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早自习

摄影早自习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1. 2일 전

    透视跟焦距无关,和距离有关?-摄影早自习第2422天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22天。过了一个年,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今天我们来聊点什么呢?我发现最近网上很流行一个说法,说近大远小的透视不是由焦距带来的,跟焦距无关,只跟距离有关。我们以前都认为是广角镜头透视明显近大远小比较厉害,超广角更厉害,而长焦镜头里边近大远小就不明显了。怎么现在有那么多人义正言辞的说是跟距离有关呢?其实这个说法还真有一定的道理,今天的知识点可能会稍微有点难度,我们一起来用逻辑推理一下。 近处的车窗大,远处的车窗小 © 叶梓 首先什么是透视呢?就是近大远小就叫透视,近大远小越明显,我们就说透视感明显,近大越小越不明显,那个背景没有变小或者是变小的程度小,我们就认为透视感不明显。按照经验确实是在使用广角超广角的时候,近处的东西变大很厉害,远处的东西变小的很剧烈。 广角镜头下,狗尾巴草明显近大远小 © 叶梓 放大中间的部分(上图红色区域),发现狗尾巴草大小没有明显区别 © 叶梓 但是如果我们做个实验的话,我们拿一张广角镜头拍的照片,然后裁切出中间的一小块放大来观看,你会发现其实在远处这个广角镜头拍的照片,它也没有什么近大远小,远处的在前面的物体和它的背景,它俩之间的大小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变化。 其实啊,焦距的本质只是一个可以看世界的角度而已,广角就是看世界广,长焦就是看世界狭窄。它本质上从广角变成长焦去拍照呢,和你从广角镜头里去裁切一个中间的小画面放大来看它是一样的效果,只不过是长焦镜头拍的比你裁出来的要更清晰一些,它俩的透视效果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从这点实验就能看出来,距离确实影响了透视。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影响呢?这个逻辑你想的明白吗?我来严谨的为大家讲述一下。其实并不是说你拍这个东西离你近,就透视明显,离你远就透视不明显,不是的。其实本质的影响是你和你要拍的这个东西,你俩之间的距离和你要拍的这个东西和背景之间的距离,这两段距离之间的比值是多少? 人离相机近,离背景远,透视效果明显 © 叶梓 比如说你拍近处的人物,这个人物离你5米远,它的背景离你500米远,那这个两段距离之比就是1:100,那远处就会特别小,近大远小明显。 人离相机和背景都远,透视效果不明显 © 叶梓 但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动,然后你要拍的这个人跑远了,跑到400米的位置,你用长焦给他拍照片,还是把他拍的大大的。但这个时候人离你的手机镜头之间,相机镜头之间是400米的距离,而这个人和背景,如果那个背景还在500米的话,它俩之间的距离只剩100米了,就是你俩之间距离和它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之比,变成了(我想想)应该是4:1的一个比例,这样比起来它透视感就不明显了。因为你人跑远了之后人也变小了,人跟背景相对比较近,它俩之间不会有太多差异。 人离背景很近,近大远小效果不明显 © 叶梓 你如果你还没听懂,我再给你举一个更极端的案例。你拍一个人,这个人的背后紧贴着一堵墙,请问这个人和这个墙之间能有很明显的近大远小效果吗?不会的,它俩在画面中该多大还是多大的,对吧?因为他跟背景特别的近。 所以讲白了呀,是拍摄距离以及拍摄物和背景之间的距离的这个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越小,比如说刚才说的5:500,那近大远小的效果就会最明显,如果这个比值越大,比如刚才说的4:1,那么近大远小透视就变得不明显了。 最后我们还是要绕回它跟焦距之间的关系。既然透视的明显与否是由这个距离比值决定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体验到它跟焦距有关呢?特别简单,因为人站得近,你只能用广角镜头拍才能拍全他呀,人站得远,你只能用长焦镜头才能把他拍得足够大,所以它本质上就是由近和远导致了我们会用广角会用长焦这么一种使用习惯而已。所以确实不是由焦距导致了透视变化,而是对方所处的距离,它和背景之间的距离,这两个比值关系,它向后影响了透视效果,向前影响了你会用什么样的焦距,所以它是一个间接的关联的关系。 有人说:老师,那我们研究这么明白什么用呢?我觉得也没有太多用处,但是咱不能说想都想到这个份上了,有这个疑惑了,还不求甚解,那你心中就一直会留个疙瘩。因为最近这个话题实在是太火了,我就给大家提这么一嘴,希望你也能够有所收获。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22天,也是新年第一期早自习,祝大家新年快乐,也祝大家在今年会更有收获,拍出更多好照片。也欢迎你关注我的视频号:叶梓玩摄影,我们可以在直播间里面来继续学习。周一到周四的大约上午10:00,我们在直播间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6분
  2. 2일 전

