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 ALT.WAVE

非主劉

🎙️ 非主劉 在集體意識洶湧洪流下,離開主流的喧囂是挑戰,也是不容易的選擇。 試著回到小眾個體的感性與聲音,找尋那些不被淹沒的思緒與感受。 2020 年代,非主流開始站上舞台,從邊緣走向幕前, 它是一種理解世界的多元能力,也是一種與社會共舞的姿態。 非主流不代表對立,是尚未被定義、正在萌芽的觀點等。 在這裡,我們聊宇宙內外的主觀意見與客觀事實,也交換日常生活裡的片刻感受。 在每一次對話中,繼續感受對世界的好奇。 補充說明: 節目為即興對話形式,可能會有口誤或語境上的模糊。將盡力尊重各方觀點,也希望內容能貼近當下時空背景的政治正確性。

Episodes

  1. AUG 13

    【非主流】EP.05 ☢️核能意見發表會(二) 核綠關係與UN永續價值 /第三場是附加娛樂效果的單口喜劇(非貶義)

    #能源韌性#能源自主 #屏東人 #媒體shìdú 週六的第二場公投意見發表會,這次以比較輕鬆的心情收聽(怪罪於週末),整體內容感覺不如首場扎實,但仍有幾個記憶點。 正方延續不少首場葉教授的觀點,但論述給我一種「再生能源與核電只能二擇一」的印象(雖然可能非其本意),並對綠能有些負面評價,這點我並不樂見。能源多元是好事,綠能更是全球趨勢與事實。正方同時強調核電是「乾淨、便宜、穩定的能源」。 反方則將論點與 COP 及聯合國的主張或價值進行連結,強調核能成本應納入核廢料處理,且這成本不只金錢,還包括長期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引用「Leave no one behind」,以屏東人為例,提醒能源轉型不應讓特定地區或族群承擔過多風險,並指出核電延役還涉及鉅額保險問題(我之前沒想過)。 反方提到台灣的人才與年輕世代有能力推動改變(雖然我一聽到時想到,這可以被誤解為要年輕人承擔責任?但相信並非原意)。 事後查資料(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711) 發現,歐盟將核能列為「過渡性能源」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歐盟官方說明),而天然氣若達到相關條件,也可被視為過渡性能源。

    37 min
  2. AUG 10

    【非主流】EP.04 ☢️核能公投意見發表會(一)後段全解析 葉P指控電力充足卻違法緊急發電 曾董說明依法運轉及計畫性的電源配置

    #核能安權#氣候轉型#社會責任 公投發表會第一場後半,正反雙方延伸補充:正方強調行政部門遲未授權相關檢驗,公投是推動唯一途徑;反方則認為必須在科學驗證完成後,再由民意決定。 🟢 下半場正方意見 行政機關未授權台電啟動延役檢驗,因此才需要公投推動。大潭9號機延遲商轉,反映備援機組們完工落後。台電使用未拆燃煤機組作為緊急備用,部分違規運轉案例也被指出。指出台電董事長未積極面對延役議題。現行電價未反映高昂的天然氣成本。再生能源須交台電輸配,買價成本過高(風電6.5元/度、太陽能4.8元/度)。行政院繼續撥補台電1000億,卻不選擇較低成本的發電選項。公投通過後,台電才能有所依據啟動實質作為。美國密西根核電廠成功完成延役並取得執照。台電仍保留不能運轉的燃煤機組,顯示電力緊張。  強調主張行政單位應積極作為,希望一年內透過管制機關驗證,讓核電廠恢復成停機待命的狀態,並沒有說一定要開始發電。 🔴 下半場反方意見 燃煤儲量實可達30天,也是列為國安備站的機組。台電啟用緊急備援並無違法,且使用率不到1%。非核家園為環境基本法中明定目標,核四停建也是過去共識。賴總統支持核能三前提:核電安全、廢料處理、民意支持。核安單位上週已經公告安全檢查辦法,台電將依法執行自我安全檢查。核能不能簡化成非核或擁核之爭,重點是負責任的永續處理。各發電專案均需經環評,台電需改善社會溝通機制。過去五次公投,董事長均為反方代表,強調安全需完整透明程序。要達到100%安全,成本與效益間須取捨並爭取民意支持。台電正積極推動高階核廢料選址立法,擔起責任。對方輕描淡寫重啟成本與難度,是對台電第一線人員不公平。 從字句間聽到台電腹背受敵的壓力,辛苦。身為董事長,在這樣的平台讓民眾知道並感受到是好事之一。 最後,董事長提到第一線是他的同仁,也是葉教授(正方)的學生。哇,動之以情,結尾很有趣。

