就越难以成功,进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老子说:「轻率就会丧失根基,烦躁妄动就会丧失主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持重守静是抑制轻率躁动根本。缄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保持一份宁静,让大脑在清澈的湖水中得到净化,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对什么负责,从全局着眼观察整个人生,有条理地生活,防止陷于杂乱的事务中。
    工作越是忙碌,我们越是要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对自身多一些关照和内省,有助于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王阳明一再提倡静心,因为静心可以带来内在和谐,恢复纯明的良知。,内心宁静的人,比那些汲汲营营于赚钱谋生的人更可以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目前,人们对于靜心修养越来越重视,比如有人透过净坐冥想、练瑜伽、打太极拳等方式消除浮躁,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
    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 2 min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静坐】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静坐】

    弟子孟源问:「我在静坐的时候,总是想东想西,心里一刻也不得安静,我试过许多办法都不见效,应该怎么办?」王阳明回答:「将头脑中那些乱复杂的念头强行抹去,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寻找到产生这些纷乱复念头的根源,观察它和改善它,在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反省,才可以消除内心的那些纷杂思虑,就会安静下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坐能够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就能让人变得心静,感觉到自己的呼吸,然后进入忘我之境。而且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保持内外平衡,有利于提升自己心境界。如果一个人在吵杂的环境中能够达到心如止境,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王阳明提倡静坐养心,建议弟子们「日闲功夫,觉纷扰,则靜坐]。闭上眼睛养神,外在的喧嚣和热闹会逐渐消失,就会发现心灵内在更美好的境界。透过练习静坐,可以觉察自我,注意力中集,开发潜在智慧。人们在心静下来的时候,才可以观照到自己的本心。就像波浪送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水底的情况,只有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可以看到清澈的水底。静坐是人们放下心外一切的有效方法。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

    • 1 min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苏轼是古代名士,即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又相容儒释道三家,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有这样一个故事:苏轼被贬到江北瓜洲的时候,和金山寺的和尚印相交甚多,经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有一天苏轼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无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再三吟诵觉得颇有蝉家智慧之大成。苏轼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后,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是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一个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佛印看过诗以后,只提笔在诗搞背面写了两个字,然后让书僮带回。苏轼满心欢喜地打开信封,只见他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在诗稿背面只写了【狗屁】2字,苏轼即生气又疑惑,坐立不安,最后搁下手中的事务,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苏轼的船刚靠岸。就看见了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苏轼怒不可遏的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佛印笑吟吟的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苏轼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给佛印看,质问原因。佛印笑着回答:【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过江了呢?】苏轼立刻明白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王阳明说,凡是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不是遭遇多么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良知被蒙蔽。恢复良知,到达不动心的境界,就要磨练自己,用心做好每件事情,不使内心有便倚,就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

    • 2 min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心不动之境界】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心不动之境界】

    王阳明曰:【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意思是一个有理想和修养的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面对外来的各种毁誉荣辱,不要被他们影响自己内心的安定,要将他们当作磨练自己品性和提升自己素质的工具。王阳明,正是因为到达不动心的境界,才可以在毁誉参半的生活中,活出自我的精彩。王阳明在西元1516年7月,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他的同事王思輿对季本说:【王阳明此行,必定会建立极大的功勋】,季本好奇地:【你是凭什么这么说?】王思輿感叹的说:【我用各种言语试探,根本无法动摇他!】事实果然证明王思輿的判断是正确的。面对人生中许多的荣誉毁誉,不必视为洪水猛兽,要以坦然自若的心情去对待,并且借此来修炼自己的心灵,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你获得悠游自在的人生。世间的事情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可以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王阳明强调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心不动,即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也可以恬静自如。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保存一颗娴静淡泊之心,寄予灵魂。虽然在忙碌中身体劳累,却因为随时有一颗清静洒脱无求的心,就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快乐。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

    • 2 min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侮辱也是一种动力】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侮辱也是一种动力】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儿子约翰:【侮辱也是一种动力。】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约翰的信中写道:你或许还记得,我一直珍藏一张中学同学的多人合照。那张照片里面没有我,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珍藏它,更在心中珍藏拍摄那张照片的情景:「那是一个天气不错的下午,老饰告诉我们,有一位摄影师要来拍学生上课情景照,对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来说,照相是奢侈的。摄影师刚出现,我就告诉自己要多一些微笑,甚至开始想立刻回家告诉母亲:『妈妈,我照相了!是摄影师拍的,棒极了!』」「我兴奋地注视那位弯腰取景的摄影师,但是摄影师在取景以后用手指着我,对老师说:『你可以让那位学生离开他的座位吗?他的穿着实在是太寒酸,和画面不搭配。』面对老师的命令,我无力抗争,只能默默地离开。」「站在一旁,我感觉我的脸在发热。但是我没有发怒,也没有自哀自怜,更没有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让我穿得更体面。事实上,他们为我可以受到良好教育已经竭尽全力。看着在那位摄影师调动下的拍摄场面,我握紧双拳,在心里向自己郑重发誓: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让摄影师给你照相算什么,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给你画像才是你的骄傲!」「我的儿子,我那个时候的誓言已经变成现实!在我眼里,侮辱一词的词义已经转换,它不再是剥掉我尊严的利刃,而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如同排山倒海,催促我,催促我去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洛克菲勒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侮辱可以形成一股力量,可以震撼你的灵魂深处,促使你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进而将自身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就一番事业。一代圣贤王阳明告诉他的弟子们:如果面对别人的毁或悔辱,不知努力用功,而是过于在意,与之纠缠不清,就会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与时间,使身心被拖累,最终将会一无所获,一事无成。当人生遇到恶意的毁谤和侮辱,要以此为契机,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要做得更好,做出更大的成积,让毁谤者闭嘴的最好方式,也是对那些侮辱你的人最好的回应。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能,欢迎订阅、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

    • 3 min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读书笔记分享:王阳明心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面对毁和侮辱,王阳明宣导人们既要有超然坦心境,又要实在地用功,相信自己的良知。如果可以脚踏实地地下苦功,就可以在毁和每辱中得到益处。如果不用功致良知,别人的毁和侮辱就会像魔鬼一样对你新缠不休,你也会在和这些魔鬼的对抗中身心疲惫,最终被害的还是你自己。一个人成功之后,往往会被嫉妒和毁谤。正如俗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棵树长得比其他树木高,风首吹断的必定是这棵树;有才能和地位比较高的人,往往是别人争相攻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圣人也难以幸免。在王阳明说:面对毁谤和侮辱,既要有超然面对的心态,更要有超越它的勇气。也就是说,只要有奋发向上的决心,毁谤和侮辱也可以成为进取的动力。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我们下一集再见!

    • 1 min

Top Podcasts In History

Rachel Maddow Presents: Ultra
Rachel Maddow, MSNBC
D-Day: The Tide Turns
NOISER
Everything Everywhere Daily
Gary Arndt | Glassbox Media
The Rest Is History
Goalhanger Podcasts
Dan Carlin's Hardcore History
Dan Carlin
American Scandal
Wondery

You Might Also Like

王阳明心学-提高认知提升思维
优质书单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天真不天真
杨天真本真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罗小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