    苹果的“原彩显示”是在帮倒忙吗?-摄影早自习第2421天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21天。 Mac上的原彩显示开关 iPhone上的原彩显示开关 昨天我在学员群里面看到学生在讨论一个问题,问苹果的电脑、苹果的手机里边有一个功能,叫做“原彩显示”,到底要不要开呢?先说答案,作为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或者摄影师,我们都应该要打开原彩显示。为什么呢?因为打开原彩显示以后,我们看到的色彩会更准确一些。有的同学可能有意见啊,说不对啊,不是说原原彩显示一打开画面就会发黄吗?唉,会发黄,但我们看到的反而是正确的色彩。 偏黄的室内灯光(右)和偏蓝的室内灯光(左) © 叶梓 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看到的屏幕的色彩不仅是跟屏幕本身的色彩有关,还时时刻刻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举个例子,如果你在一个白光下看一个显示颜色正常的屏幕,那么你看到屏幕上的白颜色应该也是白色的。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偏蓝的光线下,咱们有很多这种家里的节能灯、日光灯管都是有点偏青偏蓝的颜色的,这种偏蓝的白光下,再来看这种正常颜色的屏幕呢,你就会发现它的屏幕颜色会偏黄一些。为啥呢?因为你的眼睛会主动的去适应环境光,就整个屋里的光都偏蓝,你眼睛又适应了这种蓝光,那你看到的屏幕就整体上偏黄了。如果你的环境光是暖黄色的光呢,这种光线更常见啊,比如钨丝灯泡啊,还有很多那种比如3000多K、4000多K的那种色温的节能灯泡LED灯,它都是偏黄的。在这种环境下,你的肉眼会主动的去适应这种偏黄的颜色,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动白平衡吧,然后呢,当你适应了这种黄,看到的屏幕的东西就相较而言非常的偏蓝了。 所以苹果的原彩显示它就帮上了大忙,打开它以后,它会利用摄像头去识别你这个屋里的光线到底是白的还是偏蓝的还是偏黄的,识别出一个色温以后,然后它就让它的显示器跟着你这个色温变,如果你的环境光是偏黄,它就跟着一起偏黄,如果你的环境光偏蓝,它就跟着你一起偏蓝。这样一来,你的肉眼在这个环境中,当你的脑子里眼睛里的自动白平衡适应了这种环境光的偏色,你再来看这个屏幕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颜色特别的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苹果手机或者苹果电脑或者是iPad,如果你想看到一个正确的颜色的感觉,就一定要打开原色显示,这个是基于人类感知的所谓的色彩的准。那如果是用机器测量的颜色的准来说,这种做法显然就反而不准了,那我们显然还是更应该重视人类的感觉。因为到头来这东西是给人用的,你感觉准才是准,是吧?机器说准,那你看着不准,那不对的。 那有没有办法两全其美呢?就是我看着是准的颜色,而且我的机器测量出来的屏幕颜色也是准的不偏色呢?可以,你可以关掉原彩显示以后,注意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确保你的环境光是标准的白色色温,而且最好你这个环境光的色谱还要全一点。 很遗憾,我们很少会把这种专业的灯光应用在自己的装修里边,你的房间里的灯可能都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新的装置出现了,叫做标准光源。 艺卓显示器 图片来源:艺卓官网 我们之前介绍过很多次艺卓显示器算是专业显示器领域里的非常顶级的厂商,它的显示器的颜色就是很准的,但它并没有提供原彩显示功能,不能自动适应环境光的颜色。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确保你的环境光色温是对的。 艺卓标准光源 而艺卓自己也提供了标准光源,看上去像是个普通的台灯,其实它的光源的发光原理啊,发出来的光线的色温的准确度啊,光谱的连贯程度啊都是非常的好的,非常精确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了一个标准的环境光,在这个前提下再看它的屏幕,你就既能感知到一个标准的颜色不偏色的颜色,而且你哪怕拿专业仪器去测量这个屏幕,你也会发现它的颜色发光是没有偏色的,是非常标准的,达到了两全其美的地步。 所以如果你有条件,你可以去关注一下艺卓的显示器,艺卓的标准光源,但如果你就是一个抱着苹果的笔记本PAD和手机到处乱跑的用户,那你就记得一定要打开原彩显示,以方便你在比如蓝天下啊、在咖啡厅里面都能看到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色彩。 好,以上就是关于原彩显示到底开不开的建议,同学们也可以告诉我一下,你在其他的品牌的电脑或者是手机里面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原彩显示的功能呢?欢迎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如果你想学更多的摄影知识,也欢迎你来关注我的视频号,就叫“叶梓玩摄影”,我们每天早上的10点来钟会有直播,来教大家怎么用手机拍大片。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2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6분
  3. 2일 전

