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韌性#能源自主 #屏東人 #媒體shìdú
週六的第二場公投意見發表會,這次以比較輕鬆的心情收聽(怪罪於週末),整體內容感覺不如首場扎實,但仍有幾個記憶點。
正方延續不少首場葉教授的觀點,但論述給我一種「再生能源與核電只能二擇一」的印象(雖然可能非其本意),並對綠能有些負面評價,這點我並不樂見。能源多元是好事,綠能更是全球趨勢與事實。正方同時強調核電是「乾淨、便宜、穩定的能源」。
反方則將論點與 COP 及聯合國的主張或價值進行連結,強調核能成本應納入核廢料處理,且這成本不只金錢,還包括長期的社會與環境影響。引用「Leave no one behind」,以屏東人為例,提醒能源轉型不應讓特定地區或族群承擔過多風險,並指出核電延役還涉及鉅額保險問題(我之前沒想過)。
反方提到台灣的人才與年輕世代有能力推動改變(雖然我一聽到時想到,這可以被誤解為要年輕人承擔責任?但相信並非原意)。
事後查資料(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711) 發現,歐盟將核能列為「過渡性能源」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歐盟官方說明),而天然氣若達到相關條件,也可被視為過渡性能源。
المعلومات
- البرنامج
- معدل البثيتم التحديث كل أسبوعين
- تاريخ النشر١٣ أغسطس ٢٠٢٥ في ٥:٢٨ م UTC
- مدة الحلقة٣٧ من الدقائق
- التقييمملائم