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万医药流通企业,再度出现剧烈的波动,区域型小龙头已经打响“倒闭”“关停”第一枪。
据业内消息,湖北格林药业和福建国瑞药业,近期均出现了资金链问题,正在引进国有投资者。前者因一笔投资周转失灵,后者系全国各商业和各工业集中挤兑,面临资金集中支付、全国商业大部分账期取消、供应体系失衡问题,导致部分供应商无法如期支付货款。
这并非个例。自去年以来,多家在当地市场享有一定份额的区域型、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或传统配送商,都出现了生存危机和经营困境,不乏有营收体量在TOP30里的上市公司,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合规问题双重挤压下逐渐边缘化。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10年内,超60%的医药商业公司将面临生存危机。这背后,一条旧的产业逻辑正逐步失灵。
中康产业研究院最新预测,2025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销售规模约2万亿元,仍呈现负增长的冷峻态势,其中医院同比下降5.7%。依赖购销差价盈利的企业,正在承受生存压力。
首先来看一组数字。中国专注于医药流通业务的上市公司约22家,按照年报来看,22家公司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年下滑了10个百分点;收入增速、扣非净利润增速降至2017年来最低;另外,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下降。
其中,“4+N”格局中的4家千亿寡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虽然地位孑然不动,但除了上药之外,各家企业的利润均不同程度承压。
“大哥”国药控股2024年出现上市来营收、净利润首次下滑情况。2025年上半年,国药控股净利润达53.37亿元,同比下降9.53%;其医药分销收入达2185.27亿元,下滑3.52%。
剩下的18家公司,多数为央企和地方国企、少数为民企,他们可谓是支撑起流通行业的中部力量,然其中大部分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重药控股,于今年4月被查,系2023年年报存在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其利润率在近几年也持续走低。
海王生物,医药商业流通规模位居全国第9名,长期深陷业绩泥潭和债务困境,其耗时三年的国资重组“自救”计划落空,6月宣布终止控股股东变更为丝纺集团(实制人原拟变更为广东省人民政府)。
鹭燕医药,排名15,是福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高度依赖纯销模式,直接向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供货。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达1.55亿元,同比下滑18.83%。
昔日几百亿体量的公司瑞康医药,5年来营收连续下滑,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7月其资金操盘手又突然被查。最新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营收达35.44亿元,同比下降12.11%,归母净利润不到1亿,同比下降32.35%。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企业,接连“爆雷”,谁在“拖垮”地方医药流通龙头?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8月28日 下午12:00 [UTC]
- 長度5 分鐘
- 集數6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