    你分得清街拍-人文-纪实摄影吗?-摄影早自习第2420天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20天。 寒假已经开始了,我们正在北京自驾回湖南的路上陪大家早自习。你发现了吗?随着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深入,大家在互相探讨摄影的时候,聊摄影的时候,就不免要用到一些专业词汇,这些词汇能帮助我们快速的了解对方正在说什么,这个时候呢咱们就有必要对你说的词汇进行一些简单的定义,来以防你、说的跟我说的没有说到一个线上去。比较常见的一个容易误解的容易混淆的摄影的词汇是纪实摄影、人文摄影和街拍这三个词,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梳理一下这三个词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呢这三个词都是一种对摄影的分类的词汇,但是这三个词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并不相同。 © 叶梓 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其实是街拍,因为街拍嘛(Street Photography),在中英文的原意中它都很清晰的说明了就是在街头拍摄的照片叫做街拍,那么你到室内拍的照片它可能就不算了,你离开街道,你跑到深山老林里拍的照片,它也肯定不算街拍。这街拍很容易被识别,它是一个地点上的分类。 © 叶梓 人文摄影呢,我把它看作为一种对拍摄的目标的分类。只要你的拍摄对象是与人类文明相关的,那都可以算是人文摄影。举个例子,你在你家门口常年有一个老大爷在那修单车,你拍他,就可以算是人文摄影。如果你是去西藏玩,然后你看到当地的画师正在拿着毛笔在人家的新家具上画出漂亮的图形,你把它拍下来它也是个人文摄影,因为它是跟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紧密相关的。 © 叶梓 而纪实摄影它算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最容易被模糊和曲解的。纪实摄影不是说拍真实的事物的摄影,要不然的话它就包括所有照片了,你拍啥不是真实事物啊,对吧?你哪怕是摆拍桌面上的东西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呀,你也可以说它是纪实摄影啊。而且反过来说,你不能期待纪实摄影是完全的叫什么呢?客观的,没有主观的参与的。这照片谁拍的吧?是你拍的,那就肯定带有你的主观的选择,你至少选择了我要在这一刻拍这个东西,更何况你可能还选择了光线、选择了构图、选择了相应的色彩的搭配,规避掉了你不想放在画面中的东西。所以每一张照片它百分百的都带有人为的参与,所以纪实摄影不是真实的摄影,它不是这么一个定义。 那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回到它的翻译之前的样子,它的英文名称叫做Documentary photography。Documentary这个词呢它是带有文件呀、书面的呀、文献的、记录的这么个意思的。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举个例子,你们打开电视机可能就有一个栏目、有一个分类叫做纪录片,用的就是这个词,所以你也可以简单的把纪实摄影对比为电影或者电视里面的那个纪录片。纪录片是有导演他自己的态度的,他是有想说明的问题的,他是会对他拍到的所有的东西进行编排组接,然后来讲述一个他想让你看到的故事的。当然了,他肯定是有文献价值的。所以纪实摄影也一样,它通常也会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意图,我为什么想记录这个,我想呈现世界什么样的信息,我想留下什么样的文献和档案,然后供未来的研究者也好,爱好者也好,去进行再一次的加工和思考。 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 而且纪实摄影也和纪录片一样,它通常是先以组照的形式存在的,拍了一大堆,然后组成了一个画册、一个展览或者是一个幻灯片。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这一组里边有一张特别经典的流传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也能看到历史上很多经典的纪实摄影作品是单张的,它虽然不是组照,但它依然画面丰富,它依然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背景下的某一个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的故事,所以这个我们管它叫做纪实摄影。 你发现了吗?这三个词其实它们分类的方式都不一样,街拍讲的是拍摄地点,人文讲的是拍摄目标,而纪实讲的是拍摄目的,所以当这三个词并排出现的时候,它确实会让我们觉得有点怪的。这就好像有人问桌上三个东西是什么呀,你说第一个是放在桌上的东西,第二个是可以吃的东西,第三个是个水果。这种回答同时用了三种不同的对事物的分类方式,这样聊天就容易混乱了。 所以今天我就帮大家梳理一下这三个在摄影的分类里面比较常见的容易混淆的词汇,当然了我们自己拍照很多时候为了兴趣爱好,分类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在互相聊天交流的时候就会更加高效一些。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2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6분
  4. 手机拍微距已经这么强了吗?-摄影早自习第2419天

