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洋读书小组

Joyce逮住猫咪

我们是南半球的君和北半球的猫酱,这里是我们的线上阅读自留地,欢迎你来~

  1. JUL 28

    荐书 |《我们为什么吃(太多)》:脂肪暴动背后的神经叛变!减肥失效的脑科学解密

    00:10 本书作者[英]安德烈·詹金森简介 01:10 分享猫和君的失败减肥经历:16+8 间歇性进食法;3天纯喝果汁减肥法 07:45 这两种减肥法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越减越重?可以有哪些改进? 引出本书重点概念“体重定点”和“瘦体素”;大多数人没有办法靠意志减肥 16:39 皮质醇对体重的影响。压力肥+加班肥+过劳肥就是这么来的 19:15 睡眠为什么很重要? 25:50 环境,比如超市琳琅满目不健康的高度加工食品、市场营销手段对人们的影响 27:04 糖是身体健康的元凶,为脂肪平反,人体是需要脂肪的,需要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肪的含 量达到平衡 31:46 为什么脂肪对健康和减肥如此重要?引出欧米茄-3和欧米茄-6。不谈量只谈质的话都是耍流氓 35:00 零食是食品工业的产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健康也造成了威胁,包括吃甜的东西可以 让人开心 38:31人是对抗不了自己的体重定点的 43:11 如何保持健康、对抗超重:多吃多睡、正念饮食、对食物溯源;抛弃下饭剧、下饭综艺等所谓 的下饭神器 45:25 正念饮食可以让你感受当下的食物,不会囫囵吞枣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相比于惯性做事,更应该多觉察当下 希望大家都能放过自己,科学地拥抱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 有任何想要分享交流的书或者内容,欢迎联系我们chianglana@gmail.com

    47 min
  2. JUN 12

    荐书 | 《明亮的夜晚》:当四代韩国女性的自救微光刺破百年长夜

    四代韩国女性的苦尽柑来自救史 人物介绍 曾祖母 三川;祖母 英玉;妈妈美仙;“我”智妍 曾祖母好友新雨大婶;新雨大婶女儿喜子 00:27 内容简介 02:06 三川与丈夫结合的过程,作为良民的丈夫“拯救”妻子三川于白丁身份 05:05 三川与人生挚友新雨大婶在开城相遇;新雨大婶的丈夫新雨大叔是个温暖的人 11:09 新雨大婶投宿三川一家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三川丈夫很虚伪,但新雨和三川的友谊没有被影响 13:30 几位女性在三邱聚齐,外冷内热的明淑奶奶是很早的先锋的独立女性,独身,无子,用一双手 和缝纫机养活自己和保护身边的人 18:07 作者不放大苦难、不美化苦难和仇恨,从美好的侧面去记录,不去讨论 19:10 新雨拜访在西岭的三川、英玉、美仙,海边的玩耍的过程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也留下了新雨 和三川两人的唯一合影 21:36 英玉还是没有逃脱父亲的包办婚姻;英玉婚姻破裂后三川对丈夫的反抗,也是唯一的反抗 25:23 母权社会即是文明社会,是弱者也有尊严、受到尊重、不被压迫的社会 28:54 喜子与英玉的不同人生走向,喜子在东亚母亲的托举下,成为了事业有成的女性 32:18 从个体来看,托举似乎不必要,但从时代而言,是否是一种必然? 33:30 女性接受教育非常重要,拓宽认知,独立养活自己 34:45 从《还有明天》这部电影来看,西方的女性更像互助,而东亚更多是牺牲感 37:42 妈妈美仙与女儿智妍的关系,是现在东亚母亲与女儿关系的缩影 43:50 美仙是本书中最不立体、最没有人格的人物,却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普罗大众的东亚女性 46:00 经历了四代人,智妍终于可以且敢于结束婚姻了 47:17 智妍的曾祖母三川的相似性,以及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做选择,是整本书的闭环,完成了三代女性对她的托举