    38 min
  3. AUG 10

    【非主流】EP03. ☢️核能公投發表會(一)前段全解析 葉P引述交戰國不炸核電廠 核能反而是國安籌碼 曾董表示應先進行科學檢驗才交付民意公投

    #核三重啟#能源安全#國際潮流 2025/8/23,台灣將舉行「核三重啟」公投。 當能源變成一場政策與價值觀的拔河,究竟該先確保電力來源,還是先確認安全無虞?或是其實有雙贏的解決方案? 我們對於題目的解讀就意見相左,也認同投同意與否,不代表就100%使用核能。 工作上遇到的香港顧問表示驚訝 :「欸,你們臺灣怎麼一直在投票?」 以下提供個人筆記 (盡可能避免超譯),供參考: 🟢 上半場正方意見(支持核三重啟) 國內外智庫、美國前海軍將領與駐台代表皆建議台灣應保有核能。能源安全:燃煤可撐36天、天然氣7–11天,核燃料可撐18–36個月。解放軍軍演曾鎖定高雄永安天然氣站為攻擊目標。烏克蘭戰爭中核能占70%,確保基本電力。交戰國不會直接攻擊核電廠,因負面外溢影響太大,反而是一種國安保障。一座核電廠可穩定供應5–6%電力,6%大約等於軍方、醫院與政府用電。台灣核電廠40年無地震造成的大事故,且全球無單因地震造成重大毀損案例。核三場耐震0.72G,接近台北101耐震兩倍(0.37G);根據美國標準,即使達1.384G也可安全停機。福島事故原因是12公尺海嘯灌入爐芯(防波提緊僅5公尺高),台灣核三場地勢15公尺高,預估極端海嘯也不超過10公尺。美國80多座40年核電廠已延役。年限是當時美國為反壟斷設計,並非只能使用40年,且延役電廠只需更換零件,無需大改造。雖僅占3–6%發電量,但電網已吃緊,發電穩定性關鍵,南部供電不足需中電南送。 🔴 上半場反方意見(反對核三重啟) 現階段討論無法實質驗證核電延役可行性。題目「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的程序與標準未明確說明。需先完成科學上安全驗證後再談公投。過去機組設計未必符合現代標準,需重新檢查。正方舉的案例都來自國外。台電目前已有效調度機組,除役也屬計畫性的政策。2016–17 年備轉容量是最低的,當時核二、核三未除役,低於6%有100天。最近幾乎沒有發生日尖峰,夜尖峰也小於10天。火力發電空污是被監管、監控,台電火力機組自2016年起空污已減少七成。新建天然氣電廠(如大潭、通霄)已上線或將啟用,還有幾個機組明後年將陸續上線,也將減少南電中送的情況。延役應由科學驗證與工程評估決定,不應以公投直接決定。葉教授提到國外的案例中,哪些電廠是有詳細檢查,哪些是一年內就完成檢驗的。 第一場後半請詳EP.04。

    41 min

About

🎙️ 非主劉 在集體意識洶湧洪流下,離開主流的喧囂是挑戰,也是不容易的選擇。 試著回到小眾個體的感性與聲音,找尋那些不被淹沒的思緒與感受。 2020 年代,非主流開始站上舞台,從邊緣走向幕前, 它是一種理解世界的多元能力,也是一種與社會共舞的姿態。 非主流不代表對立,是尚未被定義、正在萌芽的觀點等。 在這裡,我們聊宇宙內外的主觀意見與客觀事實,也交換日常生活裡的片刻感受。 在每一次對話中,繼續感受對世界的好奇。 補充說明: 節目為即興對話形式,可能會有口誤或語境上的模糊。將盡力尊重各方觀點,也希望內容能貼近當下時空背景的政治正確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