    1월 14일

    手机拍微距已经这么强了吗?-摄影早自习第2419天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19天。 vivo X200 Pro 图片来源:vivo官网 前段时间拿到了一台vivo的X200 Pro手机,它的长焦镜头有一个特别的功能是带有微距功能的,这个功能其实也是去年2024年各大厂商的旗舰机都新加的一个功能,利用这个功能能够拍出来非常不一样的效果的画面,所以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什么是长焦微距呢?咱们可以简单从字面意思上先理解一下。长焦大家都知道,就是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对吧?比如说远处有一个大象,本来我们肉眼看着挺小的,你用长焦就可以把它拍大,把它占满整个屏幕。微距呢也很好理解,就是你可以离被摄的物体更近的去拍摄,那肯定的你离的被摄物体更近,那拍出来的东西它就变得越大。所以长焦加微距它就是可以把物体放大再放大,对吧?可以简单这么理解。 © 田中达也 把长焦微距玩的特别好的有一个摄影师叫田中达也,他是一个日本的摄影师,他就特别擅长拍这种微距镜头下的小人国效果。他会把我们生活中一些看似普通的物体微距一放大,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小人国力的世界。比如说他可能会把我们常见的玉米在他的镜头里就变成了超市里的货架,一个一个的玉米粒好像就是摆在货架上一个一个的商品,或者他也可以把我们经常吃的巧克力威化饼干好像变成古墓探险中的墙壁。你看上面都是他拍的这些小人国的微距的画面,田中达也他用的是很贵的那种微距镜头和专业的相机,但是一旦你有了长焦微距功能的手机,其实也可以拍出类似的效果。 长焦微距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让我们在离得比较远的距离就可以把物体拍得很大。有同学可能说了:你刚才不是还夸说微距就是离得近吗,你现在又说离得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让你离得很近去拍摄的。比如说你去拍一个水果,拍一个西兰花,对吧?那当然可以离得很近,但是如果你去拍一个小猫呢?比如说路边的野猫,你跟它不是特别熟,你又想把它放大拍摄,这个时候长焦微距就派上用场了。 © 晏飞 我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只小猫是屁屁,它是最近刚搬到我们公司的一只小猫,我觉得它的眼睛特别漂亮,很霸气,然后就想来一个特写。但是它跟我又不熟,它每次看到我就跑。所以如果是以前我没有长焦微距镜头,我只有广角镜头带微距的话,你想想我要拍成这样的效果,我得离它多近才能拍出来。我肯定是恨不得得贴到它脸上才能拍成这样,但它肯定是不能让我离它那么近。那现在这张照片就是我用长焦微距拍的,我可以离它在一个比较它认为安全的距离,我可能离它有个十多厘米吧,就拍的这样一个画面。 当然,离得远还有很多别的好处,就是当你没有离你拍摄物体那么近的时候,你就不会挡住它的光线。比如说我们经常会用微距拍一些很小的物体,一朵小花啊、一只小虫子等等,如果你拍摄的时候靠得太近,它周围的光全都被挡住了,所有的这些光影、质感就全没了。 长焦微距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避免广角镜头带来的这种畸变和近大远小的透视感。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看两张照片。 © 晏飞 第一张照片是我拍的另一只小猫,叫辛巴,这是一只德文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养猫的,德文这个品种,它其实本身就是以这种所谓的精灵感著称的,因为这种猫就是四肢长得比较修长,然后脸是那种横着的菱形,再加上有一对特别大的耳朵,看着就像一个小精灵。这张照片是有一天早晨辛巴在阳光下正玩,因为光线特别好,所以它的瞳孔就缩得很小,我觉得特别好看。这种小瞳孔就透着那么一股妖气十足的感觉,我就用长焦给它拍了这样一张照片。你看这个效果,是不是不仅它脸周围的毛发一根一根拍得都很清晰,包括它的瞳孔还有瞳孔周围的这些细节都能够拍得清清楚楚。我为什么会说长焦微距能消除透视感呢?我再给大家一张照片对比你们就能看出来了。 © 晏飞 这个是拍的我们公司的喵小咪,是五六年前我用我的苹果手机拍摄的。当时没有长焦微距,我应该是用的一倍镜头,那一倍镜头也是有微距效果的,但是我就需要离得很近,贴着它的脸去拍摄。你看这两张照片,是差不多的拍摄角度,拍的都是小猫的侧脸。因为苹果的广角微距我要离得很近,所以因为广角镜头的这种畸变和近大远小的效果,它就会把喵喵离我镜头近的这一端——就左边的这个脸拉得特别大。但上面那张长焦拍摄的辛巴呢,因为长焦镜头它就能够消除这种透视感,也没有广角镜头的这些畸变,它就能够更准确的记录这个德文小猫的脸型,能够凸显它这种精灵感。所以你看,一个长焦一个广角,拍出来的画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那一个是小龙女,一个就变成小笼包了。 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想啊,如果我就想把一只小猫拍的肉乎乎的,想要表现它的憨态可掬,那我肯定是用广角才能更加凸显它这个特点。所以我们拍摄不同的物体的时候,就会选择不同的镜头,利用这个镜头的特点去更加凸显我们这个事物的特征。这就是长焦微距的第三个好处。 你看,长焦微距镜头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很不一样的视角,它增加了我们手机的可玩性。大家下次再选购手机的时候可以就注意一下,看看你买的手机是不是有这个功能。大家如果对手机摄影还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也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好吧,今天我就分享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19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7분
  5. 1월 8일