    53 min
  3. APR 28

    荐书 |《格外的活法》治愈焦虑,《我的阿勒泰》安放孤独

    当都市“无用主义”撞上荒野“游牧哲学”——用两本书撕开内卷新出口 00:12 吉井忍《格外的活法》&李娟《我的阿勒泰》 00:38 吉井忍的介绍,之前也分享过她的书《东京八平米》 01:57 《格外的活法》书名由来 03:07 封面元素是一把椅子,为什么是椅子?不是房子,也不是沙发 04:42 宇田智子:大部分人选择右边的时候,自己是不是想选择左边? 08:00 泷泽秀一:通过收垃圾的工作观察人的状态,同时也是一名搞笑艺人 11:19 香取义人:在缅甸仰光做服装,同时也更新中国的摇滚乐团 14:55 福岛淳史:给老人送便当,也给老人拍照,办摄影展。 “活着这件事多么顽强、柔韧” 17:00 都筑响一:那些不经常被注视到的生活 19:33 华人暴走族创始人汪楠…… —— 23:07 李娟以及她的母亲和外婆 24:00 两部分展开:角落之中和记忆之中 24:48 “乌鲁木齐那么大,什么东西都有,但是买回家的东西大都派不上用场” 25:35 自然的信仰:“滴水泉” 26:04 关于寂寞与孤独的描写 28:18 外婆带给了李娟最初的宽广和安静感 28:58  李娟的幽默感 30:00 末篇《木耳》与首篇《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里》遥相呼应,“在曾经那些没有木耳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贫穷又有希望地活着的” 30:55 李娟喜欢的三位作家 31:34 李娟与《俗女养成记》的作家江鹅都是很有天赋的作家 34:04 李娟自己和笔下的人物都是“格外的活法”

    36 min
  4. APR 8

    荐书 |《女字旁》&《呐喊》:100年后,女性还在为’清白‘自证

    从《呐喊》到《女字旁》,文学始终在追问…… 00:26 本期两本书:殳俏的《女字旁》和鲁迅的《呐喊》 00:47 《女字旁》概述,穿插家庭和悬疑两条主线,引出本书主角李媛 04:12 隐晦在女孩的名字里,寄托了对生儿子的愿望 05:20 题外话,从《阿Q正传》看取名的艺术 08:12 猫对书中父亲作为变态杀人狂的看法,很轻巧便能猜出凶手,但也许作者更想表达的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集体暴力 11:46 受害者有罪论有多离谱,阿Q认为:“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是为了勾引男人” 14:08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这件事一直在发生。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书访谈中表示,这件事此刻还在发生 14:55 对“清清白白”,对“处女”的执着也是对女性的伤害,主角李媛一直在“奔跑”,试图逃离潜在的“被侵犯” 20:32 逃离原生家庭后,主角李媛在38岁时开始面对“裸露的现实”,从被凝视者成为观察者 22:20 同样是弱者的阿Q,“精神的胜利法”是否是弱者一种生存方式?是讽刺还是自洽?包括失去祥林嫂的儿子也是一种自洽 25:12 李媛的母亲虽然没有“精神胜利法”, 但她一直在内在合理化,成为家庭牺牲者,没有自我,但她竟然支持女儿李媛逃跑 28:12 受害者和受害者之间并没有凝聚力量反抗 29:10 阿Q与小D的关系很好地反馈了弱者之间的“模仿”和竞争关系,藏在文字和情节里的是鲁迅先生对人性的洞察 33:10 “精神胜利法”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口误修正:哀其不幸,努其不争

    37 min
  5. FEB 5

    荐书|《俗女养成记》VS《包法利夫人》:躺平或毁灭,女性如何抵抗时代的枷锁?

