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森妈妈带你游大美中国

雷森妈妈带你游上海之城隍庙和美食

豫园城隍庙

 /

外滩夜景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享誉海外的豫园城隍庙就到了你眼前。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它原本是明朝的私人花园,内有蜚声中外的九曲桥、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和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就是上海城隍庙了。

上海的老城隍庙历史悠久,不同于其他城隍庙的是,上海的城隍有着“一庙三城隍”的说法。

城隍,在道教里指的是一座城市的保护神,据说能护海避灾。

明朝永乐年间,镇水之神霍光就成为了上海资格最老的城隍爷。

另一位城隍爷秦裕伯,生于上海,是北宋秦观的八世孙。元末弃官回乡,被朱元璋两次征召,不得已又再入明朝为官,不久后因病辞官。在他死后,朱元璋的一句“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让上海百姓将秦裕伯奉为当地的城隍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市民从“陈公祠”中请出了江南提督陈化成的神像,就这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吴淞炮台血战而死的陈化成,也成为了上海城隍庙的城隍爷。

从那以后,上海的城隍庙就有了“一庙三城隍”的说法。

海派本帮 沪上美食

城隍庙五香豆 /

到了城隍庙,你怎么能错过沪上美食呢?

五六十年前,上海的老城隍庙内开设了一家名为“兴隆郭记”的五香豆店,专门经营自产的奶油五香豆,远近顾客纷至沓来,不久,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上海风味特产,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城隍庙五香豆了。

城隍庙五香豆用料讲究,火候适当,原料只选用专门选自浙江省余姚县出产的蚕豆。

城隍庙五香豆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吃到嘴里香喷喷、甜滋滋,别有风味。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这是城隍庙中外游客众口一致的评语。

 / 南翔小笼包 /

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有南翔小笼,南翔小笼起源于上海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就像是半透明的荸荠,小巧玲珑,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得一吃就再也忘不了。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因馅料为秘制配方,制作技艺一直靠师徒间薪火相传。

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上,南翔小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全国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 

经典本帮菜

 /

说到沪上美食,怎么能少得了经典本帮菜?

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

所谓本帮,就是本地的意思,特点是浓油赤酱、醇厚鲜美,擅长用糟卤入菜,别具江南风味。

红烧划水、锅烧河鳗、油酱毛蟹、响油鳝糊、油爆河虾、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都是经典的本帮名菜;

清淡素雅的首推夏秋季节的糟货,如糟鸡、糟猪爪、糟门腔、糟毛豆、糟茭白等;

而荠菜春笋、水晶虾仁、冰糖甲鱼、芙蓉鸡片等则以鲜嫩清淡见长,扣三丝以火腿、鸡脯、猪肉切成细丝,以刀工见长。

没有美食的城市没有灵魂。

古老又精巧考究的美食文化,是上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玩在上海,学在上海,吃在上海,跟雷森妈妈看世界,在上海。

相关详情

流程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