    照片模糊不清?原因可能并不简单-摄影早自习第2418天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叶梓玩摄影,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81天。 今天上午直播的时候,我有提到要抓拍人物,然后就有不同的同学都提出了同一个疑问说:抓拍照片会模糊唉,该怎么办?这个事一句两句还真讲不清楚,因为所谓的模糊这件事,它本身有很多种可能性,我们得一个一个去排查,看看模糊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能解决它。 被摄物体运动造成的模糊 © 叶梓 比较常见的,比如说对方运动速度很快,他在跑步,他在飞翔,那我们拍出来照片不是那么的清楚,有一点模糊的痕迹。要解决这种模糊呢,我们就得提高快门速度来拍照,用高速快门,用一个很短的时间片段来凝固他的动作。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快门速度够快,他不管多快的事物,在画面里都会是被凝固的清晰的样子的,它凝固的是一个时间的极小的片段。 手抖造成的模糊 © 叶梓 但是我们还有另一种模糊,跟这个模糊是类似的,就是在手比较抖的时候,手机没拿稳的时候,它也会产生一种画面的模糊。因为你的手在晃动,手机里拍到的事物,包括那些风景啊、远山啊、房子啊,它都在剧烈的移动,就像是那些快速走过的人、快速飞过的鸟一样,他们也会产生一种模糊。那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可以从姿势上来解决,拍照的时候两只手两只胳膊夹紧胸腔,而不是远离胸腔拍照,尽量减少手的抖动。当然,你也可以用更快的快门速度来拍、来凝固这个画面。 有人说了,老师,我手机控制快门速度,不好控制啊,怎么控制啊?其实我有一个简便办法,就是你不要在昏暗的灯光下拍照。只要阳光充足,白天拍照,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其实光线都是非常够的,这个时候手机的快门速度是很快的,它是能够凝固运动事物,能够抵消你手的抖动的。当然这里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如果你使用了过分长焦的镜头,比如说10倍以上的手机相机的焦距,比如两2、300mm以上的焦距,那么因为焦距越长抖动越厉害,所以可能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来抵消。这个就比较专业了,我们暂时不谈,我们先谈完所有常见的照片模糊的原因,这是第二种原因,你的抖动。 拍摄夜景没有保持足够时间造成的模糊 © 叶梓 那么第三种原因,就是有的人是在夜晚拍照的时候习惯于打开夜景模式拍照,或者是有的手机会自动打开夜景模式拍照,这个时候手机其实会拍摄很多张照片叠加在一起来保证这个场景的亮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手机需要5秒钟叠加,你拿手机拍照拍了个2秒你就不耐烦了,或者是没注意到它还在拍就把手机放下了,这个时候会产生一种非常严重的画面的拖影啊、重叠啊、模糊啊,这个效果都会出现,就会乱成一团糟。 超出手机真实焦距造成的模糊 © 叶梓 还有对焦失误所造成的模糊,还有什么用了太长焦的镜头超出了手机的这个真实的镜头倍数,使用了一种数字变焦、一种假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效果,也会是模糊的。比如说50倍啊、100倍啊,像这种你拍出来那不可能是清楚的。 你看,光光一个照片模糊,就有这么多的有可能的原因,本来以为挺简单一事,老师你一句话告诉我就行了,但是却发现了真正的原因还得你自己排查。这就是为什么老嘱咐大家摄影得好好学一学的原因,因为拍清楚是每一个普通的正在拍照的人的基本需求呀。 如果你想跟我在直播间里面好好的学学摄影呢,欢迎你关注我的视频号,下边有我视频号的二维码,可以扫描关注。我们每周一到周四上午10点来钟,我都会有一场长长的摄影技巧的直播,来用手机为例,教你怎么去简单拍大片。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1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4분
  6. 避免拍人脸黑的5种方法,你都知道吗?-摄影早自习第2417天