    《俗女养成记》VS《包法利夫人》:一个躺平,一个毁灭,女性如何抵抗时代的枷锁? 00:54 《俗女养成记》背景介绍,先看了电视剧,后读了书 02:04 “认真长了三四十年,到现在仍要一边寻求疗愈,一边思图长进” 04:18 代际冲突之一“剩菜到底能不能吃” 06:05 代际冲入之二“对工作的态度’勤奋’——只有生病才能合情合理的休息与放松” 08:16 比穷更可怕的是觉得自己穷 09:22 为什么陈嘉玲可以成为“快乐俗女”,与别人家的聪明女孩不同,陈嘉玲的父亲说“我看陈嘉玲这样子乐乐呵呵的一天也蛮好的” 11:20 外国人会觉得亚洲人很刻苦,work hard,study hard,而不是用 best 代替 hard 13:20 “他们并不关切生活品质、工作热忱、自我实现健康状态、人生信念,这些无形价值能不能在金钱天平上等价换算,一心只想问出个金额,好与其他四处搜罗而来的金额比大小。” 14:15 过年只迎财神,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16:05 《俗女养成记》一本或一部看完让人轻松的书和剧 16:54 一个是活在现实的视角,一个是活在幻想的视角,让我们引出《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一生活在幻想里 17:38 《包法利夫人》背景介绍,大家都略掉了它的副标题“外省丰富” 18:22 100多年过去了,是什么让《包法利夫人》成为经典之作?对当时社会的裸露描述,对当下社会依然有借鉴意义,“局外人”的写作方式很特别,以及曾被控诉伤风败俗和亵渎宗教 20:35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心理学小说” 21:44 从爱玛对爱情的态度、物质主义的追求、阶级跨越展开三个层面展开 22:40 爱玛爱的是幻想里的人物,而不是两任情夫。“她爱教堂是为了教堂的鲜花,爱音乐是为了浪漫的歌词,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热情的刺激” 26:16 见到第一任情夫罗德夫的信时,爱玛并没有像我想象的识别出他的虚伪 26:30 第二任情夫罗昂是一位稍微注重精神世界的小市民,遇见“挫折”,就回到利益最大化的安全区 27:44 爱玛的幻想与成长环境有关,最后走向“精神幻灭” 29:51 爱玛以为可以利用“物质形式”成为上层阶级的人设,物质是“附着物”,不是“主宰”你的“人设” 34:34 亚特伍德在随笔集里精准总结物质主义:“生命之所需,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健康的土壤,清洁的能源,而不是把地球上的一切变成金子” 36:29 “人往高处走”值得反思 祝大家新年快乐!蛇年交好运

    44 min
  6. 荐书|《石榴日记》&《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JAN 14

    荐书|《石榴日记》&《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

    2025年,我们还在坚持读书和分享交流,希望有更多的你们可以加入我们的Online Batch~ 这一期我们推荐两本关于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书,一本是向外探索,一本是向内体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00:05  新年新气象,我们改名字啦。 00:40  分享书籍名字 The Pomegranate Journal《石榴日记》by Juliet Batten;《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by 约瑟夫·布尔戈 。 02:11  分享点1-为什么取名为《石榴日记》? 03:47  分享点2-作家的女性冥想小组进行了十多年了,时间感很迷人。 07:56  分享点3-容颜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物理身体能力的丧失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10:32  分享点4-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流动。 14:18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的作者约瑟夫·布尔戈简介。 15:10  部分1: 人为什么会有心理防御?心理防御的作用是什么? 16:25  部分2: 认识和识别10种防御机制。 17:04  部分3: 如何解除无益的心理防御? 不是所有的心理防御都是坏的,要解决的是过渡防御。 18:16  羞耻防御姿态:被老师和上司训斥时,第一感受到的不是愤怒,而是羞耻。 22:00  依赖厌恶型姿态型选手不仅要求自己独立,也要求他人独立。 23:05  冥想时,正念状态不超过1分钟,不想任何事情是很难的。大脑也是有防御机制的。 27:18  每章节后面都会有对应的练习,做这些练习是非常痛苦的。 28:43 “我就这样”?还是去改变自己?  29:15  联想到综艺《思想验证区域》里的一个关于伪善话题的演讲:不管是什么样的,你是伪装善良,还是乖小孩,只要你能识别自己的状态,你是可以去掌控自己的。你就是一个胜利者。 30:50 “破罐子破摔”是什么防御机制?书里介绍了10种防御机制。 32:18 合理化是一种欺骗自己的心理防御 The Pomegranate Journal 购买途径详见评论~

    37 min

About

我们是南半球的君和北半球的猫酱,这里是我们的线上阅读自留地,欢迎你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