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迈瑞的发展路径来看,其并非是突然爆发的公司,而是沿着清晰的里程碑路线,其发展的三十年几乎与中国当代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历史重合。
自1991年,迈瑞成立以来,创造了多个国产第一台:1993年,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多参数监护仪;1998年,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2003年,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006年,相继推出自主彩超系统与插桩式高端多参数监护仪;2009年,发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波除颤监护仪;2011年,第一台高速荧光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第一台中高端台式彩超;2013年,亚洲第一台具备全电子流量计的高端麻醉机;2014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高端笔记本彩超,第一套生化免疫模块化和血液细胞分析流水线;2015年,中国第一台血常规+CRP一体机……
当2018年,迈瑞以近60亿元募资回到A股创业板,成为新的起跑线,在ICU把监护、麻醉、输注、除颤一体化;在检验科,把“仪器+试剂”做成配套;在影像科,把超声与DR协同起来,再用数智化平台把这些点连成线。
对应到业绩层面,迈瑞的营收自2018年的137.5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67.26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0%。
那么,“谁成就了谁”问题的答案并非非此即彼。市场需求激增为迈瑞带来了业绩增速,但迈瑞更早的持续投入与产品矩阵,实际在改写市场整体规模。
不过也提醒行业,即便是“一哥”,也难逃需求周期与政策变量的影响。这份中报说明,迈瑞的“新增长点”尚未成型。过去三十年的路径构成了它具备接住红利的底盘,但能否再次吃到第一口“螃蟹”,还要看它接下来的路如何走。
那么,面对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迈瑞还有没有“翻身仗”可打?
答案仍然要从两条线看:国内能否再造一条增长曲线,国际能否把增长发动机点着?
先看国内。迈瑞给出的路径其实很清楚:在传统三大主业伴随招标复苏,预计能在第三季度回温之外,其正在用“设备+IT+AI”的数智生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半年报显示,公司已经把医疗物联网与设备融合打底,以“瑞智联”、“瑞影云++”、“瑞智检”三大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和全院级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叠加启元重症大模型,把方案从“单机”推到“全院”。
长城证券研报显示,“AI+医疗”正处于加速前夜,全球AI市场到2027年有望扩大至约11万亿美元,中国贡献度预计提升至39%–45%;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则有望从2023年的1.46万亿元增至2028年的2.64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2.5%。
这轮下行,是行业周期裹挟的结果,还是企业节奏出了偏差?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정보
- 프로그램
- 주기매일 업데이트
- 발행일2025년 9월 11일 오후 12:00 UTC
- 길이5분
- 에피소드1
- 등급전체 연령 사용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