    1월 8일

    避免拍人脸黑的5种方法,你都知道吗?-摄影早自习第2417天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叶梓玩摄影,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17天。 在做抖音、视频号的短视频教学的这些年里面,我真的有好多的感悟啊。以前觉得自己讲的课挺好的,适合所有人,后来发现自己讲课方法还可以有很多改进。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们有好几种方法去达到一种视觉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就得从最简单的开始教起,而不是从我们最熟悉的功能开始教起。 拉高小太阳增加曝光补偿 © 叶梓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说你用手机去拍一个人,如果这个人的脸太黑了,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用惯了相机拍照,那你反应应该很快,你马上就会说:增加曝光补偿啊,就是把手机里那个小太阳往上拉,让画面变亮就可以了。听上去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实际上它已经算是比较靠后的一种解决办法了。在曝光补偿之前,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他的脸亮起来。 少拍/不拍天空,可以避免脸黑  © 叶梓 首先,第一个方法是去掉让他脸黑的原因。比如说这个人的身后有很多的明亮的天空啊,有太过刺眼的探照灯啊,或者是落日遮在他身后啊,这都很容易让他脸变得太黑。我们可以尽量避免拍摄天空,多拍一些地面、楼房、城市的街道或者是红墙、绿树、山体来当背景,或者是地上的小花的花海来当背景都是可以的,不见得一定要去拍天空,对吧?这个时候他的脸就很容易亮起来了。 © 叶梓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让人走近一点,不要拍太小的前提下,露出对方的脸来。手机会敏锐地捕捉到这有张人脸,它自己就会把脸给调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需要人工干预,它就能够拍出一张明亮的肤色不黑的脸。 使用人像模式拍摄 © 叶梓 还有第三种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人像模式来拍照。人像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拍人的嘛,所以手机会在人像模式下额外注意这个人的脸的亮度,不会让他太黑。不过,这两种方法都得让手机找到画面中人物在哪里,如果手机找不到人呢?我们就可以给手机指定一下:你看看这里——也就是用手指头去点一下屏幕中间的人脸的位置,这个时候手机会对它进行测光,导致画面也亮起来。 拉高小太阳前 © 叶梓 拉高小太阳后 © 叶梓 如果这些技巧都不管用,我们就可以使用曝光补偿了。点击人脸以后,脸上旁边有一个小太阳可以往上拉,如果是相机里面就是那个加减号,往加的那头多拨一点,那就会出现画面整体变亮的这么一种现象。 还没完,在整体画面亮了以后,那人物的背景可能就曝光过度了,天空太白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打开HDR的开关,让HDR保证你的背景不要亮过头了。 你看,光光是一个让人脸明亮一点,在手机里面就有这么多不同的技巧,而小太阳其实属于这里边理解难度稍微高一点的,所以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做教学,我还是更愿意从最简单的开始教起。这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对方去理解他的手机是如何工作的,理解人脸变黑的原因,理解手机每一个功能的含义,从而能够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地步。 那么今天我就把这个感想也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是学摄影的爱好者,那么从今天的早自习里面你们至少知道了,一个画面效果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去达到。我们学摄影最好是系统全面的学一学,不要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到时候知识体系串不起来,你就始终搞不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到底在哪里。 如果你想学更多的摄影技巧,也欢迎你关注我的微信视频号,帐号就叫做“叶梓玩摄影”。你可以在下方的二维码扫描进去关注,我在周一到周四的上午10:00都会有一个长长的手机摄影技巧的直播,欢迎你一起参加。或者你也可以把我的视频号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学好摄影,一起来享受摄影之美。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1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5분
  7. SD卡坏了?5块钱修好它!-摄影早自习第2416天

    1월 7일

    SD卡坏了?5块钱修好它!-摄影早自习第2416天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叶梓玩摄影,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16天。 坏掉的SD卡 © 叶梓 我有一个新的经历想分享给你听,或许你未来能用得上,或者其实你已经碰见这种问题了。我们都知道SD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放在拍摄设备里的存储装置,它很薄,它很小巧,所以也广为流行。SD卡并不便宜,如果速度再快一点,容量再大一点,价格其实是非常贵的,但是很可惜,它的外观的结实程度其实并没有跟它的价格相匹配。SD卡看着是一个方方的片片,感觉很难坏,但其实它的边非常的薄,在这个触点——也就是所谓的金手指的中间还有一些小小的这种隔断。这隔断也是非常薄的,很容易发生断裂,尤其是把卡插进相机的那一瞬间,其实卡壳和相机内部的结构之间还会形成一些这种机械结构的交互。有的时候一不小心,这卡的外壳就断裂了,一旦发生卡壳的崩断,那么这个卡就有可能插不进相机了。 昨天晚上我就遭遇了这么一种情况,因为急着要录视频,所以捣鼓了半天,这卡还是插不进相机去,我也不敢硬插啊,万一插进去了又弹不出来该怎么办呢?昨晚的事也算是被应付过去了,今天早上起床我再看这张卡,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我心想这卡它也没坏啊,就是这外壳坏了,那我要是把它丢了也觉得有点可惜。这个时候晏飞老师就提醒我了,他说:我在网上查过,是可以换外壳的。我就赶紧上淘宝去搜了一下,果然发现有很多家卖SD卡外壳的公司。基本上就是有两种方案,你把卡寄过去它帮你修,一般10来块钱就帮你修好了,或者可以它把卡壳寄给你,然后你自己把它修一下,粘贴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你可以把以前那张已经损坏的卡小心的沿中缝把它撬开来,把它的外壳剥离,然后看看里那个边芯片部分到底是多大的,量一下它的高度,然后在网上就买相应高度的卡壳。买到了以后到家把它简单的放进去,粘贴起来就可以使用了。这中间还有一些很细致的细节,每一个卖家都在它的文字说明里面有详细的描述。 我呢已经下单了,花了5块钱,我到时候看一看我有没有能力让这张卡妙手回春,要是真能做到,那我心里就舒服多了。因为我手头好多张SD卡啊,随着使用年限的变长,我觉得这些卡估计总有一天都会有相应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要特别提防一件事,就是那个卡壳它在断裂发生问题的时候,你要检查一下它掉落的那些碎片有没有掉在相机里边。如果掉了的话可能会影响你这个以后的使用,在插卡的时候什么的,可能会对相机内部结构进行二次的伤害,所以尽量的把相机里边的一些东西给倒出来。 我也特别想呼吁我用的品牌闪迪,这么大一个SD卡的生产品牌,要重视起来自己的外壳的耐用程度。对于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来说,卡里的文件是极其宝贵的,如果因为外壳的损坏而无法读取卡了,丢失文件了,那其实真的是非常伤心的一件事情。 那么今天我就简单的分享这几个小经验,同学们如果也遇到了同类的问题,也可以在底部向我分享,看看你们是怎么去解决的。当然了,希望大家永远也不会遇到这种麻烦的小事。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想看我的摄影直播,教大家手机摄影,可以关注我的微信视频号“叶梓玩摄影”。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16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5분
  8. 1월 7일

    室内合影人脸太黑怎么办?-摄影早自习第2415天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今天我来回答一下忘忧草同学之前在早自习下方的留言提问。他说之前家庭聚会在包厢里拍照人脸偏黑,问合影光线要怎么选? 背景有白墙和光源,人物偏黑 © 星明 因为没看到图,我只能猜测一下,很可能他的拍摄环境是背后有一面白墙或者有非常明亮的光源。比如咔图深圳摄影会21年的年会现场就是这样,合影的时候有一个巨亮的屏幕在身后。那么通常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呢,我们有反复提到过一个口诀就是白加黑减。也就是在拍摄这种画面里有大量的白色或者明显的光源的时候,要在相机测光正常的参数的基础上,加曝光补偿。如果不加,那么画面就会按照相机的算法把整个画面的亮度降到18%灰的亮度,那人呢自然就偏黑了。 那么怎么解决呢?我这里提供三种思路供大家参考。首先,在手上没有闪光灯进行补光的时候,除了应用白加黑减的原则拍摄时加曝光补偿以外呢,我们还可以注意尽量避开背景中的白墙或者比较强烈的光源,我们转到另一个方向或者另外找一个背景来拍。 与此同时呢,如果包厢里的灯就在人的头顶,这也是包厢里面很常见的环境,那这样对于人物来说就是个顶光,拍起来也不太好看。这时候如果有空间的话,合影的人可以往后退两步,这样灯光就从顶光变成了在正面的高处有一定角度俯射下来的光线,类似于人像摄影中常用的蝴蝶光的角度。这样的光线拍起来的人物脸颊两侧会有阴影,看起来呢又显瘦又有立体感。 第二种情况呢,就是我们拍摄的时候手上有机顶闪光灯来进行补光。闪光灯作为一个点光源直接对着人闪会显得皮肤很油啊,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可以采用跳闪的方式来补光。跳闪呢我们之前的早自习也介绍过,就是把闪光灯朝墙上打,靠墙面的反射把闪光灯的点光源变成大面积的漫反射光源,来给现场补光。 关于跳闪我的经验是可以朝两个方向来打。一个呢是朝摄影师身后打,当然身后得有墙啊,而且最好是白墙。那么这样呢对于被拍摄的人来说,就会有一个正面的大面积的光源。这个方向我们可以选择比较低的功率来闪光,也就是作为一个补充光源给人脸补一点光上去就行了。因为如果出正面光太强的话,看起来人脸也会比较平,就没有立体感了。 闪光灯对着天花板跳闪,人物更有立体感© 刘嘉明  那么另外一种方向就是可以朝上、朝天花板打。这样天花板就成为一个大面积的漫反射的光源,光源的方向呢也就近似于一个蝴蝶光的方向。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调高闪光灯的功率,把它作为主光源,把人来拍得更立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调节闪光灯的功率,控制好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光比。 当然以上我们说的都是闪光灯的手动模式,如果你开了闪光灯的TTL功能,那其实就又回到了白加黑减的模式里了。我们可以通过闪光灯的闪光补偿功能或者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来控制曝光。 曲线调整前(上)vs调整后(下)示意 © 刘嘉明 曲线调节人物皮肤亮度常用区间 最后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靠后期来解决。现在我们相机的宽容度对于绝大多数场景其实都是足够了的,像包厢这种环境呢,只要曝光不偏得太多,通过后期都可以调整回来。但是注意啊,拍摄的时候一定记得要拍RAW格式,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到相机的宽容度。接下来在后期的时候啊,是有很多的调整曝光工具可供选择的,我个人呢就比较喜欢拉曲线。以我的经验啊,一张没有调整曝光补偿的照片,人物皮肤的亮度通常在曲线的左侧1/4左右这个范围。把这里的曲线往上拉一拉,就能很快速地把人物肤色调亮,同时呢对背景的影响也比较小。 那么以上就是我针对忘忧草同学的问题提出的三种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咨询/报名艺卓·咔图深圳年会 又到了年会季,我们咔图的年会也如期而至了。接下来我要隆重介绍一下——艺卓·咔图深圳年会将在1月11号,在深圳大鹏举行啦!你没听错,我们今年的年会有冠名了,感谢艺卓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呢,还有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七工匠、泽艺达等老朋友,以及大疆、梳画美学汉服工作室、one shot等新朋友,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奖品赞助。想来一起玩的同学欢迎扫描海报下方的二维码报名。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6분

평가 및 리뷰

4
최고 5점
2개의 평가

소개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喜马拉雅의 콘텐츠 더 보기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

무삭제판 에피소드를 청취하려면 로그인하십시오.

이 프로그램의 최신 정보 받기

프로그램을 팔로우하고, 에피소드를 저장하고, 최신 소식을 받아보려면 로그인하거나 가입하십시오.

국가 또는 지역 선택

아프리카, 중동 및 인도

아시아 태평양

유럽

라틴 아메리카 및 카리브해

미국 및 캐나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